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黑水虻鲜虫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2.黑水虻是一种资源性昆虫,富含蛋白质,可作为大规模禽类养殖的补充饲料,如鸡、鸭、孔雀等,能明显提升禽类肉蛋品质。黑水虻鲜虫较难保存,一般都是通过干燥将其水份控制在<10%,再对外售卖。干燥工艺的不同会造成黑水虻干虫的品质的差异,影响其售价;目前黑水虻烘干主要以高温干燥为主,但这种烘干方式能耗较高。如果采用低温烘干,活虫在被杀死前移动聚堆容易导致虫体厚薄不同以致虫体干品水分不均匀;且直接投入活虫进行低温烘干,因表皮阻隔体内体液蒸发,烘制的干品因发生氧化泽黑褐,卖相不佳。同时,目前市场主要采用微波干燥,运行成本过高,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高温烘干黑水虻虫体需要较高能耗;而采用低温烘干,虫体干品水分易不均匀且卖相不佳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其包括烘房主体,所述烘房主体内设置有储料间及干燥间,储料间与干燥间上下设置;
6.烘房主体一端顶部设置有与储料间相连通的进料口,烘房主体内远离进料口的一端竖直设置有物料通道,所述储料间与干燥间通过物料通道相互连通,干燥间远离物料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7.还包括预热机构及干燥机构;其中,
8.所述预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储料间内的第一输送装置及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层水平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多层所述第一传送带上下交错布置,储料间最上方的第一传送带用于接收进料口投入的黑水虻并向下层第一传送带进行传送,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装置宽度方向两侧,用于对第一输送装置上的黑水虻进行低效烘干;
9.所述干燥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及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层水平设置在干燥间内的第二传送带,多层所述第二传送带上下交错布置,干燥间最上方的第二传送带用于通过物料通道接收第一传送带传输的黑水虻,并向下层第二传送带进行传送,干燥间最底层的第二传送带末端与出料口相连接,第二加热装置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干燥间内,用于对第二输送装置上的黑水虻进行高效烘干。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固定设置在储料间内一端顶部,且位于进料口一侧,第一刮板朝向第一传送带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刮板的宽度与第一传送带的宽度相适配,用于对第一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
11.进一步,优选的,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刮板固定设置在干燥间内一端顶部,且位于物料通道一侧,第二刮板朝向第二传送带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刮板的宽度与第二传送带的宽度相适配,用于对第二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第二刮板到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刮板到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间隙。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宽度方向两侧所在的储料间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送风腔室,所述第一送风腔室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储料间中部空间相连通的流动风道,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内,第一加热装置包括轴流风机、第一换热器及第一蒸汽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沿第一送风腔室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个,轴流风机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内且靠近其中一个流道风道,所述第一蒸汽组件用于同步向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通入预定温度的蒸汽。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送风组件及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宽度方向两侧所在的干燥间内分别设置有第二送风腔室,第二加热组件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室内,所述第二送风腔室侧壁设置有若干与干燥间中部相连通的通风孔,所述送风组件的一端与干燥间顶部相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送风腔室,所述送风组件用于将干燥间与第二送风腔室建立循环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用于向干燥间内的第二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加热。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第二换热器及第二蒸汽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沿第二送风腔室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蒸汽组件用于同步向多个第二换热器通入预定温度的蒸汽。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回风腔室、回风管道、离心风机及送风管道,所述回风腔室水平设置在干燥间顶部,回风腔室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干燥间相连通的回风孔,所述离心风机的一端通过回风管道与回风腔室相连通,离心风机的另一端通过进风管道与第二送风腔室相连通。
