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反光膜


背景技术:



2.目前,反光膜在交通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交通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3.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7571334 u公开了一种反光膜,其包括:柔性透明基材层;逆反射层,设置于柔性透明基材层的一侧;以及耐候层,设置于逆反射层的远离柔性透明基材层的一侧。由于该反光膜包括顺序层叠设置的基材层、逆反射层和耐候层,从而使该反光膜在具有反光特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耐候性,进而使由该反光膜制成反光产品中反光膜不易老化和脱落,提高了反光产品的可靠性,但上述结构的反光亮度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反光膜,以提高反光膜的反光亮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耐候表层、反射层和压敏胶底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第一玻璃微珠、多个第二玻璃微珠和电镀反光层,多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紧密地设于电镀反光层上,多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位于第一玻璃微珠上侧且分别嵌设于相邻的四个第一玻璃微珠之间,各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d2大于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的1/4且小于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各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的周边填充有透明树脂。
6.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为150-300μm,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d2的直径为80-100μm。
7.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电镀反光层为金属铝镀层或金属钛镀层或金属银镀层。
8.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电镀反光层厚度为20-40nm。
9.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耐候表层厚度为40-60μm。
10.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压敏胶底层厚度为80-100μm。
11.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反射层和压敏胶底层之间设有抗撕裂层。
12.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抗撕裂层采用经纱和纬纱1:1交织而成。
13.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抗撕裂层厚度为80-120μm。
14.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之间高低错落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反光膜对光的折射折射率,提升反光效果,并通过耐候表层的设置,使得由该反光膜制成的反光产品中的反光膜不易老化和脱落,而在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的周边填充有透明树脂,可对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进行固定,提高了反光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通过设置的抗撕裂层,提高了反光
膜的整体强度,防止反光膜在剥离的过程拉扯对其造成破损,配合压敏胶使用,可实现反光膜的多次剥离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层正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抗撕裂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标:
19.1、耐候表层;2、反射层;21、第一玻璃微珠;22、第二玻璃微珠;23、透明树脂;24、电镀反光层;3、抗撕裂层;31、经纱;32、纬纱;4、压敏胶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
22.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耐候表层1、反射层2和压敏胶底层4。
23.所述耐候表层1为具有防老化填料以及紫外吸收剂和/或光稳定剂的树脂层,其厚度为50μm,所述树脂层为聚氨酯树脂层或丙烯酸树脂层或聚氨酯/丙烯酸复合层。
24.所述反射层2包括多个第一玻璃微珠21、多个第二玻璃微珠22和电镀反光层24,多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21等间隔分布于电镀反光层24上多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21紧密地设于电镀反光层24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玻璃微珠21的间距s小于第一玻璃微珠21的直径d1且大于直径d1的1/5,多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22位于第一玻璃微珠21呈上上侧且分别嵌设于相邻的四个第一玻璃微珠21之间,各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22的直径d2大于间距s且小于第一玻璃微珠21的直径d1各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22的直径d2大于第一玻璃微珠21的直径d1的1/4且小于第一玻璃微珠21的直径d1,各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21和第二玻璃微珠22的周边填充有透明树脂23。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镀反光层24为厚度为30nm的金属铝镀层,所述第一玻璃微珠21的直径d1为180μm,所述第二玻璃微珠22的直径d2的直径为90μm,相邻的两个第一玻璃微珠21的间距s为50μm,所述压敏胶底层4厚度为85μm。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2和压敏胶底层4之间还设有厚度为100μm的抗撕裂层3,所述抗撕裂层3采用经纱31和纬纱321:1交织而成,其中,所述经纱31和纬纱32优选采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27.需说明的是,上述的耐候表层1厚度还可以为40-60μm之间的任一数值;电镀反光层24还可以为金属钛镀层或金属银镀层,其厚度还可以为20-40nm之间的任一数值;第一玻璃微珠21的直径d1还可以为150-300μm之间的任一数值;第二玻璃微珠22的直径d2的直径还可以为80-100μm之间的任一数值;抗撕裂层3厚度还可以为80-120μm之间的任一数值;压敏胶底层4厚度还可以为80-100μm之间的任一数值。
28.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玻璃微珠21和第二玻璃微珠22之间高低错落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反光膜对光的折射折射率,提升反光效果,并通过耐候表层1的设置,使得由该反光膜制成的反光产品中的反光膜不易老化和脱落,而在第一玻璃微珠21和第二玻璃微珠22的周
边填充有透明树脂23,可对第一玻璃微珠21和第二玻璃微珠22进行固定,提高了反光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通过设置的抗撕裂层3,提高了反光膜的整体强度,防止反光膜在剥离的过程拉扯对其造成破损,配合压敏胶使用,可实现反光膜的多次剥离反复使用。
29.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耐候表层、反射层和压敏胶底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第一玻璃微珠、多个第二玻璃微珠和电镀反光层,多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紧密地设于电镀反光层上,多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位于第一玻璃微珠上侧且分别嵌设于相邻的四个第一玻璃微珠之间,各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d2大于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的1/4且小于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各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的周边填充有透明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为150-300μm,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d2的直径为80-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反光层为金属铝镀层或金属钛镀层或金属银镀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反光层厚度为20-4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表层厚度为40-6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底层厚度为80-1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和压敏胶底层之间设有抗撕裂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撕裂层采用经纱和纬纱1:1交织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撕裂层厚度为80-120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耐候表层、反射层和压敏胶底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第一玻璃微珠、多个第二玻璃微珠和电镀反光层,多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紧密地设于电镀反光层上,多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位于第一玻璃微珠上侧且分别嵌设于相邻的四个第一玻璃微珠之间,各个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D2大于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的1/4且小于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D1,各个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的周边填充有透明树脂。其解决了西现有玻璃微珠反光膜反光亮度差的问题,提高了由本实用新型反光膜制成的反光产品的可靠性。光产品的可靠性。光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

纪志 杨乾娟 伍隆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石狮市夜航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0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05:1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8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玻璃微珠   反光   反光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