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肥料混合
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使用者在对大米种植用的肥料进行混合时,如申请号为:cn202120510443.0,包括搅拌箱,箱盖,防堵网,水阀,快接接头,搅拌电机,转动杆,搅拌叶轮,排污盖,出料阀,刮刀,可调节打碎辊结构,可转动刷杆结构和分隔出料传送带结构,
所述的搅拌箱螺栓连接在箱盖的下部;所述的防堵网螺栓连接在箱盖的左侧开设的进水口的内部下侧;所述的水阀的下端螺纹连接在箱盖的左侧开设的进水口的内部上侧,并且水阀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快接接头。
3.但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当使用者在对大米种植用的肥料进行混合后,还需使用者将肥料播撒到土壤里,因此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长,从而导致降低了使用者在对大米种植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具备在肥料混合后直接播撒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肥料混合装置不具备在肥料混合后直接播撒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所述固定环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前侧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撒料装置,所述撒料装置包括定位壳。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所述搅拌箱表面的底部与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顶部的后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搅拌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顶部与搅拌箱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表面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底部与搅拌箱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导料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定位壳的顶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壳后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壁与导料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定位壳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右侧与定位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壳前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定位壳前侧和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的顶部之间与底板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表面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右侧与定位壳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推杆、通孔、支撑腿、固定环、搅拌装置、滑轮组、导料板和撒料装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肥料混合装置不具备在肥料混合后直接播撒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箱、进料管、第一电机、传动杆、搅拌叶、出料管和电磁阀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对大米种植用的肥料进行混合时,通过进料管将肥料倒至搅拌箱的内部,在由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杆带动搅拌叶进行旋转对肥料进行混合,当肥料混合完成后电磁阀通过出料管将混合完成后的肥料排至导料板中。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环,限位环与搅拌箱固定连接,起到了对第一电机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16.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与固定环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导料板的固定作用。
17.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壳、进料口、第二电机、旋转杆和出料口的配合使用,当肥料混合完成后通过导料板流至定位壳的内部,此时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旋转杆进行旋转,从而将定位壳内部的肥料通过出料口撒至土壤中。
18.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与底板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定位壳的固定和限位作用。
19.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环,定位环与定位壳固定连接,起到了对第二电机的限位和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右视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左视剖视图。
23.图中:1、底板;2、推杆;3、通孔;4、支撑腿;5、固定环;6、搅拌装置;601、搅拌箱;602、进料管;603、第一电机;604、传动杆;605、搅拌叶;606、出料管;607、电磁阀;608、限位环;7、滑轮组;8、导料板;9、撒料装置;901、定位壳;902、进料口;903、第二电机;904、旋转杆;905、出料口;906、限位块;907、定位环;1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底板1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4,四个支撑腿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6,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7,固定环5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导料板8,导料板8的前侧穿过通孔3并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底板1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撒料装置9,撒料装置9包括定位壳901。
27.参考图1和图2,搅拌装置6包括搅拌箱601,搅拌箱601表面的底部与固定环5的内壁固定连接,搅拌箱601顶部的后侧连通有进料管602,搅拌箱6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03,第一电机603的输出端贯穿至搅拌箱60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杆604,传动杆604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605,搅拌箱60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606,出料管606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607,电磁阀607的顶部与搅拌箱601固定连接。
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搅拌箱601、进料管602、第一电机603、传动杆604、搅拌叶605、出料管606和电磁阀607的配合使用,当使用者对大米种植用的肥料进行混合时,通过进料管602将肥料倒至搅拌箱601的内部,在由第一电机603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杆604带动搅拌叶605进行旋转对肥料进行混合,当肥料混合完成后电磁阀607通过出料管606将混合完成后的肥料排至导料板8中。
29.参考图1和图2,第一电机603的表面套设有限位环608,限位环608的底部与搅拌箱601固定连接。
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608,限位环608与搅拌箱601固定连接,起到了对第一电机603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31.参考图1,导料板8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顶部与固定环5固定连接。
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块10,固定块10与固定环5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导料板8的固定作用。
33.参考图1和图3,定位壳901的顶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定位壳901后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902,进料口902的内壁与导料板8固定连接,定位壳9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03,第二电机903的输出端贯穿至定位壳90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04,旋转杆904的右侧与定位壳901的内壁活动连接,定位壳901前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905。
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壳901、进料口902、第二电机903、旋转杆904和出料口905的配合使用,当肥料混合完成后通过导料板8流至定位壳901的内部,此时第二电机903的输出端带动旋转杆904进行旋转,从而将定位壳901内部的肥料通过出料口905撒至土壤中。
35.参考图1和图3,定位壳901前侧和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06,两个限位块906的顶部之间与底板1固定连接。
3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906,限位块906与底板1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定位壳901的固定和限位作用。
37.参考图3,第二电机903的表面套设有定位环907,定位环907的右侧与定位壳901固定连接。
3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位环907,定位环907与定位壳901固定连接,起到了对
第二电机903的限位和保护作用。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0.在使用时,当使用者对大米种植用的肥料进行混合时,通过进料管602将肥料倒至搅拌箱601的内部,在由第一电机603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杆604带动搅拌叶605进行旋转对肥料进行混合,当肥料混合完成后电磁阀607通过出料管606将混合完成后的肥料排至导料板8中,再通过导料板8流至定位壳901的内部,此时第二电机903的输出端带动旋转杆904进行旋转,从而将定位壳901内部的肥料通过出料口905撒至土壤中,由此起到了大米种植用的肥料混合后直接撒至土壤中的作用。
41.综上所述:该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通过底板1、推杆2、通孔3、支撑腿4、固定环5、搅拌装置6、滑轮组7、导料板8和撒料装置9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肥料混合装置不具备在肥料混合后直接播撒的问题。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所述底板(1)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4),四个支撑腿(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所述固定环(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6),所述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7),所述固定环(5)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导料板(8),所述导料板(8)的前侧穿过通孔(3)并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所述底板(1)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撒料装置(9),所述撒料装置(9)包括定位壳(9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6)包括搅拌箱(601),所述搅拌箱(601)表面的底部与固定环(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601)顶部的后侧连通有进料管(602),所述搅拌箱(6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03),所述第一电机(603)的输出端贯穿至搅拌箱(60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杆(604),所述传动杆(604)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605),所述搅拌箱(60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606),所述出料管(606)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607),所述电磁阀(607)的顶部与搅拌箱(601)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603)的表面套设有限位环(608),所述限位环(608)的底部与搅拌箱(601)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8)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顶部与固定环(5)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901)的顶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壳(901)后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料口(902),所述进料口(902)的内壁与导料板(8)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壳(9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03),所述第二电机(903)的输出端贯穿至定位壳(90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904),所述旋转杆(904)的右侧与定位壳(90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壳(901)前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90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901)前侧和后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06),两个限位块(906)的顶部之间与底板(1)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903)的表面套设有定位环(907),所述定位环(907)的右侧与定位壳(90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大米生产用肥料混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底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支撑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所述固定环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前侧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底板的底部,所述底板底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撒料装置,所述撒料装置包括定位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推杆、通孔、支撑腿、固定环、搅拌装置、滑轮组、导料板和撒料装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肥料混合装置不具备在肥料混合后直接播撒的问题。混合后直接播撒的问题。混合后直接播撒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胥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津小站香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7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