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保护壳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的保护壳结构设计一般只能对移动终端的边框和背面进行包围保护,此类结构的移动终端保护壳不具有防水的功能,当使用者遇到暴雨天气、游泳或潜水活动时,其无法对移动终端进行防水保护。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套或移动终端保护壳。一种方案是在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前壳部份与后前壳部份设置扣合结构连接,并前壳部份与后前壳部份扣合接触的位置设置弹性软胶进行防水,但是,这种方案中仅有一层防水功能,并且当壳体受到热胀冷缩影响外形尺寸变化时,或者跌落撞击变形时,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开合手机壳,从而导致前壳部份与后前壳部份的扣合位置会发生形变时,弹性软胶无法密封扣合接触的位置,防水功能会下降甚至失效,从而降低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
5.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和透明前盖,主壳体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透明前盖盖合在容纳槽的开口上;主壳体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透明前盖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卡骨,卡骨插装于凹槽内;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一软胶圈,第一内侧壁通过第一软胶圈与第一卡骨侧壁过盈配合;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二软胶圈,第二内侧壁通过第二软胶圈与第二卡骨侧壁过盈配合。
6.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主壳体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一软胶圈,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二软胶圈,使得凹槽可通过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以侧压钳制的方式压紧卡骨,且卡骨可以随着主壳体的形变而形变,不受环境热胀冷缩尺寸变化和跌落撞击变形等情况影响,从而确保压紧卡骨,起到密封的作用,此外,通过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可具有双重的密封防水作用,从而提高防水性能。而且,防水保护壳拆装简便,无需锁螺钉和卡扣固定。
7.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软胶圈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第二软胶圈设置于第二内侧壁,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相对设置。
8.由此可见,第一软胶圈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第二软胶圈设置于第二内侧壁,可减小
软胶圈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9.进一步的方案中,主壳体包括软胶部和硬胶部,软胶部沿硬胶部的外周环绕设置;容纳槽和凹槽位于硬胶部,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部一体化设置。
10.由此可见,主壳体通过在硬胶部的外周环绕设置软胶部,可起到减震防摔的作用,同时,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部一体化设置,可便于提高密封等级和简化缩小结构尺寸空间优势。
11.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软胶圈设置于第一卡骨侧壁,第二软胶圈设置于第二卡骨侧壁,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相背设置。
12.由此可见,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安装于第二卡骨上,使得软胶圈随着卡骨形变,便于卡骨插入凹槽。
13.进一步的方案中,卡骨套装有软胶套,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套一体化设置。
14.由此可见,卡骨套装有软胶套,并将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套一体化设置,可便于将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安装在卡骨上,同时,提高密封等级和简化缩小结构尺寸空间优势。
15.进一步的方案中,主壳体设置有喇叭通孔、用于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的开关板和环绕设置在喇叭通孔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喇叭通孔与容纳槽相通,开关板与第一密封圈过盈配合。
16.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喇叭通孔、用于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的开关板和环绕设置在喇叭通孔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在关闭喇叭通孔时,开关板与第一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可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同时,在打开时,还可以不影响喇叭播放的音质和音量。
17.进一步的方案中,喇叭通孔内设置有导槽,开关板设置有导块,导块可滑动式卡装在导槽内,开关板可滑动式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
18.由此可见,开关板可滑动式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可减小主壳体的体积,同时,利用导槽和导块的结构设置,可确保密封防水效果的稳定性。
19.进一步方案中,在喇叭通孔位于容纳槽一侧的周向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向容纳槽的方向凸起。
20.由此可见,在喇叭通孔位于容纳槽一侧设置第二密封圈,并向容纳槽的方向凸起,可在移动终端安装到容纳槽时与移动终端的壳体抵接,从而可以起到第二层密封防水的作用,而由于移动终端的喇叭属于防水元器件,即使打开喇叭通孔的开关板有水进入移动终端的喇叭部位,也不会进入移动终端内部和容纳槽的其他位置,从而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
21.进一步方案中,主壳体上还设置有充电口通孔和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的堵头,堵头可插拔式插装在充电口通孔内,堵头的一部分插入容纳槽内;在主壳体与充电口通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卡凸,卡凸位于容纳槽内靠近开口的位置。
