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的绝缘器件。对于管状陶瓷套多应用于耐磨、耐高温及绝缘的场合充当保护件,目前在对于管状陶瓷件加工对其打磨时,因陶瓷材料脆性高,所以在夹具固定过程中很容易破碎,极大的浪费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
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打磨模块,还包括定位组件、下压组件和控制模块,定位组件包括转动盘、弹簧、导向柱、定位杆,转动盘可转动的安装在工作台上,转动盘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均匀分布的三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安装一个导向柱,定位杆具有三个,三个定位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三个滑槽内,每个定位杆的底端均套设在导向柱上,每个导向柱上安装一个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滑槽靠近转动盘圆心处的一端和定位杆上,下压组件位于转动盘的一侧并且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下压组件内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下压组件的执行部与转动盘同轴并且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动盘的正上方,控制模块位于工作台下方。
6.优选的,每个定位杆套设在导向柱的部分为定位杆的底座,每个定位杆漏出滑槽外的部分为杆身,每个定位杆的杆身远离转动盘圆心处的一端均为弧形状。
7.优选的,工作台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工作台固定连接在转动盘的圆心处,第一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8.优选的,下压组件包括滑轨、滑块、限位杆、支撑板和盘状压块,滑轨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滑轨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两个导向杆均竖直放置,滑块套设在两个导向杆上且与滑轨滑动连接,两个导向杆的中间设置有丝杆,丝杆呈竖直状态的贯穿滑块并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滑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穿过滑轨与丝杆的上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滑轨上,丝杆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滑轨的下端,支撑板呈水平状态的固定安装在滑块上,盘状压块为下压组件的执行部,盘状压块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9.优选的,下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和端盖,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转动盘同轴的通槽,支撑板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槽同轴的安装槽,端盖竖直向下的插设于通槽内,端盖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下端面齐平,端盖的下端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安装在安装槽内,连接件通过
螺栓固定安装在端盖的下端,连接件的上端抵接在第三轴承的内圈上,连接件上开设有外螺纹,盘状压块通过外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件的下端。
10.优选的,盘状压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1.优选的,薄膜压力传感器呈环形排列且均匀的分布在安装槽内,薄膜压力传感器紧贴在第三轴承的上端,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薄膜压力传感器接线的线槽,线槽由安装槽内延伸至支撑板外,薄膜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2.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工作台、打磨模块、定位组件、下压组件和控制模块,打磨模块由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和磨砂轮构成,工作时,首先由操作员用手移动定位杆,使得定位杆位于管状陶瓷件的管腔内,然后再松开定位杆,此时,三个定位杆会在弹簧的弹力下,向外支撑着定位杆的内管壁,由此,定位组件可以适用于多种管径的管状陶瓷件,然后将管状陶瓷件顺着定位杆下滑至抵接在转动盘上,在通过下压组件的执行部压紧在管状陶瓷件的上端,此时,通过薄膜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下压组件执行部对管状陶瓷件的压力,薄膜压力传感器将监测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再由控制模块发出信号来控制下压组件执行部对管状陶瓷件的压力,从而防止在压紧过程中压力过大对管状陶瓷件造成损伤,在管状陶瓷件压紧后,再通过转动盘旋转从而带动管状陶瓷件旋转,最终通过工业机器人和伺服电机带动磨砂轮对管状陶瓷件表面进行打磨。
14.2.本技术通过在每个定位杆的杆身远离转动盘圆心处的一端设为圆弧状,此时,当定位杆向外支撑管状陶瓷件内壁时,定位杆是以圆弧面与管状陶瓷件接触,可以减少定位杆对管状陶瓷件造成的刮痕。
