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洗护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持久定型的
发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发蜡是以美化发型为主要目的的化妆品,使
头发更加易于修饰和定型,可将头发打理成自己喜欢的发型,保持头发自然、健康和美观,光亮而不油腻。
3.传统的发蜡主要以蜡类、油脂和脂类为基质的无水产品,这类产品比较油腻,黏性大,易黏附灰尘,定型作用较差,现今化妆品市场已经比较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油/凝胶体系,例如:定型凝胶、发膏、发泥、发蜡等都是目前广受年轻人欢迎的一些产品。
4.尽管目前的发蜡产品的定型效果相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其定型持久性始终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延长发蜡定型的持久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8.小烛树蜡20-25%;
9.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4-7%;
10.鲸蜡醇聚醚-20 1-2%;
11.鲸蜡醇聚醚-2 1-1.5%;
12.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4-7%;
13.碳酸二辛酯3-7%;
14.矿油7-10%;
15.纤细老鹳草
提取物0.1-0.4%;
16.枇杷叶提取物0.1-0.5%;
17.红花花提取物0.05-0.15%;
18.
增稠剂5-8%;
19.防腐剂0.5-0.7%;
20.ph调节剂1-1.5%;
21.余量为溶剂。
22.优选的,所述持久定型的发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23.小烛树蜡22-23%;
24.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5-6%;
25.鲸蜡醇聚醚-20 1.3-1.5%;
26.鲸蜡醇聚醚-2 1.1-1.3%;
27.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5-6%;
28.碳酸二辛酯5-6%;
29.矿油8-9%;
30.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1-0.2%;
31.枇杷叶提取物0.2-0.3%;
32.红花花提取物0.1-0.15%;
33.增稠剂6-7%;
34.防腐剂0.6-0.7%;
35.ph调节剂1-1.5%;
36.余量为溶剂。
37.通过采用特定比例的小烛树蜡与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协同复配,有利于提高发蜡的成膜性,有利于发蜡更好地在头发表面成膜,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所形成的膜的硬度,使得发蜡的定型效果更加持久。
38.通过加入鲸蜡醇聚醚-20、鲸蜡醇聚醚-2、环五聚二甲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以及矿油协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在头发上的依附性,使得发蜡在头发表面的成膜更加牢固,更加不容易脱落,从而使得发蜡的定型效果更好、更加持久;还有利于调节发蜡在头发表面成膜硬度,使得发蜡刚中带柔,使得发蜡既可满足持久定型效果的硬度需求又不容易因过硬而产生白屑。
39.通过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协同复配,有利于更好地滋养头发,使得头发更加不容易受损,同时,还有利于缓解鲸蜡醇聚醚-20、鲸蜡醇聚醚-2、环五聚二甲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以及矿油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的硬度,使得发蜡的刚度以及柔度更加适中,发蜡具备一定的硬度还使得发蜡在头发表面成膜后,更容易形成连续的膜,使得发蜡不容易由于环五聚二甲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以及矿油的作用而过于油腻并黏附于头发上导致难以清洗的情况,从而使得头发表面的成膜在施加外力冲洗以及清洗时,更加容易从头发上脱落,使得发蜡更加易于清洗,还使得头皮更加干爽,不容易由于过度滋养而导致头皮出现过于油腻的情况。
40.综上,通过采用上述特定比例的组分协同复配,有利于发蜡更好地依附于头发并成膜定型,使得发蜡的定型效果更好;同时,还使得发蜡具有一定的硬度,使得发蜡的效果更加持久;另外,发蜡的硬度得以更合适的调节,使得发蜡在头发表面的成膜具备更适度的硬度,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定型持久性的同时还使得发蜡不容易产生白屑,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滋养效果的同时还使得发蜡不容易过于油腻并黏附于头发上,使得头皮更加清爽,还使得发蜡更易于清洗。
41.优选的,所述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42.天然生育酚0.1-0.5%。
43.通过加入天然生育酚,有利于更好地滋养头发,使得发蜡更加不容易对头发造成损伤,又不容易造成头发过于油腻。
44.优选的,所述增稠剂包括硬脂酸、脂肪醇、卡波姆中的一种或多种。
45.优选的,所述增稠剂由硬脂酸、脂肪醇与卡波姆以6-9:3-4: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46.通过采用上述特定比例的物质协同复配作为增稠剂,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的稠
度,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在头发成膜后的硬度,有利于更好地定型并持久定型的同时还使得发蜡更加不容易产生白屑。
