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镁液供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
背景技术:
镁
所述地球上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不仅有着良好的延展性,且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许多金属是用热还原其盐和氧化物来制备。由于镁的密度小、强度高等优良的性能,因此在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镁合金材料加工铸轧工艺中,传统的铸轧机中的镁液供液装置复杂,且坩埚和保温炉体为分开设置,坩埚和保温炉体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镁液在保温炉中向坩埚转移的过程中将损失一定的热量,而此热量需要加热设备额外进行加热补充,造成能源的使用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现有的坩埚和保温炉体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镁液在保温炉中向坩埚转移的过程中将损失一定的热量,而此热量需要加热设备额外进行加热补充,造成能源的使用浪费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包括:镁液存储机构、镁液提升机构和清理机构。所述镁液存储机构包括存
储罐、隔板、筒壳、第一加热
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隔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存储罐内部,且所述隔板下方的所述存储罐内部构成一保温腔,所述筒壳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方,且所述筒壳将所述隔板上方的所述存储罐内部分别分隔为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分别安装于第二静置腔和保温腔外侧的所述存储罐外部,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之间设置有贯穿于所述筒壳外壁的连通管,所述存储罐靠近第二静置腔处连通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存储罐靠近保温腔处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存储罐外侧设置有连通于第二静置腔和保温腔的溢流管件;所述镁液提升机构包括电机、筒管、传动轴和螺旋叶片,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存储罐顶部,且所述电机输出轴端转动贯穿于所述存储罐顶部,所述筒管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隔板,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螺旋叶片均位于所述筒管内部,且所述螺旋叶片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轴外部,所述螺旋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筒管内壁,所述传动轴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输出轴端;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一刮除组件和第二刮除组件,所述第一刮除组件和所述第二刮除组件均可拆卸安装于保温腔内部的所述筒管外部,保温腔内部的所述筒管外部分别螺接设置有第一固定
螺栓、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和所述第三固定螺栓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刮除组件和所述第二刮除组件,第一静置腔内部的所述筒
管外部螺接设置有第四固定螺栓。热熔后的镁液从进液管进入至存储罐中的保温腔内部。镁液提升机构中的电机输出轴端带动传动轴转动,转动的传动轴带动外部的螺旋叶片和筒管一同转动,使得隔板下方保温腔内部的镁液通过筒管经转动的螺旋叶片提升至隔板上方的第一静置腔中。第一静置腔内部的镁液再通过连通管进入至筒壳外侧的第二静置腔内部,最终从出液管向外完成出料。该镁液供液装置采用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对存储罐内部中保温腔、第一静置腔以及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进行加热保温,镁液从保温腔进入第一静置腔内部进行转移时,整体都是在存储罐内部进行,减少转移镁液时的热量损耗,使得镁液供液装置有着更少的能量损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可以分为二级静置,将静置后的镁液最终从出液管排出,利于出液管稳定供料镁液。电机带动传动轴以及筒管转动的同时,筒管也是带动外部的第一刮除组件和第二刮除组件转动。转动的第一刮除组件和第二刮除组件对保温室内部的镁液进行分散混合搅拌,搅拌后待保温室内部的镁液中的杂质沉淀。当镁液供液装置中的镁液供料完成后,可从进水管向保温腔内部注入清洗溶液,第一刮除组件可将保温腔内部底壁残留的镁沉淀物进行刮除清理,清理后的溶液和杂质一同被转动的螺旋叶片输送至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最终从排水管排出。