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巴杀灭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3.在对
牛奶使用巴杀灭菌法时,需要通过巴氏杀菌是将牛奶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分钟以后再急速冷却到4-5℃,从而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但是在对加热的过程中,巴杀中的热水温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的降低,会影响对牛奶加热的效果,为了维持巴杀系统中的热水加热的稳定性,现在通常是采用人工补水的方式,因此经常存在忘记补水的情况,影响巴杀系统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
箱体,
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侧设置有灭菌箱,所述灭菌箱和箱体顶端之间设置有搅拌
机构、连通管以及加热机构,所述灭菌箱内腔底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水源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箱设置在箱体顶端,所述加热箱侧端连通有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缠绕在灭菌箱的外周侧,且传热管末端贯穿至箱体外侧,所述传热管远离加热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灭菌箱底侧连通有下料管,所述箱体内腔底侧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和冷却板侧端之间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槽内部侧端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槽和箱体外侧之间连通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和第二隔板上侧之间设置有输送机构。
6.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箱体顶端,所述电机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底端和灭菌箱内腔底侧转动设置,所述传动杆外周侧设置有搅拌叶。
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搅拌机构能够对牛奶在加热的过程中进行搅拌,使得牛奶的各部分加热受热均匀。
8.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下料管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控制器能够将第二电磁阀打开,使得灭菌箱内的牛奶流至下方。
10.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冷却板远离出料管的一端高于靠近出料管的一端。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冷却板上侧冷却槽内的牛奶能够朝着降低的一端流淌下降。
12.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冷却槽为蛇形。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加大了牛奶在下降流淌的路径。
14.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制冷机,所述制冷机设置在箱体外侧,所述制冷机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蛇形,且冷却管位于冷却槽内。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牛奶通过冷却槽下降的过程中会通过冷却管进行冷却。
16.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出料管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控制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牛奶会首先经过第二温度传感器之后再排出至出料管外,同时对控制器预先设置数值,当牛奶的温度较高时则第三电磁阀会关闭从而阻挡牛奶流出箱体外。
18.优选的,上述一种自动补水装置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和出料管内部相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位于冷却槽远离出料管的一端上方,所述水泵通过控制箱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牛奶的温度较高时,输送机构能够将牛奶重新从冷却槽的底端输送至冷却槽的上端重新冷却,使得对牛奶的冷却彻底,防止牛奶变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加热机构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从而加热机构能够对灭菌箱内的牛奶进行加热灭菌,当牛奶内的温度开始下降时,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使得加热机构能够热水更换,从而保持对牛奶加热的温度合适。
22.2.通过设置冷却板、冷却槽、冷却机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输送机构,加热之后的牛奶能够在冷却槽内通过冷却机构逐渐的降温冷却之后通过出料管流出,若冷却之后的温度较高,则输送机构能够再次的将牛奶输送至冷却槽的内再次的进行降温冷却,加大了对牛奶的冷却效果,防止牛奶变质。
23.本技术能够对牛奶进行补水控温,使得对牛奶的加热温度一直为合适的温度,同时能够对加热之后的牛奶冷却降温,冷却的效果好,从而防止牛奶因为降温的效果不好而变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冷却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8.1、箱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灭菌箱;5、搅拌机构;51、电机;52、搅拌杆;6、连通管;7、加热机构;71、加热箱;72、传热管;73、第一电磁阀;8、第一温度传感器;9、下料管;91、第二电磁阀;10、冷却板;11、冷却槽;12、冷却机构;121、制冷机;122、冷却管;13、第
二温度传感器;14、出料管;141、第三电磁阀;15、输送机构;151、水泵;15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腔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2上侧固定设置有灭菌箱4,灭菌箱4和箱体1顶端之间设置有搅拌机构5、连通管6以及加热机构7,牛奶能够通过连通管6加入至灭菌箱4内。
31.灭菌箱4内腔底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第一温度传感器8能够对牛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32.搅拌机构5包括电机51,电机51固定设置在箱体1顶端,电机51动力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搅拌杆52,搅拌杆52底端和灭菌箱4内腔底侧转动设置。搅拌杆52外侧固定设置有搅拌叶,电机51能够通过转动带动搅拌杆52转动对灭菌箱4内的牛奶进行搅拌。
33.加热机构7包括加热箱71,加热箱71与外部水源连接,加热箱7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水源的加热管,加热箱71固定设置在箱体1顶端,加热箱71能够将内部的水加热至指定的温度。加热箱71侧端连通有传热管72,传热管72缠绕在灭菌箱4的外周侧,从而传热管72能够对灭菌箱4内的牛奶进行加热,加热的效果好,而箱体1能够减少传热管72的温度挥发。且传热管72末端贯穿至箱体1外侧,传热管72远离加热箱7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3,第一电磁阀73通过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8电性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灭菌箱4内的牛奶温度开始降低时,第一温度传感器8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将第一电磁阀73打开,从而传热管72内温度较低的水流出,加热箱71内温度较高的水进入至传热管72内。