47.优选的,所述防腐剂包括羟苯甲酯、羟苯丙酯、甲基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48.通过采用上述物质作为防腐剂,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防腐效果的同时还使得防腐剂更加不容易对头皮造成刺激,更加安全温和。
49.优选的,所述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
50.通过采用三乙醇胺作为ph调节剂,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头发吸收各有效成分,从而使得发蜡的滋养效果更好,更加不容易对头发造成损伤。
51.优选的,所述溶剂由水与双丙甘醇以18-20: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52.通过采用特定比例的水与双丙甘醇协同作为溶剂,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各组分的溶解,从而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相互协同,使得制备所得的发蜡的效果更好。
53.优选的,所述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
54.香精0.5%。
55.通过加入香精,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的香气,使得发蜡更加不容易散发使人不舒适的气味,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经济价值。
5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7.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步骤1,在搅拌釜中加入水、卡波姆、羟苯甲酯以及羟苯丙酯,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升高温度至80-86℃,形成预拌混合物;
59.步骤2,先混合小烛树蜡、矿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硬脂酸、双丙甘醇、脂肪醇、鲸蜡醇聚醚-20、三乙醇胺以及鲸蜡醇聚醚-2,搅拌15-20min,混合分散均匀,使其完全溶解,再升高温度至80-86℃,继续搅拌均匀后,加入搅拌釜中与预混合物在恒温条件下共同乳化;
60.步骤3,乳化完成后,逐渐降低温度,当温度降低至55-60℃时,加入甲基异噻唑啉酮以及香精,搅拌分散均匀,当温度继续降低至40-45℃时,依次加入天然生育酚、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搅拌分散均匀,继续降低温度至30-35℃,出料,并静置,即得持久定型的发蜡。
61.通过控制各组分的加入顺序以及加入温度,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相容,从而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互相协同并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得发蜡具备更好的成膜能力、附着能力以及滋养能力的同时,还不容易产生白屑、易于清洗。
6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3.1、通过采用特定比例的小烛树蜡与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协同复配,有利于发蜡更好地在头发表面成膜,还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所形成的膜的硬度,使得发蜡的定型效果更加持久。
64.2、通过加入鲸蜡醇聚醚-20、鲸蜡醇聚醚-2、环五聚二甲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以及矿油协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在头发上的依附性,使得发蜡的定型效果更好、更加持久,还有利于调节发蜡在头发表面成膜硬度,使得发蜡刚中带柔,使得发蜡既可满足持久定型效果的硬度需求又不容易因过硬而产生白屑。
65.3、通过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协同复配,有利
于更好地滋养头发,使得头发更加不容易受损,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的硬度,使得头发表面的成膜在施加外力冲洗以及清洗时,更加容易从头发上脱落,使得发蜡更加易于清洗,还使得头皮更加干爽,不容易由于过度滋养而导致头皮出现过于油腻的情况。
66.4、通过采用上述特定比例的组分协同复配,有利于提高发蜡的定型效果以及定型持久性,同时,发蜡的硬度得以更合适的调节,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定型持久性的同时还使得发蜡不容易产生白屑,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滋养效果的同时还使得发蜡不容易过于油腻并黏附于头发上,使得头皮更加清爽,还使得发蜡更易于清洗。
67.5、通过控制各组分的加入顺序以及加入温度,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相容并更好地协同发挥作用,从而使得发蜡的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68.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69.以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原料来源详见表1。
70.表1
71.[0072][0073]
实施例1
[0074]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由以下质量的组分组成:
[0075]
小烛树蜡20kg;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4kg;鲸蜡醇聚醚-20 1kg;鲸蜡醇聚醚-2 1kg;环五聚二级甲基硅氧烷4kg;碳酸二辛酯3kg;矿油7kg;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1kg;枇杷叶提取物0.1kg;红花花提取物0.05kg;增稠剂5kg;防腐剂0.5kg;ph调节剂1kg;溶剂63.25kg。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增稠剂为卡波姆;防腐剂为羟苯甲酯;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溶剂为水。
