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液部件以及足浴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产液平的提高,人们对足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故人们常利用足浴设备来泡脚、脚底按摩等。足浴设备通常通过排液部件来进行排液。
3.在相关技术中,
操作者在操作排液部件进行排液的过程中,足浴设备排出的液容易弄湿操作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一种排液部件以及足浴设备。该排液部件应用于足浴设备时,使得足浴设备排出的液不易弄湿操作者。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排液部件,包括第一
壳体组件、密封盖以及操作组件。第一壳体组件设有排液口。密封盖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并具有密封排液口的密封状态以及打开排液口的打开状态。操作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操作组件包括操作件以及与操作件传动连接的传动单元。操作件通过传动单元与密封盖间隔设置,且操作件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并能够通过传动单元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
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该排液部件应用于足浴设备时,密封盖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上,并可以在足浴设备使用过程中密封排液口。而当足浴设备需要排液时,通过操作操作件,并通过传动单元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进而使得足浴设备的液可以冲开密封盖,使得排液口被打开而进行排液。由于操作件通过传动单元与密封盖间隔设置,使得操作者操作操作件的过程中,不易被排液口排出的液弄湿,有利于提高操作者体验。
9.下面进一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包括承载部以及设置于承载部上的侧部,排液口以及操作件设置于侧部,且相对于承载部,操作件设置于排液口的上方。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部包括与承载部连接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承载部相对设置的操作面,第一侧面与操作面连接呈台阶面,排液口以及密封盖设置于第一侧面,操作件设置于操作面。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液部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第一复位件设置于密封盖与第一壳体组件之间,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后,第一复位件的复位力使密封盖运动至打开状态。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件可伸缩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上,且操作件设有抵压体,传动单元包括与密封盖传动连接的转动件,转动件与密封盖同轴转动,且转动件设有配合体,配合体与抵压体抵压配合,以使操作件能够通过转动件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盖包括与转动件传动连接的转轴,转轴与转动件之间至少一者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件包括沿着操作件运动方向延伸的导杆,抵压体为设置在导杆侧壁上的第一凸块,配合体为能与第一凸块相抵的第二凸块。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件还包括与第二凸块连接的转动套,转动件通过转动套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转轴与转动套之间一者设有非圆形孔,另一者设有与非圆形孔套接传动配合的非圆柱体,非圆柱体套设在非圆形孔内以使转动件带动密封盖同步转动。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轴的外周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转动套挤压第一复位件。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操作件包括导杆,第一壳体组件设有与导杆导向配合的导孔,操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操作件与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套设于导杆,以使操作件可自动复位至非按压状态;和/或,操作件与第一壳体组件之间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槽,限位凸起与限位槽滑动配合,以限制操作件的移动范围。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单元包括柔性传动件,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操作件连接,柔性传动件的另一端与密封盖连接;操作件通过柔性传动件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
20.或者,传动单元包括齿条及与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齿条与第一齿轮中一者与操作件连接,另一者与密封盖连接,以使操作件能够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或者,传动单元包括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能够带动密封盖转动,操作件能够带动主动齿轮旋转。
21.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足浴设备,包括第二壳体组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排液部件,第二壳体组件还设有足浴腔,第二壳体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上,且足浴腔与排液口连通。
2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3.当该足浴设备使用时,通过密封盖密封排液口,使得足浴腔内的液体不会往外流。而当足浴设备需要排液时,通过操作操作件,并通过传动单元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进而使得足浴设备的液可以冲开密封盖,使得排液口被打开而进行排液。由于操作件通过传动单元与密封盖间隔设置,使得操作者操作操作件的过程中,不易被排液口排出的液弄湿,有利于提高操作者体验。
24.下面进一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还包括与足浴腔连通的加热腔,排液口通过加热腔与足浴腔连通。足浴设备还包括加热件以及液泵,加热件设置于加热腔,液泵包括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液部以及与足浴腔连通的出液部;足浴设备还包括三通管,三通管包括与加热腔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排液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以及与进液部连通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两两相互连通。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设有设置于足浴腔之外的第一侧壁;足浴设备还包括连杆组件以及盖板组件,连杆组件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组件;盖体组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于第二壳体组件,并具有打开足浴腔的打开状态以及关闭足浴腔的关闭状态,盖体组件包括与连杆组件连接的连接部;
