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鲜剂及
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属于农产品保鲜领域。
背景技术:
2.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cerasiforme),又称圣女果,属茄科番茄属,果实鲜亮,皮薄多汁,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价值较高,现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作物之一。由于樱桃番茄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呼吸代谢旺盛,贮运过程中极易失水、发生霉变腐烂,影响果实品质,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开展樱桃番茄果实贮藏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3.近些年由于人们对绿、安全果蔬的关注,生物防治技术因其无害、无毒、无环境污染而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报道,许多生物拮抗菌在果实采后病害防治方面突显其优势,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拮抗菌的抑菌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解决由于樱桃番茄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呼吸代谢旺盛,贮运过程中极易失水、发生霉变腐烂,影响果实品质,失去商品价值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及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
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保鲜剂是由拮抗
菌株sfj12-r-5经过液体发酵后,经过离心处理获得的发酵滤液。
6.进一步的,拮抗菌株sfj12-r-5在摇床中进行液体发酵,所述摇床的转速为180r/min。
7.进一步的,所述摇床内的温度保持在25℃,所述拮抗菌株sfj12-r-5在摇床内液体发酵的时间为15天。
8.本发明所述番茄果实保鲜方法的具体
步骤如下:
9.步骤一、获取拮抗菌株sfj12-r-5的代谢产物;
10.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获得的代谢产物进行稀释;
11.步骤三、将番茄果实放入步骤二中稀释后的代谢产物中浸泡;
12.步骤四、取出番茄果实,晾干,完成番茄果实的保鲜。
13.进一步的,步骤二中代谢产物稀释的倍数为50倍。
14.进一步的,步骤三中番茄果实在稀释后代谢产物中浸泡时间为5min。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申请提供的拮抗菌株sfj12-r-5代谢产物,在樱桃番茄采收后储藏期间处理果实,与对照组相比,延缓了樱桃番茄果实的腐败,降低了坏果率。果实硬度比对照组高,果实vc含量比对照组高22.27%。拮抗菌株sfj12-r-5的代谢产物作为樱桃番茄保鲜剂,为樱桃番茄储藏期的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附图说明
16.图1是生防菌滤液防病效果示意图,其中图1a是单用灰葡萄孢菌处理组果实示意图,图1b是生防菌滤液处理组果实示意图;
17.图2是生防菌滤液防腐效果示意图,其中图2a是清水处理组果实示意图,图2b是经过生防菌50倍滤液浸泡处理果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是由拮抗菌株sfj12-r-5经过液体发酵后,经过离心处理获得的发酵滤液。
19.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的拮抗菌株sfj12-r-5在摇床中进行液体发酵,所述摇床的转速为180r/min。
20.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的所述摇床内的温度保持在25℃,所述拮抗菌株sfj12-r-5在摇床内液体发酵的时间为15天。
21.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22.步骤一、获取拮抗菌株sfj12-r-5的代谢产物;
23.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获得的代谢产物进行稀释;
24.步骤三、将番茄果实放入步骤二中稀释后的代谢产物中浸泡;
25.步骤四、取出番茄果实,晾干,完成番茄果实的保鲜。
26.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获取拮抗菌株sfj12-r-5代谢产物的步骤为:
27.步骤1、活化4℃保存的菌株sfj12-r-5斜面,转接于pda平皿中,25℃人工智能培养箱黑暗培养,待用;
28.步骤2、在培养好的平皿边缘打7mm菌碟,每3个菌碟置于灭好菌的pd培养基中,25℃、180r/min摇床培养15天;
29.步骤3、取培养好的发酵上清液,无菌条件下经0.22μm滤膜,得到发酵滤液原液。
30.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的步骤二中代谢产物稀释的倍数为50倍。
31.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的步骤三中番茄果实在稀释后代谢产物中浸泡时间为5min。
32.实施例
33.实施例一:预防番茄果实灰霉病效果
34.pda培养基由去皮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20g、蒸馏水1000ml组成;
