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健身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身器材。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问题越发重视,多数人会选择跑步机作为室内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
3.现有技术中的跑步机大多采用在控制面板上设置按钮来调节速度和坡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需将手部从跑步机的扶手部上离开,并放置于控制面板的按钮上进行调节,该调节过程较为不便,用户体验感相对较差;并且,在调节速度或坡度的过程中,速度或坡度的突变会导致使用者重心不稳,而此时使用者的手部未放置于跑步机的握把上,较为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健身器材,以实现操作控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健身器材,包括运动区、控制系统以及设于
所述运动区一侧的扶手部,所述扶手部包括固定支架以及滚动调节
组件,所述滚动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固定
支座呈“u”字型结构,所述固定支座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安装座,以供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容纳,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包括滚动件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滚动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通过所述滚动件的滚动以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
7.其中,为了方便使用者对滚动件进行操作,所述滚动调节组件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滚动件的上表面超出所述安装座的顶部。
8.其中,为了便于使用者对滚动调节组件进行操作,所述安装座为所述固定支座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在相互靠近的内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
9.其中,基于安装便利性和装配优化的考虑,所述固定支座包括上下盖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装座和插销,以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所述上盖和下盖盖合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连接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和所述控制系统的线束埋设于所述固定支座的容纳空间中。
10.其中,基于安装便利性和装配优化的考虑,所述限位座包括一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两侧的限位柱,所述滚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柱铰接,以使所述滚动件滚动设于所述限位座上;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有连接口,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滚动调节组件的线束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滚动件连通。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件为球型结构,所述滚动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
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件为圆柱型结构,所述滚动件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
与所述限位座铰接。
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件为两端面为平面,外圆面为外凸弧形面的鼓型结构,所述滚动件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健身器材为跑步机,所述运动区为跑步带所在区域。
15.进一步地,所述滚动调节组件以对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进行调节。
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滚动调节组件以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滚动件的调节操作过程更为方便,且结构简单,减低生产成本;
18.第二,其次,扶手部上设置的滚动调节组件,保证使用者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时手部始终有支撑,避免出现重心不稳,跌倒摔伤的情况。
19.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所示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所示为实施例1的扶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所示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23.图4所示为实施例1的滚动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所示为实施例1的滚动调节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5.图6所示为实施例2的滚动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所示为实施例2的滚动调节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7.图8所示为实施例3的滚动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所示为实施例3的滚动调节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9.标号说明:
30.运动区10、扶手部20;
31.固定支座1、安装座11、上盖12、下盖13;
32.滚动调节组件2、滚动件21、限位座22、环形底座221、限位柱222、连接口223。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4.同时,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前、后、左、右等方位,只是作为一个方位的参考,并不代表实际运用中的方位。
3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6.实施例1:
37.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健身器材,包括运动区10、控制系统以及设于运动区10一侧的扶手部20;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以健身器材为跑步机为例进行说明,则所述运动区10为跑步机的跑步带所在区域。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健身器材也可为椭圆
机,则运动区10为椭圆机的两个踏板所在区域,本文不做列举。
38.其中,参阅图2至图3所示,扶手部20包括固定支座1以及滚动调节组件2,固定支座1呈“u”字型结构,固定支座1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安装座11,以供滚动调节组件2容纳,滚动调节组件2包括滚动件21和限位座22,限位座22设于安装座11中,滚动件21的两端与限位座22铰接,通过滚动件21的滚动以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采用滚动件21代替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按钮调节的方式,以对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等进行调节,操作更为简单方便;其次,滚动调节组件2设于扶手部20的固定支座1的开口处的至少一端,便于使用者手部操作,并能保证在调节过程中,始终给使用者的手部提供支撑,避免因速度、坡度等的调节导致出现重心不稳,跌倒摔伤的情况。
39.本实施例中,固定支座1开口处的两端的安装座11中均设有滚动调节组件2,以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并分别对跑步机的速度和坡度进行加减调控。如此,滚动调节组件2分设于跑步机的两边,充分利用空间,且便于使用者的双手分别对跑步机的速度和坡度进行调节。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滚动调节组件2的数量也可设置为一个,设于固定支座开口处的两端之一的所述安装座11中,该滚动调节组件2与控制系统连接,以对跑步机的速度或者坡度进行加减调控,则固定支座1开口处的另一端不开设安装座11或安装座11内并不设置组件;本文不做限制。
40.其中,安装座11为固定支座1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在相互靠近的内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孔,且安装座11的上表面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滚动调节组件2的高度大于安装座11的最大高度,以使滚动调节组件2置于安装座11中时,滚动件21的上表面超出安装座11的顶部。如此,较为方便使用者对滚动件21进行滚动操作,对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的调节简单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11也可为固定支座1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在相互远离的外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孔,且为了方便对滚动件21进行操作,安装座11的上表面为从内侧到外侧倾斜向下设置,本文不做限制。