27.其中,当盖体组件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翻转的过程中,连杆组件转动以带动连接部向远离第一侧壁方向移动。
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9.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足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盖板组件处于关闭状态)。
32.图2为图1所示的足浴设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3.图3为图2所示的排液部件除去第一壳体组件后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4.图4为图1所示的足浴设备在第一剖切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密封盖处于关闭状态)。
35.图5为图4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6.图6为图2所示的安装壳上集成了相关构件后的示意图。
37.图7为图6所示的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8.图8为图1所示的足浴设备在第二剖切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9.图9为图8所示的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0.图10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传动单元的示意图。
41.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传动单元的示意图。
42.图12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传动单元的示意图。
43.图13为图4所示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4.图14为图1所示的足浴设备的盖体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5为图14所示的足浴设备在第三剖切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46.图16为图15所示的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7.图17为图1所示的足浴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48.图18为图17所示的f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9.图19为图14所示的足浴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50.图20为图14所示的足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1.图21为图20所示的足浴设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52.图22为图4所示的足浴设备的密封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53.附图标记说明:
54.10、足浴设备;11、排液部件;12、加热件;13、液泵;13a、进液部;13b、出液部;14、过滤组件;100、第一壳体组件;110、承载部;120、侧部;121、第一侧面; 122、操作面;130、安装壳;101、排液口;102、扣部;103、导孔;104、限位槽;131、扣部;140、排液管;141、环形卡槽;142、卡部;150、第一复位件;200、密封盖;210、盖体;220、密封凸部;221、环形凸条;222、弹
性密封圈;230、转轴;231、非圆柱体; 300、操作组件;310、操作件;311、抵压体;312、导杆;313、限位凸起;320、传动单元;321、转动件;301、配合体;3211、转动套;302、非圆形孔;322、柔性传动件;323、齿条;324、第一齿轮;325、主动齿轮;326、从动齿轮;330、第二复位件;400、第二壳体组件;410、足浴腔;420、第一腔体;421、加热腔;422、密封框;423、插接框;430、承载面;440、环形侧部;441、第一侧壁;450、安装件;451、第一卡槽;452、第二卡槽;460、限位盖;461、缺口;500、三通管;510、第一通道;520、第二通道; 530、第三通道;531、第一环形密封部;600、连杆组件;610、第一连接件;611、第一转动轴线;612、第二转动轴线;620、第二连接件;602、连接端;621、第三转动轴线; 622、第四转动轴线;623、避让凹部;601、轴体;700、盖体组件;710、连接部;720、第一盖板;730、第二盖板;800、显示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5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57.足浴桶、足浴盆等足浴设备,能够用来泡脚、脚底按摩等,满足人们对足浴保健的需求。而目前足浴设备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足浴设备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了足浴设备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58.目前,足浴设备包括壳体部件以及足浴设备,壳体部件以及足浴设备包括足浴桶以及可打开或关闭足浴桶的桶盖。而桶盖通常通过单转轴转动连接于足浴桶上,为了使得桶盖打开后能够固定,通常需要在足浴桶上设置足够的避让空间,以使桶盖翻转角度足够大,以利用足浴桶来进行支撑。但由于桶盖与足浴桶之间需要设置较大的避让空间,不利于提高桶盖与足浴桶配合紧密性,特别是桶盖闭合后,无法完全嵌入足浴桶中。
59.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壳体部件,至少能够减小或取消避让空间,使得盖体与壳体可以配合得更加紧密。
6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排液部件,通过应用了该排液部件的足浴设备进行阐述。
61.如图1至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足浴设备10,包括排液部件11。该排液部件11,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0、密封盖200以及操作组件300。第一壳体组件100 设有排液口101。密封盖200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并具有密封排液口101的密封状态以及打开排液口101的打开状态。操作组件300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操作组件300包括操作件310以及与操作件310传动连接的传动单元320。操作件310通过传动单元320与密封盖200间隔设置,且操作件310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并能够通过传动单元320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
62.其中,如图4所示,足浴设备10还包括第二壳体组件400,第二壳体组件400还设有足浴腔410,第二壳体组件400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上,且足浴腔410与排液口101 连通。
63.当该足浴设备10使用时,通过密封盖200密封排液口101,使得足浴腔410内的液体