完成清洗的存储罐可避免内部逐渐产生沉淀粘结在存储罐内部底壁,保证工业装置能够稳定且良好地运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管外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固定螺栓和所述第四固定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刮除组件和所述第二刮除组件结构规格均相同,所述第一刮除组件包括套环、横板和刮板,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筒管外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螺杆贯穿于所述套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相配合,两根所述横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环两侧,两块所述刮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所述横板底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板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刮板顶部插设于所述插槽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刮板和所述横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外部均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结构规格均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外罩壳和电加热管,所述外罩壳固定设置于所述存储罐外侧,且所述电加热管安装于所述外罩壳内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罐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设置有定位螺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外部设置有贯穿于所述存储罐顶部的手动阀。上述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只能够清理存储罐内部底壁的沉淀残留,无法对隔板顶部的沉淀残留进行有效清理。
该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还包括罐体提升机构,所述罐体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三组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和三组所述第二提升组件分别呈环状分布于所述存储罐外侧,所述存储罐包括下罐体、中罐体、上罐体和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罐体顶部,所述第一提升组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罐体和所述中罐体外侧,所述第二提升组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中罐体和所述上罐体外壁,所述筒壳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罐体内壁,所述溢流管件包括上段管、下段管和连接软管,所述上段管一端分别贯穿于所述上罐体和所述筒壳连通至第一静置腔内部,所述下段管一端贯穿于所述中罐体连通至保温腔内部,所述连接软管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上段管和所述下段管另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和所述第二提升组件结构规格均相同,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液压缸,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罐体和所述中罐体外壁,所述液压缸缸筒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方,且所述液压缸输出杆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顶盖板上方,且所述电机输出轴端转动贯穿于所述顶盖板。在需要清洗存储罐时,通过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中的液压缸输出可以将下罐体、中罐体、上罐体进行分段提升分隔,且同时筒壳连同上罐体一同向上移动。将第二刮除组件通过旋松第三固定螺栓进行拆卸,且将第二刮除组件通过旋紧第四固定螺栓固定在隔板上方。可采用从外部引入高压水通过罐体之间的缝隙向内部加入清洗液,转动的电机带动筒管转动的同时也就是带动筒管外部的第一刮除组件和第二刮除组件转动;转动的第一刮除组件中的刮板对存储罐内部底壁的沉淀进行刮除,转动的第二刮除组件中的刮板对隔板顶部沉淀的杂质进行刮除清理,提升存储罐内部残留的沉淀清理效果。待存储罐内部底壁以及隔板顶部的沉淀清理结束后,可拆卸第一刮除组件和第二刮除组件分别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三固定螺栓固定在筒管外部对存储罐内部,后期转动对保温室中的镁液进行混合。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中的液压缸缩回,使得下罐体、中罐体、上罐体重新组合为一整体使用。上述下罐体、中罐体、上罐体之间缺乏一定的密封设置,组合在一起的存储密封效果较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隔板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筒壳底部相配合的卡槽,所述中罐体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上罐体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下罐体、中罐体、上罐体之间相互发生落合时,第一限位环内侧的第一密封垫圈以及第二限位环内侧的第二密封垫圈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采用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对存储罐内部中保温腔、第一静置腔以及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进行加热保温,镁液从保温腔进入第一静置腔内部进行转移时,整体都是在存储罐内部进行,减少转移镁液时的热量损耗,使得镁液供液装置有着更少的能量损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存储罐剖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存储罐剖开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镁液提升机构和清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提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刮除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传动轴和螺旋叶片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筒管结构示意图。