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红桔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古红桔是我国最古老的柑桔品种,古称丹桔,又叫万县红桔、万州古红桔,是三峡库区人民培育出来的、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古农作物良种之一,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三峡库区蓄水后,雨水增多,湿度增加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古红桔种植基地。重庆万州红桔因种植历史悠久,保护完整,已形成红桔种,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约占全国红桔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16万吨,占全国红桔产量的50%左右,产值2.8亿元。万州古红桔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山地,现有五千余株100年以上,单株产量150-500公斤的红桔古树,是世界最大的古红桔基因库,是中国柑桔的活化石。万州古红桔是山地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滑坡、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古红桔是维护当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古红桔因其泽鲜红、果大、易剥皮、甜酸适口、食用方便等特点,多次获得全国古红桔品质第一,是集经济、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宝贵资源。2020年1月,重庆万州古红桔传统生产系统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3.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柑桔业的提速发展,传统红桔市场逐渐被诸多柑桔新品种占据,与此同时,三峡工程的175米蓄水淹没了沿江大量古红桔基地,屈原故里秭归也难见红桔踪迹。另外,拥有近千年历史的重庆万州古红桔面临着诸如劳动力减少,种植加工衔接脱节、价格下跌以及病虫灾害等问题,加上标准化技术缺乏,果农管理粗放甚至弃管,直接造成了古红桔产量下滑,口感偏酸,品质下降销售低迷的局面。因此,建立一套古红桔丰产优质种植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以稳定古红桔的口感品质,促进销量增长。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1)选址建园:选择海拔175-500m范围内的长江河谷地带,土层60cm以上、疏松肥沃、土壤ph值在5.5-7.0,坡度低于25度,水源充足;
8.(2)拉厢起垄:设置栽植行向,按照5m行距开挖定植行厢槽,在两条厢槽中间2.5m处开挖排水沟;
9.(3)挖定植穴:定植行上挖直径1m、深度60-80cm的定植大穴;定植大穴的株行距为(3.5-4.5)m
×
(5-5.5)m;
10.(4)改土施底肥:向定植大穴中分层回填施入杂草、作物秸秆、谷壳、农家肥料共50-100斤,“油饼”40-50斤,回穴时层层踏实,起垄20cm-30cm高;
11.(5)育苗:采用枳橙,香橙,红桔等为砧木嫁接红桔枝条培育成无病毒容器苗;
12.(6)栽植: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栽植时扶正培土,淋足定根水;
13.(7)施肥管理:
14.对于幼树,春、夏梢抽生期施高氮复合肥3-4次,每次0.1斤/株;秋梢及冬季施平衡型复合肥2-3次,每次0.1斤/株,和1次腐熟农家有机肥10-20斤/株,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1-2次,施肥量逐年增加;
15.对于结果树,2月下旬-3月上旬施高氮复合肥1斤/株以及油饼10-20斤/株,6月下旬-8月上旬施油饼10-20斤/株以及平衡型复合肥1斤/株,9月下旬-10月中旬施高磷钾复合肥1斤/株,11-12月施腐熟农家有机肥20-30斤/株,在春梢生长期施微量元素肥;
16.(8)树体管理:
17.幼树对过密枝条适当轻剪,及时抹芽摘心促发新梢,保留内堂和中下部弱枝;
18.初结果树通过适当短截结果枝组,疏除衰弱枝条,培养中庸枝组,抹除夏梢,培育健壮秋梢,秋稍及时摘心;在小年,秋季可对旺长树采用拉枝、环割、控水等促花措施;
19.盛果树及郁闭严重的树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疏除1-2个骨干枝开“天窗”,保留3-4个一级主枝,剪除交叉枝、重叠枝、扭曲枝和随地枝,减除直立向上的夏梢及过高的枝条,保持树冠高度在3.5米以内;对当年抽生的夏、秋梢营养枝,通过短截其中部分枝梢调节翌年产量,防止大小年结果;对无叶枝组,在重疏删基础上,进行短截处理;