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蒸汽组件和第二蒸汽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蒸汽组件包括蒸汽主管、蒸汽支管及疏水管道,蒸汽支管设置有两条,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送风腔室内,两条蒸汽支管与蒸汽主管并联,若干第二换热器的进气端分别与蒸汽支管相连接,若干第二换热器的出气端分别与疏水管道相连接。
17.作为优选的,所述烘房主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蒸汽主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及流量调节阀。
18.作为优选的,所述烘房主体上还设置有与物料通道相连通的排湿风机。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黑水虻烘干系统,通过在烘房主体内上下设置相互连通的储料间与干燥间,通过在储料间内设置第一输送装置及第一加热装置,同时第一输送装置由多层上下交错布置的第一传送带组成,从进料口投入的黑水虻,在第一传送带上进行传输,并被第一加热装置进行预加热,从而预先脱去一部水分,黑水虻经物料通道由储料间进入干燥间,并被第二输送装置上多层上下交错的第二传送带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第二加热装置可以实现对黑水虻进行充分烘干,利用分段式烘干工艺,可以减少高温烘干造成的能耗过大,同时可以保证虫体充分脱水干燥,保证其品质;
21.(2)通过设置第一刮板,可以对投放到第一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使之平铺
成一定厚度的虫料层,可以将收获的黑水虻在第一输送装置上进行平铺储料,可以避免传统储料方式如堆垛、料斗存料等方式造成料堆过高,将虫体压破、破坏完整性的弊端,同时平铺成一定厚度,可以方便第一加热装置对第一传送带上的虫料层进行预加热;
22.(3)通过设置第二刮板,可以对输送到第二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再此抚平,同时第二刮板到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刮板到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可以使抚平的虫料层更薄,从而利用第二加热装置对第二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充分彻底的烘干;
23.(4)通过在第一输送装置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送风腔室,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内,同时第一送风腔室两端分别开设与储料间中部连通的流动风道,通过轴流风机送风,使空气在第一送风腔室及储料间循环,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为加热,可以实现对储料间内的第一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预加热,减少干燥间内加热烘干能量的使用;
24.(5)通过设置送风组件,可以将干燥间内的空气抽吸送入到第二送风腔室内,通过第二送风腔室内的第二加热组件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到干燥间内对第二传送带上的黑水虻进行加热干燥,干燥间、送风组件及第二送风腔室之间形成循环通道,可以使循环风被加热后循环通入到干燥间内,从而实现干燥间内的黑水虻进行充分干燥。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黑水虻烘干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黑水虻烘干系统的主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加热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二加热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识:
31.1、烘房主体;11、储料间;12、干燥间;13、进料口;14、物料通道;15、出料口;2、预热机构;21、第一输送装置;22、第一加热装置;211、第一传送带;212、第一刮板;16、第一送风腔室;161、流动风道;221、轴流风机;222、第一换热器;223、第一蒸汽组件;3、干燥机构;31、第二输送装置;32、第二加热装置;311、第二传送带;312、第二刮板;33、送风组件;17、第二送风腔室;331、回风腔室;332、回风管道;333、离心风机;334、送风管道;34、第二加热组件;341、第二换热器;342、第二蒸汽组件;3421、蒸汽主管;3422、蒸汽支管;3423、疏水管道;4、温湿度传感器;5、压力调节阀;6、流量调节阀;8、排湿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所示,结合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包括烘房
主体1,烘房主体1内设置有储料间11及干燥间12,储料间11与干燥间12上下设置,储料间11及干燥间12在烘房主体1内均沿长度方向延伸,储料间11用于存放收获的黑水虻鲜虫,干燥间12用来对黑水虻进行干燥。
