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排球训练项目中,扣球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是训练项目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传统的扣球训练是教练将球抛起,然后训练人员进行扣球操作,完成扣球训练,但是这种的训练方式往往需要用到多个排球,还加重了教练的训练负担。
3.目前市面上存在扣球训练装置,是将排球设于球网上方,然后训练人员进行扣球练习,减少了教练的训练负担,且单球既能够完成训练工作,但是这种的设置方式,往往需要将排球弹性设于球网上方,使在训练人员的击打作用下能够飞出,且能够在弹性连接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在排球复位时,由于弹性作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固定在初始位置,而且由于扣球训练时排球的位置较高,不容易手动扶正,这就使得一次击球训练后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够进行下一次的击球操作,大大浪费了训练时间,同时,由于扣球训练时力度较大,存在排球受弹性力返回时,误伤训练人员的现象,而且也更加使得排球固定在初始位置的时间大大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扣球训练装置一次击球后需要大量的等待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的扣球训练,大大浪费了训练时间,同时由于扣球训练时力度较大,存在排球受弹性力返回时,误伤训练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包括行进单元,所述行进单元上部设有扣球训练架,且所述扣球训练架位于球网上方,用于完成扣球训练工作。
7.进一步的,所述扣球训练架通过固定部与行进单元连接,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杆吊装连接有排球,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固定部铰接,下端与第二连杆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下端连接排球,且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转动平面均垂直于球网所在平面,这样设计,使排球在收到击打作用力时,排球优先带动第二连杆绕第一连杆转动,然后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而当排球回落时,也会优先带动第二连杆绕第一连杆转动,然后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使第二连杆对排球的移动产生良好的阻尼作用,大大缩短了排球的稳定时间,提高了训练效率。
8.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且当所述连接杆自然下垂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前侧分别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后侧相接触,使扣球训练时排球被击飞后,并回落至竖直状态时,其继续运动的趋势被限位部阻止,进一步降低了扣球训练后排球的稳定时间。
9.进一步的,所述扣球训练架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水平设于固定部后侧
的弹性缓冲绳,且当所述第一连杆向后转动时,其能够与弹性缓冲绳接触,且第一连杆在第二连杆带动下,继续运动并使弹性缓冲绳产生变形,然后弹性缓冲绳的弹性作用会加快第一连杆的复位时间,有效提升了第一连杆对第二连杆的阻尼效果,进而减小了第一连杆的复位时间。
1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杆长度大于第二连杆长度,保证第一连杆具有良好的阻尼作用,同时,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接触,保证了两限位杆能够对两个连杆产生有效的阻挡效果。
11.具体来说,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水平布置,且与连接杆的接触位置向前凹陷形成弧状的限位凹槽,所述连接杆能够落入限位凹槽内,且限位凹槽与连接杆的规格相匹配,减少了连接杆对两限位杆的刚性冲击力,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两限位杆不受连接杆刚性冲击力而损坏,所述限位凹槽底部设有胶垫。
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或第二限位杆的凹陷位置设有磁吸装置,当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到达限位凹槽时,能够在磁吸装置作用下快速趋于稳定,进一步减小了排球复位所需时间,进而保证了训练效率。
13.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连杆向后转动至与弹性缓冲绳接触时,第一连杆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45
°
,既保证了第一连杆能够在弹性缓冲绳作用下能够快速复位,又保证了第一连杆能够对第二连杆起到有效的阻尼效果。
14.如上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所述行进单元包括车体,所述扣球训练架能够在车体带动下沿球网长度方向横移,使在进行扣球训练时,能够使排球处于运动状态,增加了训练效果。