20.对衰老树骨干枝或枝组回缩更新,每年回缩1-2个大枝,回缩长度控制在所在主枝的1/2以上,对新发枝条连续短截2-3次,促发旺枝;
21.(9)病虫害管理:
22.通过多施有机肥,平衡营养,增强树体抗性;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及时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树干刷白;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糖醋液、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23.使用0.5-1波美度石硫合剂、0.5%-0.8%倍量式波尔多液或97%矿物油150-200倍液+24%螺螨酯4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彻底冬季清园;
24.针对红桔褐斑病,修剪后的当年春稍萌发后,用41%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0-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99%矿物油400倍交替使用进行防治,每隔15天施药一次,全年用药4-6次左右;
25.(10)拉槽改土:栽植4-5年后,在秋冬季节,第1年株间拉槽改土,第2年行间拉槽改土,沟槽长度1.5m以上、宽0.6m以上、深0.3m以上,每次拉槽改土时株施“油饼”和有机肥各10-20斤,肥料与土壤拌匀。
26.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设置栽植行向包括:对平地及坡度在15
°
以下的缓坡地,按照东-西向设置定植行,有机肥整行改土、起垄定植;对坡度在15
°‑
20
°
的山地、丘陵地,与等高线交叉形成缓坡栽植行向,有机肥整行改土、起垄定植;对坡度在20
°‑
25
°
的坡地,按照等高线设置栽植行向,定植穴改土栽植。
27.优选地,在果园的营建过程中,加强土壤、水分和花果管理,具体方法是:
28.土壤管理:
29.9-10月秋梢停长后,对幼树或衰老树进行深翻扩穴,熟化土壤;对幼树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m;对衰老树在树冠滴水线内侧1/4处开挖60
×
60
×
60cm的深槽两个,将1厘米以上的所有根剪断,伤口平整,以更新根系,施入枯草、堆肥等有机肥100斤以上,豆饼5斤,过磷酸钙2斤,石灰2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回填面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渍水;
30.水分管理:
31.根据红桔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采取滴灌或穴灌适时适量灌溉,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疏通沟渠及时排水;
32.花果管理:
33.控花:幼树不留花,3年及以上树适当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针对旺长树适当促花;
34.控果:适当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保持叶果比为35-40∶1,弱树叶果比适度加大;
35.果实采收:
36.鲜销果在11-12月果实正常成熟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早7天-10天采收。
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其建立了生产技术规程,提升了单产和商品化优质果率,稳定了古红桔的口感品质,以增强古红桔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销量增长,使得果农种植的古红桔的意愿较高,从而扩大了古红桔的种植规模,提高三峡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采用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0.(1)选址建园:选择海拔175-500m范围内的长江河谷地带,土层60cm以上、疏松肥沃、ph值在5.5-7.0,坡度低于25度,水源充足;
41.具体的,宜选择海拔175-500m范围内的长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温度16℃~19℃,绝对最低温度≥-7℃,1月平均温度≥4℃,≥10℃的年积温5000℃以上,土层60cm以上,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1.0%以上、ph值在5.5-7.0的轻壤土,重庆万州长江两岸海拔400米以下的区域多为冲积土,黏砂适度,土壤深厚肥沃,ph值在5.5-6.5之间,非常适宜万州古红桔生长。果园地势坡度低于25度,修筑必要的生产便道、硬化路面、排水沟和蓄水池、附属建筑等设施,营造防护林。
42.(2)拉厢起垄:设置栽植行向,按照5m行距开挖定植行厢槽,在两条厢槽中间2.5m处开挖排水沟;
