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旧蓄电池漏液对金属、棉织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对防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有特殊要求。电力公司每年从变电设备、通信设备中淘汰相应数量的废旧蓄电池,由于不是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考虑危化品仓库建设成本高、专业性要求高,废旧蓄电池从现场报废到回收商招标回收存在2-3个月的管理真空,在管理真空期间内通过现有废旧蓄电池存储柜进行储存,但由于目前的储存柜主要为综合性的危化品存储柜,无法实现对废旧蓄电池的综合回收,而在管理真空期间的管理不善对变电站安全运维、环境污染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废旧蓄电池储存柜无法实现对废旧蓄电池的综合回收,而在管理真空期间对变电站安全运维以及环境污染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废旧蓄电池的柜体本体;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柜体本体内的多个隔板,所述废旧蓄电池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上;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漏液引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柜体本体下方的漏液收集槽,所述漏液收集槽用于收集所述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其中,所述漏液引流装置用于将所述隔板上的废旧蓄电池漏液引流至所述漏液收集槽中。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漏液引流装置包括:沿所述隔板的第一方向开设在所述隔板上的至少一个漏液引流槽;漏液引流孔,所述漏液引流孔设置在所述漏液引流槽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且所述漏液引流槽的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漏液引流槽的所述第二端的底部与所述漏液引流孔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端;漏液引流柱,所述漏液引流柱的第三端与所述漏液引流孔连通,所述漏液引流柱的第四端与所述漏液收集槽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为相对端。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漏液引流槽等间距开设在所述隔板上。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漏液引流槽包括:漏液引流槽中间部,所述漏液引流槽中间部的深度为0.5-0.6mm;以及漏液引流槽端部,所述漏液引流槽端部的深度为0.7-0.8mm;其中,所述漏液引流槽中间部位于所述漏液引流槽的中间位置;所述漏液引流槽端部位于所述漏液引流槽的两端。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柜体本体包括: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以及第二子板;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子板以及第四子板;底层板,所述漏液收集槽位于所述底层板的下方;顶层板;背板;以及柜门,所述柜门包括第一柜门以及第二柜门;其中,所述
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底层板、所述顶层板、所述背板以及所述柜门围合形成所述柜体本体。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上的多个通风防爆孔。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风防爆孔内镶嵌有蜂窝状阻燃结构,所述阻燃结构的材料为阻燃材料。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柜门内表面的温度报警感应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柜门外表面的温度报警器,所述温度报警感应器与所述温度报警器通信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柜门外表面的无线射频电子标签。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隔板卡口,所述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卡口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本体内。
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废旧蓄电池的柜体本体;以及活动设置在柜体本体内的多个隔板,废旧蓄电池放置在多个隔板上,方便对废旧蓄电池的存储进行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设置在隔板上的漏液引流装置;设置在柜体本体下方的漏液收集槽,漏液收集槽用于收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其中,漏液引流装置用于将隔板上的废旧蓄电池漏液引流至漏液收集槽中,将每层放置废旧蓄电池的隔板上设置漏液引流装置,通过漏液引流装置可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引流至柜体本体下方的漏液收集槽,可以实现对废旧蓄电池的综合回收,进一步的提高了变电站安全运维,由于漏液通过漏液引流装置引流至漏液收集槽中,避免了漏液对环境污染,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17.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18.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漏液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阻燃结构的示意图;
