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二通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输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例中。输液是通过输液器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的通道,使药液持续而稳定地流入静脉,达到的目的。因此,一次性无菌输液器在整个输液过程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量逐年增大。
3.一次性无菌输液器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二通组装到输液器软管上,传统的二通组装方法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将二通与软管的一个端口组装连接,但这种组装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人工组装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组装质量参差不齐;二是人工组装会增加二通和软管的污染风险,污染的输液器不仅会使药物的药效减弱,更有可能导致病人交叉感染,极大的损害了病人的健康。
4.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发明了一种实现二通与软管自动化组装的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二通组装方法存在着因依赖人工操作,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污染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用于将二通组装到软管上,包括工位框架,所述工位框架的一侧设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有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上设有二通料道,二通竖直放置在所述二通料道上;
7.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错位机构,所述错位机构设有错位料道以及相向设置的错位气缸a和错位气缸b,所述错位料道与所述二通料道相接触,所述错位气缸a与所述错位料道相连接,所述错位气缸a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左右移动,所述错位气缸b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向所述错位气缸a移动;
8.所述错位机构的上方设有翻推机构,所述翻推机构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摆缸,所述摆缸驱动所述转动轴上下翻转,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上设有取料爪,所述移动气缸驱动所述取料爪上下移动,所述取料爪上连接有取料气缸,所述取料气缸控制所述取料爪开合;
9.所述错位机构的另一侧设有管正位,软管放置在所述管正位上,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组装气缸,所述组装气缸驱动所述翻推机构前后移动。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设有直振支架,所述直振支架上设置所述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上设有料道组合,所述料道组合上设置所述二通料道,所述二通料道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料道压板,所述料道压板伸出至所述二通料道的上方,二通竖直放
置在所述二通料道内并伸出至所述料道压板的上方。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错位滑轨,所述错位滑轨上滑动连接有错位支架,所述错位支架上设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错位气缸a和所述错位气缸b,所述错位气缸a与所述气缸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错位支架上还设有错位料道固定板,所述错位料道固定板上设有错位料道块,所述错位料道块上设置所述错位料道,相邻所述错位料道的距离为相邻所述二通料道距离的一半;所述错位气缸a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左右移动使所述错位料道与所述二通料道间隔连通,所述二通料道上的二通通过所述直线振动器传送到所述错位料道上,所述错位气缸b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向所述错位气缸a移动,使所述错位料道与所述二通料道错开。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料道组合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错位料道配合使用。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位框架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组装滑轨,所述组装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翻转座板,所述组装气缸设置在所述翻转座板的后端,所述组装气缸与所述翻转座板相连接,所述组装气缸驱动所述翻转座板前后移动。