不会往外流(如图4以及图5所示)。而当足浴设备10需要排液时,通过操作操作件 310,并通过传动单元320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进而使得足浴腔410内的液可以冲开密封盖200,使得排液口101被打开而进行排液(请参照图22所示)。由于操作件310通过传动单元320与密封盖200间隔设置,使得操作者操作操作件310的过程中,不易被排液口101排出的液弄湿,有利于提高操作者体验。
64.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盖200可动设置于壳体组件”中的“可动”包括但不限于摆动、转动、平移等,只要能够在“密封状态”及“打开状态”进行切换即可。此外,“密封盖200可动设置于壳体组件中”只需该密封盖200在壳体组件中可动即可。
65.需要说明的是,“操作件310”可采用多种传统的手动操作结构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旋钮、按压键、拨片等,具体可根据“传动单元320”的传动特点及密封盖200的运动特点进行设定。如密封盖200摆动,操作件310可通过拨片实现,该传动单元320能够将摆动动力传递给密封盖200;或者密封盖200转动,操作件310可通过旋钮实现,该传动单元320能够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密封盖200;或者密封盖200摆动,操作件310 可通过按压键实现,该传动单元320能够将直线动力转换成摆动动力传递给密封盖200。
[0066]“传动单元320”能够根据密封盖200的运动轨迹所需的驱动力以及操作件310的结构进行设置,可以采用柔性传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刚性传动机构实现。
[0067]
可以理解地,液往低处流,故排液口101通常设置在足浴设备10的底部。也即,第一壳体组件100的部分结构可以用做底座使用,用于承载其他部件(包括第二壳体组件 400)。
[0068]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400相配合形成足浴设备10的壳体部件,既可以实现相关零件的安装,又可以形成足浴设备10的外壳结构。
[0069]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0包括承载部110以及设置于承载部110上的侧部120,排液口101以及操作件310设置于侧部120,且相对于承载部110,操作件310设置于排液口101的上方。如此,将排液口 101设在于承载部110上的侧部120,便于利用承载部110来承载安装排液结构,也方便排液。而从第一壳体组件100的侧边排出,更加顺畅,可不在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支撑结构来形成排液空间。此外,将操作件310设置于侧部120,也方便操作者进行操作。
[0070]
进一步地,如图1、图8以及图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侧部120包括与承载部110 连接的第一侧面121以及与承载部110相对设置的操作面,第一侧面121与操作面连接呈台阶面,排液口101以及密封盖200设置于第一侧面121,操作件310设置于操作面。如此,利用第一侧面121与操作面连接形成台阶面,将排液口101设置于靠近承载部110 的第一面,而将操作件310设置于第一面上方的操作面上,使得操作者在操作操作件310 时不会弄湿自己,进一步提高操作者体验。
[0071]
可以理解地,当操作者控制操作件310运动时,通过传动单元320带动密封盖200 脱离密封状态,进而使得足浴设备10的液可以冲开密封盖200,使得排液口101被打开而进行排液。此过程中,从排液口101流出的液往下流,而不会弄湿设置于排液口101 上方的操作件310,进而不会弄湿操作者。
[007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安装壳130以及排液管140,安装壳130设有排液口101,排液管140的一端与排液口101连通,密封盖 200包括盖体210以及密封凸部220。当密封盖200处于密封状态时,盖体210遮蔽排液口101,
密封凸部220插入排液管140内,并与排液管140密封配合。当密封盖200处于打开状态时,盖体210打开排液口101,密封凸部220打开排液管140。如此,利用密封凸部220插入排液管140中,实现对排液管140道的可靠密封。同时,利用盖体210 来密封排液口101,能够提高第一壳体组件100的外观美感。
[0073]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凸部220插入排液管140内时,密封凸部220的至少部分与排液管140的内侧壁弹性挤压密封。如此,当密封盖200被打开后,可以通过按压密封盖200将密封凸部220插入排液管140内,并与排液管140 弹性挤压密封,使得排液管140被密封可靠,不会漏液。而操作操作件310带动密封盖 200运动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挤压排液管140而使得密封凸部220与排液管140分离,使得密封盖200可以被脱落密封状态。
[0074]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排液管140为软管,以使密封凸部220的至少部分与排液管140的内侧壁弹性挤压密封。如此,利用排液管140自身的弹性变形来与密封凸部220 密封,易于实施。
[0075]
和/或,如图3至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凸部220设有弹性密封圈222,弹性密封圈222与排液管140的内侧壁弹性挤压密封。如此,通过设置弹性密封圈222也可以保证密封凸部220与排液管140密封可靠。
[0076]
该弹性密封圈22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安装于密封凸部220上,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0077]
在上述排液管14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至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排液管140的内侧壁与密封凸部220之间至少一者设有环形凸条221,另一者设有与环形凸条221密封配合的环形卡槽141。如此,可以利用环形凸条221与环形卡槽141的密封配合,便于形成迂回的密封结构来进一步提高排液管140与密封凸部220密封可靠性。
[0078]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凸条221”和“环形卡槽1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0079]
在上述排液管14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排液管140 设有卡部142,安装壳130设有与卡部142卡扣固定扣部131102。如此,利用卡扣方式实现安装壳130与排液管140组装,操作简单,易于拆装。
[008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后,可自动复位至打开状态。如此,当足浴设备10需要排液时,通过操作操作件310,并通过传动单元320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密封盖200可以自动复位至打开状态,使得排液口101可以被充分打开,提高排液效率。
[0081]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盖200可自动复位至打开状态的“自动复位”包括磁配合复位、弹性复位、对重复位等等。
[0082]
可选地,一实施例中,密封盖200、传动单元320或操作件310可自动复位,使得密封盖200能够自动复位至打开状态。如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便于通过密封盖200 的自动复位、传动单元320的自动复位或操作件310的自动复位来实现密封盖200自动复位至打开状态,使得操作者体验更佳。
[0083]
如图3以及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排液部件11还包括第一复位件150,第一复位件150设置于密封盖200与第一壳体组件100之间。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后,第一复位件150的复位力使密封盖200运动至打开状态。如此,将第一复位件150安装与密封盖200与第
