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
端子铆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机。
背景技术:
2.端子机是指用于五金头铆接的一种机器,用于将五金头铆接至电线端或所需的
工件上,使工件的连接或导通更方便,端子不需要进行焊接即可使用。
3.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端子机,包括机架、以及铆接
机构。机架上设置有铆接端子用的工作平台,操作员需要将单个工件放置于机架上的铆接平台处,人工将工件所需压合的位置与端子线上的端子对齐,启动铆接机构,进行工件与端子的铆接,铆接完成后,操作员调整端子线的位置并换工件并重复上述操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端子机需要对工件依次进行人手加工铆接,在铆接的过程中,人工按压工件对位较为困难,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工件铆接加工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端子铆接对位的困难,提高工件铆接加工的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端子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端子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端子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铆接机构,
所述机架沿水平滑移连接有用于承托待加工工件的承托台;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承托台相连,所述送料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托台水平滑动,以进行工件的送料至所述铆接机构下方进行铆接加工;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所述承托台用于承托工件的平面上,在所述承托台移动至所述铆接机构前,所述固定机构动作,将工件按压在所述承托台上。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当工件摆放于承托台上,启动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将工件固定在承托台上,然后启动送料机构,送料机构驱动承托台水平滑移,进而将工件送至端子机的铆接区域,再启动铆接机构,铆接机构即可对工件的端子压合工作,无需操作员在铆接区域内对工件进行人工定位,提高工件铆接加工的精度。
9.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驱动件、导轨以及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导轨沿所述承托台的滑移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丝杆转动贯穿所述承托台相对两侧,所述导轨滑动贯穿所述承托台相对两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杆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正反转。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控制丝杆转动,使承托台沿丝杆水平滑移,以输送承托台上工件至铆接区域,当工件较小时,避免操作员将手误放置在铆接区域的情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托台上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支
架上的伸缩气缸和升降块;所述伸缩气缸沿竖直向下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摆放在承托台上时,启动伸缩气缸驱动升降块下移,直至升降块与工件表面抵接,将工件按压固定在承托台上,避免工件在承托台在水平滑移过程中产生偏移。
13.优选的,还包括用于移动端子线的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弹性件与收线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线块;所述收线块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铆接机构靠近所述收线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滚柱,所述收线块沿其转动方向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滚柱和所述弧形槽滑移配合。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铆接机构铆接端子于工件上时,铆接机构通过滚柱在弧形槽的滑动使收线块转动,直至收线块与端子线抵接,当端子铆接完成后,铆接机构复位,收线块将端子线通过抵接滑移使下一个端子位于铆接区域的同时,收线块在弹性件的拉力以及滑块在弧形槽的滑动的作用下复位,无需人工调整端子线,提高生产效率。
15.优选的,所述承托台沿其滑移方向间隔开设有供工件放置的若干个凹槽。
16.通过上述方案,操作员可将工件放置于预设的凹槽内,便于固定机构能够准确按压工件,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17.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旋转丝杆使承托台水平滑移,使承托台滑移更加平稳,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操作。
19.优选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沿所述承托台的水平滑移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送料机构一侧,所述防护罩的纵截面呈匚字型。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操作人员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避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飞溅现场伤害到操作人员。
21.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灯头朝向工件与端子铆接的区域。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操作员的视野更为清晰,尤其是对于工件较小的情况,可更加清晰看到工件的铆接情况。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压合机构与送料机构的设置,对端子压合以及工件进行输送,不需人工在铆接区域对工件与端子进行对位,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25.2、通过收线机构的设置,实现无需人工调整端子线,提高工作效率;
26.3、通过防护罩的设置,对操作人员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避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飞溅现场伤害到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子机的整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子机送料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子机收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铆接机构;21、固定架;22、滚柱;3、承托台;31、凹槽;4、
送料机构;41、驱动件;42、导轨;43、丝杆;5、固定机构;51、支架;52、伸缩气缸;53、升降块;6、收线机构;61、收线块;611、弧形槽;62、弹性件;7、防护罩;8、照明灯;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端子机:
33.参照图1,该端子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铆接机构2以及沿水平滑移连接机架1用于承托待加工工件的承托台3。承托台3的上表面沿其滑移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供工件放置的凹槽31,若干个凹槽等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凹槽31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凹槽31的数量可根据承托台3尺寸与工件尺寸而定,在此不作限制。操作人员将工件依次摆放在凹槽31中,承托台3滑移将工件输送至铆接区域,通过铆接机构2依次将端子和工件铆接。
34.同时,为了使操作人员观察铆接区域更为清晰,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照明灯8,照明灯8位于铆接机构2一侧,照明灯8的灯头朝向铆接区域。