34.在本实施例中,烘房主体1一端顶部设置有与储料间11相连通的进料口13,通过进料口13可以将收获的黑水虻投入到储料间11,烘房主体1内远离进料口13的一端竖直设置有物流通道,储料间11与干燥间12通过物流通道相互连通,通过物料通道14可以将储料间11内的黑水虻转移到干燥间12内来实现加热干燥。干燥间12远离物流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5,通过出料口15可以将干燥间12内烘干的黑水虻送出。
35.通常情况下,黑水虻鲜虫投放到储料间11后,处于堆放、堆垛状态,料堆过高,容易将虫体压破、造成黑水虻品相变差。同时储料间11内的黑水虻转移到干燥间12进行干燥时,需要采用高温烘干才能彻底将黑水虻水分蒸干,这种烘干方式能耗较高。如果采用低温烘干,活虫在被杀死前移动聚堆容易导致虫体厚薄不同以致虫体干品水分不均匀;且直接投入活虫进行低温烘干,因表皮阻隔体内体液蒸发,烘制的干品因发生氧化泽黑褐,卖相不佳。
36.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设置预热机构2及干燥机构3来实现。
37.具体的,预热机构2包括设置在储料间11内的第一输送装置21及第一加热装置22,第一输送装置21包括至少两层水平设置的第一传送带211,多层第一传送带211上下交错布置,储料间11最上方的第一传送带211用于接收进料口13投入的黑水虻并向下层第一传送带211进行传送,由此设置,收获的黑水虻鲜虫通过进料口13投放到储料间11,黑水虻鲜虫在第一传送带211传输过程中,可以铺成虫料层,同时多层水平交错的第一传送带211,可以依次对黑水虻进行传输,同时黑水虻通过第一传送带211可以在储料间11进行平铺存储,避免直接在储料间11内堆垛造成虫体压破。
38.黑水虻在储料间11的第一传送带211上进行传输,第一加热装置22位于第一输送装置宽度方向两侧,用于对第一输送装置上的黑水虻进行低效烘干。具体而言,由于投料时,黑水虻数量庞大,在第一传送带211上的黑水虻传输的虫料层较厚,第一加热装置22可以预先对储料间11内的黑水虻鲜虫进行提前加热干燥,使黑水虻脱去一部分水分,便于黑水虻进入干燥间12后,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脱水干燥。
39.当储料间11的黑水虻可以通过多层设置的第一传送带211可以实现分层储存,同时在在存储过程中被预先加热,加热后黑水虻通过物料通道14进入到干燥间12。
40.在本实施例中,干燥机构3包括第二输送装置31及第二加热装置32,第二输送装置31包括至少两层水平设置在干燥间12内的第二传送带311,多层第二传送带311上下交错布置,干燥间12最上方的第二传送带311用于通过物流通道接收第一传送带211传输的黑水虻,并向下层第二传送带311进行传送,干燥间12最底层的第二传送带311末端与出料口15相连接,储料间11内预先干燥的黑水虻通过第一传送带211传输到第二传送带311上,此时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形成虫料层,沿多层第二传送带311逐层传输,并最终从出料口15送出,本实施例中的出料上设置有链板传送带。第二加热装置32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干燥间12内,用于对第二输送装置上的黑水虻进行高效烘干。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第二加热装置32可以实现对黑水虻进行充分烘干。
41.本实施例利用分段式烘干工艺,可以减少高温烘干造成的能耗过大,同时可以保
证虫体充分脱水干燥,保证其品质。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211和第二传送带311均为网链传送带,这种结构透气性好,方便干燥时,空气从传送带上穿透。同时第一传送带211和第二传送带311每层均有传动机构驱动,且可以单独控制其传输速率。
43.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黑水虻鲜虫从投料口投入到储料间11后,会被第一传送带211接收并传输,为了使黑水虻鲜虫能够形成一定厚度铺设在第一传送带211上,保证加热时温度均匀,本实施例对第一输送装置21做了进一步结构设置,具体的,第一输送装置21还包括第一刮板212,第一刮板212固定设置在储料间11内一端顶部,且位于进料口13一侧,第一刮板212朝向第一传送带211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刮板212的宽度与第一传送带211的宽度相适配,用于对第一传送带211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由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刮板212,可以对投放到第一传送带211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使之平铺成一定厚度的虫料层,可以将收获的黑水虻在第一输送装置上进行平铺储料,可以避免传统储料方式如堆垛、料斗存料等方式造成料堆过高,将虫体压破、破坏完整性的弊端,同时平铺呈一定厚度,可以方便第一加热装置22对第一传送带211上的虫料层进行预加热。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刮板212采用耐120℃高温得橡胶板制作,使物料厚度均匀平铺成15cm厚。
45.为了使黑水虻在第二传送带311上能够充分被第二加热装置32进行烘干,本实施例对第二输送装置31做了结构设置,具体的,第二输送装置31还包括第二刮板312,第二刮板312固定设置在干燥间12内一端顶部,且位于物料通道14一侧,第二刮板312朝向第二传送带311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刮板312的宽度与第二传送带311的宽度相适配,用于对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由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刮板312,可以对输送到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再此抚平,第二刮板312到第二传送带311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刮板212到第一传送带211之间的间隙,可以使抚平的虫料层更薄,从而利用第二加热装置32对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充分彻底的烘干。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刮板312采用耐120℃高温得橡胶板制作,使物料厚度均匀平铺成1.5cm厚。