一壳体之间,利用第一复位件150的复位力,可以使得密封盖200自动复位至打开状态,方便进行排水。
[0084]
该第一复位件150包括但不限于扭簧、弹片等弹性复位件,还包括磁复位件、对重块等,能够提供密封盖200自动复位的复位力即可。
[008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以及图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310可伸缩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上,且操作件310设有抵压体311,传动单元320包括与密封盖200传动连接的转动件321,转动件321与密封盖200同轴转动,且转动件321 设有配合体301,配合体301与抵压体311抵压配合,以使操作件310能够通过转动件 321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如此,可以直接利用配合体301与抵压体311抵压配合实现密封盖200的转动,使得操作件310位移力的转换更加直接。同时有利于减少装配次数,简化密封盖200与操作组件300之间的连接结构。
[0086]
具体地,当需要打开密封盖200时,通过操作件310驱动抵压体311向下抵压配合体301,使得转动件321也发生转动,并通过转动件321带动密封盖200转动,实现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进而可以打开密封盖200。
[0087]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件321与密封盖200“传动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多种,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0088]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盖200包括与转动件321传动连接的转轴230,转轴230与转动件321之间至少一者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如此,利用转轴230与转动件321配合,便于将转动件321以及密封盖200 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组件100。
[0089]
可选地,如图3以及图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310包括沿着操作件310运动方向延伸的导杆312,抵压体311为设置在导杆312侧壁上的第一凸块,配合体301 为能与第一凸块相抵的第二凸块。如此,利用第一凸块抵压第二凸块,进而将操作件310 的伸缩运动转换成转动件321的转动,力的传递更加直接可靠,减少传动损耗。
[0090]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321还包括与第二凸块连接的转动套3211,转动件321通过转动套3211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0,转轴230与转动套3211之间一者设有非圆形孔302,另一者设有与非圆形孔302套接传动配合的非圆柱体231,非圆柱体231套设在非圆形孔302内以使转动件321带动密封盖200同步转动。如此,通过将非圆柱体231插入非圆形孔302内,实现转轴230与转动件321的套接传动配合,便于通过转动件321带动密封盖200同步转动,易于实施,传动可靠。
[0091]
可选地,结合前述的第一复位件150,如图3以及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转轴 230的外周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150,转动套3211挤压第一复位件150。如此,利用转动套3211来挤压第一复位件150,使得第一复位件150可以可靠地安装在转轴230与第一壳体之间,实现密封盖200的自动打开。
[0092]“非圆形孔302”包括但限于部分圆形孔、椭圆孔、多边形孔、异形孔等等。对应地,非圆柱体231包括部分圆柱体、椭圆柱、多棱柱、异形柱等等。
[0093]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230可以设置于密封盖200上,和/或,转轴230也可以设置于安装壳130上;能够实现密封盖200转动连接于安装壳130即可。
[0094]
可选地,操作件310为按压键。
[009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以及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310包括导杆312,第一壳体组件100设有与导杆312导向配合的导孔103,操作组件300还包括设置于操作件310与第一壳体组件100的第二复位件330,第二复位件330套设于导杆312,以使操作件310可自动复位至非按压状态。如此,利用导杆312与导孔103配合,易于实现操作件310可伸缩设在于壳体组件上,安装方便。同时通过第二复位件330设置于导杆312上,便于实现操作件310的自动复位至非按压状态,方便操作者下一次操作。
[0096]
可选地,该操作件310在非按压状态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组件100的表面基本持平,有利于提高足浴设备10的外观完整性,提升外观美感。
[0097]
和/或,如图3以及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310与第一壳体组件100之间一者设有限位凸起313,另一者设有限位槽104,限位凸起313与限位槽104滑动配合,以限制操作件310的移动范围。如此,通过限位凸起313与限位槽104配合,可以限制操作件310的移动范围,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密封盖200。
[0098]
如图10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单元320包括柔性传动件322,柔性传动件322 的一端与操作件310连接,柔性传动件322的另一端与密封盖200连接;操作件310通过柔性传动件322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如此,可以利用柔性传动原理将操作件310的运动变化转换成密封盖200的运动变化,实现密封盖200在密封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的切换。该操作件310可移动或转动来通过柔性传动件322来带动密封盖200运动。如操作件310旋转,使得柔性传动件322卷绕在操作件310上,进而可以拉动密封盖200运动。
[0099]
同理,撤销操作力时,该操作件310通过第二复位件330自动复位,操作者的操作体验更佳。
[0100]
此外,利用柔性传动件322易于避让第一壳体组件100内的结构,占用空间小。
[0101]
该柔性传动件322包括但不限于拉闸线、钢丝绳等
[0102]
如图11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单元320包括齿条323及与齿条323相啮合的第一齿轮324,齿条323与第一齿轮324中一者与操作件310连接,另一者与密封盖200 连接,以使操作件310能够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如此通过齿轮齿条323传动原理来实现操作件310与密封盖200之间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并通过操作件310带动第一齿轮324旋转,并通过第一齿轮324带动齿条323移动,在通过齿条323带动密封盖200运动。或者,操作件310带动齿条323伸缩运动,第一齿轮324带动密封盖200 转动。
[0103]
如图12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传动单元320包括主动齿轮325及从动齿轮326,主动齿轮325带动从动齿轮326转动,从动齿轮326能够带动密封盖200转动,操作件 310能够带动主动齿轮325旋转。如此通过齿轮传动原理来实现操作件310与密封盖200 之间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并通过操作件310带动主动齿轮325旋转,并通过主动齿轮 325带动从动齿轮326转动,在通过从动齿轮326带动密封盖200运动。