[0077]
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8]
步骤1,在乳化锅中加入水、卡波姆以及羟苯甲酯,以1200r/min的转速搅拌并分散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升高温度至80℃,形成预拌混合物。
[0079]
步骤2,在搅拌锅中加入小烛树蜡、矿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鲸蜡醇聚醚-20、三乙醇胺以及鲸蜡醇聚醚-2,继续搅拌15min,混合分散均匀,并使其完全溶解,再升高温度至80℃,搅拌均匀后,出料,并将料体倒入至乳化锅中,与预拌混合物在恒温条件下共同乳化。
[0080]
步骤3,乳化完成后,降低乳化锅的温度,当温度降低至45℃时,依次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以120r/min的转速搅拌均匀,再继续降低温度至30℃,出料,静置24h,即得持久定型的发蜡。
[0081]
实施例2
[008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83]
持久定型的发蜡各组分的具体添加量不同,具体如下:
[0084]
小烛树蜡25kg;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7kg;鲸蜡醇聚醚-20 2kg;鲸蜡醇聚醚-2 1.5kg;环五聚二级甲基硅氧烷7kg;碳酸二辛酯7kg;矿油10kg;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4kg;枇杷叶提取物0.5kg;红花花提取物0.15kg;增稠剂8kg;防腐剂0.7kg;ph调节剂1.5kg;溶剂32.25kg。
[0085]
步骤1中各组分分散均匀后,升高温度至86℃。
[0086]
步骤2中各组分混合后,搅拌20min,各组分分散均匀并完全溶解后,升高温度至86℃。
[0087]
步骤3中温度降低至45℃时,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分散均匀后,继续降低温度至35℃,出料,静置。
[0088]
实施例3
[008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90]
持久定型的发蜡各组分的具体添加量不同,具体如下:
[0091]
小烛树蜡22kg;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6kg;鲸蜡醇聚醚-20 1.3kg;鲸蜡醇聚醚-2 1.3kg;环五聚二级甲基硅氧烷5kg;碳酸二辛酯6kg;矿油9kg;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1kg;枇杷叶提取物0.3kg;红花花提取物0.15kg;增稠剂7kg;防腐剂0.7kg;ph调节剂1kg;溶剂40.15kg。
[0092]
在本实施例中,增稠剂为卡波姆;防腐剂由羟苯甲酯、羟苯丙酯与甲基异噻唑啉酮以1:1:0.05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溶剂为水与双丙甘醇以18: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0093]
本实施例的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4]
步骤1,在乳化锅中加入水、卡波姆、羟苯甲酯以及羟苯丙酯,以1200r/min的转速搅拌并分散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升高温度至83℃,形成预拌混合物。
[0095]
步骤2,在搅拌锅中加入小烛树蜡、矿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双丙甘醇、鲸蜡醇聚醚-20、三乙醇胺以及鲸蜡醇聚醚-2,
继续搅拌15min,混合分散均匀,并使其完全溶解,再升高温度至83℃,搅拌均匀后,出料,并将料体倒入至乳化锅中,与预拌混合物在恒温条件下共同乳化。
[0096]
步骤3,乳化完成后,降低乳化锅的温度,当温度降低至55℃时,加入甲基异噻唑啉酮,当温度继续降低至43℃时,依次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以120r/min的转速搅拌均匀,再继续降低温度至33℃,出料,静置24h,即得持久定型的发蜡。
[0097]
实施例4
[0098]
持久定型的发蜡各组分的具体添加量不同,具体如下:
[0099]
小烛树蜡23kg;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5kg;鲸蜡醇聚醚-20 1.5kg;鲸蜡醇聚醚-2 1.1kg;环五聚二级甲基硅氧烷6kg;碳酸二辛酯5kg;矿油8kg;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2kg;枇杷叶提取物0.2kg;红花花提取物0.1kg;增稠剂6kg;防腐剂0.6kg;ph调节剂1.2kg;溶剂42.1kg。
[0100]
在本实施例中,增稠剂为卡波姆;防腐剂由羟苯甲酯、羟苯丙酯与甲基异噻唑啉酮以1:1:0.05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溶剂为水与双丙甘醇以18: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0101]
步骤3中甲基异噻唑啉酮在温度降低至60℃时加入。
[0102]
实施例5
[0103]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0.1kg的天然生育酚。且天然生育酚在步骤3中温度降低至43℃时,在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之前加入。
[0104]
实施例6
[0105]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0.5kg的天然生育酚。且天然生育酚在步骤3中温度降低至43℃时,在加入纤细老鹳草提取物之前加入。
[0106]
实施例7