41.参阅图3所示,固定支座1包括上下盖合的上盖12和下盖13,上盖12和下盖13之间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装座和插销,以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使得方便实现固定支座1的安装或拆卸。其中,上盖12和下盖13盖合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连接滚动调节组件2和控制系统的线束埋设于固定支座1的容纳空间中,通过将线束埋设与固定支座1的内部,使得整体较为整洁美观。
42.参阅图4至图5所示,限位座22包括一底座221和设于底座221两侧的限位柱222,滚动件2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柱222铰接,以使滚动件21滚动设于所述限位座22上;其中一个限位柱222的一侧设有连接口223,连接控制系统和滚动调节组件2的线束通过连接口223连接至所述滚动件21。本实施例中,滚动件21为球型结构,滚动件21的两端与限位座22铰接。则,对应地,安装座11呈圆柱状结构的安装孔,限位座22的底座221为环状底座,便于安装于圆柱状结构的安装座11中;并且滚动件21的球形结构使得滚动件21的滚动较为顺畅,通过滚动件21的每一次的向前滚动或向后滚动,都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便于顺畅对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滚动件21的外表面形成多个棱面,以增加滚动件21的外表面的粗糙程度,避免手滑,方便操作。
43.实施例2:
44.参阅图6至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健身器材类似地,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健身器
材,其结构大体上与实施例1的滚动调节组件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滚动件21的结构形式不同:
45.本实施例中,滚动件21为圆柱型结构,滚动件21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与限位座22铰接。则,对应地,安装座11呈圆柱状结构的安装孔,限位座22的底座221为环状底座,便于安装于圆柱状结构的安装座11中;如此,滚动件21的圆柱型结构,也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滚动操作,通过滚动件21的每一次的向前滚动或向后滚动,都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以调节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当然地,可在滚动件21的外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加滚动件21的外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操作更为方便,避免手滑,本文不做限制。
46.实施例3:
47.参阅图8至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健身器材类似地,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健身器材,其结构大体上与实施例1的滚动调节组件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滚动件21的结构形式不同:
48.本实施例中,滚动件21为两端面为平面,外圆面为外凸弧形面的鼓型结构,滚动件21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与限位座22铰接。则,对应地,安装座11呈圆柱状结构的安装孔,限位座22的底座221为环状底座,便于安装于圆柱状结构的安装座11中;且滚动件21的鼓型结构,也便于使用者对其进行滚动操作,通过滚动件21的每一次的向前滚动或向后滚动,都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以调节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当然地,可在滚动件21的外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加滚动件21的外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操作更为方便,避免手滑,本文不做限制。
49.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健身器材,包括运动区、控制系统以及设于所述运动区一侧的扶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包括固定支座以及滚动调节组件,所述滚动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呈“u”字型结构,所述固定支座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安装座,以供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容纳,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包括滚动件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滚动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通过所述滚动件的滚动以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调节组件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滚动件的上表面超出所述安装座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所述固定支座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在相互靠近的内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从内到外倾斜向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包括上下盖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安装座和插销,以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所述上盖和下盖盖合连接形成一容纳空间,连接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和所述控制系统的线束埋设于所述固定支座的容纳空间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包括一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两侧的限位柱,所述滚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柱铰接,以使所述滚动件滚动设于所述限位座上;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有连接口,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滚动调节组件的线束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滚动件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为球型结构,所述滚动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为圆柱型结构,所述滚动件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为两端面为平面,外圆面为外凸弧形面的鼓型结构,所述滚动件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器材为跑步机,所述运动区为跑步带所在区域。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健身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调节组件以对跑步机的速度和/或坡度进行调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健身器材,包括运动区、控制系统以及设于所述运动区一侧的扶手部,所述扶手部包括固定支架以及滚动调节组件,所述滚动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呈“U”字型结构,所述固定支座开口处的至少一端开设有安装座,以供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容纳,所述滚动调节组件包括滚动件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滚动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座铰接,通过所述滚动件的滚动以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通过滚动调节组件以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扶手部上设置的滚动调节组件,保证使用者对健身器材进行调节时手部始终有支撑,避免出现重心不稳,跌倒摔伤的情况。跌倒摔伤的情况。跌倒摔伤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
周昱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厦门宙隆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