15.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端设有连接柱,所述扣球训练架通过连接架与连接柱上端连接,且所述连接柱包括伸缩结构,通过连接柱能够调节扣球训练架高度,进而调节排球的悬挂高度,使训练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排球高度,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来连接排球,使排球在受击打而移动时,第一连杆能够对第二连杆起到有效的阻尼作用,降低了排球复位等待时间,而弹性缓冲绳的设置,则保证了第一连杆能够对第二连杆产生有效的阻尼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第一连杆的复位时间,同时配合限位部的使用,使连接杆能够快速的趋于竖直的稳定状态,使一次扣球训练后,不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既能够进行下一次的扣球训练,提高了扣球训练效率;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过多的连接操作既能够使用,使排球的扣球训练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实施例中扣球训练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中扣球训练装置的侧视图;
21.图3为实施例中扣球训练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的后视图;
23.图5为实施例中扣球训练时扣球训练架的状态示意图;
24.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25.1、球网,2、扣球训练架,21、固定部,211、固定架,212、第一限位杆,213、第二限位杆,22、击球部,221、第一连杆,222、第二连杆,223、排球,23、缓冲部,231、缓冲杆,232、弹性缓冲绳,3、立柱,4、行进单元,41、连接柱,42、车体,43、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27.实施例
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包括网架,所述网架包括两个竖直布置的立柱3,参见图1-图4,两个所述立柱3之间设有球网1,所述球网1一侧设有扣球训练装置,所述扣球训练装置包括行进单元4,所述行进单元4上部设有扣球训练架2,且所述扣球训练架2位于球网1上方,所述扣球训练架2包括击球部22,所述击球部22包括下端吊装设置的排球223,用于训练人员的扣球训练工作。
29.作为优选的,所述行进单元4包括车体42,所述车体42下端设有车轮,所述扣球训练架2能够在车体42带动下沿球网1长度方向横移,使在进行扣球训练时,能够使排球223处于运动状态,增加了训练效果。
30.进一步的,所述车体42上端竖直设有连接柱41,所述扣球训练架2通过连接架43与连接柱41上端连接,且所述连接柱41包括伸缩结构,通过连接柱41能够调节扣球训练架2高度,进而调节排球223的悬挂高度,使训练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排球223高度,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
31.进一步的,结合图3和图4,所述扣球训练架2包括固定部21,所述连接架43包括两个侧架,两侧架分别位于固定部21两侧,其一端与固定部21侧边连接,另一端指向固定部21后方,所述连接架43还包括后架,所述后架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侧架的后端连接,下端中部与连接柱顶端连接,所述侧架与后架之间还设有加强支撑架,使连接更加牢固。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包括固定架211,其是由两根侧杆和一根横杆构成的n形结构,其中两侧杆分别通过侧架与后架连接,所述固定架211所在平面平行于球网1所在平面,所述击球部22还包括连接杆,所述排球223通过连接杆与横杆中部连接。
33.具体来说,结合图5,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其中所述第一连杆221上端与固定架211转动连接,下端与第二连杆222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2下端连接排球223,且所述第二连杆222、第一连杆221的转动平面均垂直于球网1所在平面,这样设计,使排球223在收到击打作用力时,排球223优先带动第二连杆222绕第一连杆221转动,然后第一连杆221带动第二连杆222转动,而当排球223回落时,也会优先带动第二连杆222绕第一连杆221转动,然后第一连杆221带动第二连杆222转动,使第二连杆222对排球223的移动产生良好的阻尼作用,大大缩短了排球223的稳定时间,提高了训练效率。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221长度大于第二连杆222长度,保证第一连杆221对第二
连杆222来说具有良好的阻尼作用。
3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211上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且当所述连接杆自然下垂时,所述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的前侧分别与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的后侧相接触,使扣球训练时排球223被击飞后,并回落至竖直状态时,其继续运动的趋势被限位部阻止,进一步降低了扣球训练后排球223的稳定时间。
36.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均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211两侧的竖杆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212、第二限位杆213与连接杆的接触位置均向前凹陷形成弧状的限位凹槽,所述连接杆能够落入限位凹槽内,同时,所述限位凹槽与连接杆的规格相匹配,减少了连接杆对两限位杆的刚性冲击力,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两限位杆不受连接杆刚性冲击力而损坏,所述限位凹槽底部还设有胶垫(图未示)。
3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分别与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的下端接触,保证了两限位杆能够对两个连杆产生有效的阻挡效果。
