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治具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铝型材折弯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弯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各公司对精益生产和节能减排的提倡,在实验测试过程中如何通过工艺技术及设备改进达成目标成了工程技术人员探索的方向,现有技术中,工件的折弯性能是将工件折弯完成后、再测试工件的角度数据,该方式存在工序繁多、测试结果不够准确、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弯治具,折弯工件时获取工件的折弯数据,简单高效。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弯治具,包括试验模块和视觉测量模块;
5.所述试验模块用于折弯工件,所述试验模块包括:
6.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用于承接工件;
7.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间隔上方,所述压件包括压端,所述压端用于伸入或伸出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间隔;
8.所述视觉测量模块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
9.进一步地,所述视觉测量模块包括:
10.摄像装置,设于所述试验模块的一侧,所述摄像装置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
11.背景光源板,设于所述试验模块的另一侧,所述背景光源板为白光源板。
12.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的中心视线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连线共面、且所述摄像装置的中心视线与所述压件的运动方向共面。
13.进一步地,所述压件包括固定件和t型件;
14.所述t型件包括基块和竖板,所述基块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板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为所述压端。
15.进一步地,所述t型件还包括台阶,所述台阶位于基块和竖板之间。
16.进一步地,所述压端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夹角为锐角。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为l型构件,l型构件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压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间隔设置;
18.任一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沿背离另一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设置。
19.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底板上设有四个安装孔。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和/或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与
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21.进一步地,任一所述l型构件包括两个所述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间隔设置。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3.折弯工件的同时得到工件折弯实时数据,得出工件折弯性能结果,无需折弯工件后测试工件的角度数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高效。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弯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弯治具,包括试验模块1和视觉测量模块2;所述试验模块1用于折弯工件,所述试验模块1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所述第一底座11与所述第二底座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用于承接工件;压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的间隔上方,所述压件13包括压端130,所述压端130用于伸入或伸出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的间隔;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
29.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间隔设置,测试前,将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与测试仪器的底座横梁连接,将所述压件与测试仪器的上压横梁连接,测试时,将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并将所述压件13调节至待测工件的上方,启动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再启动测试仪器、进而所述压件13的压端130伸入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的间隔、并折弯工件,与此同时,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对工件的折弯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
30.测试结束后,调节测试仪器、所述压件13的压端130伸出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的间隔,关闭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对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所获得的工件折弯数据进行分析。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在测试工件同时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高效实用。
31.进一步地,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包括:摄像装置21,设于所述试验模块1的一侧,所述摄像装置21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背景光源板22,设于所述试验模块1的另一侧,所述背景光源板22为白光源板。
32.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21的中心视线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连线共面、且所述摄像装置21的中心视线与所述压件13的运动方向共面。
33.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摄像装置21可拍摄工件的折弯过程,将所述摄像装置设于该位置、有利于所述摄像装置准确的采集到工件的折弯部位的数据。设置所述背景光源板22,一方面可以遮挡干扰采集工件折弯信息的杂物,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白背景光源,使得所述折弯治具在夜间亦可使用,从而提高所述折弯治具的适用性。
34.进一步地,所述压件13包括固定件131和t型件132;所述t型件132包括基块133和竖板134,所述基块133与所述固定件1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板134远离所述固定件131的一端为所述压端130。
35.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t型件的结构中,所述竖板134能够精确的折弯工件,所述基块能够增加与所述固定件之间的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测试仪器的上压横梁通过螺栓连接,确保所述压件与测试仪器的连接稳定,进而确保折弯工件过程的稳定性。
36.可以理解的,所述固定件131和所述t型件13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并通过焊接等方式组装合并在一起。
37.进一步地,所述t型件132还包括台阶135,所述台阶135位于基块133和竖板134之间。
38.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基块133、台阶135和竖板134一体构造;所述台阶135结构的设计既能够减少所述折弯治具的加工量,亦能够避免所述压件13在折弯工件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折断。
39.进一步地,所述压端130包括第一面136和第二面137,所述第一面136和第二面137的夹角为锐角。
40.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面136和所述第二面137的夹角为锐角,进而所述压件能够精确定点的折弯工件,提高工件折弯数据测试的准确性。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为l型构件,l型构件包括侧板111和底板112,所述侧板111远离所述压件1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111间隔设置。
42.任一所述底板112的另一端沿背离另一所述底板112的方向延伸设置。
43.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l型构件中的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垂直设置,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底座的侧板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侧板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座的底板向左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底座的底板向右侧延伸设置,该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折弯工件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44.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底板112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13。
45.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四个所述安装孔113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12的四个角上,四个所述安装孔113能够使得所述底板112位置保持固定,进而能够确保所述底座的位置保持固定,且能够避免折弯工件时所述第一底座或所述第二底座发生倾斜,从而提高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11和/或所述第二底座12还包括支撑件114,所述支撑件114的一侧与所述侧板1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114的另一侧与所述底板112固定连接。
47.进一步地,任一所述l型构件包括两个所述支撑件114,两个所述支撑件114间隔设置。
48.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件11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三角板,该结构能够确保在折弯工件的过程中,所述底座的所述侧板111不易发生偏移,确保工件折弯过程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所述支撑件数量越多,越能够确保所述l型构件结构的稳定性,采用两个所述支撑件114间隔设置,在节省材料的基础上确保所述l型构件的结构的稳定性。
4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模块(1)和视觉测量模块(2);所述试验模块(1)用于折弯工件,所述试验模块(1)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所述第一底座(11)与所述第二底座(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用于承接工件;压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的间隔上方,所述压件(13)包括压端(130),所述压端(130)用于伸入或伸出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的间隔;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测量模块(2)包括:摄像装置(21),设于所述试验模块(1)的一侧,所述摄像装置(21)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背景光源板(22),设于所述试验模块(1)的另一侧,所述背景光源板(22)为白光源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21)的中心视线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连线共面、且所述摄像装置(21)的中心视线与所述压件(13)的运动方向共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13)包括固定件(131)和t型件(132);所述t型件(132)包括基块(133)和竖板(134),所述基块(133)与所述固定件(1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板(134)远离所述固定件(131)的一端为所述压端(13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件(132)还包括台阶(135),所述台阶(135)位于基块(133)和竖板(134)之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端(130)包括第一面(136)和第二面(137),所述第一面(136)和第二面(137)的夹角为锐角。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2)为l型构件,l型构件包括侧板(111)和底板(112),所述侧板(111)远离所述压件(13)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111)间隔设置;任一所述底板(112)的另一端沿背离另一所述底板(112)的方向延伸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底板(112)上设有四个安装孔(113)。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1)和/或所述第二底座(12)还包括支撑件(114),所述支撑件(114)的一侧与所述侧板(1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114)的另一侧与所述底板(112)固定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l型构件包括两个所述支撑件(114),两个所述支撑件(114)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模块和视觉测量模块;所述试验模块用于折弯工件,所述试验模块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用于承接工件;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间隔上方,所述压件包括压端,所述压端能够伸入或伸出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的间隔;所述视觉测量模块用于采集和记录工件的折弯数据。本实用新型在折弯工件的同时得到工件折弯实时数据,得出工件折弯性能结果,无需折弯工件后测试工件的角度数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高效。使用高效。使用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

江宏远 王彪 王庆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亚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0:5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底座   工件   底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