[0107]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增稠剂由硬脂酸、脂肪醇与卡波姆以6:3:1的质量比例均匀混合而成。且硬脂酸以及脂肪醇均在步骤2中与小烛树蜡以及矿油等物质共同混合。
[0108]
实施例8
[0109]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增稠剂由硬脂酸、脂肪醇与卡波姆以9:4:1的质量比例均匀混合而成。且硬脂酸以及脂肪醇均在步骤2中与小烛树蜡以及矿油等物质共同混合。
[0110]
实施例9
[0111]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0.15kg的天然生育酚以及0.5kg的香精。
[0112]
在本实施例中,增稠剂由硬脂酸、脂肪醇与卡波姆以8:3.6:1的质量比例均匀混合而成;增稠剂为卡波姆;防腐剂由羟苯甲酯、羟苯丙酯与甲基异噻唑啉酮以1:1:0.05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溶剂为水与双丙甘醇以20: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
[0113]
本实施例的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4]
步骤1,在乳化锅中加入水、卡波姆、羟苯甲酯以及羟苯丙酯,以1200r/min的转速搅拌并分散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升高温度至83℃,形成预拌混合物。
[0115]
步骤2,在搅拌锅中加入小烛树蜡、矿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硬脂酸、双丙甘醇、脂肪醇、鲸蜡醇聚醚-20、三乙醇胺以
及鲸蜡醇聚醚-2,继续搅拌18min,混合分散均匀,并使其完全溶解,再升高温度至83℃,搅拌均匀后,出料,并将料体倒入至乳化锅中,与预拌混合物在恒温条件下共同乳化。
[0116]
步骤3,乳化完成后,降低乳化锅的温度,当温度降低至58℃时,加入甲基异噻唑啉酮以及香精,搅拌分散均匀,当温度继续降低至43℃时,依次加入天然生育酚、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以120r/min的转速搅拌均匀,再继续降低温度至33℃,出料,静置24h,即得持久定型的发蜡。
[0117]
对比例1
[0118]
采用市售的发蜡作为空白对照组。
[0119]
对比例2
[0120]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以等量的水替代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以及矿油。
[0121]
对比例3
[0122]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以等量的水替代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
[0123]
对比例4
[0124]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以等量的水替代纤细老鹳草提取物。
[0125]
对比例5
[0126]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以等量的水替代枇杷叶提取物。
[0127]
对比例6
[0128]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以等量的水替代红花花提取物。
[0129]
实验1
[0130]
随机选取150名头发长度相近且发质不尽相同的男性志愿者,志愿者的年龄为25-50岁,随机分成15组,每组10人,分别对应取用5g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发蜡,均匀涂抹于头发上,每间隔两天使用一次,且在使用前一天清洗头发,即每三天使用一次,且每三天清洗一次头发,使用周期为30天,并对志愿者进行以下检测:
[0131]
检测1
[0132]
观察并记录发蜡的定型时间(天),于每天晚上6:00记录数据,若定型时间不足一天的,则当天不算,即当第一天晚检测记录时即无法持续定型的,记为0天,能持续定型的记为1天,当第二天晚上检测记录时无法持续定型的,记为1天,依旧还能持续定型的记为2天。计算并记录同组志愿者的定型时间的平均值。
[0133]
检测2
[0134]
在志愿者第一次使用发蜡时,观察并记录志愿者涂抹发蜡3h后,头发产生白屑的情况。若头发产生白屑,则手工将头发上的白屑取下,收集,称量并记录取下的白屑的质量(mg),并计算以及记录同一组志愿者取下的白屑的质量的平均值。
[0135]
检测3
[0136]
在志愿者第一次使用发蜡24h后,观察并记录志愿者的头发的油腻情况。
[0137]
检测4
[0138]
在志愿者使用发蜡30天后,在最后一次清洗头发前,先用清水冲洗并揉搓10min,观察并记录清洗效果。
[0139]
检测5
[0140]
在志愿者使用发蜡30天后,观察并记录志愿者头发的干枯以及开叉的情况。
[0141]
以上检测的实验数据详见表2。
[0142]
表2
[0143]
[0144]
[0145]
[0146][0147]
根据表2中实施例4与对比例1的数据对比可得,采用本技术的持久定型发蜡,持久定型的时间更长,还不容易出现白屑,有利于更好地滋养头皮的同时还使得头皮不容易过于油腻。
[0148]
根据表2中实施例4与对比例2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采用小烛树蜡与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协同复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成膜性以及定型性,使得发蜡在头发表面的成膜的硬度更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定型效果以及持续定型效果。
[0149]
根据表2中对比例2-3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加入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矿油协同复配,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在头发表面的成膜的硬度,使得发蜡在头发表面的成膜刚中带柔,使得发蜡更加不容易产生白屑,但同时也会导致过于油腻以及黏附性过强,难以冲洗的情况。
[0150]