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板的下方对称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通过轴承设置所述转动轴,所述翻转座板的下方还设有摆缸座板,所述摆缸座板上设置所述摆缸,所述摆缸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90度翻转限位,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对称设有缓冲限位,所述90度翻转限位与所述缓冲限位配合使用,实现所述摆缸驱动所述转动轴上下90度翻转。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移动气缸座板,所述移动气缸座板上设有气缸底板,所述气缸底板上设置所述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上设有取料导轴固定板,所述取料导轴固定板上设有爪座联板,所述爪座联板上设有取料爪座板,所述取料爪座板上设置所述取料爪和所述取料气缸,所述取料气缸与所述取料爪相连接,所述移动气缸驱动所述取料爪上下移动,同时所述取料气缸控制所述取料爪开合,抓取所述错位料道上的二通。
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管正位设有相向设置的上正位缸和下正位缸,所述工位框架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端对称设有正位立板,所述正位立板上设有上正位支板,所述上正位支板上设有上正位座板,所述上正位座板上设置所述上正位缸,所述上正位缸上连接有上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上正位缸连接板上设有管正位叉上部;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下正位架,所述下正位架上设置所述下正位缸,所述下正位缸上连接有下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下正位缸连接板上设有管正位叉下部,软管放置在所述管正位叉下部上;所述下正位缸和所述上正位缸同时驱动所述管正位叉下部和所述管正位叉上部相向移动,将软管压紧。
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管正位叉下部的内侧设有倾斜状的导料板,所述工位框架的底部设有导料块,所述导料块上设有向外倾斜的斜面,所述导料板向所述斜面倾斜,所述导料块的外侧设有接料盒,所述接料盒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斜面的底端的高度。
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设备警示灯,所述二通料道的下方设有第一光纤,所述错位料道的下方设有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分别与所述设备警示灯配合使用。
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通过设置上料机构、错位机构、翻推机构、管正位和组装气缸配合使用,将二通由竖直状态调整为水平状态,实现二通与软管的自
动化组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装质量,降低了污染风险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组装效率高,良品率高,有利于实现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左视图;
22.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错位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工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翻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转动轴处于原位时90度翻转限位与缓冲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转动轴向下翻转90度时90度翻转限位与缓冲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管正位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图1所示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管正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中符号说明:
32.1.工位框架;101.设备警示灯;
33.2.上料机构;201.直振支架;202.直线振动器;203.料道组合;204.二通料道;205.料道压板;206.挡板;207.第一光纤;
34.3.错位机构;301.错位滑轨;302.错位支架;303.气缸连接板;304.错位气缸a;305.错位气缸b;306.错位料道固定板;307.错位料道块;308.错位料道;309.光纤固定块;
35.4.翻推机构;401.组装滑轨;402.翻转座板;403.轴承座;404.轴承;405.转动轴;406.摆缸座板;407.摆缸;408.联轴器;409.90度翻转限位;410.缓冲限位;411.移动气缸座板;412.气缸底板;413.移动气缸;414.爪座联板;415.取料爪座板;416.取料爪;417.取料气缸;418.取料导轴固定板;419.取料导轴;
36.5.管正位;501.正位立板;502.上正位支板;503.上正位座板;504.上正位缸;505.上正位缸连接板;506.管正位叉上部;507.下正位架;508.下正位缸;509.下正位缸连接板;510.管正位叉下部;511.上正位导轴;512.下正位导轴;513.导料板;514.导料盒;515.接料盒;516.斜面;
37.6.组装气缸;7.限位顶丝;8.二通。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9.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