[0104]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齿轮325”带动“从动齿轮326”转动,可以通过直接啮合传动,也可以通过其他齿轮间距啮合传动,在此不做限制。
[010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400还包括与足浴腔410连通的加热腔421,排液口101通过加热腔421与足浴腔410连通。足浴设备10还包括加热件12以及液泵13,加热件12设置于加热腔421,液泵13包括与加热腔421连通的进
液部13a以及与足浴腔410连通的出液部13b。如此,足浴设备10 使用外后,可以通过操作组件300打开密封盖200,利用排液口101可以排尽液泵13、加热腔421和足浴腔410内的液,避免滋生细菌。同时,在清洗足浴设备10的过程中,清洗后的液体,可以从排液口101流出。
[0106]
具体地,足浴设备10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加热足浴液或者保持足浴液恒温时,液泵 13动作,产生吸力,将足浴液吸入加热腔421中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液体通过液泵13的出液部13b排入到足浴腔410内,进而可以保持或加热足浴腔410内液体。而当足浴设备10需要排液时,通过操作操作件310,并通过传动单元320带动密封盖200脱离密封状态,进而使得足浴设备10的液可以冲开密封盖200,使得排液口101被打开,进而使得液泵13、加热腔421、足浴腔410内的液体从排液口101排出至足浴设备10外。
[010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足浴设备10还包括三通管 500,三通管500包括与加热腔421连通的第一通道510、与排液口101连通的第二通道 520以及与进液部13a连通的第三通道530,进液部13a将流进加热腔421加热后的热水流入足浴腔410中,使得足浴腔410内的足浴水能进行循环加热,第一通道510、第二通道520以及第三通道530两两相互连通。如此,利用三通管500易于实现加热腔421 与液泵13以及排液口101的连通。
[0108]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400包括用于形成加热腔421的第一腔体 420,第一腔体420至少部分设置于排液口101上方,第一腔体420包括密封框422以及凸出密封框422设置的插接框423,密封框422设置于插接框423的外侧,三通管500 设有密封框422密封配合的第一环形密封部531以及设置于第一通道510内的第二环形密封部,第一环形密封部531与第二环形密封部呈阶梯状,插接框423插入第一通道510 内,并使加热腔421与第一通道510连通。如此,利用第一腔体420来容纳加热件12,组成加热模块,然后通过密封框422与第一环形密封部531密封配合,插接框423加入第一通道510内,便于将第一腔体420固定到三通管500上,安装方便且密封可靠。
[0109]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足浴设备10还包括过滤组件14,过滤组件14设置于足浴腔410与加热腔421之间。利用过滤组件14避免发生堵塞。
[011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4以及图14至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足浴设备10还包括连杆组件600以及盖板组件。壳体设有设置于足浴腔410之外的第一侧壁441。连杆组件600转动连接于壳体。盖体组件700通过连杆组件600转动连接于壳体,并具有打开足浴腔410的打开状态以及关闭足浴腔410的关闭状态,盖体组件700 包括与连杆组件600连接的连接部710。其中,当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翻转的过程中,连杆组件600转动以带动连接部71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方向移动。如此,该足浴设备10使用时,通过盖体组件700来打开或关闭足浴腔410,使得盖体组件 700关闭后,方便存储收纳。而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翻转的过程中,连杆组件600转动以带动连接部71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方向移动,形成避让连接组件转动所需的空间,减少或无需利用壳体与盖体组件700之间预留配合缝隙。如此,能够减小或取消避让空间,使得盖体组件700与壳体可以配合得更加紧密。进而有利于提高足浴设备10闭合后的整体美观性,更能获得消费者青睐,提高足浴设备10的竞争力。
[0111]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足浴桶、足浴盆、足浴箱等结构,盖体组件700的具有结构可以有多种,并与壳体一一对应,包括但不限于桶盖、盆
盖、箱盖等结构。
[0112]
一些实施例中,足浴设备10还包括可转动设置于足浴腔410内的按摩组件。如此,可以为用户提供足底按摩功能。
[0113]
需要说明的是,该按摩组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传统技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滚筒、按摩轮、振动件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0114]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组件700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利用壳体进行支撑,也可以利用连接组件进行支撑,还可以利用连接组件与壳体相配合来支撑盖体组件700,在此不做过多限定,能够使得盖体组件700可以固定在打开状态。
[0115]
一些实施例中,当盖体组件700处于打开状态,且盖体组件700的打开角度呈钝角时,连杆组件600处于转动死点,以支撑盖体组件700。如此,该足浴设备10使用时,通过盖体组件700来打开或关闭足浴腔410,使得盖体组件700关闭后,方便存储收纳。而盖体组件700处于打开状态,且盖体组件700的打开角度呈钝角时,连杆组件600处于转动死点,以支撑盖体组件700。如此,无需利用壳体来支撑盖体组件700,避免盖体组件 700和/或壳体的磨损,而影响整体美观。
[0116]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以及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设置于足浴腔410的外侧的的环形侧部440,连杆组件600的部分与壳体转动连接,并设置于环形侧部440内;当盖体组件7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组件700的至少部分嵌入环形侧部440内。如此,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翻转的过程中,连杆组件600转动以带动连接部71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方向移动,形成避让连接组件转动所需的空间,进而环形侧部440不会干涉盖体组件700的运动。而当盖体组件7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组件700的至少部分嵌入环形侧部440内,可以提升足浴设备10在非使用状态整体外观美感。
[0117]
进一步地,如图13以及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设置于环形侧部440与足浴腔410之间的支撑面,当盖体组件7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组件700的至少部分嵌入环形侧部440内,并与支撑面相抵。如此,盖体组件700关闭后,利用支撑面来支撑盖体组件700,避免连接组件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并利用环形侧部440来包围盖体组件700,使得盖体组件700与壳体的配合更加紧密,提升足浴设备10的外观美感。