3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的凹陷位置均设有磁吸装置(图未示),所述磁吸装置包括磁铁,所述连接杆为铁管材质,当所述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到达限位凹槽时,能够在磁铁作用下快速趋于稳定,进一步减小了排球223复位所需时间,进而保证了训练效率。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扣球训练架2还包括缓冲部23,所述缓冲部23包括缓冲杆231,所述缓冲杆231设有两根且分别位于固定架211的后部两侧,所述缓冲杆231一端与固定架211上段后部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指向固定架211的后方,两个所述缓冲杆231外端之间设有弹性缓冲绳232,当所述第一连杆221向后转动时,其能够与弹性缓冲绳232中部接触,且第一连杆221在第二连杆222带动下,继续运动并使弹性缓冲绳232产生变形,然后弹性缓冲绳232的弹性作用会加快第一连杆221的复位时间,进而减小第一连杆221的复位时间,并且弹性缓冲绳232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连杆221对第二连杆222具有有效的阻尼作用。
40.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缓冲杆231与固定架211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5
°
,既当所述第一连杆221向后转动至恰好与弹性缓冲绳232接触时,第一连杆221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5
°
,既保证了第一连杆221能够在弹性缓冲绳232作用下能够快速复位,又保证了第一连杆221能够对第二连杆222起到有效的阻尼效果。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进单元(4),所述行进单元(4)上部设有扣球训练架(2),且所述扣球训练架(2)位于球网(1)上方,用于完成扣球训练工作;所述扣球训练架(2)通过固定部(21)与行进单元(4)连接,所述固定部(21)通过连接杆吊装连接有排球(223),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所述第一连杆(221)上端与固定部(21)铰接,下端与第二连杆(222)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222)下端连接排球(223),且所述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的转动平面均垂直于球网(1)所在平面;所述固定部(21)包括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包括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当所述连接杆自然下垂时,所述第一连杆(221)和第二连杆(222)的前侧分别与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的后侧相接触;所述扣球训练架(2)还包括缓冲部(23),所述缓冲部(23)包括水平设于固定部(21)后侧的弹性缓冲绳(232),且当所述第一连杆(221)向后转动时,其能够与弹性缓冲绳(232)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21)长度大于第二连杆(222)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212)与第一连杆(221)的接触点位于第一连杆(221)下端,所述第二限位杆(213)与第二连杆(222)的接触点位于第二连杆(222)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212)和第二限位杆(213)均水平布置,且与连接杆的接触位置向前凹陷形成弧状的限位凹槽,所述连接杆能够落入限位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底部设有胶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212)和/或第二限位杆(213)的凹陷位置设有磁吸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单元(4)包括车体(42),所述扣球训练架(2)能够在车体(42)带动下沿球网(1)长度方向横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42)上端设有连接柱(41),所述扣球训练架(2)通过连接架(43)与连接柱(41)上端连接,且所述连接柱(41)包括伸缩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杆(221)向后转动至与弹性缓冲绳(232)接触时,第一连杆(221)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45
°


技术总结


一种简易自复位的排球扣球训练装置,包括行进单元,行进单元上部设有扣球训练架,且扣球训练架位于球网上方,其通过固定部与行进单元连接,固定部通过连接杆吊装连接有排球,连接杆包括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上端与固定部铰接,第二连杆下端连接排球;固定部包括两根限位杆,且当连接杆自然下垂时,两连杆的前侧分别与两限位杆的后侧接触;扣球训练架还包括缓冲部,缓冲部包括水平设于固定部后侧的弹性缓冲绳,且当第一连杆向后转动时,其能够与弹性缓冲绳接触,使排球在受击打而移动时,在弹性缓冲绳作用下第一连杆能够对第二连杆起到有效的阻尼作用,配合限位模块的设置,使连接杆能够快速的趋于竖直的稳定状态。定状态。定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

崔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财经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6.0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07:4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41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连杆   所述   排球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