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a”、“b”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4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图4和图7,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用于将二通8组装到软管上,包括工位框架1、上料机构2、错位机构3、翻推机构4、管正位5和组装气缸6,工位框架1的一侧设置上料机构2,二通8竖直放置在上料机构2上,工位框架1上设置错位机构3,错位机构3与上料机构2相接触,错位机构3的上方设置翻推机构4,翻推机构4设有水平设置的取料爪416,工位框架1上设置组装气缸6,组装气缸6与翻推机构4相连接,组装气缸6驱动翻推机构4前后移动,错位机构3的另一侧设置管正位5,软管放置在管正位5上;上料机构2将二通8传送到错位机构3上,取料爪416向下翻转后再向下移动,抓取错位机构3上的二通8后复位,此时二通8水平放置在取料爪416上,组装气缸6驱动翻推机构4向前移动,将二通8组装到软管上,实现二通8与软管的自动化组装。
42.具体地,请结合图3和图4,上料机构2设有直振支架201,直振支架201上设有直线振动器202,直线振动器202上设有料道组合203,料道组合203上设有若干条二通料道204,每条二通料道204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料道压板205,料道压板205伸出至二通料道204的上方,两条料道压板205之间设有空隙,二通8竖直放置在二通料道204内并通过空隙伸出至料道压板205的上方;料道压板205对二通8起阻挡的作用,防止二通8在直线振动器202的振动下从二通料道204内蹦出。
43.请结合图5,错位机构3设有错位滑轨301,错位滑轨301设置在工位框架1的底部,错位滑轨301上滑动连接有错位支架302,错位支架302上设有气缸连接板303,工位框架1的底部还设有相向设置的错位气缸a304和错位气缸b305,错位气缸a304和错位气缸b305分别设置在气缸连接板303的左右两侧,错位气缸a304与气缸连接板303相连接,错位气缸a304用于驱动错位支架302左右移动,错位气缸b305用于驱动错位支架302向错位气缸a304移动。
44.请结合图5和图3,错位支架302上还设有错位料道固定板306,错位料道固定板306上设有错位料道块307,错位料道块307上设有若干条错位料道308,错位料道308与二通料道204相接触,错位料道308的数量是二通料道204数量的2倍,且相邻错位料道308的距离是相邻二通料道204距离的一半,因此当错位气缸a304通过气缸连接板303驱动错位料道308左右移动时,错位料道308与二通料道204间隔连通,此时二通料道204上的二通8在直线振动器202的振动下被传送到错位料道308上,经过两次传送后错位料道308上铺满二通8,此时错位气缸b305通过气缸连接板303驱动错位料道308向错位气缸a304移动,使错位料道308与二通料道204错开,防止二通料道204继续向错位料道308上传送二通8;料道组合203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挡板206,挡板206与错位料道308配合使用,当错位料道308与二通料道204错开时,挡板206对最外侧的错位料道308上的二通8起阻挡的作用,防止二通8掉落。
45.请结合图6和图7,翻推机构4设有组装滑轨401,组装滑轨401对称设置在工位框架1的顶端左右两侧,组装滑轨401上滑动连接有翻转座板402,组装气缸6设置在翻转座板402的后端,组装气缸6与翻转座板402相连接,组装气缸6驱动翻转座板402前后移动,工位框架
1上还设有限位顶丝7,限位顶丝7设置在翻转座板402的前后两侧,对翻转座板402起限位的作用。
46.请结合图7-图9,翻转座板402的下方对称设有轴承座403,轴承座403上通过轴承404连接有转动轴405,翻转座板402的下方还设有摆缸座板406,摆缸座板406上设有摆缸407,摆缸407通过联轴器408与转动轴405相连接,摆缸407驱动转动轴405上下翻转;转动轴405上设有90度翻转限位409,90度翻转限位409设置在轴承座403的外侧,轴承座403的两侧对称设有缓冲限位410,90度翻转限位409与缓冲限位410配合使用,实现摆缸407驱动转动轴405上下90度翻转,当摆缸407驱动转动轴405向下翻转90度时,90度翻转限位409与缓冲限位410如图9所示,当摆缸407驱动转动轴405向上翻转90度恢复原位时,90度翻转限位409与缓冲限位410如图8所示。
47.转动轴405的底部设有移动气缸座板411,移动气缸座板411的底部设有气缸底板412,气缸底板412上设有移动气缸413,移动气缸413上设有取料导轴固定板418,取料导轴固定板418上设有爪座联板414,爪座联板414上设有取料爪座板415,取料爪座板415上设置取料爪416和取料气缸417,取料爪416水平设置且开口朝向管正位5,取料气缸417与取料爪416相连接,取料气缸417控制取料爪416开合;当摆缸407驱动转动轴405向下翻转90度时,取料爪416处于竖直状态且开口朝下,此时移动气缸413驱动取料爪416向下移动,同时取料气缸417控制取料爪416开合,抓取错位料道308上的竖直放置的二通8,随后取料爪416恢复原位,此时二通8水平放置在取料爪416上;取料导轴固定板418上还对称设有取料导轴419,取料导轴419与移动气缸座板411滑动连接,取料导轴419对移动气缸413起导向的作用。
48.请结合图10和图11,管正位5设有相向设置的上正位缸504和下正位缸508,工位框架1远离上料机构2的一端对称设有正位立板501,正位立板501上设有上正位支板502,上正位支板502上设有上正位座板503,上正位缸504设置在上正位座板503上,上正位缸504上连接有上正位缸连接板505,上正位缸连接板505位于上正位座板503的下方,上正位缸连接板505上设有管正位叉上部506,上正位缸504驱动管正位叉上部506上下移动;上正位缸连接板505上对称设有上正位导轴511,上正位导轴511与上正位座板503滑动连接,上正位导轴511对上正位缸504起导向的作用。