22.由此可见,设置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的堵头,可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的同时,还可以在移动终端安装到容纳槽时,将堵头的一部分插入移动终端的充电口内,同时配合容纳槽内靠近开口位置的卡凸,可对移动终端进一步固定,避免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移动终端脱出保护壳。
23.进一步方案中,透明前盖包括窄边装饰件、钢化玻璃膜和吸附膜,窄边装饰件点胶安装在钢化玻璃膜的外周,吸附膜安装在钢化玻璃膜朝向容纳槽的一侧。
24.由此可见,透明前盖通过设置钢化玻璃膜,可便于保护移动终端,同时还可进行移动终端的操作使用,而且,在钢化玻璃膜朝向容纳槽的一侧设置吸附膜,可便于透明前盖盖合主壳体后,通过吸附膜自动吸附贴合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让移动终端的显示和操作达到最佳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26.图2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27.图3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主壳体的结构分解图。
28.图4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前盖的结构分解图。
29.图5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分解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30.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7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在主壳体和透明前盖盖合状态下凹槽与卡骨处的结构剖视图。
32.图8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喇叭通孔一侧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33.图9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喇叭通孔一侧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34.图10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喇叭通孔和开关板的结构剖视图。
35.图11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开关板打开喇叭通孔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36.图12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开关板打开喇叭通孔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37.图13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喇叭通孔一侧一个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38.图1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9.图15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40.图16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二实施例中透明前盖的结构分解图。
41.图17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二实施例中在主壳体和透明前盖分离状态下凹槽与卡骨处的结构剖视图。
42.图18是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二实施例中在主壳体和透明前盖盖合状态下凹槽与卡骨处的结构剖视图。
4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4.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
4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1和透明前盖2,主壳体1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13,透明前盖2盖合在容纳槽13的开口上。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参见图3,主壳体1包括硬胶部11和软胶部12,软胶部12沿硬胶部11的外周环绕设置,容纳槽13位于硬胶部11,优选的,为了提高密封性,硬胶部11和软胶部12一体化设置。参见图4,透明前盖2包括窄边装饰件21、钢化玻璃膜22和吸附膜23,窄边装饰件21点胶安装在钢化玻璃膜22的外周,即,窄边装饰件21通过胶水与钢化玻璃膜22粘接,吸附膜23安装在钢化玻璃膜22朝向容纳槽13的一侧,钢化玻璃膜22通过uv胶与吸附膜23粘接。
46.参见图5、图6和图7,主壳体1沿容纳槽12的周向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位于硬胶部11,凹槽14呈轨道钳制式结构设置。透明前盖2设置有与凹槽14配合的卡骨211,卡骨211插装于凹槽14内,卡骨211位于窄边装饰件21上,凹槽14的第一内侧壁141与卡骨211朝向第一内侧壁141的第一卡骨侧壁2111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14的第一软胶圈143,第一内侧壁141通过第一软胶圈143与第一卡骨侧壁2111过盈配合,凹槽14的第二内侧壁142与卡骨211朝向第二内侧壁142的第二卡骨侧壁2112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14的第二软胶圈144,第二内侧壁142通过第二软胶圈144与第二卡骨侧壁2112过盈配合。第一软胶圈143设置于第一内侧壁141,第二软胶圈144设置于第二内侧壁142,第一软胶圈143和第二软胶圈144相对设置。第一软胶圈143和第二软胶圈144朝向卡骨211的一侧为平面。卡骨211插入凹槽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结构,第一软胶圈143和第二软胶圈144均设置有与第一倒角结构配合的第二倒角结构,便于卡骨211插入凹槽14。