15.3.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转动盘同轴的通槽,支撑板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槽同轴的安装槽,端盖竖直向下的插设于通槽内,端盖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下端面齐平,端盖的下端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安装在安装槽内,连接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端盖的下端,连接件的上端抵接在第三轴承的内圈上,连接件上开设有外螺纹,盘状压块通过外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件的下端,当盘状压块压紧在管状陶瓷件上端时,盘状压块会带动连接件挤压在第三轴承的内圈上,当管状陶瓷件旋转时,由于有第三轴承,所以盘状压块会跟随管状陶瓷件转动。
16.4.本技术通过在盘状压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可以防止盘状压块直接抵接在管状陶瓷件上时,由于是刚性接触,可能会对管状陶瓷件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技术隐藏控制模块后的主视图;
19.图3是本技术的定位组件的立体图;
20.图4是本技术的下压组件的主视图;
21.图5是本技术图4沿a-a截面的剖视图;
22.图6是本技术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23.图7是本技术下压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24.图中标号为:
25.1-工作台;
26.3-定位组件;3a-转动盘;3a1-滑槽;3b-弹簧;3c-导向柱;3d-定位杆;3d1-底座;3d2-杆身;3e-第一电机;
27.4-下压组件;4a-薄膜压力传感器;4b-滑轨;4b1-导向杆;4b2-丝杆;4c-滑块;4d-限位杆;4e-盘状压块;4f-第二电机;4g-第一轴承;4h-第二轴承;4i-支撑板;4i1-通槽;4i2-安装槽;4i3-线槽;4j-连接件;4k-端盖;4l-第三轴承;4m-橡胶垫;
28.5-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0.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
31.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打磨模块,还包括定位组件3、下压组件4和控制模块5,定位组件3包括转动盘3a、弹簧3b、导向柱3c、定位杆3d,转动盘3a可转动的安装在工作台1上,转动盘3a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均匀分布的三个滑槽3a1,每个滑槽3a1内均安装一个导向柱3c,定位杆3d具有三个,三个定位杆3d分别滑动连接在三个滑槽3a1内,每个定位杆3d的底端均套设在导向柱3c上,每个导向柱3c上安装一个弹簧3b,弹簧3b的两端分别抵接滑槽3a1靠近转动盘3a圆心处的一端和定位杆3d上,下压组件4位于转动盘3a的一侧并且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下压组件4内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4a,下压组件4的执行部与转动盘3a同轴并且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动盘3a的正上方,控制模块5位于工作台1下方。
3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管状陶瓷件打磨。为此,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工作台1、打磨模块、定位组件3、下压组件4和控制模块5,打磨模块由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和磨砂轮构成(打磨模块为现有技术,图中未展示),工作时,首先由操作员用手移动定位杆3d,使得定位杆3d位于管状陶瓷件的管腔内,然后再松开定位杆3d,此时,三个定位杆3d会在弹簧3b的弹力下,向外支撑着定位杆3d的内管壁,由此,定位组件3可以适用于多种管径的管状陶瓷件,然后将管状陶瓷件顺着定位杆3d下滑至抵接在转动盘3a上,在通过下压组件4的执行部压紧在管状陶瓷件的上端,此时,通过薄膜压力传感器4a实时检测下压组件4执行部对管状陶瓷件的压力,薄膜压力传感器4a将监测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5,再由控制模块5发出信号来控制下压组件4执行部对管状陶瓷件的压力,从而防止在压紧过程中压力过大对管状陶瓷件造成损伤,在管状陶瓷件压紧后,再通过转动盘3a旋转从而带动管状陶瓷件旋转,最终通过工业机器人和伺服电机带动磨砂轮对管状陶瓷件表面进行打磨。
3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
34.每个定位杆3d套设在导向柱3c的部分为定位杆3d的底座3d1,每个定位杆3d漏出滑槽3a1外的部分为杆身3d2,每个定位杆3d的杆身3d2远离转动盘3a圆心处的一端均为弧形状。
3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定位杆3d向外支撑管状陶瓷件内壁时,可能会对管状陶瓷件造成刮痕。为此,本技术通过在每个定位杆3d的杆身3d2远离转动盘3a圆心处的一端设为圆弧状,此时,当定位杆3d向外支撑管状陶瓷件内壁时,定位杆3d
是以圆弧面与管状陶瓷件接触,可以减少定位杆3d对管状陶瓷件造成的刮痕。
36.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
37.工作台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e,第一电机3e的输出轴穿过工作台1固定连接在转动盘3a的圆心处,第一电机3e与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
3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转动盘3a如何旋转。为此,本技术通过在工作台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e,第一电机3e的输出轴穿过工作台1固定连接在转动盘3a的圆心处,通过控制模块5可以对第一电机3e驱动,从而带动转动盘3a的旋转。