47.由于第一传送带211上的虫料层厚度较厚,空气无法从多层第一传送带211向上传输,为了实现第二加热装置32对储料间11内的黑水虻进行预先干燥,本实施采用的方案是:第一输送装置的宽度方向两侧所在的储料间1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送风腔室16,第一送风腔室16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储料间11中部空间相连通的流动风道161,第一加热装置22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16内,第一加热装置22包括轴流风机221、第一换热器222及第一蒸汽组件223,第一换热器222沿第一送风腔室16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个,轴流风机221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16内且靠近其中一个流道风道,第一蒸汽组件223用于同步向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222通入预定温度的蒸汽。
4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送风腔室16通过流动风道161将储料间11进行连通,构成气流通道,通过轴流风机221送风,使空气在第一送风腔室16及储料间11循环,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222后为加热,可以实现对储料间11内的第一传送带211上的黑水虻进行预加热,减少干燥间12内加热烘干能量的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22为u型管式,蒸汽走管程,循环风穿透列管与蒸汽换热,蒸汽冷凝释放大量热量,循环风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进入
储料间11内来干燥黑水虻。本实施例中,储料间11内设置的蒸汽温度为80
°

49.黑水虻在储料间11内加热后,通过第一传送带211传输到第二传送带311上,此时通过第二刮板312的抚平,黑水虻被铺设为1.5cm厚的虫料层,此时由于第二传送带311为网链式结构,在竖直方向空气可以由上往下逐层穿透第二传送带311。为了能够使干燥间12内的黑水虻被充分烘干,本实施例对第二加热装置32做了一些结构改进,具体的,第二加热装置32包括送风组件33及第二加热组件34,第二输送装置宽度方向两侧所在的干燥间12内分别设置有第二送风腔室17,第二加热组件34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室17内,第二送风腔室17侧壁设置有若干与干燥间12中部相连通的通风孔171,送风组件33的一端与干燥间12顶部相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送风腔室17,所述送风组件33用于将干燥间12与第二送风腔室17建立循环的气流通道,第二加热组件34用于向干燥间12内的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加热。
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送风组件33,可以将干燥间12内的空气抽吸送入到第二送风腔室17内,通过第二送风腔室17内的第二加热组件34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到干燥间12内对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加热干燥,干燥间12、送风组件33及第二送风腔室17之间形成循环通道,可以使循环风被加热后循环通入到干燥间12内,从而实现干燥间12内的黑水虻进行充分干燥。
5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组件33包括回风腔室331、回风管道332、离心风机333及送风管道334,回风腔室331水平设置在干燥间12顶部,回风腔室331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干燥间12相连通的回风孔(图中未示出),离心风机333的一端通过回风管道332与回风腔室331相连通,离心风机333的另一端通过进风管道与第二送风腔室17相连通。由此设置,干燥段内部空气在离心风机333的作用下,通过回风腔室331底部的回风孔吸入,经过回风管道332进入离心风机333,增压后通过送风管道334送至第二送风腔室17,第二加热组件34在第二送风腔室17内使空气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80℃后通过通风孔(图中未示出)送入干燥间12内部来干燥黑水虻,热风放热后温度降低至75℃,再经过送风组件33如此循环供热。
52.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加热组件34包括第二换热器341及第二蒸汽组件342,第二换热器341沿第二送风腔室17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蒸汽组件342用于同步向多个第二换热器341通入预定温度的蒸汽。第二蒸汽组件342向第二换热器341通入一定温度的蒸汽,第二换热器341为u型管式,蒸汽走管程,循环风穿透列管与蒸汽换热,蒸汽冷凝释放大量热量,循环风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进入干燥间12内来干燥黑水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341的数量多于第一换热器222的数量,由此可以保证干燥间12内对黑水虻的干燥更加彻底高效。