图标:10-镁液存储机构;110-存储罐;111-下罐体;112-中罐体;113-上罐体;114-顶盖板;115-第一限位环;116-第一密封垫圈;117-第二限位环;118-第二密封垫圈;120-隔板;121-卡槽;130-筒壳;140-连通管;141-手动阀;150-第一加热组件;151-外罩壳;152-电加热管;160-第二加热组件;170-出液管;180-溢流管件;181-上段管;182-下段管;183-连接软管;190-支撑腿;191-定位螺栓;20-镁液提升机构;210-电机;220-筒管;221-第一螺纹孔;222-第二螺纹孔;223-第三螺纹孔;224-第四螺纹孔;230-传动轴;240-螺旋叶片;260-第一固定螺栓;270-第二固定螺栓;280-第三固定螺栓;290-第四固定螺栓;30-罐体提升机构;310-第一提升组件;311-第一固定座;312-第二固定座;313-液压缸;320-第二提升组件;40-清理机构;410-第一刮除组件;411-套环;412-横板;413-刮板;414-调节螺栓;420-第二刮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请参阅图1-图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包括:镁液存储机构10、镁液提升机构20和清理机构40。其中,镁液存储机构10、镁液提升机构20和清理机构40相配合,不仅能够减少镁液转移时的热量损耗,且能够对存储罐110内部底壁粘合残留的杂质进行刮除清理。请参阅图1、图2、图7和图10,镁液存储机构10包括存储罐110、隔板120、筒壳130、第一加热组件150和第二加热组件160。隔板120固定设置于存储罐110内部,隔板120和存储罐11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且隔板120下方的存储罐110内部构成一保温腔。筒壳130设置于隔板120上方,且筒壳130将隔板120上方的存储罐110内部分别分隔为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第一加热组件150和第二加热组件160分别安装于第二静置腔和保温腔外侧的存储罐110外部,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之间设置有贯穿于筒壳130外壁的连通管140。存储罐110靠近第二静置腔处连通设置有出液管170,存储罐110靠近保温腔处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170和进液管外部均设置有阀门。存储罐110外侧设置有连通于第二静置腔和保温腔的溢流管件180;当第一静置腔内部的镁液提升过多时则会通过溢流管件180回流至保温腔内部。镁液提升机构20包括电机210、筒管220、传动轴230和螺旋叶片240。电机210安装于存储罐110顶部,且电机210输出轴端转动贯穿于存储罐110顶部,筒管220底端活动贯穿于隔板120,传动轴230和螺旋叶片240均位于筒管220内部,且螺旋叶片240固定设置于传动轴230外部,螺旋叶片240固定连接于筒管220内壁,传动轴230顶端固定连接于电机210输出轴端;传动轴230和于电机210输出轴端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清理机构40包括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均可拆卸安装于保温腔内部的筒管220外部。保温腔内部的筒管220外部分别螺接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260、第二固定螺栓270和第三固定螺栓280,第一固定螺栓260和第三固定螺栓280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第一静置腔内部的筒管220外部螺接设置有第四固定螺栓290。存储罐110一侧分别设置有与保温腔和第二静置腔相连通的进水管和排水管,且进水管和排水管外部均设置有阀门。热熔后的镁液从进液管进入至存储罐110中的保温腔内部。镁液提升机构20中的电机210输出轴端带动传动轴230转动,转动的传动轴230带动外部的螺旋叶片240和筒管220一同转动,使得隔板120下方保温腔内部的镁液通过筒管220经转动的螺旋叶片240提升至隔板120上方的第一静置腔中。第一静置腔内部的镁液再通过连通管140进入至筒壳130外侧的第二静置腔内部,最终从出液管170向外完成出料。该镁液供液装置采用第一加热组件150和第二加热组件160对存储罐110内部中保温腔、第一静置腔以及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进行加热保温,镁液从保温腔进入第一静置腔内部进行转移时,整体都是在存储罐110内部进行,减少转移镁液时的热量损耗,使得镁液供液装置有着更少的能量损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可以分为二级静置,将静置后的镁液最终从出液管170排出,利于出液管170稳定供料镁液。电机210带动传动轴230以及筒管220转动的同时,筒管220也是带动外部的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转动。转动的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对保温室内部的镁液进行分散混合搅拌,搅拌后待保温室内部的镁液中的杂质沉淀。当镁液供液装置中的镁液供料完成后,可从进水管向保温腔内部注入清洗溶液,第一刮除组件410可将保温腔内部底壁残留的镁沉淀物进行刮除清理,清理后的溶液和杂质一同被转动的螺旋叶片240输送至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最终从排水管排出。完成清洗的存储罐110可避免内部逐渐产生沉淀粘结在存储罐110内部底壁,保证工业装置能够稳定且良好地运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存储罐110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190,支撑腿190底部设置有定位螺栓191,支撑腿190上的定位螺栓191可用于固定供液装置本体。连通管140外部设置有贯穿于存储罐110顶部的手动阀141,手动阀141的设置则是用于调节第一静置腔中的镁液进入至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容量。在具体设置时,请参阅图3,第一加热组件150和第二加热组件160结构规格均相同。第一加热组件150包括外罩壳151和电加热管152。外罩壳151固定设置于存储罐110外侧,且电加热管152安装于外罩壳151内部。