35.参照图2,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承托台3水平滑移的送料机构4,具体的,送料机构4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在机架1上的导轨42、丝杆43以及驱动丝杆43正反转的驱动件41。导轨42呈长杆状设置,导轨42与丝杆43沿承托台3的滑移方向间隔承载于在机架1上,丝杆以及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丝杆43螺纹贯穿承托台3的相对两侧,导轨42滑动贯穿承托台3的相对两侧。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可设置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丝杆43的一端。
36.承托台3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按压固定承托台3上工件的固定机构5,具体的,固定机构5包括设置于承托台3上表面的支架51、以及分别设置于支架51上的伸缩气缸52和升降块53。支架51通过螺栓固定在承托台3的上表面靠近铆接机构的一侧,此外还可通过焊接将支架51固定在承托台3上,在此不作限制。伸缩气缸52沿竖直向下固定安装在支架51一侧,升降块53固定连接于伸缩气缸52的活塞杆的底部,当操作人员将工件依次摆放在凹槽31中,伸缩气缸52可驱动活塞杆伸长使升降块53按压于工件表面,从而对工件进行固定,使得承托台3水平滑移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偏移并将工件精准滑移至铆接区域。
37.参照图1,在送料机构4远离铆接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7,防护罩7沿丝杆43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防护罩7纵截面呈匚字型并朝向丝杆43一侧安装,避免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飞溅现场伤害到操作人员。
38.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机架1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器9,控制器9分别电性连接铆接机构2、伸缩气缸52以及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器9对铆接机构2、伸缩气缸52以及伺服电机进行控制启停。
39.参照图3,该端子机还包括用于移动端子线的收线机构6,具体的,收线机构6包括弹性件62与收线块6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2可设置为拉簧。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收线块61,收线块6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同时,铆接机构2靠近收线块61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1,固定架21远离铆接机构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滚柱22,滚柱22呈水平设置。收线块61沿其转动方向开设有弧形槽611,滚柱22和弧形槽611滑移配合。当铆接机构2完成一次端子与工件的铆接动作,收线块61进行一次摆动,在收线块61摆动的过程中,收线块61抵接端子线,使端子线产生滑动,从而使下一个端子移至铆接区
域,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操作。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端子机的实施原理为:
41.操作员首先将若干个工件依次摆放在承托台3上的凹槽31内,将端子线按要求摆放于铆接区域中,摆放完毕后,启动控制器9,下压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向下伸长并带动升降块53按压所有承托台3上的工件,升降块53按压工件完毕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正转通过丝杆43带动承托台3沿丝杆43向铆接区域滑移,当第一个工件到达铆接区域时,伺服电机停止转动并启动铆接机构2进行端子与工件的铆接,完成第一次铆接的同时收线机构6通过抵接端子线滑移将下一个端子移至铆接区域,此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将下一个工件移至铆接区域,重复铆接操作,直至所有工件完成端子铆接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反转驱动丝杆43使承托台3复位,最后待承托台3复位后,启动升降气缸使升降块53远离工件的表面,操作员取出已完成端子铆接的工件。实现无需操作员在铆接区域进行对工件进行人工对位,提高工件铆接加工的精度,同时可批量铆接工件,提升生产效率。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子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铆接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沿水平滑移连接有用于承托待加工工件的承托台(3);还包括送料机构(4),所述送料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承托台(3)相连,所述送料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承托台(3)水平滑动,以将工件的送至所述铆接机构(2)下方进行铆接加工;还包括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设置所述承托台(3)用于承托工件的平面上,在所述承托台(3)移动至所述铆接机构(2)前,所述固定机构(5)动作,将工件按压在所述承托台(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4)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件(41)、导轨(42)以及丝杆(43);所述丝杆(43)与所述导轨(42)沿所述承托台(3)的滑移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丝杆(43)转动贯穿所述承托台(3)相对两侧,所述导轨(42)滑动贯穿所述承托台(3)相对两侧;所述驱动件(41)与所述丝杆(43)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丝杆(43)正反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承托台(3)上的支架(5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51)上的伸缩气缸(52)和升降块(53);所述伸缩气缸(52)沿竖直向下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51)上,所述伸缩气缸(52)的活塞杆与所述升降块(5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移动端子线的收线机构(6),所述收线机构(6)包括弹性件(62)与收线块(61);所述弹性件(6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线块(61);所述收线块(61)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铆接机构(2)靠近所述收线块(61)一侧设置有固定架(21),所述固定架(21)上设置有滚柱(22),所述收线块(61)沿其转动方向开设有弧形槽(611),所述滚柱(22)和所述弧形槽(611)滑移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台(3)沿其滑移方向间隔开设有供工件放置的若干个凹槽(3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1)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43)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沿所述承托台(3)的水平滑移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送料机构(4)一侧,所述防护罩(7)纵截面呈匚字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照明灯(8),所述照明灯(8)的灯头朝向工件与端子铆接的区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端子铆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机。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铆接机构,所述机架沿水平滑移连接有用于承托待加工工件的承托台;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承托台相连,所述送料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托台水平滑动,以进行工件的送料至所述铆接机构下方进行铆接加工;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所述承托台用于承托工件的平面上,在所述承托台移动至所述铆接机构前,所述固定机构动作,将工件按压在所述承托台上。本申请具有不需人工在铆接区域对工件与端子进行对位的优点,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
钟宇通 朱江 黄乐 张兰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南煌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