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菌草
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
背景技术:
2.菌草是指可作为栽培食药用菌类的草本植物。在使用菌草培育菌类时,先将菌草秸秆切碎并脱水干燥,然后混合干燥土壤制成培养菌土,最后将菌类菌丝撒入菌土中,混合均匀。
3.现有技术中公开有多种用于秸秆脱水的装置,其同样可用于对菌草秸秆的脱水。比如申请号201721528685.2,就公开了一种秸秆饲料脱水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腔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柱以及传输带,机体内腔的一侧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脱水板,脱水板的正上方设置有位于机体内部的脱水装置;另外,机体内嵌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
热风机,热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热风管,热风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板底部的伸缩弹簧管,伸缩弹簧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罩。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待加工的秸秆放置到脱水板上,利用液压缸带动液压杆底部的连接块上下伸缩运动进而实现对脱水板上秸秆的挤压脱水;此处脱水结束后利用电动推杆带动推板将脱水板上的秸秆推到传输带上,利用热风机产生热风传输到风罩中,进而对传输带上的秸秆进行加热烘干,达到快速托书的目的。不可否认,该装置确实可以实现秸秆的脱水干燥,但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其在托水板上脱水时,需要借助液压缸带动液压杆底部的连接块上下伸缩运动,脱水结束后需要借助电动推杆将秸秆推走,不能实现秸秆的连续挤压脱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脱水效率;其二,秸秆被电动推杆推到传输带上时,秸秆会堆积在一块,热风仅能对外部的秸秆进行干燥脱水,很难对内部的秸秆干燥脱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脱水效果。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脱水装置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包括挤压脱水单元和热风脱水单元,
8.
所述挤压脱水单元包括挤压脱水支架、固定在挤压脱水支架上的挤压脱水筒、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挤压脱水筒前端开口的前端盖、设置在所述挤压脱水筒内且一端贯穿所述前端盖并与其转动连接的
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绞龙叶片、固定在所述转轴后端并与挤压脱水筒后端开口之间留设间隙的分流锥;其中,所述挤压脱水筒上均匀开设排水孔,所述挤压脱水筒前端顶部固定有一下料斗;所述挤压脱水支架后端上固定有一与所述转轴
后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
9.所述热风脱水单元包括热风脱水支架、设置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上的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中部的热风室、固定在所述热风室内的热风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的搅拌件。
10.作为优选,所述分流锥的尖端朝向所述挤压脱水筒的前端开口;所述分流锥上一体成型有一固定筒,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分流锥和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还螺纹连接有一紧固螺栓,当旋紧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内端头抵接在所述转轴上。
11.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脱水单元还包括集液筒,所述集液筒固定在所述挤压脱水支架中部,其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挤压脱水筒的下方。
12.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脱水筒后端的顶部及两侧一体成型有遮挡板;所述挤压脱水支架上留设有与所述挤压脱水筒后端的下端对应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处固定有一倾斜向下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端位于输送带的上方。
13.作为优选,所述热风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热风室顶部的输送管道以及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的且末端向下弯折的分流管道,其中所述输送管道的进风端伸出所述热风室。
14.作为优选,所述搅拌件包括沿所述热风脱水支架宽度方向设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上的搅拌轴、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杆以及固定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外侧并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
15.作为优选,所述搅拌件沿所述热风脱水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邻2个搅拌件上的搅拌杆交错设置。
16.作为优选,所述热风室的两端固定有室门,所述室门的下端和所述输送带之间留设间隙。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挤压脱水单元,在对菌草秸秆作物进行脱水时,先借助外部装置对菌草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菌草秸秆通过下料斗添加到挤压脱水筒内,转轴和绞龙叶片转动时将菌草秸秆挤压在分流锥上,进而时菌草秸秆中挤出并通过排水孔排出。被挤压的菌草秸秆通过分流锥和挤压脱水筒之间的间隙排出并输送到输送带上,可以实现菌草秸秆的连续挤压脱水,提高菌草秸秆的脱水效率,实现菌草秸秆的快速脱水。
