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顶托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车辆起复顶托。
背景技术:
2.救援设备是铁路保障安全运输的重要基础设备之一,车辆脱线救援工作主要可分为顶复与拉复,根据现场情况酌情选用起复设备,设备的选用直接影响救援工作的效率与安全,在救援工作中会用到顶托,而目前常用的顶托,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需要对大吨位的车辆进行救援时,单个的顶托承载力不够,而
多个顶托之间又不能很方便地进行连接,使用时较为不便;同时在对不同规格的车型进行救援时,易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耽误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起复顶托,便于将多个子顶托连接起来,在对大吨位的车辆进行救援的过程中,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起复顶托,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子顶托,相邻两个
所述子顶托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对应的卡槽,相邻两个所述子顶托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
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两端的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呈压缩状态抵接于所述卡槽的槽壁上。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杆端部的空心部,所述空心部与所述连杆之间还安装有沿所述连杆轴向方向延伸的弹性件;通过本实施方式,利用设置的弹性件使套设在连杆端部的空心部能够沿连杆轴向方向移动,即通过按压空心部使弹性件呈压缩状态后,再将所述活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子顶托的卡槽内,由于弹性件受外力而产生弹性形变,其表现出一种使其恢复成原样的力,即所述弹性件能够将所述弹性结构抵接于所述卡槽的槽壁上,使得所述活动连接件能够在相邻两个所述子顶托之间固定。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顶托包括顶托主体,所述顶托主体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支撑片,多个所述支撑片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支撑片的底部开设所述卡槽;通过本实施方式,所述顶托主体由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支撑片构成,能够减轻顶托主体的质量,便于操作人员搬运该起复顶托,而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支撑片的底部开设所述卡槽,即在最外侧的支撑片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与最外侧的支撑片相邻的支撑片的壁面构成所述卡槽。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的底部具有供所述连杆卡入的缺口;通过本实施方式,方便将连杆由下至上直接从卡槽的底部卡入,进而便于固定活动连接件。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托主体的底部具有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片的接触顶块,所述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块;通过本实施方式,利用接触顶块将多个所述支撑片连接并固定起来,同时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块,利用防滑块提
高顶托在使用过程时的防滑能力。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托主体的底部具有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片的接触顶块,所述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具有弧形防滑纹;通过本实施方式,设置在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的弧形防滑纹能够进一步提高顶托在使用过程时的防滑能力。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撑片均具有能够避让车辆底部的连接管路的凹槽;通过本实施方式,由于大多车辆底部存在均具有各种各样的连接管路,在每个所述支撑片上开设的凹槽使支撑片呈u型结构,以避开大多车型底部的连接管路,避免了顶托碰到连接管路,造成事故车辆再次发生故障,也提高了顶托的适用性。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托主体两端的顶部均具有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片的固定支撑块,所述固定支撑块上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活动支撑块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活动支撑块的高度的调节部;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调节部调节所述活动支撑块的高度,进而使得该起复顶托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使用。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部包括贯穿所述固定支撑块的
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安装有对应的紧固螺旋套,所述紧固螺旋套用于控制所述螺旋杆突出所述固定支撑块的长度;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旋转与螺旋杆配合的紧固螺旋套即可调节螺旋杆突出所述固定支撑块的长度,进而完成对活动支撑块高度的调节,通过旋转的方式也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支撑块与所述固定支撑块之间具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填充有对应的加增支撑块,所述加增支撑块以及所述活动支撑块的顶面均具有防滑纹;通过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调整活动支撑块的高度后,活动支撑块与固定支撑块之间的空隙即为调节腔,在所述调节腔内填充对应尺寸大小的加增支撑块,同时旋转紧固螺旋套向上挤压所述固定支撑块,以使得固定支撑块与加增支撑块之间相互固定,进而使得活动支撑块在与车辆接触时,整个起复顶托受力更加均匀,保证顶托的稳定性;同时加增支撑块以及所述活动支撑块的顶面均具有防滑纹,避免车辆在起复过程中滑落。