根据表2中实施例4与对比例4-6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加入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协同复配,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在头发表面成膜的硬度,使得发蜡在头发表面成膜的硬度更加适中,还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头皮的水油平衡,使得头皮更加不容易出现过于油腻的情况,而加入上述中的任意两种物质,均难以起到调节头皮水油
平衡的作用,反而还会因为滋养组分过多而导致油腻感更重,清洗也更难。
[0151]
根据表2中实施例4-6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加入天然生育酚,有利于更好地滋养头皮以及头发,使得发蜡更加不容易对头发造成损伤。
[0152]
根据表2中实施例4与实施例7-8的数据对比可得,通过控制增稠剂的组分以及比例,有利于更好地调节发蜡的稠度,使得发蜡的硬度更加适中,从而有利于发蜡更好地依附于头发上并成膜,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发蜡的持久定型性。
[0153]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小烛树蜡20-25%;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4-7%;鲸蜡醇聚醚-20 1-2%;鲸蜡醇聚醚-2 1-1.5%;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4-7%;碳酸二辛酯3-7%;矿油7-10%;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1-0.4%;枇杷叶提取物0.1-0.5%;红花花提取物0.05-0.15%;增稠剂5-8%;防腐剂0.5-0.7%;ph调节剂1-1.5%;余量为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持久定型的发蜡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小烛树蜡22-23%;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5-6%;鲸蜡醇聚醚-20 1.3-1.5%;鲸蜡醇聚醚-2 1.1-1.3%;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5-6%;碳酸二辛酯5-6%;矿油8-9%;纤细老鹳草提取物0.1-0.2%;枇杷叶提取物0.2-0.3%;红花花提取物0.1-0.15%;增稠剂6-7%;防腐剂0.6-0.7%;ph调节剂1-1.5%;余量为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天然生育酚0.1-0.5%。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包括硬脂酸、脂肪醇、卡波姆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由硬脂酸、脂肪醇与卡波姆以6-9:3-4: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包括羟
苯甲酯、羟苯丙酯、甲基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三乙醇胺。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由水与双丙甘醇以18-20:1的质量比例混合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持久定型的发蜡还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香精0.5%。10.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搅拌釜中加入水、卡波姆、羟苯甲酯以及羟苯丙酯,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升高温度至80-86℃,形成预拌混合物;步骤2,先混合小烛树蜡、矿油、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硬脂酸、双丙甘醇、脂肪醇、鲸蜡醇聚醚-20、三乙醇胺以及鲸蜡醇聚醚-2,搅拌15-20min,混合分散均匀,使其完全溶解,再升高温度至80-86℃,继续搅拌均匀后,加入搅拌釜中与预拌混合物在恒温条件下共同乳化;步骤3,乳化完成后,逐渐降低温度,当温度降低至55-60℃时,加入甲基异噻唑啉酮以及香精,搅拌分散均匀,当温度继续降低至40-45℃时,依次加入天然生育酚、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以及红花花提取物,搅拌分散均匀,继续降低温度至30-35℃,出料,并静置,即得持久定型的发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洗护用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持久定型的发蜡及其制备方法。持久定型的发蜡包括以下组分:小烛树蜡;丙烯酸(酯)类/双丙酮丙烯酰胺AMP盐;鲸蜡醇聚醚-20;鲸蜡醇聚醚-2;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二辛酯;矿油;纤细老鹳草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红花花提取物;增稠剂;防腐剂;pH调节剂;溶剂。持久定型的发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原料组分在特定温度下以特定的顺序混合分散均匀即得。本发明的发蜡具有定型持久、不容易产生白屑、易于清洗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还具有制备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业化生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周忠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千羽化妆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