加热组件中的电加热管152用于将存储罐110内部的镁液加热保温,第一加热组件150和第二加热组件160中均还包括有温度感应控制模块,由于温度的感应控制已经是本领域内人员所为熟知的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和图11,筒管220外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螺栓260、第二固定螺栓270、第三固定螺栓280和第四固定螺栓290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21、第二螺纹孔222、第三螺纹孔223和第四螺纹孔224。第一固定螺栓260、第二固定螺栓270、第三固定螺栓280和第四固定螺栓290与第一螺纹孔221、第二螺纹孔222、第三螺纹孔223和第四螺纹孔224对应配合用于对应位置安装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结构规格均相同,第一刮除组件410包括套环411、横板412和刮板413。套环411套设于筒管220外部,第一固定螺栓260的螺杆贯穿于套环411与第一螺纹孔221螺接相配合,两根横板412分别固定设置于套环411两侧,两块刮板41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横板412底部。筒管220带动转动的横板412和刮板413不仅能够进行搅拌,且能够进行清理存储罐110内部底壁残留的沉淀残渣。横板412底部设置有插槽,刮板413顶部插设于插槽内部。刮板413和横板412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414。调节螺栓414用于固定安装刮板413。上述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只能够清理存储罐110内部底壁的沉淀残留,无法对隔板120顶部的沉淀残留进行有效清理。请参阅图2、图4和图8,该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还包括罐体提升机构30,罐体提升机构30包括第一提升组件310和第二提升组件320。三组第一提升组件310和三组第二提升组件320分别呈环状分布于存储罐110外侧,存储罐110包括下罐体111、中罐体112、上罐体113和顶盖板114。顶盖板114固定设置于上罐体113顶部,顶盖板114和上罐体11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第一提升组件310两端分别连接于下罐体111和中罐体112外侧,第二提升组件320两端分别连接于中罐体112和上罐体113外壁。筒壳130顶部固定连接于上罐
体113内壁,筒壳130和上罐体11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溢流管件180包括上段管181、下段管182和连接软管183。上段管181一端分别贯穿于上罐体113和筒壳130连通至第一静置腔内部,下段管182一端贯穿于中罐体112连通至保温腔内部,连接软管183两端分别连通于上段管181和下段管182另一端。第一提升组件310和第二提升组件320结构规格均相同,第一提升组件310包括第一固定座311、第二固定座312和液压缸313,第一固定座311和第二固定座312分别固定连接于下罐体111和中罐体112外壁,液压缸313缸筒端安装于第一固定座311上方,且液压缸313输出杆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座312。电机210安装于顶盖板114上方,且电机210输出轴端转动贯穿于顶盖板114。隔板120固定设置于中罐体112内部。在需要清洗存储罐110时,通过第一提升组件310和第二提升组件320中的液压缸313输出可以将下罐体111、中罐体112、上罐体113进行分段提升分隔,且同时筒壳130连同上罐体113一同向上移动。将第二刮除组件420通过旋松第三固定螺栓280进行拆卸,且将第二刮除组件420通过旋紧第四固定螺栓290固定在隔板120上方。可采用从外部引入高压水通过罐体之间的缝隙向内部加入清洗液,转动的电机210带动筒管220转动的同时也就是带动筒管220外部的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转动;转动的第一刮除组件410中的刮板413对存储罐110内部底壁的沉淀进行刮除,转动的第二刮除组件420中的刮板413对隔板120顶部沉淀的杂质进行刮除清理,提升存储罐110内部残留的沉淀清理效果。待存储罐110内部底壁以及隔板120顶部的沉淀清理结束后,可拆卸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分别使用第二固定螺栓270和第三固定螺栓280固定在筒管220外部对存储罐110内部,后期转动对保温室中的镁液进行混合。第一提升组件310和第二提升组件320中的液压缸313缩回,使得下罐体111、中罐体112、上罐体113重新组合为一整体使用。上述下罐体111、中罐体112、上罐体113之间缺乏一定的密封设置,组合在一起的存储密封效果较差。在具体设置时,请参阅图4、图5和图6,隔板120顶部开设有与筒壳130底部相配合的卡槽121,中罐体112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115,第一限位环115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116,上罐体113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环117,第二限位环117内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垫圈118。其中第一密封垫圈116和第二密封垫圈118均分别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耐高温金属垫圈。