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氧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舱体
结构。
背景技术:
2.高压氧舱是进行高压氧疗法的专用医疗设备,按加压的介质不同,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加压舱两种。高压氧舱的适用范围很广,临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co中毒、气栓病、减压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的。
3.现有的舱体结构,一般设置长方形的舱门,导致舱体的高度较高,最终导致舱体的体积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舱体的体积大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体结构,包括底座、设于
所述底座上端的前盖、设于所述前盖一侧的内盖,以及与所述前盖连接的旋转开合机构,所述底座包括
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侧板,所述内盖设于所述前盖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旋转开合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前盖朝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
6.上述舱体结构,使用时,通过旋转开合机构顶起并移动前盖,以打开舱体结构,便于用户从底座的上端无遮挡的进入舱体结构内,并通过将前盖朝远离侧板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以减小舱体结构的体积。
7.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开合机构包括升降
气缸和与所述升降气缸中部连接的旋转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前盖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嵌合凹槽,所述前盖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嵌合。
9.进一步地,所述内盖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前盖嵌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的罩设于所述前盖的外围,所述内盖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盖的外径。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的下端设有升降电机。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的舱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5.底座10前盖20升降气缸41底板11内盖30旋转气缸42嵌合凹槽111升降电机31
ꢀꢀ
侧板12旋转开合机构40
ꢀꢀ
1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0.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舱体结构,包括底座10、设于所述底座10上端的前盖20、设于所述前盖20一侧的内盖30,以及与所述前盖20连接的旋转开合机构40,所述底座10包括底板11和设于所述底板11一侧的侧板12,所述内盖30设于所述前盖20和所述侧板12之间,所述旋转开合机构40一端与所述底板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20连接,所述前盖20朝远离所述侧板12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
21.上述舱体结构,使用时,通过旋转开合机构40顶起并移动前盖20,以打开舱体结构,便于用户从底座10的上端无遮挡的进入舱体结构内,并通过将前盖20朝远离侧板12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以减小舱体结构的体积。
2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开合机构40包括升降气缸41和与所述升降气缸41中部连接的旋转气缸42,所述升降气缸4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20连接,其中,升降气缸41用于带动前盖20上升,旋转气缸42用于带动前盖20前后移动。
2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与所述前盖20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嵌合凹槽111,所述前盖20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1嵌合,以实现前盖20的可移动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嵌合凹槽111内设有密封条,以提高舱体结构的密封效果。
2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30与所述底板11和所述前盖20嵌合,以便在应急情况下打开被内盖30。
2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30罩设于所述底板11的外围,所述内盖30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盖20的外径,以便从内部打开内盖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内盖30的底端设有升降电机31,以带动内盖30上升下降,当需要打开前盖20时,上升内盖30,以便移动前盖20,当前盖20闭拢时,下压内盖30,以固定并密封前盖20。
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前盖、设于所述前盖一侧的内盖,以及与所述前盖连接的旋转开合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侧板,所述内盖设于所述前盖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旋转开合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前盖朝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合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和与所述升降气缸中部连接的旋转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前盖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嵌合凹槽,所述前盖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嵌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前盖嵌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罩设于所述前盖的外围,所述前盖的外径小于所述前盖的外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下端设有升降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体结构,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前盖、设于所述前盖一侧的内盖,以及与所述前盖连接的旋转开合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侧板,所述内盖设于所述前盖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旋转开合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前盖朝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上述舱体结构,使用时,通过旋转开合机构顶起并移动前盖,以打开舱体结构,便于用户从底座的上端无遮挡的进入舱体结构内,并通过将前盖朝远离侧板的方向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减小,以减小舱体结构的体积。以减小舱体结构的体积。以减小舱体结构的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
刘强 黄亦鹏 王森在 胡毓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微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技术研发日:
2021.08.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