35.pd培养基由去皮土豆200g、葡萄糖20g、蒸馏水1000ml组成;
36.步骤一、活化4℃冰箱内保藏的病原菌菌株和拮抗菌菌株;
37.步骤二、将病原菌菌株和拮抗菌菌株分别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箱培养3天;
38.步骤三、将7mm拮抗菌菌碟接入pd培养基,并放入25℃、180r/min摇床培养15;
39.步骤四、将步骤三中获得液体进行8000rpm离心取上清液,待用;
40.步骤五、挑选颜、大小及成熟度基本一致的健康樱桃番茄果实,1%naclo溶液中浸泡2min后无菌水彻底清洗,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41.步骤六、每15个果实置于发芽盒中的保湿无菌滤纸上,用消毒针在果实表面刺出伤口(深度2mm,直径2mm);
42.步骤七、将处理过的果实在无菌工作台放置30min,随后将2μl病原菌孢子液(1
×
107分生孢子/ml)接入每个伤口,同时将6μl拮抗菌株sfj-12-r-5代谢产物接入每个伤口,以只接病原菌为对照;
43.步骤八、所有处理均在23℃(l:d=12:12)培养箱中培养,6天后测量病斑直径;
44.步骤九、每个处理15个果实,3次重复,整个试验2次重复。
45.试验结束经过调查,单用灰葡萄孢菌处理组果实,发病率明显高于生防菌滤液处理组。病原菌处理后果实的损伤面积为4.32cm2如图1a,生防菌滤液处理后果实未见病变如图1b;这说明生防菌滤液可有效抑制灰霉病在果实上的发生。
46.实施例二:樱桃番茄果实保鲜效果
47.挑选颜、大小及成熟度基本一致的健康樱桃番茄果实,在拮抗菌株代谢产物50倍稀释液中浸泡5min,每15个果实置于发芽盒中的无菌滤纸上,风干后密封,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贮藏于25℃恒温条件下,18天后测定坏果率,进行果实保鲜效果分析;每个处理15个果实,3次重复,整个试验2次重复。
48.试验结束经过调查,清水处理组在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呈下降趋势,有不同程度的腐烂,且伴有霉菌生长,坏果率达91.1%。经过生防菌50倍滤液浸泡处理的果实,虽个别有病斑,但果实硬度变化不明显,坏果率为15.56%。
49.实施例三: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测定
50.实施例2结束试验后,各处理取樱桃番茄果肉样品,由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对样品进行品质检测。
51.表1樱桃番茄品质
52.处理泽维生素c(mg/100g)贮藏前产品特有的气味、有光泽23.6清水对照处理有异味、无光泽19.3生防菌滤液处理(本发明)无异味、有光泽23.2
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申请提供的拮抗菌株sfj12-r-5的代谢产物,在樱桃番茄果实储藏期可有效抑制果实灰霉病的发生,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降低,降低坏果率等,并且贮藏末期果实vc含量相比对照高22.27%;本发明的生物保鲜剂使用便捷,安全无毒,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保鲜剂。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是由拮抗菌株sfj12-r-5经过液体发酵后,经过离心处理获得的发酵滤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拮抗菌株sfj12-r-5在摇床中进行液体发酵,所述摇床的转速为180r/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床内的温度保持在25℃,所述拮抗菌株sfj12-r-5在摇床内液体发酵的时间为15天。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保鲜剂进行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获取拮抗菌株sfj12-r-5的代谢产物;步骤二、将步骤一中获得的代谢产物进行稀释;步骤三、将番茄果实放入步骤二中稀释后的代谢产物中浸泡;步骤四、取出番茄果实,晾干,完成番茄果实的保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代谢产物稀释的倍数为50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番茄果实在稀释后代谢产物中浸泡时间为5min。
技术总结
一种番茄果实储藏生物保鲜剂及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保鲜剂及番茄果实保鲜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由于樱桃番茄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呼吸代谢旺盛,贮运过程中极易失水、发生霉变腐烂,影响果实品质,失去商品价值的问题。本发明所述保鲜剂是由拮抗菌株SFJ12-R-5经过液体发酵后,经过离心处理获得的发酵滤液。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保鲜领域。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保鲜领域。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保鲜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
杨帆 刘春来 王爽 蒋希峰 杜虹锐 刘宇 徐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