14.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起复顶托,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便于多个子顶托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在对大吨位的车辆进行救援工作时同时对多个子顶托进行转运。
17.(2)能够根据需求增加对应尺寸大小的加增支撑块在固定支撑块的顶端,从而使固定支撑块顶端的高度达到合适高度。
18.(3)呈u形结构的顶托主体能够避开大多车型底部的连接管路,避免了顶托碰到连接管路,造成事故车辆再次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20.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显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加增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26.附图标记:
27.1-顶托主体,2-接触顶块,3-支撑片,4-活动支撑块,5-加增支撑块,6-卡杆,7-固定支撑块,201-防滑块,202-弧形防滑纹,301-卡槽,302-凹槽,401-紧固螺旋套,402-螺旋杆,501-插孔,502-防滑纹,601-空心部,602-滑动块,60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起复顶托,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子顶托,相邻两个子顶托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对应的卡槽301,相邻两个子顶托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活动连接件包括连杆6以及设置在连杆两端的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呈压缩状态抵接于卡槽301的槽壁上。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起复顶托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子顶托,相邻两个子顶托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活动连接件包括连杆6以及设置在连杆两端的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呈压缩状态抵接于卡槽301的槽壁上。
31.具体地,如图2所示,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连杆6端部的空心部601,连杆6的两端的端面上还安装有滑动块602,滑动块602的尺寸大于连杆6的直径,滑动块602位于空心部601内且空心部601具有阻挡滑动块602滑出的凸起,空心部601与滑动块602之间还安装有沿连杆6轴向方向延伸的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603,即利用设置的弹簧603使套设在连杆6端部的空心部601能够沿连杆6轴向方向移动。
32.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过程中,仅需按压空心部601使弹簧603呈压缩状态后,再将活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子顶托的卡槽301内,由于弹簧603受外力而产生弹性形变,弹簧603将表现出一种使其恢复成原样的力,即弹簧603能够将弹性结构抵接于卡槽601的槽壁上,使得活动连接件能够在相邻两个子顶托之间固定,即在将起复顶托吊运或转运的过程中,使得相邻的子顶托之间能够相互连接,方便操作人员移动。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子顶托包括顶托主体1,顶托主体1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支撑片3,多个支撑片3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支撑片3的底部开设卡槽301,能够减轻顶托主体1的质量,便于操作人员搬运该起复顶托,而最外侧的两个支撑片3的底部开设卡槽301,即在本实施例中,最外侧的支撑片3上的通孔与相邻的支撑片3的壁面构成卡槽301,以使弹性结构能够呈压缩状态抵接于卡槽301的槽壁上。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槽301的底部具有供连杆卡入的缺口,方便将连杆由下至上直接从卡槽的底部卡入,进而便于固定活动连接件。
35.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杆6上具有与缺口位置以及尺寸对应的卡入段,而连杆6上卡入段附近的部分的尺寸大于缺口的尺寸,即在按压空心部601使弹簧603呈压缩状态时,此时的连杆6中的卡入段与缺口的位置对应,在卡入卡槽301后,弹性结构呈压缩状态抵接于
卡槽301的槽壁上,且连杆6上的卡入段与缺口的位置错开。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顶托主体1的底部具有连接多个支撑片3的接触顶块2,接触顶块2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块201,利用接触顶块2将多个支撑片3连接并固定起来,同时接触顶块2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置的防滑块201能够提高顶托在使用过程时的防滑能力。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顶托主体1的底部具有连接多个支撑片3的接触顶块2,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具有弧形防滑纹202,进一步提高顶托在使用过程时的防滑能力。
38.具体地,防滑块201位于接触顶块2的中部,弧形防滑纹202均匀分布在接触顶块2的两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支撑片3均具有能够避让车辆底部的连接管路的凹槽302,由于大多车辆底部存在均具有各种各样的连接管路,在每个支撑片3上开设的凹槽使支撑片呈u型结构,进而使得顶托主体1也形成u型结构,即能够避开大多车型底部的连接管路,避免了顶托主体1碰到连接管路,造成事故车辆再次发生故障,也提高了起复顶托的适用性。
4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顶托主体1两端的顶部均具有连接多个支撑片3的固定支撑块7,固定支撑块7上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活动支撑块4以及用于调节活动支撑块4的高度的调节部,即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部调节活动支撑块4的高度,进而使得该起复顶托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使用。
