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桨叶限位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2.传统飞行器折叠桨的桨叶可以折叠,相对直桨,折叠浆由于其折叠后占用空间小,具有便于储存、运输的特点,在无人飞行器上应用广泛。不足的是相对直浆,折叠桨的桨叶在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由于速度影响,桨叶易抖动、升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桨叶限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浆的桨叶在飞行过程中易抖动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桨叶限位装置,包括:浆夹上盖,开设有一对第一限位孔;浆夹底座,与
所述浆夹上盖相对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一对桨叶,所述桨叶均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浆夹上盖及浆夹底座之间,每个所述桨叶连接端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限位孔;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浆夹上盖及浆夹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桨叶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及限位组件,包括拔
插件,所述拔插件与所述浆夹上盖滑动连接,所述拔插件包括两个
柱状部,两个所述柱状部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以限制所述桨叶连接端绕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
5.优选地,所述浆夹上盖的上表面凸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柱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及长条孔将所述拔插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
6.优选地,所述浆夹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相对应的收容孔,所述柱状部的末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后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
7.优选地,所述拔插件还包括按压部,两个所述柱状部分别自所述按压部的两端延伸而成。
8.优选地,两个所述柱状部的内侧壁分别凹设有第一限位槽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下方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安装部包括横梁,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定位珠,所述弹性件和定位珠安装于所述限位孔,所述定位珠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内壁。
9.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10.优选地,所述定位珠为圆球状钢珠。
11.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自所述浆夹底座上凸设的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浆夹上盖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阶梯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12.优选地,所述浆夹上盖与桨叶连接端之间及所述浆夹底座与所述桨叶连接端之间
均设有垫片。
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上述桨叶限位装置。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向下按压拔插件,对桨叶连接端进行限位,使折叠浆的桨叶在飞行中,不会绕第一连接件发生转动,且在不飞行时,可通过向上提拉拔插件,使桨叶连接端绕第一连接件转动,实现可折叠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桨叶限位装置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桨叶限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9.图3为桨叶处于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20.图4为桨叶处于松开状态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桨叶限位装置100;浆夹上盖10,第一限位孔11,安装部12,安装孔121,横梁122,第三限位孔123,阶梯孔13;浆夹底座20,收容孔21;桨叶30,连接端31,第一通孔311,第二限位孔312;连接组件40,第一连接件41,螺纹孔411,第二连接件42,锁紧件43;限位组件50,拔插件51,柱状部511,长条孔512,按压部513,第一限位槽515,第二限位槽516,弹性件52,定位珠53;垫片6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桨叶限位装置100,用于固定无人机折叠浆的桨叶,该桨叶限位装置100包括浆夹上盖10、浆夹底座20、一对桨叶30、连接组件40及限位组件50。
25.其中,该浆夹上盖10与浆夹底座20大致呈长条状,相对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该浆夹上盖10上开设有一对方形状第一限位孔11;桨叶30均设有连接端31,该连接端31位于浆夹上盖10及浆夹底座20之间,每个桨叶连接端31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311及方形状第二限位孔312;连接组件40包括第一连接件41,用于连接浆夹上盖10、桨叶连接端31及浆夹底座20,该第一连接件41穿过第一通孔311将该浆夹上盖10及浆夹底座20固定连接,该桨叶连接端31与第一连接件41转动连接;限位组件50包括大致呈倒置的u形状的拔插件51,该拔插件51与浆夹上盖10滑动连接,该拔插件5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柱状部511,两个柱状部511分
别依次穿过浆夹上盖10的第一限位孔11及桨叶连接端31的第二限位孔312,以限制该桨叶连接端31绕该第一连接件41转动。
26.具体地,桨叶连接端31通过第一连接件41安装于浆夹上盖10与浆夹底座20之间,桨叶连接端31绕第一连接件41转动,将折叠状态的两片桨叶30完全展开,完全展开的两片桨叶30大致呈180
°
,向下按压拔插件51,拔插件51沿浆夹上盖10向下滑动,拔插件51的两个柱状部511依次穿过浆夹上盖10的第一限位孔11及桨叶连接端31的第二限位孔312,两个柱状部511限制桨叶连接端31绕第一连接件41自由转动,从而将桨叶连接端31固定(请参考图3),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因拔插件51的两个柱状部511的作用,展开的桨叶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会因为飞行阻力的原因而绕第一连接件41转动,出现桨叶抖动的现象。需要折叠桨叶30时,向上提拉拔插件51,拔插件51沿浆夹上盖10向上滑动,拔插件51的两个柱状部511脱离桨叶连接端31的第二限位孔312(请参考图4),桨叶连接端31失去拔插件51对其限位作用,在外力作用下,桨叶连接端31即可绕第一连接件41转动,从而折叠桨叶30。
27.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向下按压拔插件51,对桨叶连接端31进行限位,使折叠浆的桨叶在飞行中,不会绕第一连接件41发生转动,且在不飞行时,可通过向上提拉拔插件51,使桨叶连接端31绕第一连接件41转动,实现可折叠效果。
28.请参考图2,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该浆夹上盖10的上表面凸设有安装部12,该安装部12两端设有安装孔121,该连接组件4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2,两个柱状部51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孔512,该第二连接件42穿过安装孔121及长条孔512将拔插件51连接于安装部12。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2的外径小于长条孔512的孔径,以便于拔插件51可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2滑动,即第二连接件42穿过安装孔121及长条孔512后固定于安装部12,拔插件51沿着长条孔512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2上下滑动。该第二连接件42可以为螺钉。