[0118]
此外,该支撑面还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盖体组件700闭合后锦绣下沉而影响关闭足浴腔410的效果。
[0119]
而利用承压面来承载关闭后的盖体组件700,使得足浴设备10可以用作支撑结构使用,可以扩展足浴设备10的使用场景。例如,凳子等。
[0120]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侧部440的“环形”包括但不仅限于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0121]
此外,支撑面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支撑平面、支撑弧面,阶梯面等等,能够支撑盖体组件700即可。
[0122]
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700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层(未标注)。以提升足浴设备10 的外观美感,更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
[0123]
该装饰层包括但不限于水转印层、钢琴烤漆层、皮革层、三文治网格层等等。
[0124]
可选地,壳体的外圈也设有装饰层。当盖体组件700完全嵌入壳体时,盖体组件700 的外表面能够与壳体的外圈基本平齐,更具美感。
[0125]
结合上述实施例,如图13以及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环形侧部440包括第一侧壁441;当盖体组件700处于关闭状态时,连接部710邻近第一侧壁441设置;当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过程中,连杆组件600能够带动连接部71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方向移动,以使盖体组件700能够朝伸出环形侧部440方向移动。如此,利用连杆组件600,使得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过程中,连杆组件600能够带动连接部71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方向移动,以使盖体组件700能够朝伸出环形侧部440方向移动,不会与环形侧部440形成干涉,无需设置避让空间。如此,盖体组件700关闭后,盖体组件700与壳体的配合更加紧密。
[0126]
结合上述环形侧部440的任一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当盖体组件 7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组件700嵌入环形侧部440内厚度为h1,盖体组件700的厚度为h2,h1≥2/3h2。如此,使得盖体组件700关闭后,可以尽可能地嵌入壳体设置,充分利用壳体空间来容纳盖体组件700,使得足浴设备10的结构更加紧凑。
[0127]
可选地,盖体组件700完全嵌入环形侧部440内。如此,盖体组件700关闭后,与壳体紧密配合呈一个整体,能够提升足浴设备10的外观美感。
[0128]
结合上述环形侧部440的任一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中,当盖体组件70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组件700与环形侧部440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5mm。如此,可以保证盖体组件700与环形侧部440配合紧密,减少灰尘等杂物从盖体组件700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中进入足浴腔410,有利于长时间保持足球腔的干净程度。
[0129]
可选地,盖体组件700与环形侧部440之间的间隙为t,1mm≤t≤5mm。具体地,t=1mm、 1.5mm、2mm、2.5mm、2.8mm、3mm、3.2mm、3.5mm、4mm、4.1mm、4.3mm、4.5mm、4.9mm、 5mm
……
[0130]
需要说明的是,连杆组件600的具体结构实现可以有多种,能够形成转动死点并支持盖体组件700即可。
[0131]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至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600 包括第一连接件610以及第二连接件620,第一连接件610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610的另一端与盖体组件70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620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610的另一端与盖体组件700转动连接。如此,通过第一连接件610与第二连接件620分别与壳体以及盖体组件700连接,形成连杆结构,以带动盖体组件700 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13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610安装于壳体和盖体组件700上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铰接等方式。第二连接件620安装于壳体和盖体组件700上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铰接等方式。
[0133]
结合上述实施例,如图15以及图1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当盖体组件700处于打开状态,且盖体组件700的打开角度呈钝角时,第一连接件610抵接第二连接件620,以使连杆组件600处于转动死点。如此,通过第一连接件610与第二连接件620分别与壳体以及盖体组件700连接,形成连杆结构,使得盖体组件700处于打开状态,且盖体组件700的打开角度呈钝角时,第一连接件610抵接第二连接件620,以使连杆组件600 处于转动死点,进而可以利用连杆组件600来支撑盖体组件700。
[0134]
结合上述实施例,如图13至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20设有朝远离
第一连接件610方向凹设的避让凹部623;当盖体组件700处于打开状态,且盖体组件700 的打开角度呈钝角时,第一连接件610的部分插入避让凹部623内。如此,通过设置避让凹部623,使得第一连接件610转动过程中,可以插入避让凹部623内,充分利用避让凹部623来形成避让空间,使得第一连接件610与第二连接件620的转动角度更大,二者配合更加紧密。
[0135]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凹部623”的具有形状可以有多种,包括避让弧面、避让多边形面等。
[0136]
具体地,避让凹部623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620弯折形成。
[0137]
结合上述第二连接件620的任一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当盖体组件 7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连接件620包括与盖体组件700转动连接的连接端602,连接端602与第一连接件610相抵。当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时,第一连接件610以及第二连接件620能够带动盖体组件700向伸出足浴腔410方向前移。如此,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610以及第二连接件620 能够带动盖体组件700向伸出足浴腔410方向前移,不会与壳体形成干涉,无需设置避让空间。而且盖体组件700处于关闭状态,利用连接端602与第一连接件610相抵,可以限制盖体组件700的转动范围。
[0138]