22.图8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漏液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隔板卡口的
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柜体本体;11、第一板;111、第一子板;112、第二子板、12、第二板;121、第三子板、 122、第四子板;13、底层板;14、顶层板;15、背板;16、柜门;161、第一柜门;162、第二柜门;17、通风防爆孔;171、阻燃结构;181、温度报警感应器;182、温度报警器;19、无线射频电子标签;
26.2、隔板;21、隔板卡口;
27.3漏液引流装置;31、漏液引流槽;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13、漏液引流槽中间部; 314、漏液引流槽端部;32、漏液引流孔;33、漏液引流柱;331、第三端;332、第四端;
28.4、漏液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0.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申请概述:
33.废旧蓄电池漏液对金属、棉织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对防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有特殊要求。以三线地市电力公司为例,电力公司每年从变电设备、通信设备中淘汰废旧蓄电池1000 块以上(重量10吨以上)的废旧蓄电池,由于电力公司不是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并考虑危化品仓库建设成本高、专业性要求高,一般的工商企业普遍不具备危化品仓库,废旧蓄电池从现场报废到回收商招标回收存在2-3个月的管理真空,管理不善对变电站安全运维、环境污染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4.现有废旧蓄电池存储柜主要为综合性的危化品存储柜,存储结构主要为单侧开门、不具备温度报警和电子朔源功能,无法实现仓库自动化作业、自燃报警和信息化朔源的功能;其次,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危化品柜存放对象涵盖了液体瓶罐、固体危废品等,缺乏对存放物体尺寸、类别等个性研究,不利于废旧蓄电池的存储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现有存储柜难以适应化工业、能源企业等大规模淘汰蓄电池的过渡管理。
3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 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该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废旧蓄电池的柜体本体1;以及活动设置在柜体本体1内的多个隔板 2,废旧蓄电池放置在多个隔板2上;多个隔板2为活动层板设计,多个隔板2可活动连接在柜体本体内,可根据不同规格的废旧蓄电池来确定隔板2的层数,在每层隔板2中前后双排摆放废旧蓄电池,每层隔板2上可容纳蓄电池数量不低于10块,多层隔板2可以放置足够数量的废旧蓄电池,有利于对废旧蓄电池进行集中管理,设置在隔板2上的漏液引流装置3;设置在柜体本体1下方的漏液收集槽4,漏液收集槽4用于收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其中,漏液引流装置3用于将隔板2上的废旧蓄电池漏液引流至漏液收集槽4中。将放置废旧蓄电池的每层隔板2上设置漏液引流装置3,通过漏液引流装置3可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引流至柜体本体下方的漏液收集槽 4,不仅可以实现对废旧蓄电池的综合回收,也可以减少由于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对废旧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这种漏液回收结构进一步的提高了变电站安全运维。
36.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漏液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结合图3,该漏液引流装置3包括:沿隔板2的第一方向开设在隔板2 上的至少一个漏液引流槽31;漏液引流孔32,漏液引流孔32设置在漏液引流槽31的第一端311 以及第二端312,且漏液引流槽31的第一端311以及漏液引流槽31的第二端312的底部与漏液引流孔32的底部平齐,第一端311与第二端312为相对端;漏液引流柱33,漏液引流柱33的第三端331与漏液引流孔32连通,漏液引流柱33的第四端332与漏液收集槽4连通,第三端 331与第四端332为相对端。具体的,本技术中的第一方向为沿隔板2的长度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在隔板2上开设至少一个漏液引流槽31,可将放置在隔板2上的废旧蓄电池的漏液流入到漏液引流槽31中,避免废旧蓄电池的漏液直接流在柜体本体1内,并通过漏液引流孔32以及漏液引流柱33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引流至漏液收集槽4中,集中进行处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由于废旧蓄电池漏液对金属、棉织品有很强的腐蚀性,通过漏液引流装置3可以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引流至漏液收集槽4中,不仅可以减少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对柜体本体1的腐蚀性,而且也可以减少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对空气、水、以及土壤造成污染,在隔板2上设置漏液引流槽31不仅可以引流废旧蓄电池的漏液,也进一步的减少了废旧蓄电池与隔板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进一步的提高放置废旧蓄电池柜体的使用寿命。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漏液引流槽31等间距开设在隔板2上,本技术中的隔板2采用2.5cm厚的聚丙烯(pp)板,由于聚丙烯(pp)板的密度小,易焊接和加工,具有优越的耐化性,耐热性,因此适宜作为隔板2使用,且可以在隔板上开设漏液引流槽31,方便加工。