19.(2)本实用新型在挤压脱水筒的后端设置有遮挡板,遮挡板可以对被挤压脱水的后菌草秸秆起到遮挡作用,以使物料都从挤压脱水筒后端的下端掉落到导流板上,避免物料撒落到其他位置带来的麻烦。
20.(3)本实用新型在挤压脱水支架上设置有集液筒,集液筒可以对从加压脱水筒内流出的水分进行收集,便于后续集中处理。
2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热风脱水单元,挤压脱水后的菌草秸秆通过输送带进入到热风室内,热风室内的热风件的对该部分菌草进行热风脱水,配合挤压脱水可以对菌草秸秆进行二次脱水,提高脱水效果。其次,热风脱水单元内设置有搅拌件,搅拌件可以将堆积在一起的菌草秸秆打散开,避免形成堆积;另外,通过搅拌件的搅拌作用,可以使菌草秸秆尽可能的与热风室内的热风接触,提高进一步脱水效果。
22.(5)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脱水装置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设置挤压脱水单元和热风脱水单元,其中挤压脱水单元可以对菌草秸秆作物进行连续压脱水,提高菌草
秸秆的脱水效率,实现菌草秸秆的快速脱水;热风脱水单元对挤压脱水后的菌草秸秆进行二次脱水,可以提高脱水效果,同时在热风脱水单元内设置搅拌件,可以使菌草秸秆尽可能的与热风室内的热风接触,提高进一步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脱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的剖视图;
26.图4为图3的主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风脱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的俯视图;
29.图7为图5的剖视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热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3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2.100、挤压脱水单元;101、挤压脱水支架;1011、支撑板;1012、下料口;1013、导流板;102、挤压脱水筒;1021、排水孔;1022、下料斗;1023、遮挡板;103、前端盖;104、转轴;105、绞龙叶片;106、分流锥;1061、固定筒; 1062、紧固螺栓;107、集液筒;
33.200、热风脱水单元;201、热风脱水支架;202、输送带;203、热风室; 2031、室门;204、热风件;2041、输送管道;2042、分流管道;205、搅拌件; 2051、搅拌轴;2052、搅拌杆;2053、搅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35.实施例
36.参阅附图1-8,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包括挤压脱水单元100和热风脱水单元200,
37.挤压脱水单元100包括挤压脱水支架101、固定在挤压脱水支架101上的挤压脱水筒102、通过螺栓固定在挤压脱水筒102前端开口的前端盖103、设置在挤压脱水筒102内且一端贯穿前端盖103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104、固定在转轴104上的绞龙叶片105、固定在转轴104后端并与挤压脱水筒102后端开口之间留设间隙的分流锥106以及固定在挤压脱水支架101中部且上端开口位于挤压脱水筒102下方的集液筒107;其中,挤压脱水筒102上均匀开设排水孔1021,挤压脱水筒102前端顶部固定有一下料斗1022;挤压脱水支架101后端上固定有一与转轴104后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1011;
38.热风脱水单元200包括热风脱水支架201、设置在热风脱水支架201上的输送带202、固定在热风脱水支架201中部的热风室203、固定在热风室203内的热风件204以及设置在热风脱水支架201上并位于输送带202上方的搅拌件205;其中,热风件204的具体结构为:热风件204包括固定在热风室203顶部的输送管道2041以及与输送管道2041连通的且末端向下弯折的分流管道2042,其中输送管道2041的进风端伸出热风室203并连接外部热风机(附图未示出);搅拌件205的具体结构为:搅拌件205包括沿热风脱水支架201宽度方向设置
并转动连接在热风脱水支架201上的搅拌轴2051、固定在搅拌轴2051上的搅拌杆2052以及固定在热风脱水支架201外侧并与搅拌轴2051固定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2053。
39.在本实施例中,分流锥106的尖端朝向挤压脱水筒102的前端开口;分流锥106上一体成型有一固定筒1061,转轴104贯穿分流锥106和固定筒1061;固定筒1061上还螺纹连接有一紧固螺栓1062,当旋紧紧固螺栓1062,紧固螺栓1062的内端头抵接在转轴104上。
4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挤压脱水筒102的顶部及两侧一体成型有遮挡板1023;挤压脱水支架101上留设有与挤压脱水筒102下端对应的下料口1012;下料口 1012处固定有一倾斜向下的导流板1013,导流板1013的下端位于输送带202 的上方。
41.其次,在本实施例中,搅拌件205沿热风脱水支架2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邻2个搅拌件205上的搅拌杆2052交错设置;热风室203的两端固定有室门2031,室门2031的下端和输送带202之间留设间隙。
42.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转轴104的动力设置为:转轴104的前端上固定有第一皮带轮、挤压脱水支架101下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连接的第二皮带轮,这样电机转动时通过第二皮带轮、皮带和第一皮带轮之间的传动可以带动转轴104转动;其次,输送带202为现有技术,输送带202上同样设置有电机用于驱动其转动进而带动位于其上的物料移动。
43.在对菌草秸秆作物粉碎时,先将菌草秸秆借助外部装置进行粉碎,粉碎的菌草秸秆从下料斗1022添加进挤压脱水筒102内,转轴104借助外部装置驱动进行转动,转轴104转动时带动绞龙叶片105转动,绞龙叶片105转动带动挤压脱水筒102的物料从前往后移动,并使物料挤压在分流锥106上,在此挤压的过程中菌草秸秆中的水分被挤压出来并通过排水孔1021排出,掉落进集液筒 107内;由于分流锥106和挤压脱水筒102的后端开口之间留设间隙,所以绞龙叶片105在对菌草秸秆挤压的过程中,被挤压脱水的后菌草秸秆会从分流锥106 和挤压脱水筒102的后端开口之间的间隙排出,并通过下料口1012掉落到导流板1013上,进而掉落到输送带202上。其中,挤压脱水筒102上设置的遮挡板 1023可以对被挤压脱水的后菌草秸秆起到遮挡作用,以使物料都从挤压脱水筒 102后端的下端掉落到导流板1013上。