41.具体地,调节部包括贯穿固定支撑块7的螺旋杆402,螺旋杆402上安装有对应的紧固螺旋套401,紧固螺旋套401用于控制螺旋杆402突出固定支撑块7的长度,通过旋转与螺旋杆402配合的紧固螺旋套401即可完成活动支撑块4的高度的调节。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5所示,由于在调整活动支撑块4的高度后,活动支撑块4与固定支撑块7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即在活动支撑块4与固定支撑块7之间具有调节腔,调节腔内填充有对应的加增支撑块5,加增支撑块5以及活动支撑块4的顶面均具有防滑纹502,在调节腔内填充对应尺寸大小的加增支撑块5,同时旋转紧固螺旋套401向上挤压固定支撑块7,以使得固定支撑块7与加增支撑块5之间相互固定,进而使得活动支撑块4在与车辆接触时,整个起复顶托受力更加均匀,保证顶托的稳定性。
43.具体地,加增支撑块5两侧皆设置有插孔501,螺旋杆402设置在加增支撑块5的插孔501内,紧固螺旋套401以及螺旋杆402均位于两个相邻支撑片3的间隙内。
44.进一步地,加增支撑块5以及活动支撑块4的顶面均具有多个防滑纹502,多个防滑纹502均匀间隔设置,避免车辆在起复过程中滑落。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按压卡杆6两侧的空心部601,使滑动块602可以在空心部601内部滑动,并挤压弹簧603,此时可以将卡杆6卡入两个子顶托底端的卡槽301内部,则空心部601会受到弹簧603的弹力挤压两侧的支撑片3,从而实现卡杆6位置的固定,从而实现顶托之间的连接,方便了顶托的使用,然后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合适数量的加增支撑块5在固定支撑块7的顶端,从而使固定支撑块7顶端的高度达到合适高度,此时可以将活动支撑块4盖在加增支撑块5的顶端,并将螺旋杆402插入插孔501内部,然后在固定螺旋
杆402的外部转动紧固螺旋套401,使紧固螺旋套401在固定螺旋杆402上移动,并挤压固定支撑块7,从而实现活动支撑块4与加增支撑块5之间的固定,从而可以使顶托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进行使用。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子顶托,相邻两个所述子顶托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对应的卡槽,相邻两个所述子顶托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两端的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呈压缩状态抵接于所述卡槽的槽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杆端部的空心部,所述空心部与所述连杆之间还安装有沿所述连杆轴向方向延伸的弹性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顶托包括顶托主体,所述顶托主体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支撑片,多个所述支撑片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支撑片的底部开设所述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底部具有供所述连杆卡入的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主体的底部具有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片的接触顶块,所述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块。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主体的底部具有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片的接触顶块,所述接触顶块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具有弧形防滑纹。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片均具有能够避让车辆底部的连接管路的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主体两端的顶部均具有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片的固定支撑块,所述固定支撑块上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活动支撑块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活动支撑块的高度的调节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贯穿所述固定支撑块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安装有对应的紧固螺旋套,所述紧固螺旋套用于控制所述螺旋杆突出所述固定支撑块的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起复顶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块与所述固定支撑块之间具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填充有对应的加增支撑块,所述加增支撑块以及所述活动支撑块的顶面均具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起复顶托,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子顶托,相邻两个子顶托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对应的卡槽,相邻两个子顶托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活动连接件包括连杆以及设置在连杆两端的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呈压缩状态抵接于卡槽的槽壁上,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连杆端部的空心部,空心部与连杆之间还安装有沿连杆轴向方向延伸的弹性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便于多个子顶托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在对大吨位的车辆进行救援工作时同时对多个子顶托进行转运。同时对多个子顶托进行转运。同时对多个子顶托进行转运。
技术研发人员:
董鹏 赵文彦 成晓波 陈爱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