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
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
背景技术:
2.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是非常有效的镇痛技术,即,操作者使用神经阻滞针刺入皮肤,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至拟阻滞的神经旁,注射局麻药物阻断神经的痛觉传导。神经阻滞针依据尖端
斜面的坡度,分为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与短斜面神经阻滞针。在神经阻滞穿刺操作过程中,所有的组织结构当中,皮肤是阻力最大,最难刺穿的组织。长斜面神经阻滞针的优势是刺入皮肤非常容易,但是由于其尖端锐利,常常造成拟阻滞神经的扎伤。相比之下,短斜面神经阻滞针由于尖端相对较钝,不易造成拟阻滞神经的扎伤,但是往往面临刺入皮肤困难这一突出问题。对于神经阻滞操作,如何能够同时兼容解决刺入皮肤与防止神经扎伤的问题,就成为神经阻滞针研发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包括
针头固定端,
所述针头固定端的前端连接有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所述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的内部插设有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所述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的尾端连接有药管并插设在针头固定端内部,所述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的尾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通过连接块连接有触控板,所述固定套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限位块,两组所述限位块分别套在两组限位杆上,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限位块上且另一端连接在针头固定端的内壁上。
5.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针头固定端的内壁上且和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呈平行分布。
6.优选的,所述针头固定端的表面设置有和连接块相适配的滑槽。
7.优选的,所述触控板的表面设置有纹理。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在不使用缩入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内,需要使用时可以快速伸出,从而方便刺入皮肤且不容易扎伤拟阻滞的神经,进一步使得本装置兼容的解决了长斜面神经阻滞针容易扎伤神经,而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不容易刺入皮肤的问题。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展开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13.图中:1、针头固定端;2、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4、药管;5、固定套;6、限位块;7、限位杆;8、弹簧;9、连接块;10、触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一
1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16.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针头固定端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通过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正常使用时不容易扎伤拟阻滞的神经;
17.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插设有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并且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的后端位于针头固定端1内,使得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在未使用时缩入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部,从而避免对患者神经造成刺伤;
18.同时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的后端连接有药管4,用于对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内输送药物,而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药管4可以在针头固定端1和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部滑动,从而改变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在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的位置,使得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的前端可以从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的前端伸出,从而方便刺入皮肤;
19.并且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位于针头固定端1内部的一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套5,固定套5的上端连接有连接块9,并且针头固定端1的表面设置有和连接块9相适配的滑槽,而连接块9的表面连接有触控板10覆盖在针头固定端1的外表面,使用者在使用时,只需拇指按压在触控板10上向前推进,使得触控板10连接着连接块9带动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在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滑动,进一步使得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可以伸出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从而方便刺入皮肤;
20.同时固定套5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限位块6,而限位块6的表面设置有中孔并且中孔内插设有限位杆7,限位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针头固定端1的内壁上,使得固定套5滑动过程中会带动限位块6在限位杆7表面滑动,而限位杆7的表面套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连接在限位块6上且另一端连接在针头固定端1的内壁上,使得使用者按压触控板10推动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从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的前端伸出过程中,连接块9会挤压弹簧8,当使用者松开对触控板10的控制后,限位块6会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固定套5复位,进一步使得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可以快速缩入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从而避免对神经的刺伤,并且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在未使用的情况下,也会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缩入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内,避免伸出,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21.并且针头固定端1表面的滑槽可以对连接块9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接块9控制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的移动行程有限,避免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脱落,而触控板10表面设置的纹理增加了使用者推动时的摩擦力,使得本装置可以更好的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包括针头固定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固定端(1)的前端连接有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所述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2)的内部插设有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所述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的尾端连接有药管(4)并插设在针头固定端(1)内部,所述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的尾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表面通过连接块(9)连接有触控板(10),所述固定套(5)的两侧表面均连接有限位块(6),两组所述限位块(6)分别套在两组限位杆(7)上,所述限位杆(7)的表面套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连接在限位块(6)上且另一端连接在针头固定端(1)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7)固定连接在针头固定端(1)的内壁上且和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3)呈平行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固定端(1)的表面设置有和连接块(9)相适配的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10)的表面设置有纹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的一种尖端可切换的防神经损伤易刺皮神经阻滞针,包括针头固定端,所述针头固定端的前端连接有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所述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的内部插设有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所述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的尾端连接有药管并插设在针头固定端内部,所述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的尾端表面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通过连接块连接有触控板,本方案通过长斜面神经阻滞针体在不使用缩入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体内,需要使用时可以快速伸出,从而方便刺入皮肤且不容易扎伤拟阻滞的神经,进一步使得本装置兼容的解决了长斜面神经阻滞针容易扎伤神经,而短斜面神经阻滞针不容易刺入皮肤的问题。经阻滞针不容易刺入皮肤的问题。经阻滞针不容易刺入皮肤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强 郑晖 李勇 刘若杉 魏时靖 周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