下罐体111、中罐体112、上罐体113之间相互发生落合时,第一限位环115内侧的第一密封垫圈116以及第二限位环117内侧的第二密封垫圈118能够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加热管152、电机210和液压缸313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电加热管152、电机210和液压缸313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镁液存储机构(10),所述镁液存储机构(10)包括存储罐(110)、隔板(120)、筒壳(130)、第一加热组件(150)和第二加热组件(160),所述隔板(120)固定设置于所述存储罐(110)内部,且所述隔板(120)下方的所述存储罐(110)内部构成一保温腔,所述筒壳(130)设置于所述隔板(120)上方,且所述筒壳(130)将所述隔板(120)上方的所述存储罐(110)内部分别分隔为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50)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60)分别安装于第二静置腔和保温腔外侧的所述存储罐(110)外部,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之间设置有贯穿于所述筒壳(130)外壁的连通管(140),所述存储罐(110)靠近第二静置腔处连通设置有出液管(170),所述存储罐(110)靠近保温腔处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存储罐(110)外侧设置有连通于第二静置腔和保温腔的溢流管件(180);镁液提升机构(20),所述镁液提升机构(20)包括电机(210)、筒管(220)、传动轴(230)和螺旋叶片(240),所述电机(210)安装于所述存储罐(110)顶部,且所述电机(210)输出轴端转动贯穿于所述存储罐(110)顶部,所述筒管(220)底端活动贯穿于所述隔板(120),所述传动轴(230)和所述螺旋叶片(240)均位于所述筒管(220)内部,且所述螺旋叶片(240)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轴(230)外部,所述螺旋叶片(240)固定连接于所述筒管(220)内壁,所述传动轴(230)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210)输出轴端;清理机构(40),所述清理机构(40)包括第一刮除组件(410)和第二刮除组件(420),所述第一刮除组件(410)和所述第二刮除组件(420)均可拆卸安装于保温腔内部的所述筒管(220)外部,保温腔内部的所述筒管(220)外部分别螺接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260)、第二固定螺栓(270)和第三固定螺栓(280),所述第一固定螺栓(260)和所述第三固定螺栓(280)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刮除组件(410)和所述第二刮除组件(420),第一静置腔内部的所述筒管(220)外部螺接设置有第四固定螺栓(2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220)外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260)、所述第二固定螺栓(270)、所述第三固定螺栓(280)和所述第四固定螺栓(290)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21)、第二螺纹孔(222)、第三螺纹孔(223)和第四螺纹孔(2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除组件(410)和所述第二刮除组件(420)结构规格均相同,所述第一刮除组件(410)包括套环(411)、横板(412)和刮板(413),所述套环(411)套设于所述筒管(220)外部,所述第一固定螺栓(260)的螺杆贯穿于所述套环(41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21)螺接相配合,两根所述横板(41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环(411)两侧,两块所述刮板(41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所述横板(412)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412)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刮板(413)顶部插设于所述插槽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413)和所述横板(412)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4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70)和进液管外部均设置有阀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加热组件(150)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160)结构规格均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150)包括外罩壳(151)和电加热管(152),所述外罩壳(151)固定设置于所述存储罐(110)外侧,且所述电加热管(152)安装于所述外罩壳(151)内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罐(110)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腿(190),所述支撑腿(190)底部设置有定位螺栓(19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40)外部设置有贯穿于所述存储罐(110)顶部的手动阀(14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涉及镁液供液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高品质镁材铸造的镁液供液装置,包括:镁液存储机构、镁液提升机构和清理机构。所述镁液存储机构包括存储罐、隔板、筒壳、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所述隔板固定设置于存储罐内部,且所述隔板下方的存储罐内部构成一保温腔,所述筒壳设置于隔板上方,且所述筒壳将隔板上方的存储罐内部分别分隔为第一静置腔和第二静置腔。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对存储罐内部中保温腔、第一静置腔以及第二静置腔内部的镁液进行加热保温,镁液从保温腔进入第一静置腔内部进行转移时,整体都是在存储罐内部进行,减少转移镁液时的热量损耗。减少转移镁液时的热量损耗。减少转移镁液时的热量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
陈于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陈于全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