38.应当理解,本技术并不具体限定漏液引流槽31的数量,漏液引流槽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例如,隔板2上沿隔板的长度方向开设一个漏液引流槽31,在漏液引流槽31的第一端311以及第二端312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漏液引流柱33,也即本技术只要是在隔板2上沿第一方向开设的漏液引流槽31能够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引流至漏液收集槽4中即可。
39.还应当理解,本技术的至少一个漏液引流槽31等间距开设在隔板2上,本技术并不限定漏液引流槽31在隔板2上的开设的具体距离,只要是能够使得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可以通过漏液引流槽引流至漏液收集槽4中即可。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漏液引流槽31包括:漏液引流槽中间部313,漏液引流槽中间部313的深度为0.5-0.6mm;以及漏液引流槽端部314,漏液引流槽端部314的深度为0.7-0.8mm;其中,漏液引流槽中间部313位于漏液引流槽31的中间位置;漏液引流槽端部 314位于漏液引流槽31的两端,漏液引流槽中间不313的深度小于漏液引流槽端部314的深度。
41.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2,柜体本体1包括:第一板11,第一板11具有中空结构,第一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111以及第二子板112;第二板12,第二板具有中空结构,第二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子板121以及第四子板122;底层板13,漏液收集槽4位于底层板13的下方;顶层板14;背板15;以及柜门16,柜门16包括第一柜门161以及第二柜门162;其中,第一板11、第二板12、底层板13、顶层板14、背板15以及柜门16围合形成柜体本体1。第一板11以及第二板12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第一子板111和第二子板112之间形成缓冲区域,在第三子板113和第四子板114之间也形成缓冲区域,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设置在柜体本体1 的两侧,这个缓冲区域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的柜门16包括第一柜门161以及第二柜门162,为双侧开门,双侧开门便于进行自动化作业。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柜体本体1选用冷轧钢材质,且在柜体本体1的表面还涂覆一层环氧树脂漆。由于冷轧钢板的厚度更加精确,而且表面光滑、漂亮,同时还具有各种优越的机械性能,由于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可以提高柜体本体1的机械性能,提高其耐用性;环氧树脂漆,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由于其附着力强,耐化学品性、防腐性、耐水性、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优良,广泛用于建筑、化工、汽车、舰船、电气绝缘等方面。本技术选用环氧树脂漆涂覆在柜门本体1的表面,可以提高柜体本体1的耐腐蚀性等。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回收装置还包括:开设在第一板11以及第二板12上的多个通风防爆孔17,多个通风防爆孔17可以起到对柜体本体1的通风防爆的作用。
45.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阻燃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风防爆孔17内镶嵌有蜂窝状阻燃结构171,阻燃结构的材料为阻燃材料。本技术的通风防爆孔17内镶嵌有蜂窝状阻燃材料,蜂窝状的阻燃结构171安装方便,防火阻燃性能好。
4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柜门162内表面的温度报警感应器181以及设置在第二柜门162外表面的温度报警器182,温度报警感应器181与温度报警器182通信连接,当设置在第二柜门162内表面的温度报警感应器181感应到柜体本体1 内的温度,温度报警感应器181与温度报警器182通信连接,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105℃时,温度报警器182启动报警。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柜门161外表面的无线射频电子标签182,无线射频电子标签19用于对存储废旧蓄电池的来源、容量、类型等信息的全过程数字化跟踪。
48.图8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漏液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漏液收集槽4的结构为槽状结构,槽状结构可以方便的收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漏液收集槽4的高度可以根据所需要储存废旧蓄电池的数量来确定,本技术并不对漏液收集槽4的高度做具体的限定。