43.具体的,设置栽植行向包括:对平地及坡度在15
°
以下的缓坡地,按照东-西向设置定植行;对坡度在15
°‑
20
°
的山地、丘陵地,与等高线交叉形成缓坡栽植行向;对坡度在20
°‑
25
°
的坡地,按照等高线设置栽植行向。按照5m行距开挖定植行厢槽,在其中压埋杂草、作物秸秆、谷壳、农家肥料等有机肥改良土壤,在两条厢槽中间2.5m处开挖排水沟,定植行起垄30cm-50cm高,保证园中水分排出。
44.(3)挖定植穴:定植行挖直径1m、深度60-80cm的定植大穴;定植大穴的株行距为
(3.5-4.5)m
×
(5-5.5)m。
45.(4)改土施底肥:向定植大穴中分层回填施入杂草、作物秸秆、谷壳、农家肥料共50-100斤,施“油饼”40-50斤,回穴时层层踏实,起垄20cm-30cm高。
46.(5)育苗:红桔苗木采用枳橙,香橙,红桔等为砧木嫁接红桔枝条培育成无病毒容器苗,嫁接部位离营养土表面≥7cm;嫁接口上方2cm处直径≥1cm,主干直立、光洁;苗高60cm以上,枝叶健全,叶浓绿;根颈和主根不扭曲,主根长20厘米左右,须根发达。
47.(6)栽植: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栽植时将红桔苗木的根系适度修剪后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定植后淋足定根水,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m、高30-50cm的树盘并覆盖保温保湿层,保温保湿层是薄膜、稻草、杂草及谷壳中的任一种;定植后30天内不施肥,勤浇水;定植后在红桔苗木旁插一支柱,用绳将红桔苗木扶正并固定在支柱上。
48.(7)施肥管理:
49.对于新建园区,注重有机肥和复合肥搭配,有利于培养健壮树冠,为后期结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对于幼树,春、夏梢抽生期施高氮复合肥3-4次,每次0.1斤/株;秋梢及冬季施平衡型复合肥2-3次,每次0.1斤/株,和1次腐熟农家有机肥10-20斤/株,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1-2次,施肥量逐年增加;
50.对于成年结果树,则更应强调“油饼”等有机肥的供给和复合肥的补充。因此,2月下旬-3月上旬施高氮复合肥1斤/株以及油饼10-20斤/株,6月下旬-8月上旬施油饼10-20斤/株以及平衡型复合肥1斤/株,9月下旬-10月中旬施高磷钾复合肥1斤/株,11-12月施腐熟农家有机肥20-30斤/株,在春梢生长期施微量元素肥。
51.不给古红桔上“油饼”,会致使古红桔泽暗灰、果小、口感苦涩、品质下降。从幼苗到成年树,使用“油饼”施肥,一方面极大地消灭了地面病菌、害虫,使古红桔树的抗病、抗虫能力极强,也成为一种极好的砧木资源,成为众多柑橘品种如甜橙、杂柑等的优良砧木;另一方面这种施肥方式有利于全面补充红桔树生长所需养分,降低施肥成本,且保持长江两岸水土,稳固长江生态屏障。
52.(8)树体管理:
53.幼树对过密枝条适当轻剪,及时抹芽摘心促发新梢,保留内堂和中下部弱枝;
54.初结果树通过适当短截结果枝组,疏除衰弱枝条,培养中庸枝组,抹除夏梢,培育健壮秋梢,秋稍及时摘心;在小年,秋季可对旺长树采用拉枝、环割、控水等促花措施;
55.盛果树及郁闭严重的树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疏除1-2个骨干枝开“天窗”,保留3-4个一级主枝,剪除交叉枝、重叠枝、扭曲枝和随地枝,减除直立向上的夏梢及过高的枝条,保持树冠高度在3.5米以内;对当年抽生的夏、秋梢营养枝,通过短截其中部分枝梢调节翌年产量,防止大小年结果;对无叶枝组,在重疏删基础上,进行短截处理;
56.对衰老树骨干枝或枝组回缩更新,每年回缩1-2个大枝,回缩长度控制在所在主枝的1/2以上,对新发枝条连续短截2-3次,促发旺枝。
57.在三峡库区特殊气候条件下,即无霜期长,具有春早、夏长、秋绵、冬暖的立体性、多样性小气候和多雾的特点,通过针对不同树龄、树势开展修剪,开天窗引入散射光源,有利于花芽分化,丰产、稳产和提高果实品质。
58.(9)病虫害管理:
59.通过多施有机肥,平衡营养,增强树体抗性;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60.使用0.5-1波美度石硫合剂、0.5%-0.8%倍量式波尔多液或97%矿物油150-200倍液+24%螺螨酯4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彻底冬季清园;可有效降低来年病虫基数,还可防治蚧壳虫等害虫;及时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树干刷白;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糖醋液、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61.针对红桔褐斑病,修剪后的当年春稍萌发后,用41%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0-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99%矿物油400倍交替使用进行防治,每隔15天施药一次,全年用药4-6次左右;