49.工位框架1上还设有下正位架507,下正位缸508设置在下正位架507上,下正位缸508上连接有下正位缸连接板509,下正位缸连接板509位于下正位架507的上方,下正位缸连接板509上设有管正位叉下部510,下正位缸508驱动管正位叉下部510上下移动,软管放置在管正位叉下部510上;下正位缸连接板509上对称设有下正位导轴512,下正位导轴512与下正位架507滑动连接,下正位导轴512对下正位缸508起导向的作用;下正位缸508和上正位缸504同时驱动管正位叉下部510和管正位叉上部506相向移动,将软管压紧,组装气缸6驱动取料爪416向前移动,将二通8组装到软管上,实现二通与软管的组装。
50.请结合图6和图10,管正位叉下部510的内侧设有倾斜状的导料板513,工位框架1的底部设有导料块514,导料块514上设有向外倾斜的斜面516,导料板513向斜面516倾斜,导料盒514的外侧设有接料盒515,斜面516向接料盒515倾斜,接料盒515的高度不高于斜面516的底端的高度,未组装到软管上的二通8顺着导料板513的斜度滑到导料块514的斜面516上,经斜面516滑入接料盒515内,最终存储在接料盒515内。
51.请结合图2、图5和图6,二通料道204的前端下方设有第一光纤207,错位料道308的
下方设有第二光纤,第二光纤通过光纤固定块309进行固定,第一光纤207和第二光纤分别用于检测二通料道204的前端以及错位料道308上是否铺满二通8;工位框架1上设有设备警示灯101,第一光纤207和第二光纤分别通过控制系统与设备警示灯配合使用,设备警示灯101、第一光纤207和第二光纤309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第一光纤207和第二光纤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设备警示灯101报警;错位气缸a304、错位气缸b305、摆缸407、移动气缸413、取料气缸417以及组装气缸6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检测错位气缸a304、错位气缸b305、摆缸407、移动气缸413、取料气缸417以及组装气缸6的动作是否到位,并控制设备警示灯101报警。
52.以下结合图1—图11,对上述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如下:
53.首先,下正位缸508和上正位缸504同时驱动管正位叉下部510和管正位叉上部506相向移动,将软管压紧;错位气缸a304驱动错位料道308向右移动,使错位料道308与二通料道204间隔连通,二通料道204上的二通8在直线振动器202的振动下被传送到错位料道308上,经过两次传送后错位料道308上铺满二通8,此时错位气缸b305驱动错位料道308向错位气缸a304移动,使错位料道308与二通料道204错开,防止二通料道204继续向错位料道308上传送二通8;然后摆缸407驱动转动轴405向下翻转90度后,移动气缸413驱动取料爪416向下移动,同时取料气缸417控制取料爪416张开,抓取错位料道308上的竖直放置的二通8,随后取料爪416恢复原位,此时二通8水平放置在取料爪416上;组装气缸6驱动取料爪416向前移动,将二通8组装到软管上,实现二通与软管的自动化组装。
5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通过设置上料机构2、错位机构3、翻推机构4、管正位5和组装气缸6配合使用,将二通8由竖直状态调整为水平状态,实现二通8与软管的自动化组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装质量,降低了污染风险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组装效率高,良品率高,有利于实现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医用二通组装设备技术领域。
55.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用于将二通组装到软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位框架,所述工位框架的一侧设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有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上设有二通料道,二通竖直放置在所述二通料道上;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错位机构,所述错位机构设有错位料道以及相向设置的错位气缸a和错位气缸b,所述错位料道与所述二通料道相接触,所述错位气缸a与所述错位料道相连接,所述错位气缸a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左右移动,所述错位气缸b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向所述错位气缸a移动;所述错位机构的上方设有翻推机构,所述翻推机构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摆缸,所述摆缸驱动所述转动轴上下翻转,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上设有取料爪,所述移动气缸驱动所述取料爪上下移动,所述取料爪上连接有取料气缸,所述取料气缸控制所述取料爪开合;所述错位机构的另一侧设有管正位,软管放置在所述管正位上,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组装气缸,所述组装气缸驱动所述翻推机构前后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设有直振支架,所述直振支架上设置所述直线振动器,所述直线振动器上设有料道组合,所述料道组合上设置所述二通料道,所述二通料道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料道压板,所述料道压板伸出至所述二通料道的上方,二通竖直放置在所述二通料道内并伸出至所述料道压板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错位滑轨,所述错位滑轨上滑动连接有错位支架,所述错位支架上设有气缸连接板,所述气缸