47.参见图8、图9和图10,主壳体1设置有喇叭通孔15、用于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15的开关板3和环绕设置在喇叭通孔15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151,喇叭通孔15与容纳槽13相通,开关板3与第一密封圈151过盈配合,开关板3关闭喇叭通孔15时,开关板3配合第一密封圈151密封喇叭通孔15。第一密封圈151可以和主壳体1的软胶部一体化设置,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安装在主壳体1上。本实施例中,喇叭通孔15内设置有导槽152,开关板3设置有导块31,导块31可滑动式卡装在导槽152内,开关板3可滑动式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15。在喇叭通孔15位于容纳槽13一侧的开口覆盖有防尘薄膜153,可起到防尘的作用,同时由于防尘薄膜153较薄,可避免影响喇叭播放的音质和音量。在喇叭通孔15位于容纳槽13一侧的周向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54,第二密封圈154向容纳槽13的方向凸起,可在移动终端安装到容纳槽13时与移动终端的壳体抵接,由于移动终端的喇叭通常采用防水元器件,即使有水通过喇叭通孔15进入,也不会进入移动终端内部和容纳槽13的其他位置,从而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参见图11,开关板3关闭喇叭通孔15时,开关板3配合第一密封圈151密封喇叭通孔15。参见图12,开关板3打开喇叭通孔15时,开关板3露出喇叭通孔15,避免影响喇叭的音质和音量。
48.由图8、图9和图13可知,主壳体1上还设置有充电口通孔16和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16的堵头4,堵头4可插拔式插装在充电口通孔16内,堵头4与充电口通孔16的内壁过盈配
合。本实施例中,堵头4包括固定部41和插入部42,固定部41位于堵头4的一侧,主壳体1还设置有安装槽17,固定部41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7内,通过设置固定部41,堵头4可实现翻盖式操作,且可避免堵头4在打开充电口通孔16时丢失。插入部42插入充电口通孔16,插入部42设置有密封圈槽43,密封圈槽43内安装第三密封圈5,密封圈槽43沿充电口通孔16的内周壁形状相应设置,第三密封圈5突出于插入部42的外壁面,插入部42插入充电口通孔16时,第三密封圈5与充电口通孔16的内壁过盈配合,形成密封状态。堵头4的一部分插入容纳槽13内,本实施例中,插入部42的朝向容纳槽13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固定部44,充电口固定部44位于容纳槽13内。参见图14,在主壳体1与充电口通孔1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卡凸19,卡凸19位于容纳槽13内靠近开口的位置,卡凸19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卡凸19的数量为两个。在移动终端安装到容纳槽13时,充电口固定部44插入移动终端的充电口内,同时配合容纳槽13内靠近开口位置的卡凸19,可对移动终端进一步固定,避免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移动终端脱出保护壳。
49.此外,主壳体1上还设置麦克风口18、用于密封麦克风口18的麦克风口防水膜6,麦克风口防水膜6密封覆盖在麦克风口18背向容纳槽13的一侧。主壳体1还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设置有与麦克风口18对应的通孔71,固定板7通过螺丝8固定在主壳体1上且固定板7盖压在麦克风口防水膜6和堵头4的固定部41上,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固定部41稳固,固定部41设置有固定孔411,固定板7设置有对应的凸柱72,凸柱72插装于固定孔411内,从而通过凸柱72进一步固定固定部41,避免堵头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
50.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主壳体1沿容纳槽13的周向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的第一内侧壁141与卡骨211朝向第一内侧壁141的第一卡骨侧壁2111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14的第一软胶圈143,凹槽14的第二内侧壁142与卡骨211朝向第二内侧壁142的第二卡骨侧壁2112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14的第二软胶圈144,使得凹槽14可通过第一软胶圈143和第二软胶圈144以侧压钳制的方式压紧卡骨211,且卡骨可以随着主壳体1的形变而形变,不受环境热胀冷缩尺寸变化和跌落撞击变形等情况影响,从而确保压紧卡骨211,起到密封的作用,此外,通过第一软胶圈143和第二软胶圈144可具有双重的密封防水作用,从而提高防水性能。此外,通过设置喇叭通孔15、用于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15的开关板3和环绕设置在喇叭通孔15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151,在关闭喇叭通孔15时,开关板3与第一密封圈151通过过盈配合,可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同时,在打开时,还可以不影响喇叭播放的音质和音量。本发明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适合在深潜时使用,可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51.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13虽然设置在主壳体1上,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容纳槽13也可以由主壳体1和透明前盖2配合形成。
52.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二实施例:
53.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区别仅在于主壳体和透明前盖结合处的结构设置。因此,下面仅对区别点进行描述。
54.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10和透明前盖20,主壳体10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101,透明前盖20盖合在容纳槽101的开口上。参见图16,透明前盖20包括窄边装饰件201、钢化玻璃膜202和吸附膜(未示出),窄边装饰件201点胶安装在钢化玻璃膜202的外周,吸附膜安装在钢化玻璃膜202朝向容纳槽101的一侧,钢化玻璃膜
202通过uv胶与吸附膜粘接。主壳体10沿容纳槽101的周向设置有凹槽102,透明前盖20设置有与凹槽102配合的卡骨2021,卡骨2021插装于凹槽102内,卡骨2021位于窄边装饰件202上。
55.参见图17和图18,凹槽102的第一内侧壁1021与卡骨2021朝向第一内侧壁1021的第一卡骨侧壁2022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102的第一软胶圈2031,第一内侧壁1021通过第一软胶圈2031与第一卡骨侧壁2022过盈配合,凹槽102的第二内侧壁1022与卡骨2021朝向第二内侧壁1022的第二卡骨侧壁2023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102的第二软胶圈2032,第二内侧壁1022通过第二软胶圈2032与第二卡骨侧壁2023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软胶圈2031设置于第一卡骨侧壁2022,第二软胶圈2032设置于第二卡骨侧壁2023,第一软胶圈2031和第二软胶圈2032相背设置。卡骨2021套装有软胶套203,第一软胶圈2031、第二软胶圈2032与软胶套203一体化设置,软胶套203通过胶水固定在卡骨2021上。