结合前述的环形侧部440,盖体组件70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610以及第二连接件620带动连接部710向远离第一侧壁441方向移动,以使盖体组件700能够朝伸出环形侧部440方向移动,不会与壳体形成干涉,无需设置避让空间。如此,盖体组件700关闭后,盖体组件700与壳体的配合更加紧密。
[0139]
结合上述第二连接件620的任一实施例,如图17至图19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10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一转动轴线611,第一连接件610与盖体组件700之间具有第二转动轴线612,第二连接件620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三转动轴线621,第二连接件620与盖体组件700之间具有第四转动轴线622;其中,第一转动轴线611与第二转动轴线612之间的间距为l1,第三转动轴线621与第四转动轴线622之间的间距为l2,第一转动轴线611与第三转动轴线621之间的间距为l3,第二转动轴线612与第四转动轴线 622之间的间距为l4;l1=l2+a,-2mm≤a≤2mm,l4-l3>0。如此,第一连接件610与第二连接件620相配合可以保证盖体组件700以平滑的曲线的轨迹进行运动,保证壳体不会干涉盖体组件700的运动,进而无需在壳体上设置避让空间,使得盖体组件700闭合后与壳体配合紧密。
[0140]
结合上述第二连接件620的任一实施例,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安装件450,安装件450设有与第一连接件610转动连接的第一卡槽451以及与第二连接件620转动连接的第二卡槽452,第一卡槽451与第二卡槽452间隔设置于安装件450。如此,利用第一卡槽451来安装第一连接件610,易于实现第一连接件610转动连接设置于壳体上,利用第二卡槽452来安装第二连接件620,易于实现第二连接件 620转动连接设置于壳体上。
[0141]
结合前述的轴体601,第一卡槽451与对应的轴体601转动配合。
[014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610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620的数量一一对应,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数量越多盖体组件700与壳体的转动连接强度更好,支撑盖体组件700的支撑强度越好。
[0143]
具体地,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第一连接件610呈板状,且其一侧与壳体转动连接
的两个轴体601,另一侧与盖体组件700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两个轴体601。等同地,第二连接件620呈板状,且其一侧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两个轴体601,另一侧与盖体组件700 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两个轴体601。
[0144]
进一步地,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限位盖460,限位盖 460与安装件450固定连接,并用于盖设第一卡槽451和第二卡槽452,限位盖460设有供第一连接件610以及第二连接件620伸出的缺口461。如此,可以可靠地将第一连接件610和第二连接件620安装于壳体上,且通过设置缺口461,不会干涉第一连接件610 和第二连接件620的转动。
[0145]
可以理解地,盖体组件700亦可参照安装件450和限位盖460的结构来安装第一连接件610和第二连接件620,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0146]
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450设有支撑面。如此,可以更好地支撑盖体组件700。
[0147]
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足浴设备10,回见图14至图1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足浴设备10还包括显示模组800,盖体组件70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盖体210和第二盖体210,第一盖体210与连杆组件600连接,第二盖能翻转至第一盖体210的内侧面以使两者重叠,显示模组800设置在第一盖体210内。如此,可以打开第二盖体210将显示模组800设置于第一盖体210上,然后再关闭第二盖体210可以将显示模组800镶嵌到盖体组件700中,结构更加紧凑。而显示模组800的设置,方便用户进行相关操作或了解足浴腔410内的温度状态等等。
[0148]
此外,后期维护时,只需打开第二盖体210即可对设置于第一盖体210内的显示模组800 进行维修。
[0149]
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杆组件”可以为“第二壳体组件”这一模块的其中一个零件,即与“第二壳体组件的其他构件”组装成一个模块,再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与“第二壳体组件的其他构件”相对独立,可分别进行安装,即可在本装置中与“第二壳体组件的其他构件”构成一个整体。
[0150]
等同的,本公开“组件”、“部件”、“设备”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进行模块化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分别进行组装,在本装置中构成一个模块。本公开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0151]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15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53]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154]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155]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0156]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57]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组件,设有排液口;密封盖,可动设置于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并具有密封所述排液口的密封状态以及打开所述排液口的打开状态;以及操作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包括操作件以及与所述操作件传动连接的传动单元,所述操作件通过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密封盖间隔设置,且所述操作件可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并至少能够通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密封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承载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的侧部,所述排液口以及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侧部,且相对于所述承载部,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排液口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包括与所述承载部连接