49.图9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的隔板卡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回收装置还包括隔板卡口21,隔板2通过隔板卡口21连接在柜体本体1内,通过隔板卡口21隔板2可以活动连接在柜体本体1上,也可以调节每层隔板2之间的高度。
50.本技术的废旧蓄电池的回收装置可有效规避高额的危化品仓库建设支出,适用于年报废量较大、临时暂存的废旧蓄电池安全存储,也方便对废旧蓄电池的存储进行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废旧蓄电池的柜体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本体(1)内的多个隔板(2),所述废旧蓄电池放置在多个所述隔板(2)上;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的漏液引流装置(3);设置在所述柜体本体(1)下方的漏液收集槽(4),所述漏液收集槽(4)用于收集所述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其中,所述漏液引流装置(3)用于将所述隔板(2)上的废旧蓄电池漏液引流至所述漏液收集槽(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引流装置(3)包括:沿所述隔板(2)的第一方向开设在所述隔板(2)上的至少一个漏液引流槽(31);漏液引流孔(32),所述漏液引流孔(32)设置在所述漏液引流槽(31)的第一端(311)以及第二端(312),且所述漏液引流槽(31)的所述第一端(311)以及所述漏液引流槽(31)的所述第二端(312)的底部与所述漏液引流孔(32)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一端(311)与所述第二端(312)为相对端;漏液引流柱(33),所述漏液引流柱(33)的第三端(331)与所述漏液引流孔(32)连通,所述漏液引流柱(33)的第四端(332)与所述漏液收集槽(4)连通,所述第三端(331)与所述第四端(332)为相对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漏液引流槽(31)等间距开设在所述隔板(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引流槽(31)包括:漏液引流槽中间部(313),所述漏液引流槽中间部(313)的深度为0.5mm-0.6mm;以及漏液引流槽端部(314),所述漏液引流槽端部(314)的深度为0.7-0.8mm;其中,所述漏液引流槽中间部(313)位于所述漏液引流槽(31)的中间位置;所述漏液引流槽端部(314)位于所述漏液引流槽(31)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本体(1)包括:第一板(11),所述第一板(11)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111)以及第二子板(112);第二板(12),所述第二板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子板(121)以及第四子板(122);底层板(13),所述漏液收集槽(4)位于所述底层板(13)的下方;顶层板(14);背板(15);以及柜门(16),所述柜门(16)包括第一柜门(161)以及第二柜门(162);其中,所述第一板(11)、所述第二板(12)、所述底层板(13)、所述顶层板(14)、所述背板(15)以及所述柜门(16)围合形成所述柜体本体(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板(11)以及所述第二板(12)上的多个通风防爆孔(1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防爆孔(17)内镶嵌有蜂窝状阻燃结构(171),所述阻燃结构(171)的材料为阻燃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柜门(162)内表面的温度报警感应器(18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柜门(162)外表面的温度报警器(182),所述温度报警感应器(181)与所述温度报警器(182)通信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柜门(161)外表面的无线射频电子标签(19)。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隔板卡口(21),所述隔板(2)通过所述隔板卡口(21)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本体(1)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废旧蓄电池回收装置,涉及蓄电池回收领域,该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废旧蓄电池的柜体本体;以及活动设置在柜体本体内的多个隔板,废旧蓄电池放置在多个隔板上,设置在隔板上的漏液引流装置;设置在柜体本体下方的漏液收集槽,漏液收集槽用于收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其中,漏液引流装置用于将隔板上的废旧蓄电池漏液引流至漏液收集槽中,将每层放置废旧蓄电池的隔板上设置漏液引流装置,通过漏液引流装置可将废旧蓄电池的漏液引流至柜体本体下方的漏液收集槽,可以实现对废旧蓄电池的综合回收,进一步的提高了变电站安全运维,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

张焕军 高欣奕 田天雨 高鹏飞 郭刚 赵丝雨 任陟 薛晨 林霄霄 冯继超 李建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3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19:1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9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蓄电池   废旧   隔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