56.需要说明的是,凹槽14和卡骨2021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变化,凹槽14和卡骨2021根据形状变化对应设置。
5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1,10)和透明前盖(2,20),所述主壳体(1,10)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13,101),所述透明前盖(2,20)盖合在所述容纳槽(13,101)的开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0)沿所述容纳槽(13,101)的周向设置有凹槽(14,102),所述透明前盖(2,20)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4,102)配合的卡骨(211,2021),所述卡骨(211,2021)插装于所述凹槽(14,102)内;所述凹槽(14,102)的第一内侧壁(141,1021)与所述卡骨(211,2021)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141,1021)的第一卡骨侧壁(2111,2022)之间设置有环绕所述凹槽(14,102)的第一软胶圈(143,2031),所述第一内侧壁(141,1021)通过所述第一软胶圈(143,2031)与所述第一卡骨侧壁(2111,2022)过盈配合;所述凹槽(14,102)的第二内侧壁(142,1022)与所述卡骨(211,2021)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142,1022)的第二卡骨侧壁(2112,2023)之间设置有环绕所述凹槽(14,102)的第二软胶圈(144,2032),所述第二内侧壁(142,1022)通过所述第二软胶圈(144,2032)与所述第二卡骨侧壁(2112,2023)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胶圈(143)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41),所述第二软胶圈(144)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壁(142),所述第一软胶圈(143)和所述第二软胶圈(144)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包括软胶部(12)和硬胶部(11),所述软胶部(12)沿所述硬胶部(11)的外周环绕设置;所述容纳槽(13)和所述凹槽(14)位于所述硬胶部(11),所述第一软胶圈(143)、所述第二软胶圈(144)与所述软胶部(12)一体化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胶圈(2031)设置于所述第一卡骨侧壁(2022),所述第二软胶圈(2032)设置于所述第二卡骨侧壁(2023),所述第一软胶圈(2031)和所述第二软胶圈(2032)相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骨(2021)套装有软胶套(203),所述第一软胶圈(2031)、所述第二软胶圈(2032)与所述软胶套(203)一体化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0)设置有喇叭通孔(15)、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喇叭通孔(15)的开关板(3)和环绕设置在所述喇叭通孔(15)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151),所述喇叭通孔(15)与所述容纳槽(13,101)相通,所述开关板(3)与所述第一密封圈(151)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通孔(15)内设置有导槽(152),所述开关板(3)设置有导块(31),所述导块(31)可滑动式卡装在所述导槽(152)内,所述开关板(3)可滑动式关闭或打开所述喇叭通孔(15)。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喇叭通孔(15)位于所述容纳槽(13,101)一侧的周向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54),所述第二密封圈(154)向所述容纳槽(13,101)的方向凸起。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10)上还设置有充电口通孔(16)和用于密封所述充电口通孔(16)的堵头(4),所述堵头(4)可插拔式插装在所述充电口通孔(16)内,所述堵头(4)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容纳槽(13,101)内;在所述主壳体(1,10)与所述充电口通孔(1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卡凸(19),所述卡凸(19)位于所述容纳槽(13,101)内靠近开口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前盖(2,20)包括窄边装饰件(21,202)、钢化玻璃膜(22,201)和吸附膜(23),所述窄边装饰件(21,202)点胶安装在所述钢化玻璃膜(22,201)的外周,所述吸附膜(23)安装在所述钢化玻璃膜(22,201)朝向所述容纳槽(13,101)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该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和透明前盖,主壳体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透明前盖盖合在容纳槽的开口上;主壳体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透明前盖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卡骨,卡骨插装于凹槽内;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一软胶圈,第一内侧壁通过第一软胶圈与第一卡骨侧壁过盈配合;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二软胶圈,第二内侧壁通过第二软胶圈与第二卡骨侧壁过盈配合。应用本发明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可提高防水性能。端保护壳可提高防水性能。端保护壳可提高防水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廖仁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山海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07:4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侧壁   胶圈   终端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