34.灭菌箱4底侧连通有下料管9,下料管9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1。通过控制器能够将第二电磁阀91打开,从而将灭菌箱4内的牛奶排出。
35.箱体1内腔底侧固定设置有冷却板10,冷却板10远离出料管14的一端高于靠近出料管14的一端。当冷却板10上表面的牛奶能够朝着冷却板10的底端流动。
36.冷却板10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11,冷却槽11为蛇形。
37.冷却槽11和冷却板10侧端之间设置有冷却机构12,冷却机构12包括制冷机121,制冷机121固定设置在箱体1外侧,制冷机121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管122,冷却管122为蛇形,且冷却管122位于冷却槽11内。通过下料管9下落的牛奶能够落在冷却槽11内,之后牛奶通过冷却槽11而逐渐的流动下降,在流动下降的过程中牛奶会被冷却管122所冷却降温。
38.冷却槽11内部侧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二温度传感器13能够对流出冷却板10的牛奶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
39.冷却槽11和箱体1外侧之间连通出料管14,通过冷却槽11流下的牛奶能够通过出料管14流出。出料管14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41,第三电磁阀141通过控制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3检测出牛奶的温度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91与第三电磁阀141,从而防止牛奶流出。
40.出料管14和第二隔板3上侧之间设置有输送机构15。输送机构15包括水泵151,水泵151和出料管14内部相通,同时水泵151和出料管14的相接处位于第三电磁阀141和冷却板10之间。水泵15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出水管152,出水管152远离水泵151的一端位于冷却槽11远离出料管14的一端上方,水泵151通过控制箱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3使得第二电磁阀91与第三电磁阀141关闭时,此时水泵151启动,从而将流至出水管152内的牛奶通过水泵151而再次的被输送至冷却槽11内再次的冷却,加大了对牛奶冷却的效果。
41.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对牛奶使用巴杀杀菌时,首先将牛奶通过连通管6加入至灭菌箱4内,之后启动加热机构7和搅拌机构5对牛奶进行加热搅拌,而第一温度传感器8能够对加热时的牛奶进行实时的监测,当牛奶的温度开始下降时,第一温度传感器8通过控制器使得加热机构7自动排出内部温度降低的水以及加入温度较高的水,从而持续用合适的温度对牛奶加热。当牛奶加热的时间到了之后打开下料管9,灭菌箱4内的牛奶通过下料管9下落至冷却板10上侧的冷却槽11内,之后牛奶随着冷却槽11流淌下降,在流淌的过程中牛奶会通过冷却机构12降温,最后通过出料管14排出,若牛奶流出冷却板10之后没有降低至指定的温度,则第二温度传感器13会在检测到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出料管14关闭以及输送机构15启动,输送机构15能够将流淌至出料管14处的牛奶再次的输送至冷却槽11的上端,从而对牛奶重复冷却,加大的冷却的效果。本技术能够对牛奶进行补水控温,使得对牛奶的加热温度一直为合适的温度,同时能够对加热之后的牛奶冷却降温,冷却的效果好,从而防止牛奶因为降温的效果不好而变质。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设置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2)上侧设置有灭菌箱(4),所述灭菌箱(4)和箱体(1)顶端之间设置有搅拌机构(5)、连通管(6)以及加热机构(7),所述灭菌箱(4)内腔底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所述加热机构(7)包括加热箱(71),所述加热箱(71)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加热箱(71)内设置有用于加热水源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箱(71)设置在箱体(1)顶端,所述加热箱(71)侧端连通有传热管(72),所述传热管(72)缠绕在灭菌箱(4)的外周侧,且传热管(72)末端贯穿至箱体(1)外侧,所述传热管(72)远离加热箱(7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3),所述第一电磁阀(73)通过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8)电性连接,所述灭菌箱(4)底侧连通有下料管(9),所述箱体(1)内腔底侧设置有冷却板(10),所述冷却板(10)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11),所述冷却槽(11)和冷却板(10)侧端之间设置有冷却机构(12),所述冷却槽(11)内部侧端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所述冷却槽(11)和箱体(1)外侧之间连通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和第二隔板(3)上侧之间设置有输送机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5)包括电机(51),所述电机(51)设置在箱体(1)顶端,所述电机(51)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搅拌杆(52),所述搅拌杆(52)底端和灭菌箱(4)内腔底侧转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9)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9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0)远离出料管(14)的一端高于靠近出料管(14)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11)为蛇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12)包括制冷机(121),所述制冷机(121)设置在箱体(1)外侧,所述制冷机(121)输出端设置有冷却管(122),所述冷却管(122)为蛇形,且冷却管(122)位于冷却槽(1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4)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41),所述第三电磁阀(141)通过控制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5)包括水泵(151),所述水泵(151)和出料管(14)内部相通,所述水泵(151)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水管(152),所述出水管(152)远离水泵(151)的一端位于冷却槽(11)远离出料管(14)的一端上方,所述水泵(151)通过控制箱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巴杀灭菌技术领域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腔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上侧设置有灭菌箱,灭菌箱和箱体顶端之间设置有搅拌机构、连通管以及加热机构,灭菌箱内腔底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灭菌箱底侧连通有下料管,箱体内腔底侧设置有冷却板,冷却板上表面开设有冷却槽,冷却槽和冷却板侧端之间设置有冷却机构,冷却槽内部侧端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出料管和第二隔板上侧之间设置有输送机构。本申请能够对牛奶进行补水控温,使得对牛奶的加热温度一直为合适的温度,同时能够对加热之后的牛奶冷却降温,冷却的效果好,从而防止牛奶因为降温的效果不好而变质。果不好而变质。果不好而变质。
技术研发人员:
王小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斯太堡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