62.通过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的运用以及化学药剂的交替使用,既可显著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抑制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可降低病虫产生抗性,保证防治效果,还可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古红桔果实品质,同时还为保障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和环境污染降低风险。
63.(10)拉槽改土:栽植4-5年后,在秋冬季节,第1年株间拉槽改土,第2年行间拉槽改土,沟槽长度1.5m以上、宽0.6m以上、深0.3m以上,每次拉槽改土时株施“油饼”和有机肥各10-20斤,肥料与土壤拌匀。
64.在果园的营建过程中,还需加强土壤、水分和花果管理,具体方法是:
65.土壤管理:
66.9-10月秋梢停长后,对幼树或衰老树进行深翻扩穴,熟化土壤;对幼树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m;对衰老树在树冠滴水线内侧1/4处开挖60
×
60
×
60cm的深槽两个,将1厘米以上的所有根剪断,伤口平整,以更新根系,施入枯草、堆肥等有机肥100斤以上,豆饼5斤,过磷酸钙2斤,石灰2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回填面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渍水;老树更新株施油饼30-50斤;
67.高温或干旱季节于树盘内用秸秆覆盖,厚度10cm-15cm,覆盖物与根茎保持15cm左右的距离。
68.在冬季中耕松土后进行培土,可培入无污染或经无公害化处理的塘泥、河泥、沙土或红桔园附近肥沃土壤,厚度8cm-10cm。
69.水分管理:
70.在春梢萌动及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根据红桔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适时适量灌溉,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通过沟渠及时排水;
71.花果管理:
72.控花:幼树不留花,3年及以上树适当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针对旺长树适当促花;
73.控果:适当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保持叶果比为35-40∶1,弱树叶果比适度加大;
74.果实采收:
75.鲜销果在11-12月果实正常成熟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早7天-10天采收。
76.合理间作:
77.采用田埂、行间或林下间作食用菌、马铃薯、榨菜、大豆、胡豆、红豆、绿豆、时令蔬菜等,可提高经济效益,也可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或用作饲料。
78.中耕:
79.若土壤过于板结或杂草过多,可在夏、秋和采果后进行中耕,每年中耕1次-2次,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8cm-15cm,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雨季不宜中耕。
8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址建园:选择海拔175-500m范围内的长江河谷地带,土层60cm以上、疏松肥沃、土壤ph值在5.5-7.0,坡度低于25度,水源充足;(2)拉厢起垄:设置栽植行向,按照5m行距开挖定植行厢槽,在两条厢槽中间2.5m处开挖排水沟;(3)挖定植穴:定植行上挖直径1m、深度60-80cm的定植大穴;定植大穴的株行距为(3.5-4.5)m
×
(5-5.5)m;(4)改土施底肥:向定植大穴中分层回填施入杂草、作物秸秆、谷壳、农家肥料共50-100斤,“油饼”40-50斤,回穴时层层踏实,起垄20cm-30cm高;(5)育苗:采用枳橙,香橙,红桔等为砧木嫁接红桔枝条培育成无病毒容器苗;(6)栽植: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栽植时扶正培土,淋足定根水;(7)施肥管理:对于幼树,春、夏梢抽生期施高氮复合肥3-4次,每次0.1斤/株;秋梢及冬季施平衡型复合肥2-3次,每次0.1斤/株,和1次腐熟农家有机肥10-20斤/株,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根外追肥1-2次,施肥量逐年增加;对于结果树,2月下旬-3月上旬施高氮复合肥1斤/株以及油饼10-20斤/株,6月下旬-8月上旬施油饼10-20斤/株以及平衡型复合肥1斤/株,9月下旬-10月中旬施高磷钾复合肥1斤/株,11-12月施腐熟农家有机肥20-30斤/株,在春梢生长期施微量