44.输送带202带动掉落到其上的菌草秸秆向热风室203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搅拌驱动电机2053带动搅拌轴2051和搅拌杆2052转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搅拌驱动电机2053连接外部电源,其转动方向和输送带202转动的方向相同。搅拌杆2052转动时对位于输送带202上的菌草秸秆进行搅拌,使堆积在一起的菌草秸秆打散,通过多个搅拌件205的搅拌,可以使位于输送带202上的菌草秸秆分散开,分散开的菌草秸秆进入到热风室203内。外部热风机产生的热风通过输送管道2041进入到分流管道2042后再从分流管道2042的末端排出,进而对位于热风室203内的菌草秸秆进行热风脱水。热风室203内的搅拌件205 工作时,同样可以菌草秸秆起到搅拌作用,使菌草秸秆尽可能的与热风室203 内的热风接触,提高脱水效果。后续,在输送带202的末端收集从热风室203 内出来的菌草秸秆即可。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并不单单只能用于菌草秸秆作物的脱水,还可以用于其他秸秆作物的脱水。
45.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
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
技术特征:
1.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包括挤压脱水单元和热风脱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脱水单元包括挤压脱水支架、固定在挤压脱水支架上的挤压脱水筒、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挤压脱水筒前端开口的前端盖、设置在所述挤压脱水筒内且一端贯穿所述前端盖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绞龙叶片、固定在所述转轴后端并与挤压脱水筒后端开口之间留设间隙的分流锥;其中,所述挤压脱水筒上均匀开设排水孔,所述挤压脱水筒前端顶部固定有一下料斗;所述挤压脱水支架后端上固定有一与所述转轴后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热风脱水单元包括热风脱水支架、设置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上的输送带、固定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中部的热风室、固定在所述热风室内的热风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的搅拌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的尖端朝向所述挤压脱水筒的前端开口;所述分流锥上一体成型有一固定筒,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分流锥和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还螺纹连接有一紧固螺栓,当旋紧所述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内端头抵接在所述转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脱水单元还包括集液筒,所述集液筒固定在所述挤压脱水支架中部,其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挤压脱水筒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脱水筒后端的顶部及两侧一体成型有遮挡板;所述挤压脱水支架上留设有与所述挤压脱水筒后端的下端对应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处固定有一倾斜向下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端位于输送带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热风室顶部的输送管道以及与所述输送管道连通的且末端向下弯折的分流管道,其中所述输送管道的进风端伸出所述热风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沿所述热风脱水支架宽度方向设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上的搅拌轴、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杆以及固定在所述热风脱水支架外侧并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的搅拌驱动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沿所述热风脱水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相邻2个搅拌件上的搅拌杆交错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室的两端固定有室门,所述室门的下端和所述输送带之间留设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菌草秸秆作物快速脱水机,包括挤压脱水单元和热风脱水单元,挤压脱水单元对菌草秸秆进行连续挤压脱水;热风脱水单元对菌草秸秆进行热风脱水。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脱水装置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设置挤压脱水单元和热风脱水单元,其中挤压脱水单元可以对菌草秸秆作物进行连续压脱水,提高菌草秸秆的脱水效率,实现菌草秸秆的快速脱水;热风脱水单元对挤压脱水后的菌草秸秆进行二次脱水,可以提高脱水效果,同时在热风脱水单元内设置搅拌件,可以使菌草秸秆尽可能的与热风室内的热风接触,提高进一步脱水效果。高进一步脱水效果。高进一步脱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蓝宗耿 莫耀光 陆晴 龙新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蓝宗耿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