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承载部相对设置的操作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操作面连接呈台阶面,所述排液口以及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操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部件还包括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之间,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密封状态后,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复位力使所述密封盖运动至所述打开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且所述操作件设有抵压体,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密封盖传动连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密封盖同轴转动,且所述转动件设有配合体,所述配合体与所述抵压体抵压配合,以使所述操作件能够通过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密封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包括与所述转动件传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件之间至少一者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沿着所述操作件运动方向延伸的导杆,所述抵压体为设置在所述导杆侧壁上的第一凸块,所述配合体为能与第一凸块相抵的第二凸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凸块连接的转动套,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转动套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套之间一者设有非圆形孔,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非圆形孔套接传动配合的非圆柱体,所述非圆柱体套设在所述非圆形孔内以使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密封盖同步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件,所述转动套挤压所述第一复位件。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导杆,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设有与所述导杆导向配合的导孔,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杆,以使所述操作件可自动复位至非按压状态;和/或,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之间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以限制所述操作件的移动范围。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排液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柔性传
动件,所述柔性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所述柔性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所述操作件通过所述柔性传动件带动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密封状态;或者,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齿条及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齿条与第一齿轮中一者与所述操作件连接,另一者与所述密封盖连接,以使所述操作件能够带动所述密封盖脱离所述密封状态;或者,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所述从动齿轮能够带动所述密封盖转动,所述操作件能够带动所述主动齿轮旋转。12.一种足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壳体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排液部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还设有足浴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且所述足浴腔与所述排液口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足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足浴腔连通的加热腔,所述排液口通过所述加热腔与所述足浴腔连通;所述足浴设备还包括加热件以及液泵,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加热腔,所述液泵包括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液部以及与所述足浴腔连通的出液部,所述足浴设备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液部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第三通道两两相互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足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设有设置于所述足浴腔之外的第一侧壁;所述足浴设备还包括连杆组件以及盖板组件,连杆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盖体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并具有打开所述足浴腔的打开状态以及关闭所述足浴腔的关闭状态,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杆组件连接的连接部;其中,当所述盖体组件从所述关闭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翻转的过程中,所述连杆组件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第一侧壁方向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液部件以及足浴设备。该排液部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密封盖以及操作组件。第一壳体组件设有排液口。密封盖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并具有密封排液口的密封状态以及打开排液口的打开状态。操作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操作组件包括操作件以及与操作件传动连接的传动单元。操作件通过传动单元与密封盖间隔设置,且操作件可动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并能够通过传动单元带动密封盖脱离密封状态。该排液部件应用于足浴设备时,使得足浴设备排出的液不易弄湿操作者。浴设备排出的液不易弄湿操作者。浴设备排出的液不易弄湿操作者。
技术研发人员:
谢慧皇 肖移龙 侯勤领 欧阳杰鹏 黄宇君 张叶 高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星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