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错位气缸a和所述错位气缸b,所述错位气缸a与所述气缸连接板相连接;所述错位支架上还设有错位料道固定板,所述错位料道固定板上设有错位料道块,所述错位料道块上设置所述错位料道,相邻所述错位料道的距离为相邻所述二通料道距离的一半;所述错位气缸a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左右移动使所述错位料道与所述二通料道间隔连通,所述二通料道上的二通通过所述直线振动器传送到所述错位料道上,所述错位气缸b驱动所述错位料道向所述错位气缸a移动,使所述错位料道与所述二通料道错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道组合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错位料道配合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框架的顶端两侧对称设有组装滑轨,所述组装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翻转座板,所述组装气缸设置在所述翻转座板的后端,所述组装气缸与所述翻转座板相连接,所述组装气缸驱动所述翻转座板前后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座板的下方对称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通过轴承设置所述转动轴,所述翻转座板的下方还设有摆缸座板,所述摆缸座板上设置所述摆缸,所述摆缸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90度翻转限位,所述轴承座的两侧对称设有缓冲限位,所述90度翻转限位与所述缓冲限位配合使用,实现所述摆缸驱动所述转动轴上下90度翻转。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移
动气缸座板,所述移动气缸座板上设有气缸底板,所述气缸底板上设置所述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上设有取料导轴固定板,所述取料导轴固定板上设有爪座联板,所述爪座联板上设有取料爪座板,所述取料爪座板上设置所述取料爪和所述取料气缸,所述取料气缸与所述取料爪相连接,所述移动气缸驱动所述取料爪上下移动,同时所述取料气缸控制所述取料爪开合,抓取所述错位料道上的二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正位设有相向设置的上正位缸和下正位缸,所述工位框架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端对称设有正位立板,所述正位立板上设有上正位支板,所述上正位支板上设有上正位座板,所述上正位座板上设置所述上正位缸,所述上正位缸上连接有上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上正位缸连接板上设有管正位叉上部;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下正位架,所述下正位架上设置所述下正位缸,所述下正位缸上连接有下正位缸连接板,所述下正位缸连接板上设有管正位叉下部,软管放置在所述管正位叉下部上;所述下正位缸和所述上正位缸同时驱动所述管正位叉下部和所述管正位叉上部相向移动,将软管压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正位叉下部的内侧设有倾斜状的导料板,所述工位框架的底部设有导料块,所述导料块上设有向外倾斜的斜面,所述导料板向所述斜面倾斜,所述导料块的外侧设有接料盒,所述接料盒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斜面的底端的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框架上设有设备警示灯,所述二通料道的下方设有第一光纤,所述错位料道的下方设有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分别与所述设备警示灯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


一种输液器二通组装装置,包括工位框架,工位框架的一侧设有上料机构,上料机构设有直线振动器,直线振动器上设有二通料道;工位框架上设有错位机构,错位机构设有错位料道以及相向设置的错位气缸A和错位气缸B,错位料道与二通料道相接触,错位气缸A与错位料道相连接;错位机构的上方设有翻推机构,翻推机构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摆缸,转动轴上设有移动气缸,移动气缸上设有取料爪,取料爪上连接有取料气缸;错位机构的另一侧设有管正位,工位框架上设有组装气缸,其解决了现有的二通组装方法存在着因依赖人工操作,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污染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医用二通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于医用二通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于医用二通组装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

于朝气 李艳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威海凯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23 23:3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3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正位   气缸   机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