39.进一步的,如图2、5、6、7所示:
40.下压组件4包括滑轨4b、滑块4c、限位杆4d、支撑板4i和盘状压块4e,滑轨4b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滑轨4b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4b1,两个导向杆4b1均竖直放置,滑块4c套设在两个导向杆4b1上且与滑轨4b滑动连接,两个导向杆4b1的中间设置有丝杆4b2,丝杆4b2呈竖直状态的贯穿滑块4c并且与滑块4c螺纹连接,滑轨4b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f,第二电机4f与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第二电机4f输出轴穿过滑轨4b与丝杆4b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f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4g,第一轴承4g固定安装在滑轨4b上,丝杆4b2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轴承4h,第二轴承4h固定安装在滑轨4b的下端,支撑板4i呈水平状态的固定安装在滑块4c上,盘状压块4e为下压组件4的执行部,盘状压块4e位于支撑板4i的下方。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下压组件4如何压紧管状陶瓷件。为此,本技术通过控制模块5对第二电机4f的驱动可以带动丝杆4b2旋转,丝杆4b2正向旋转可以带动滑块4c在滑轨4b内下滑,滑块4c滑动从而带动支撑板4i向下移动,支撑板4i向下移动带动盘状压块4e向下运动,直至盘状压块4e压紧在管状陶瓷件上端时,第二电机4f停止运作,第二电机4f反向驱动可以带动盘状压块4e向上方移动。
42.进一步的,如图5-7所示:
43.下压组件4还包括连接件4j和端盖4k,支撑板4i上开设有与转动盘3a同轴的通槽4i1,支撑板4i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槽4i1同轴的安装槽4i2,端盖4k竖直向下的插设于通槽4i1内,端盖4k的下端面与支撑板4i的下端面齐平,端盖4k的下端套设有第三轴承4l,第三轴承4l安装在安装槽4i2内,连接件4j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端盖4k的下端,连接件4j的上端抵接在第三轴承4l的内圈上,连接件4j上开设有外螺纹,盘状压块4e通过外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件4j的下端。
4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盘状压块4e如何在压紧管状陶瓷件后能够跟随管状陶瓷件的旋转而转动。为此,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4i上开设有与转动盘3a同轴的通槽4i1,支撑板4i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槽4i1同轴的安装槽4i2,端盖4k竖直向下的插设于通槽4i1内,端盖4k的下端面与支撑板4i的下端面齐平,端盖4k的下端套设有第三轴承4l,第三轴承4l安装在安装槽4i2内,连接件4j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端盖4k的下端,连接件4j的上端抵接在第三轴承4l的内圈上,连接件4j上开设有外螺纹,盘状压块4e通过外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件4j的下端,当盘状压块4e压紧在管状陶瓷件上端时,盘状压块4e会带动连接件4j挤压在第三轴承4l的内圈上,当管状陶瓷件旋转时,由于有第三轴承4l,所以盘状压块4e会跟随管状陶瓷件转动。
45.进一步的,如图5、7所示:
46.盘状压块4e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m。
4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通过在盘状压块4e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m,可以防止盘状压块4e直接抵接在管状陶瓷件上时,由于是刚性接触,可能会对管状陶瓷件造成损伤。
48.进一步的,如图1、5-7所示:
49.薄膜压力传感器4a呈环形排列均匀的分布在安装槽4i2内,薄膜压力传感器4a紧贴在第三轴承4l的上端,支撑板4i上开设有用于薄膜压力传感器4a接线的线槽4i3,线槽4i3由安装槽4i2内延伸至支撑板4i外,薄膜压力传感器4a与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
5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薄膜压力传感器4a如何安装及检测。为此,本技术通过将薄膜压力传感器4a呈环形排列均匀的分布在安装槽4i2内,薄膜压力传感器4a紧贴在第三轴承4l的上端,当盘状压块4e抵接在管状陶瓷件时,薄膜压力传感器4a会感应到由盘状压块4e传递至第三轴承4l上的压力,薄膜压力传感器4a将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5,由控制模块5根据反馈的数据控制第二电机4f的驱动从而调节盘状压块4e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对管状陶瓷件的压力。
