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光伏光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折流
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太阳能凭借其广泛性、持久性、无害性等优点应运而生。目前太阳能开发主要有面向中低温的太阳能热水技术,中高温的聚光太阳能技术以及光伏发电技术,可用于直接供热、制冷与供电。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光伏系统,由于光伏板的自身温度升高时光伏电池的内阻会增加,从而导致系统发电效率低,因此需要再光伏板背部安装流通环路来提取光伏板的热量,在降低问题的同时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通过在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内部设置折流换热板提高了光伏光热利用系统中光伏的散热速度,避免了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光伏发电效率降低。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包括自上往下依次叠放的玻璃层、光伏板、换热层和保温层,换热层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连接上导流室和下导流室,且上导流室、换热层和下导流室之间依次连通;在上导流室下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上导流板等间距排布形成上导流通道,在下导流室上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下导流板11等间距排布形成下导流通道,折流换热板设置在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的位置。
6.进一步,折流换热板折弯了n层,同一层中左半边的折流换热板和右半边的折流换热板关于中心线对称设置,上下相邻的两层折流换热板的折弯角度相反。
7.进一步,折流换热板之间的间距要小于上导流板之间的距离。
8.进一步,在换热层的最外两侧分别设置侧通道,通过侧通道保证从上导流板、外侧折流换热板和下导流板之间
工质的通畅。
9.进一步,换热层由铝制成的矩形腔体,且换热层的上下两个壁面分别与光伏板和保温层紧密贴合。
10.进一步,上导流室的侧壁面连接有进水管,通过进水管向上导流室内输入冷却工质;下导流室的侧壁面连接出水管,通过出水管将换热层内换热后的工质输出。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内部设置矩形的换热层,与光伏层紧密贴合可以增大换热面积,保证整个光伏板都可以实现均匀的换热。
13.通过在换热层内部设置上导流板等间距排布形成上导流通道,从进水管进入上导流室的冷却工质经过上导流板形成稳定的多束通道;通过若干个下导流板等间距排布形成
下导流通道,从换热层流出的换热后的工质经过下导流板进行合流后从下导流室的底部汇合后从出水管排出可以加强冷却工质在换热层内部的流动性。上导流室和下导流室之间通过规则设置的折流换热板,可以有效增强换热工质在换热层内部的形成,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外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外部结构侧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伏光热利用系统中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进水管,2、上导流室,3、外壳体,4、下导流室,5、出水管,6、光伏板, 7、玻璃层,8、折流换热板,9、上导流板,10、侧通道,11、下导流板,12、安装架,13、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2所示的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包括自上往下依次叠放的玻璃层7、光伏板6、换热层和保温层13,通过金属制成的外壳体3将上述四层的底部和侧边进行包裹,使得这四层紧密接触形成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且在外壳体3的底部固定装有安装架12,通过安装架12可以将整个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固定安装,如图2。
20.换热层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连接上导流室2和下导流室4,且上导流室2、换热层和下导流室4之间依次连通;上导流室2的侧壁面连接有进水管1,通过进水管1向上导流室2 内输入冷却工质(例如水);下导流室4的侧壁面连接出水管5,通过出水管5将换热层内换热后的工质输出。
2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层由铝制成的矩形腔体,且换热层的上下两个壁面分别与光伏板6 和保温层13紧密贴合,在换热层内部通过上导流板9、折流换热板8和下导流板11将换热层内部均匀分割形成折线形的冷却工质流道。如图3,上导流板9为短直板,在上导流室2下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上导流板9等间距排布形成上导流通道,从进水管1进入上导流室2的冷却工质经过上导流板9形成稳定的多束通道。同理,在下导流室4上方 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下导流板11等间距排布形成下导流通道,从换热层流出的换热后的工质经过下导流板11进行合流后从下导流室4的底部汇合后从出水管5排出。
22.本实用新型的折流换热板8设置在上导流板9和下导流板11之间的位置,如图3,折流换热板8折弯了n层,同一层中左半边的折流换热板8和右半边的折流换热板8关于中心线对称设置,上下相邻的两层折流换热板8的折弯角度相反。折流换热板8之间的间距要小于上导流板9之间的距离。由于折流换热板8的两侧都是波折的,因此在换热层的最外两侧分别设置侧通道10,通过侧通道10保证从上导流板9、外侧折流换热板8和下导流板11之间工质的通畅。
23.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
例。所以,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往下依次叠放的玻璃层(7)、光伏板(6)、换热层和保温层(13),换热层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连接上导流室(2)和下导流室(4),且上导流室(2)、换热层和下导流室(4)之间依次连通;在上导流室(2)下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上导流板(9)等间距排布形成上导流通道,在下导流室(4)上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下导流板(11)等间距排布形成下导流通道,折流换热板(8)设置在上导流板(9)和下导流板(11)之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折流换热板(8)折弯了n层,同一层中左半边的折流换热板(8)和右半边的折流换热板(8)关于中心线对称设置,上下相邻的两层折流换热板(8)的折弯角度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折流换热板(8)之间的间距要小于上导流板(9)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层的最外两侧分别设置侧通道(10),通过侧通道(10)保证从上导流板(9)、外侧折流换热板(8)和下导流板(11)之间工质的通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层由铝制成的矩形腔体,且换热层的上下两个壁面分别与光伏板(6)和保温层(13)紧密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导流室(2)的侧壁面连接有进水管(1),通过进水管(1)向上导流室(2)内输入冷却工质;下导流室(4)的侧壁面连接出水管(5),通过出水管(5)将换热层内换热后的工质输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折流换热板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系统,包括自上往下依次叠放的玻璃层、光伏板、换热层和保温层,换热层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连接上导流室和下导流室,且上导流室、换热层和下导流室之间依次连通;在上导流室下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上导流板等间距排布形成上导流通道,在下导流室上方1/2-2/3部位通过若干个下导流板11等间距排布形成下导流通道,折流换热板设置在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之间的位置。板之间的位置。板之间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
郑立江 赵韶鹏 梁彩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舍默节能技术(镇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7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