29.请参考图2及图3,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该浆夹底座20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11及第二限位孔312相对应的收容孔21,即第一限位孔11、第二限位孔312及收容孔21相贯通,拔插件51的两个柱状部511的末端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11及第二限位孔312后收容于该收容孔21内,可防止柱状部511的末端受到外力作用发生滑动的现象。
30.请参考图2,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向下按压或向上提拉拔插件51,该拔插件51还包括便于用户手持操作的按压部513,两个该柱状部511分别自该按压部513的两端延伸而成。
31.请参考图2及图3,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两个该柱状部511的内侧壁分别凹设有大致呈半球形状的第一限位槽515及第二限位槽516,该第一限位槽515靠近按压部513布置,第二限位槽516位于第一限位槽515的下方,且靠近柱状部511的末端布置。安装部12包括横梁122,沿该横梁122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限位孔123,该第三限位孔1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该限位组件50还包括弹性件52和定位珠53,该弹性件52和定位珠53的数量与第三限位孔123的数量相对应,该弹性件52和定位珠53安装于第三限位孔123,定位珠53抵持于该第一限位槽515或第二限位槽516内壁。
32.具体地,向下按压拔插件51,定位珠53沿着柱状部511的内侧壁相对滑动,直至定位珠53相对滑动至第一限位槽515内,在作用其的外力消失后,弹性件52的弹力将定位珠53紧固在第一限位槽515内,桨叶连接端31处于锁紧状态。反之,向上提拉拔插件51时,定位珠53沿着柱状部511的内侧壁相对滑动,直至定位珠53滑动至第二限位槽516内,在作用其的
外力消失后,弹性件52的弹力将定位珠53紧固在第二限位槽516内,拔插件51松开桨叶连接端31。
33.进一步地,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或提拉拔插件51来锁紧或松开桨叶连接端31。在用户按压或提拉拔插件51过程中,定位珠53从第二限位槽516经由柱状部511内侧壁相对滑动至第一限位槽515或从第一限位槽515经由柱状部511内侧壁相对滑动至第二限位槽516,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用户会感受到阻力以及明确地感觉到上述变化,使得用户能够清楚地感知到拔插件51的位置变化。该弹性件52可以为螺旋弹簧。
34.请参考图4,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为降低定位珠53与柱状部511内侧壁的滑动摩檫力,该定位珠53可以为圆球状钢珠。
35.请参考图2及图3,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组件40还包括锁紧件43,第一连接件41为自浆夹底座20上凸设的凸柱,该凸柱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螺纹孔411,浆夹上盖10上开设有阶梯孔13,该锁紧件43穿过该阶梯孔13与该螺纹孔411螺接,将浆夹上盖10固定于浆夹底座20。该第二连接件42可以为螺钉。
36.进一步地,为便于浆夹上盖10与浆夹底座20之间的连接定位,该凸柱远离浆夹底座20的一端收容于阶梯孔13内。
37.请参考图2及图3,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该浆夹上盖10与桨叶连接端31之间设有垫片60,可减少浆夹上盖10与桨叶连接端31之间的振动。同理,该浆夹底座20与桨叶连接端31之间也设有垫片60。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如上所述桨叶限位装置100。
39.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桨叶限位装置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夹上盖,开设有一对第一限位孔;浆夹底座,与所述浆夹上盖相对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一对桨叶,所述桨叶均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浆夹上盖及浆夹底座之间,每个所述桨叶连接端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限位孔;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浆夹上盖及浆夹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桨叶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及限位组件,包括拔插件,所述拔插件与所述浆夹上盖滑动连接,所述拔插件包括两个柱状部,两个所述柱状部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以限制所述桨叶连接端绕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夹上盖的上表面凸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两个所述柱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及长条孔将所述拔插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夹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相对应的收容孔,所述柱状部的末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后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插件还包括按压部,两个所述柱状部分别自所述按压部的两端延伸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柱状部的内侧壁分别凹设有第一限位槽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下方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安装部包括横梁,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和定位珠,所述弹性件和定位珠安装于所述限位孔,所述定位珠抵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珠为圆球状钢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自所述浆夹底座上凸设的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浆夹上盖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阶梯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夹上盖与桨叶连接端之间及所述浆夹底座与所述桨叶连接端之间均设有垫片。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桨叶限位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桨叶限位装置,包括浆夹上盖、浆夹底座、桨叶、连接组件及限位组件。浆夹上盖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桨叶均设有连接端,桨叶连接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限位孔,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将浆夹上盖及浆夹底座固定连接,桨叶连接端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限位组件包括拔插件,拔插件包括两个柱状部,两个柱状部分别依次穿过第一限位孔及第二限位孔,以限制桨叶连接端绕第一连接件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桨叶限位装置,通过向下按压拔插件,对桨叶连接端进行限位,使折叠浆的桨叶不会绕第一连接件发生转动,向上提拉拔插件,桨叶连接端可绕第一连接件转动,实现可折叠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公开了一种无人机。
技术研发人员:
谭振华 古文仁 张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01
技术公布日:
2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