元素肥;(8)树体管理:幼树对过密枝条适当轻剪,及时抹芽摘心促发新梢,保留内堂和中下部弱枝;初结果树通过适当短截结果枝组,疏除衰弱枝条,培养中庸枝组,抹除夏梢,培育健壮秋梢,秋稍及时摘心;在小年,秋季可对旺长树采用拉枝、环割、控水等促花措施;盛果树及郁闭严重的树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疏除1-2个骨干枝开“天窗”,保留3-4个一级主枝,剪除交叉枝、重叠枝、扭曲枝和随地枝,减除直立向上的夏梢及过高的枝条,保持树冠高度在3.5米以内;对当年抽生的夏、秋梢营养枝,通过短截其中部分枝梢调节翌年产量,防止大小年结果;对无叶枝组,在重疏删基础上,进行短截处理;对衰老树骨干枝或枝组回缩更新,每年回缩1-2个大枝,回缩长度控制在所在主枝的1/2以上,对新发枝条连续短截2-3次,促发旺枝;(9)病虫害管理:使用0.5-1波美度石硫合剂、0.5%-0.8%倍量式波尔多液或97%矿物油150-200倍液+24%螺螨酯4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彻底冬季清园;针对红桔褐斑病,修剪后的当年春稍萌发后,用41%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0-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99%矿物油400倍交替使用进行防治,每隔15天施药一次,全年用药4-6次左右;(10)拉槽改土:栽植4-5年后,在秋冬季节,第1年株间拉槽改土,第2年行间拉槽改土,沟槽长度1.5m以上、宽0.6m以上、深0.3m以上,每次拉槽改土时株施“油饼”和有机肥各10-20斤,肥料与土壤拌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设置栽
植行向包括:对平地及坡度在15
°
以下的缓坡地,按照东-西向设置定植行,有机肥整行改土、起垄定植;对坡度在15
°‑
20
°
的山地、丘陵地,与等高线交叉形成缓坡栽植行向,有机肥整行改土、起垄定植;对坡度在20
°‑
25
°
的坡地,按照等高线设置栽植行向,定植穴改土栽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果园的营建过程中,加强土壤、水分和花果管理,具体方法是:土壤管理:9-10月秋梢停长后,对幼树或衰老树进行深翻扩穴,熟化土壤;对幼树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m;对衰老树在树冠滴水线内侧1/4处开挖60
×
60
×
60cm的深槽两个,将1厘米以上的所有根剪断,伤口平整,以更新根系,施入枯草、堆肥等有机肥100斤以上,豆饼5斤,过磷酸钙2斤,石灰2斤;回填时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回填面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渍水;水分管理:根据红桔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采取滴灌或穴灌适时适量灌溉,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疏通沟渠及时排水;花果管理:控花:幼树不留花,3年及以上树适当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针对旺长树适当促花;控果:适当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密弱果,保持叶果比为35-40∶1,弱树叶果比适度加大;果实采收:鲜销果在11-12月果实正常成熟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早7天-10天采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红桔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古红桔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建园;(2)拉厢起垄;(3)挖定植穴;(4)改土施底肥;(5)选苗;(6)栽植;(7)施肥管理;(8)树体管理;(9)病虫害管理;(10)拉槽改土。本发明提升了单产和商品化优质果率,稳定了古红桔的口感品质,增强了古红桔的市场竞争力,保护了库区生态屏障。态屏障。


技术研发人员:

陈泉 杨梅 汪小伟 何锦辉 徐嵩琳 张文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

技术研发日:

2022.09.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本文发布于:2022-12-23 12:0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26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树   土壤   油饼   水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