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干烧
感温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智能家居的兴起,灶具行业防干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现有的防干烧灶具基本上都是采用技术成熟的防干烧探头接触感应技术,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燃气灶对锅内食物进行加热,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锅具反映在锅底,与锅底紧密接触的防干烧探头检测锅底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时反馈给主控器,主控器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当锅底温度超出设定的正常使用温度时,主控器判断锅具出现干烧过热现象,给灶具燃气阀发出动作信号,关闭燃气通路,实现防干烧保护的功能。为了实现防干烧探头的安装及保证探头测试的精准度,传统的防干烧探头都安装在燃烧器的正中间,但目前的防干烧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为了满足国内大火爆炒,小火熬汤的烹饪习惯,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气式防干烧灶具一般分为内环火和外环火,大气式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火焰会随空气流动、燃气变化而产生晃动,晃动的火焰对防干烧探头容易造成干扰,尤其是内环火焰晃动时导致防干烧探头测量锅底温度误差加大,从而产生误动作。
测温的灵敏度及精准度也对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及家庭普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精准测温的防干烧感温装置,该装置有效提高对炊具的测温准确性,从而提高防干烧技术的广泛应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防干烧感温装置,包括隔热
护套、用于检测炊具温度的感温组件以及第一弹性元件;其中,
所述隔热护套内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感温组件可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方,所述感温组件上设有防止弹出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开口的防脱限位部;所述感温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常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始终促使所述感温组件的感温端伸出至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开口外。
6.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和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下方,所述固定支撑件与燃气灶的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固定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
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第二限位件以及套筒,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腔中,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
8.作为优选,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所述隔热护套的底部,所述支撑环与所
述隔热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上方,所述套筒穿设在所述支撑环的通孔中。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均设有用于导线穿梭的连接孔。
10.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护套内壁设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台阶,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卡紧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11.作为优选,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边缘沿着径向向内延伸设置,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内边缘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感温组件的上移极限位置的固定限位部;所述感温组件的防脱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限位部的下方。
12.作为优选,所述感温组件包括帽盖以及测温传感器;所述测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帽盖的底面,所述帽盖的顶部构成所述感温端;所述帽盖的帽檐设置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与所述固定限位部对应设置,所述帽盖的帽檐构成所述防脱限位部。
13.作为优选,所述帽盖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筒,所述测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筒中。
14.作为优选,所述测温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工作状态下,炊具对感温组件产生向下压力,使得感温组件克服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后向下移动,并隐藏在隔热护套内,有效避免火焰摆动对感温组件的测温造成影响,有利于提高感温组件对炊具实际温度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防干烧功能的控制准确度,避免误动作。此外,在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感温组件能够始终贴紧炊具底部,提高测温时的稳定性,同样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干烧感温装置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干烧感温装置的立体图。
20.其中:
21.1、隔热护套,1-1、固定限位部,1-2、限位台阶,2、帽盖,2-1、感温端,2-2、帽檐,2-3、安装筒,3、第一限位件,4、测温传感器,5、第一弹性元件,6、导线,7、第二弹性元件,8、连接孔,9、第二限位件,10、套筒,11、连接环,12、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1
25.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防干烧感温装置,包括隔热护套1、用于检测炊具温度的感温组件以及第一弹性元件5,本实施例中的隔热护套1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隔热护套1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其中,所述隔热护套1内设有第一限位件3,所述感温组件可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的上方,所述感温组件上设有防止弹出所述隔热护套1的顶部开口的防脱限位部;所述感温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件3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5,常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的弹力始终促使所述感温组件的感温端2-1伸出至所述隔热护套1的顶部开口外。此处所指的常态,即非工作状态,在第一弹性元件的自然状态下,促使所述感温组件的感温端2-1伸出隔热护套1的顶部开口外。
26.参见图1-图2,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7和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1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下方,所述固定支撑件与燃气灶的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7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和所述固定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7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5的弹性模量。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第二限位件9以及套筒10,所述第二限位件9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1内腔中,所述套筒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9连接,所述套筒10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元件7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9之间。
27.参见图1-图2,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所述隔热护套1的底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隔热护套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9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上方,所述套筒10穿设在所述支撑环的通孔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环呈“t”型设置,包括连接环11和连接筒12,所述连接环11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1内腔底部,且连接环11与隔热护套1的内壁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筒12一端与连接环11连接,连接筒12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
