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为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空调器想要实现主路过冷以及喷气增焓技术的时候会使用板式
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有主路进出口和辅路进出口,一般会选择在主路过冷后取液作为辅路。若制冷时板式换热器辅路在主路过冷后取液,则在制热时板式换热器辅路必然在主路过冷前取液,可能导致辅路进口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态,在节流时,间歇性堵死节流部件,严重影响了辅路的节流效果;在节流前取液也会出现主路过冷度不够或无过冷的状态,无法提高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失去了这一技术本身的目的和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系统无论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时,辅路均在主路过冷后取液。提高了主路的过冷度以及换热效率,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提高系统能效和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包括通过
管路依次接通并形成
工质循环流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具有喷气增焓进气口;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还包括:具有主路和辅路、主路设置于第一节流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辅助换热器,主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一节流元件的第一辅助管路与辅路的入口连通,辅路的出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连通,且辅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二节流元件的第二辅助管路与主路的入口连通,主路的工质择一流经第一辅助管路或第二辅助管路。
5.本实用新型主路的出口与辅路的入口、辅路的出口与主路的入口分别设有第一辅助管路、第二辅助管路,系统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时,工质择一流经第一辅助管路或第二辅助管路,使得系统无论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时,辅路均在主路过冷后取液。一方面保证了辅路入口的工质为纯液态,保证了节流元件节流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主路的过冷度,另一方面主路和辅路为对流换热,提升换热效率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提升系统性能、提高系统能效和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接出管路、第二接出管路,设在第一接出管路的第一电磁阀和设在第二接出管路的第二电磁阀,第一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辅路的出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第二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辅路的入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
7.根据该技术方案,系统处于不同模式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通断,避免制冷剂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
8.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接出管路、第二接出管路、设在第一节
流元件与辅路的入口之间的第一电磁阀和设在第二节流元件与辅路的入口之间的第二电磁阀,第一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辅路的出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第二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辅路的入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
9.根据该技术方案,系统处于不同模式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通断,避免制冷剂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以及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位置。
10.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组,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第一辅助管路、第二辅助管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11.根据该技术方案,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辅路的入口温度和辅路的出口温度,保证辅路的过热度,防止辅路出口的工质中包含液体进入压缩机,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12.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组,第二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压缩机的进气口和压缩机的出气口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13.根据该技术方案,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
14.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接出管路及设在第三接出管路的入口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接出管路的入口连通第一接出管路的出口、第二接出管路的出口,第三接出管路的入口连通喷气增焓进气口。
15.根据该技术方案,第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检测进入喷气增焓进气口的工质的温度,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16.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辅助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17.根据该技术方案,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换热效率非常高。
18.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室内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室内机,各室内机与辅助换热器之间设有室内机节流元件,对于各室内机均配置有独立的室内机节流元件,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19.根据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喷气增焓系统适用于多联机式空调系统。
20.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与压缩机的工质入口、工质出口、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接通。
21.根据该技术方案,四通阀能够控制工质的流向,从而根据需求调节系统的运行模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工质流向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工质流向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室内机2a;室内机2b;室内机节流元件exva;室内机节流元件exvb;第一节流阀3;室外换热器4;辅助换热器5;第一辅助管路61;第二辅助管路62;四通阀7;第一接出管路81;第二接出管路82;第三接出管路83;第一电磁阀sv1;第二电磁阀sv2;第一节流元件exv1;第二节流元件exv2;第一温度传感器ta1;第一温度传感器ta2;第二温度传感器th;第二温度传感器tp;第三温度传感器ta;第四温度传感器t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第一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接通并形成工质循环流路的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第一节流阀3、室外换热器4,压缩机1具有喷气增焓进气口11;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还包括:具有主路和辅路、主路设置于第一节流阀3与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辅助换热器5,主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一节流元件exv1的第一辅助管路61与辅路的入口连通,辅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二节流元件exv2的第二辅助管路62与主路的入口连通,主路的工质择一流经第一辅助管路61或第二辅助管路62,辅路的出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11连通。进一步地,主路的入口和主路的出口是指在同一运行模式下,主路对应的入口与出口;辅路的入口和辅路的出口是指在同一运行模式下,辅路对应的入口与出口,在切换制冷或制热运行模式时,由于工质的流向不同,主路的入口、出口位置,辅路的入口、出口位置在辅助换热器5的位置相应改变。
30.本实用新型主路的出口与辅路的入口、辅路的出口与主路的入口分别设有第一辅助管路61、第二辅助管路62,系统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时,工质择一流经第一辅助管路61或第二辅助管路62,使得系统无论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时,辅路均在主路过冷后取液。一方面保证了辅路入口的工质为纯液态,保证了节流元件节流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主路的过冷度,另一方面主路和辅路为对流换热,提升换热效率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提升系统性能、提高系统能效和可靠性。