53.烘房内采用蒸汽加热循环风来干燥黑水虻,系统供热稳定、循环风量大,烘房内温度均匀,所获得的黑水虻干虫品质好。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组件223和第二蒸汽组件342的结构相同,为此,以第二蒸汽组件342为例说明其结构,第二蒸汽组件342包括蒸汽主管3421、蒸汽支管3422及疏水管道3423,蒸汽支管3422设置有两条,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送风腔室17内,两条蒸汽支管3422与蒸汽主管3421并联,若干第二换热器341的进气端分别与蒸汽支管3422相连接,若干第二换热器341的出气端分别与疏水管道3423相连接。通过蒸汽主管3421向蒸汽支管3422通入
一定温度的蒸汽,蒸汽通过蒸汽支管3422分别进入到第二换热器341中,第二换热器341与循环空气换热后,空气温度升高,而第二换热器341中的蒸汽温度降低,冷凝成水通过疏水管道3423排出。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组件223和第二蒸汽组件342分别设置在为储料间11及干燥间12通入蒸汽,也可以由一个蒸汽组件来分别为储料间11及干燥间12同时通入蒸汽,并通过将第二换热器341和第一换热器222数量差异化设置,可以改变干燥间12及储料间11的温度,由此保证储料间11预加热,而干燥间12充分高效加热。
56.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烘房主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用于监测烘房主体内的温度和湿度,蒸汽主管3421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5及流量调节阀6,压力调节阀5用于将输入的蒸汽压力降低至设计安全值;流量调节阀6,用来结合温湿度传感器4反馈数据及设定参数,自动调整蒸汽输送量。
57.烘房主体上还设置有与物料通道14相连通的排湿风机,黑水虻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其内部水份蒸发扩散至烘房主体空间,空气湿度增大,当温湿度传感器4监测到空气湿度达到设定上限值60%时,排湿风机8自动启动,开始将烘房主体内部的水蒸气排出系统,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内部空气湿度达到设定下限值50%时,排湿风机自动停机,从而及时排出室内水蒸气。整个过程中,黑水虻在储存间进行储存、升温;在干燥段进行有效干燥,大量水份从虫体内蒸发出来,黑水虻的含水率逐渐降低至10%以下,通过出料口15送出烘房主体。
5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59.通过在烘房主体内上下设置相互连通的储料间11与干燥间12,通过在储料间11内设置第一输送装置21及第一加热装置22,同时第一输送装置21由多层上下交错布置的第一传送带211组成,从进料口13投入的黑水虻,在第一传送带211上进行传输储存,并被第一加热装置22进行升温预加热,从而预先脱去一部水分,黑水虻经物料通道14由储料间11进入干燥间12,并被第二输送装置31上多层上下交错的第二传送带311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第二加热装置32可以实现对黑水虻进行充分烘干,利用分段式烘干工艺,可以减少高温烘干造成的能耗过大,同时可以保证虫体充分脱水干燥,保证其品质。
6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其包括烘房主体(1),所述烘房主体(1)内设置有储料间(11)及干燥间(12),储料间(11)与干燥间(12)上下设置;烘房主体(1)一端顶部设置有与储料间(11)相连通的进料口(13),烘房主体(1)内远离进料口(13)的一端竖直设置有物料通道(14),所述储料间(11)与干燥间(12)通过物料通道(14)相互连通,干燥间(12)远离物料通道(14)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机构(2)及干燥机构(3);其中,所述预热机构(2)包括设置在储料间(11)内的第一输送装置(21)及第一加热装置(22),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1)包括至少两层水平设置的第一传送带(211),多层所述第一传送带(211)上下交错布置,储料间(11)最上方的第一传送带(211)用于接收进料口(13)投入的黑水虻并向下层第一传送带(211)进行传送,第一加热装置(22)位于第一输送装置(21)宽度方向两侧,用于对第一输送装置(21)上的黑水虻进行低效烘干;所述干燥机构(3)包括第二输送装置(31)及第二加热装置(32),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1)包括至少两层水平设置在干燥间(12)内的第二传送带(311),多层所述第二传送带(311)上下交错布置,干燥间(12)最上方的第二传送带(311)用于通过物料通道(14)接收第一传送带(211)传输的黑水虻,并向下层第二传送带(311)进行传送,干燥间(12)最底层的第二传送带(311)末端与出料口(15)相连接,第二加热装置(32)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干燥间(12)内,用于对第二输送装置(31)上的黑水虻进行高效烘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1)还包括第一刮板(212),所述第一刮板(212)固定设置在储料间(11)内一端顶部,且位于进料口(13)一侧,第一刮板(212)朝向第一传送带(211)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刮板(212)的宽度与第一传送带(211)的宽度相适配,用于对第一传送带(211)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31)还包括第二刮板(312),所述第二刮板(312)固定设置在干燥间(12)内一端顶部,且位于物料通道(14)一侧,第二刮板(312)朝向第二传送带(311)传输方向倾斜设置,第二刮板(312)的宽度与第二传送带(311)的宽度相适配,用于对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抚平,第二刮板(312)到第二传送带(311)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刮板(