28.这样,通过第二弹性元件7的设置,实现隔热护套1、支撑环和感温组件同步下降,也可更加灵活地设置本实施例的防干烧感温装置的整体高度,有利于增加防干烧感温装置的整体下降距离,以便适应不同类型(平底锅、尖底锅)和不同厚度的炊具。具体地,炊具放在燃气灶的锅架上后,感温组件向下移动并隐藏在隔热护套1内;随后,在炊具的重力作用下,感温组件和隔热护套1克服第二弹性元件7的弹力,一起向下移动以适应炊具底部;此时,在第一弹性元件5和第二弹性元件7的作用下,感温组件始终保持与炊具底部紧贴,并且隐藏在隔热护套1内,有效防止火焰对测温精度的影响。
29.参见图1,所述第一限位件3和所述第二限位件9上均设有用于导线6穿梭的连接孔8。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5和第二弹性元件7均为弹簧,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9均呈环状结构设置在隔热护套1的内腔中。与感温组件连接的导线6,可穿梭在弹簧的通孔以及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9的连接孔8中,并延伸至套筒10内,以便与其他器件连接,实现感温组件的通电。
30.参见图1,所述隔热护套1内壁设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台阶1-2,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7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3卡紧在所述限位台阶1-2上。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将隔热护套1内腔分隔为上内腔和下内腔,第一弹性元件5设置在上内腔中,第二弹性元件7设置在下内腔中;进一步地,上内腔对应的隔热护套1内壁比下内腔对应的隔热护套1内壁厚,从而形成限位台阶1-2。这样,通过限位台阶1-2的设置,在第二弹性元件7的弹力作用下,实现第一限位件3的限定,从而能够无需对第一限位件3进行固定连接,便于拆装。此外,设置这样的隔热护套1内壁,在形成限位台阶1-2的同时,增加了隔热护套1上内腔的壁厚,从而有利于提高上内腔的隔热防护效果,进而避免火焰对感温组件的测温影响,进一步提升测温精度。
31.作为另一实施例,也可设置为:下内腔对应的隔热护套1内壁比上内腔对应的隔热护套1内壁厚,从而形成限位台阶。此时的限位台阶朝上设置,第一限位件3放置在限位台阶上。
32.参见图1,所述隔热护套1的顶部边缘沿着径向向内延伸设置,所述隔热护套1的顶部内边缘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感温组件的上移极限位置的固定限位部1-1;所述感温组件的防脱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限位部1-1的下方。这样,在隔热护套1的顶部形成顶面隔热护套1,工作时进一步防止火焰对感温组件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温精度,从而提高防干烧控制精度,避免误动作。
33.参见图1,所述感温组件包括帽盖2以及测温传感器4;所述测温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帽盖2的底面,所述帽盖2的顶部构成所述感温端2-1;所述帽盖2的帽檐2-2设置所述隔热护套1内且与所述固定限位部1-1对应设置,所述帽盖2的帽檐2-2构成所述防脱限位部。
34.参见图1,所述帽盖2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筒2-3,所述测温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安装筒2-3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帽盖2侧面向外倾斜设置,本实施例的测温传感器4为热敏电阻,感温组件还包括导线6,导线6一端与热敏电阻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穿出隔热护套1后与其他器件连接。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温传感器4包括热敏电阻。
36.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防干烧感温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37.将炊具放置在锅架上的过程中,感温组件的帽盖2顶部与炊具底部接触,并克服第一弹性元件5的弹力向下移动,最终缩回隐藏在隔热护套1内,具体为位于上内腔中,此时感温组件的帽盖2虽然缩回隐藏在隔热护套1内,但在第一弹性元件5的弹力作用下,帽盖2的顶部始终与炊具底部紧密接触,从而有效监测炊具的温度情况。随后,在炊具重力作用下,感温组件、隔热护套1以及支撑环同步向下移动,在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9作用下,第二弹性元件7不断压缩,直至炊具放置支撑在锅架上。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感温组件始终隐藏在隔热护套1内,因此有效避免燃气灶的火焰摆动对感温组件产生影响,有利于感温组件能够准确测量炊具温度,避免误动作。进一步地,对于导热系数低的炊具,由于设定的干烧温度偏低,因此感温组件受火焰影响尤其敏感;而本实施例的感温组件在工作状态下隐藏在隔热护套1内,能够有效防止火焰对感温组件的影响,避免由于火焰摆动影响的温度迅速升高而出现误动作现象,有效解决导热系数低或多层复合底的炊具的防干烧问题。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
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护套、用于检测炊具温度的感温组件以及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隔热护套内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感温组件可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方,所述感温组件上设有防止弹出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开口的防脱限位部;所述感温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常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始终促使所述感温组件的感温端伸出至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开口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和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下方,所述固定支撑件与燃气灶的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固定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模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第二限位件以及套筒,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腔中,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所述隔热护套的底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隔热护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环的上方,所述套筒穿设在所述支撑环的通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均设有用于导线穿梭的连接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护套内壁设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台阶,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卡紧在所述限位台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边缘沿着径向向内延伸设置,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内边缘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感温组件的上移极限位置的固定限位部;所述感温组件的防脱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限位部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帽盖以及测温传感器;所述测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帽盖的底面,所述帽盖的顶部构成所述感温端;所述帽盖的帽檐设置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与所述固定限位部对应设置,所述帽盖的帽檐构成所述防脱限位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筒,所述测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筒中。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干烧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干烧感温装置,包括隔热护套、用于检测炊具温度的感温组件以及第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隔热护套内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感温组件可纵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隔热护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方,所述感温组件上设有防止弹出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开口的防脱限位部;所述感温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常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始终促使所述感温组件的感温端伸出至所述隔热护套的顶部开口外。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火焰对感温组件的测温影响,有利于提高感温组件对炊具实际温度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防干烧功能的控制准确度,避免误动作。避免误动作。避免误动作。
技术研发人员:
ꢀ(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锐得森特种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