31.具体来说,室内换热器2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室内机(2a、2b
……
),各室内机(2a、2b
……
)与辅助换热器5之间设有室内机节流元件(exva、exvb
……
)。本实用新型喷气增焓系统适用于多联机式空调系统,对于各室内机(2a、2b
……
)均配置有独立的室内机节流元件(exva、exvb
……
),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3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辅助换热器5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换热效率非常高。辅助换热器5不限于板式换热器,其它具有主路、辅路、主路入口、主路出口、辅路入口、辅路出口的换热器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对流换热的喷
气增焓系统,本实用新型对辅助换热器5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3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四通阀7,四通阀7的四个端口分别与压缩机1的工质入口、工质出口、室外换热器4以及室内换热器2接通。四通阀7能够控制工质的流向,从而根据需求调节系统的运行模式。
34.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接出管路81、第二接出管路82,设在第一接出管路81的第一电磁阀sv1和设在第二接出管路82的第二电磁阀sv2,第一接出管路81的两端分别连通辅路的出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11,第二接出管路82的两端分别连通辅路的入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11。通过上述方式,系统处于不同模式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电磁阀sv1、第二电磁阀sv2的通断,避免制冷剂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
35.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组,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第一辅助管路61、第二辅助管路62的第一温度传感器(ta1、ta2)。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ta1、ta2)分别用于监测辅路的入口温度和辅路的出口温度,保证辅路的过热度,防止辅路出口的工质中包含液体进入压缩机1,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3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组,第二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压缩机1的进气口和压缩机1的出气口的第二温度传感器(th、tp)。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th、tp)分别用于检测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保证压缩机1的排气过热度。
3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接出管路83及设在第三接出管路83的入口的第三温度传感器ta,第三接出管路83的入口连通第一接出管路81的出口、第二接出管路82的出口,第三接出管路83的入口连通喷气增焓进气口11。第三温度传感器ta进一步检测进入喷气增焓进气口11的工质的温度,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t1,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使得系统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不同调节系统的运行模式,保证系统能效。
39.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的结构,以下说明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工质的循环过程。
40.如图2所示,在制冷模式下,第二电磁阀sv2关闭,压缩机1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四通阀7、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阀3、主路入口、主路出口,主路出口的工质形成两条流路,第一条流路经第一节流元件exv1、辅路入口、辅路出口、第一电磁阀sv1进入压缩机1的喷气增焓进气口11实现喷气增焓,第二条流路经室内机节流元件(exva、exvb
……
)、室内机(2a、2b
……
)、四通阀7进入压缩机1的进气口。
41.如图3所示,在制热模式下,第二电磁阀sv2(对应制冷模式下的第一电磁阀sv1)关闭,压缩机1出口的工质依次经过四通阀7、室内换热器2、室内机节流元件(exva、exvb
……
)、第一节流阀3、主路入口、主路出口,主路出口的工质形成两条流路,第一条流路经第一节流元件exv1(对应制冷模式下的第二节流元件exv2)、辅路入口、辅路出口、第一电磁阀sv1(对应制冷模式下的第二电磁阀sv2)进入压缩机1的喷气增焓进气口11实现喷气增焓,第二条流路经第一节流阀3、室外换热器4、四通阀7进入压缩机1的进气口。
42.【第二实施方式】
4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电磁阀设在第一节流元件与辅
路的入口之间,第二电磁阀设在第二节流元件与辅路的入口之间。通过上述方式,系统处于不同模式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通断,避免制冷剂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以及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位置。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接通并形成工质循环流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有喷气增焓进气口;所述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还包括:具有主路和辅路、所述主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辅助换热器,所述主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一节流元件的第一辅助管路与所述辅路的入口连通,所述辅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二节流元件的第二辅助管路与所述主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主路中的工质择一流经所述第一辅助管路或所述第二辅助管路,且所述辅路的出口与所述喷气增焓进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出管路、第二接出管路、设在所述第一接出管路的第一电磁阀和设在所述第二接出管路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辅路的出口与所述喷气增焓进气口,所述第二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辅路的入口与所述喷气增焓进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出管路、第二接出管路、设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辅路的入口之间的第一电磁阀和设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辅路的入口之间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辅路的出口与所述喷气增焓进气口,所述第二接出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辅路的入口与所述喷气增焓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辅助管路、所述第二辅助管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包括分别设在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的第二温度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接出管路及设在所述第三接出管路的入口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接出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出管路的出口、所述第二接出管路的出口,所述第三接出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喷气增焓进气口。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室内机,各所述室内机与所述辅助换热器之间设有室内机节流元件。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工质入口、工质出口、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接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过冷后取液叠加逆流换热的喷气增焓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接通并形成工质循环流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具有喷气增焓进气口;系统还包括:具有主路和辅路、主路设置于第一节流阀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辅助换热器,主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一节流元件的第一辅助管路与辅路的入口连通,辅路的出口通过设有第二节流元件的第二辅助管路与主路的入口连通,主路中的工质择一流经第一辅助管路或第二辅助管路,辅路的出口与喷气增焓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系统无论处于制冷或制热模式时,辅路均在主路过冷后取液。一方面保证了主路的过冷度,另一方面提高系统能效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系统能效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系统能效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
王有欣 熊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29
技术公布日:
20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