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化工生产行业中,许多生产的过程涉及到对高温水流的使用,例如对于本申请的申请人所生产的高纯度的氢氧化铁中,需要采用高温水流对氢氧化铁进行冲洗,最后将高温水流加热成水蒸汽后排出,排出的高温水蒸气直接进入废料池对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大多厂家会对高温水蒸气进行二次利用,但是二次利用的装置的利用率大多并不太高,同时高温水蒸气中往往会参杂多种易溶于水的酸碱离子杂质,许多厂家在面对被污染后的高温水蒸气会出于重新净化成本方面的考虑索性不对高温水蒸气进行利用,针对这些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能够将高温水蒸气的热能高效的利用起来,并且能够将溶于高温水蒸气中的酸碱离子杂质中的酸碱离子吸附后,将水流重新导入原有的循环中利用起来。
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有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顶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罐体外壁环绕设置有外半管,所述外半管的进口与高温水蒸气源连接,出口与过滤装置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与罐体底部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对罐体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5.作为优选,所述外半管环绕在罐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罐体内的上半部分。
6.由于进水口在罐体底部,出水口在罐体顶部,因此罐体内水流是从下而上运动的,并且加热装置位于罐体的上半部分,因此将外半管设置在罐体的下半部分,对罐体下半部分进入的水源进行预热,提高高温水蒸气的热能利用率。
7.作为优选,所述外半管与高温水蒸气源之间连接的管道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
8.保温层的设置能够防止高温水蒸气在流动过程中热能的流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9.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抽取罐体内高温水源的泵,所述出水口伸入罐体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管口高度与加热装置平齐。
10.泵的设置能够将罐体内加热完毕的高温水源抽取进入需要用到的装置内,抽水管的设置能够保证抽取的水源为加热完毕的高温热水。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进水口在罐体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进水口在罐体上的高度。
12.高温水蒸气在外半管中对罐体进行预热后冷凝成液态水后经过过滤装置重新进入罐体,此时进入罐体的水存在部分余温,由于罐体内水的运动是自下而上的,因此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水在向上运动时会与第一进水口进的水交汇,从而进一步对第一进水口进的水
进行预热,进一步的利用到了高温水蒸气中所存的热能,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13.作为优选,所述过滤装置采用能够对水中酸碱离子进行过滤的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器。
14.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温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态水进行过滤能够根据高温水蒸气中所存的不同的酸碱离子,采用不同种类的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完成对水中酸碱离子的吸附,完成对水的净化。
15.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内部的上半部分,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电气连接。
16.温度传感器的设定便于监控水温是否达到所需的要求,从而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停。
17.有益效果:
18.(1)、本申请通过外半管的设置,利用高温水蒸气对罐体内水源进行预热,提高了高温水蒸气的利用效率。
19.(2)、本申请通过保温层以及第二进水口高低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高温水蒸气的利用效率。
20.(3)、本申请通过过滤装置的设置,将溶于高温水蒸气内的酸碱离子吸附,完成净化的高温水蒸气重新导流入水源循环内,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阐述。
23.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罐体1,在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第一进水口2,在顶部设置有最终供水的出水口3,在罐体1的下半部分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外半管4,外半管4的进口与高温水蒸气源5连接,出口与过滤装置6连接,过滤装置6的出口与罐体1底部的第二进水口7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2在罐体1底部,出水口3在罐体1顶部,因此罐体1内水流是从下而上运动的,并且在罐体1内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加热装置8,因此将外半管4设置在罐体1的下半部分,对罐体1下半部分进入的水源进行预热,能够提高高温水蒸气的热能利用率。
25.在本实施例中,外半管4与高温水蒸气源5之间连接的管道9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设置能够防止高温水蒸气在流动过程中热能的流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6.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的出水口3处设置有抽取罐体1内加热完毕后的高温水的泵10,出水口3伸入罐体1内设置有抽水管11,抽水管11的高度与加热装置8平齐,从而确保抽取的水源为加热完毕的高温热水。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口7在罐体1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进水口2在罐体上的高度,由于高温水蒸气在外半管4中对罐体1进行预热后冷凝成液态水后经过过滤装置6重新进入罐体1,此时进入罐体1的水存在部分余温,同时罐体1内水的运动是自下而上的,因此第二
进水口7进入的水在向上运动时会与第一进水口2进的水交汇,从而进一步对第一进水口2进的水进行预热,进一步的利用到了高温水蒸气中所存的热能,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28.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6采用能够对水中酸碱离子进行过滤的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器,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温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态水进行过滤能够根据高温水蒸气中所存的不同的酸碱离子,采用不同种类的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完成对水中酸碱离子的吸附,完成对水的净化。
29.例如在洗涤高纯度的氢氧化铁的过程中需要对提取后的氢氧化铁采用高温热水冲洗,在这个过程中氢氧化铁在制备过程中残留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酸性离子会溶于高温水中,随着高温热水一起蒸发成水蒸气排出蒸馏箱体,此时带有这些酸性离子的高温水蒸气在经过外半管4对罐体1预热后,液化为液态的水流,进入过滤装置6,此时过滤装置6采用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对这些无机酸根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源的功能。
30.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内部的上半部分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控罐体1内水的温度,从而根据温度控制加热装置8的启停。
31.本申请在工作中时,高温水蒸气通过管道9流入外半管4中,流经外半管4后对罐体1的下半部分进行预热,并且液化为液态后进入过滤装置6,完成过滤的清洁水源重新流入罐体1内,经过加热被泵10抽出后重新返回入高温水蒸气源5,进入循环中。
32.本申请通过外半管4的设置,利用高温水蒸气对罐体1内水源进行预热,提高了高温水蒸气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过滤装置6的设置,将溶于高温水蒸气内的酸碱离子吸附,完成净化的高温水蒸气重新导流入水源循环内,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有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2),顶部设置有出水口(3),所述罐体(1)外壁环绕设置有外半管(4),所述外半管(4)的进口与高温水蒸气源(5)连接,出口与过滤装置(6)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的出口与罐体(1)底部的第二进水口(7)连接,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对罐体(1)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半管(4)环绕在罐体(1)的下半部分,所述加热装置(8)设置在罐体(1)内的上半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半管(4)与高温水蒸气源(5)之间连接的管道(9)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3)处设置有抽取罐体(1)内高温水源的泵(10),所述出水口(3)伸入罐体(1)内有抽水管(11),所述抽水管(11)的管口高度与加热装置(8)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7)在罐体(1)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进水口(2)在罐体(1)上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采用能够对水中酸碱离子进行过滤的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罐体(1)内部的上半部分,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电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有罐体,在罐体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顶部设置有出水口,罐体外壁环绕设置有外半管,外半管的进口与高温水蒸气源连接,出口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的出口与罐体底部的第二进水口连接,在罐体内部还设置有对罐体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本申请通过外半管的设置,利用高温水蒸气对罐体内水源进行预热,提高了高温水蒸气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过滤装置的设置,将溶于高温水蒸气内的酸碱离子吸附,完成净化的高温水蒸气重新导流入水源循环内,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水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单淼 陆云飞 张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宇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6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2-12-24 17:4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4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蒸气   罐体   高温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