212)到第一传送带(211)之间的间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21)的宽度方向两侧所在的储料间(1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送风腔室(16),所述第一送风腔室(16)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储料间(11)中部空间相连通的流动风道(161),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2)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16)内,第一加热装置(22)包括轴流风机(221)、第一换热器(222)及第一蒸汽组件(223),所述第一换热器(222)沿第一送风腔室(16)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个,轴流风机(221)设置在第一送风腔室(16)内且靠近其中一个流道风道,所述第一蒸汽组件(223)用于同步向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222)通入预定温度的蒸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包括送风组件(33)及第二加热组件(34),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1)宽度方向两侧所在的干燥间(12)内分别设置有第二送风腔室(17),第二加热组件(34)设置在第二送风腔室(17)内,所述第二送风腔室(17)侧壁设置有若干与干燥间(12)中部相连通的通风孔(171),所述送风组件(33)的一端与干燥间(12)顶部相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送风腔室(17),所述送风组件(33)用于将干燥间(12)与第二送风腔室(17)建立循环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加热组件(34)
用于向干燥间(12)内的第二传送带(311)上的黑水虻进行加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34)包括第二换热器(341)及第二蒸汽组件(342),所述第二换热器(341)沿第二送风腔室(17)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蒸汽组件(342)用于同步向多个第二换热器(341)通入预定温度的蒸汽。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33)包括回风腔室(331)、回风管道(332)、离心风机(333)及送风管道(334),所述回风腔室(331)水平设置在干燥间(12)顶部,回风腔室(331)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干燥间(12)相连通的回风孔,所述离心风机(333)的一端通过回风管道(332)与回风腔室(331)相连通,离心风机(333)的另一端通过进风管道与第二送风腔室(17)相连通。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组件(223)和第二蒸汽组件(34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蒸汽组件(342)包括蒸汽主管(3421)、蒸汽支管(3422)及疏水管道(3423),蒸汽支管(3422)设置有两条,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送风腔室(17)内,两条蒸汽支管(3422)与蒸汽主管(3421)并联,若干第二换热器(341)的进气端分别与蒸汽支管(3422)相连接,若干第二换热器(341)的出气端分别与疏水管道(3423)相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主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所述烘房主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蒸汽主管(3421)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5)及流量调节阀(6)。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黑水虻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房主体(1)上还设置有与物料通道(14)相连通的排湿风机(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黑水虻烘干系统,其包括烘房主体,烘房主体内设置有储料间及干燥间,储料间与干燥间上下设置;烘房主体一端顶部设置有与储料间相连通的进料口,烘房主体内远离进料口的一端竖直设置有物料通道,储料间与干燥间通过物料通道相互连通,干燥间远离物料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还包括预热机构及干燥机构;其中,预热机构用于对储料间的黑水虻进行低效烘干;干燥机构用于干燥间的黑水虻进行高效烘干。本实用新型利用分段式烘干工艺,可以减少高温烘干造成的能耗过大,同时可以保证虫体充分脱水干燥,保证其品质。保证其品质。保证其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

丁周发 杜平 张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源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9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07:4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90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黑水   传送带   干燥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