5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打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组件(3)、下压组件(4)和控制模块(5),定位组件(3)包括转动盘(3a)、弹簧(3b)、导向柱(3c)、定位杆(3d),转动盘(3a)可转动的安装在工作台(1)上,转动盘(3a)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均匀分布的三个滑槽(3a1),每个滑槽(3a1)内均安装一个导向柱(3c),定位杆(3d)具有三个,三个定位杆(3d)分别滑动连接在三个滑槽(3a1)内,每个定位杆(3d)的底端均套设在导向柱(3c)上,每个导向柱(3c)上安装一个弹簧(3b),弹簧(3b)的两端分别抵接滑槽(3a1)靠近转动盘(3a)圆心处的一端和定位杆(3d)上,下压组件(4)位于转动盘(3a)的一侧并且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下压组件(4)内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4a),下压组件(4)的执行部与转动盘(3a)同轴并且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动盘(3a)的正上方,控制模块(5)位于工作台(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杆(3d)套设在导向柱(3c)的部分为定位杆(3d)的底座(3d1),每个定位杆(3d)漏出滑槽(3a1)外的部分为杆身(3d2),每个定位杆(3d)的杆身(3d2)远离转动盘(3a)圆心处的一端均为弧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e),第一电机(3e)的输出轴穿过工作台(1)固定连接在转动盘(3a)的圆心处,第一电机(3e)与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组件(4)包括滑轨(4b)、滑块(4c)、限位杆(4d)、支撑板(4i)和盘状压块(4e),滑轨(4b)呈竖直状态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滑轨(4b)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4b1),两个导向杆(4b1)均竖直放置,滑块(4c)套设在两个导向杆(4b1)上且与滑轨(4b)滑动连接,两个导向杆(4b1)的中间设置有丝杆(4b2),丝杆(4b2)呈竖直状态的贯穿滑块(4c)并且与滑块(4c)螺纹连接,滑轨(4b)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f),第二电机(4f)与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第二电机(4f)输出轴穿过滑轨(4b)与丝杆(4b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f)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轴承(4g),第一轴承(4g)固定安装在滑轨(4b)上,丝杆(4b2)的下端套设有第二轴承(4h),第二轴承(4h)固定安装在滑轨(4b)的下端,支撑板(4i)呈水平状态的固定安装在滑块(4c)上,盘状压块(4e)为下压组件(4)的执行部,盘状压块(4e)位于支撑板(4i)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组件(4)还包括连接件(4j)和端盖(4k),支撑板(4i)上开设有与转动盘(3a)同轴的通槽(4i1),支撑板(4i)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槽(4i1)同轴的安装槽(4i2),端盖(4k)竖直向下的插设于通槽(4i1)内,端盖(4k)的下端面与支撑板(4i)的下端面齐平,端盖(4k)的下端套设有第三轴承(4l),第三轴承(4l)安装在安装槽(4i2)内,连接件(4j)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端盖(4k)的下端,连接件(4j)的上端抵接在第三轴承(4l)的内圈上,连接件(4j)上开设有外螺纹,盘状压块(4e)通过外螺纹固定安装在连接件(4j)的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盘状压块(4e)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4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薄膜压力传感器(4a)呈环形排列且均匀的分布在安装槽(4i2)内,薄膜压力传感器(4a)紧贴在第三轴承(4l)的上端,支撑板(4i)上开设有用于薄膜压力传感器(4a)接线的线槽(4i3),线槽(4i3)由安装
槽(4i2)内延伸至支撑板(4i)外,薄膜压力传感器(4a)与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陶瓷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打磨模块、定位组件、下压组件和控制模块,定位组件包括转动盘、弹簧、导向柱、定位杆,转动盘可转动的安装在工作台上,转动盘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均匀分布的三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安装一个导向柱,定位杆具有三个,三个定位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三个滑槽内,每个定位杆的底端均套设在导向柱上,每个导向柱上安装一个弹簧,通过定位组件可以对加工件进行柔性定位,下压组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下压组件内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加工件所受的压力,防止加工件损坏,下压组件的执行部与转动盘同轴并且可转动的设置在转动盘的正上方,控制模块位于工作台下方。台下方。台下方。


技术研发人员:

罗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嵊泗县五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1:0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9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状   陶瓷   组件   滑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