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现代的水产养殖业产量每年都在上升,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杂交鳢因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同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非常适合高密度养殖模式的要求。
3.作为养殖行业中关键的苗种环节,杂交鳢的
水花鱼苗到鱼苗的生长阶段,存在许多因素降低其成活率,饵料的不适宜可能影响摄食导致苗种的死亡和规格差异大;同时因为杂交鳢性情凶猛,规格差异大的鱼苗需要分筛,不然会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导致小苗的死亡;而分筛过程则会造成鱼苗应激,这在鱼苗早期养殖是极为致命的;在大规模鱼苗培育中这些一直是影响鱼苗产量的关键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使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饵料,减少鱼苗应激,同时降低生长差异性。
4.而且在现代养殖模式中,水质也是影响水产养殖产量的关键问题,由于高密度养殖,养殖水体粪便、残余饵料和植物枝叶等有机物质大量累积,造成水质恶化、水体浑浊和氨氮含量超标,在这种条件下,池塘养殖会面临缺氧、杂交鳢易感染病菌等,这样将导致杂交鳢极高的死亡率。因此控制池塘水质和对养殖池塘合理管理是极为关键的,解决这些问题将大大提高杂交鳢的养殖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使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饵料,减少鱼苗应激,同时降低生长差异性,通过控制池塘水质和池底有机物质的管理,能够合理有效的减少杂交鳢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提高杂交鳢的成活率和产量。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区、净化区和给水区,
所述养殖区、所述净化区与所述给水区上均设有水质处理设备,所述养殖区包括水花鱼苗养殖区、鱼苗养殖区、幼鱼养殖区和发酵池,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与所述鱼苗养殖区之间设有第一围隔,所述鱼苗养殖区与所述幼鱼养殖区之间设有第二围隔,所述给水区通过水管通路分别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所述鱼苗养殖区、所述幼鱼养殖区连接,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内设有可拆卸的多级
围网,所述多级围网内培育有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所述养殖区产生的废弃固体有机物通过所述水质处理设备处理并输送至所述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所述发酵池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连接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8.为了减少鱼苗应激以及使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饵料,所述多级围网包
括由里至外依次设有的初级围网、次级围网和末级围网,所述初级围网外侧和所述次级围网内侧围合形成第一饲养区,所述次级围网外侧和末级围网内侧围合形成第二饲养区,所述初级围网、所述次级围网和所述末级围网均可拆卸。
9.为了减少鱼苗应激和降低生长差异性,所述第一围隔使用70目纱网进行设置,所述第二围隔使用50目纱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围隔和所述第二围隔均可拆除。
10.为了减少杂交鳢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所述净化区包括依次连接的曝气循环净化区、过滤区和生态净化区,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与所述幼鱼养殖区分别通过水质处理设备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连接,所述生态净化区与所述给水区连接。
11.为了控制池塘水质和有效地对池底有机物质进行管理,所述水质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固液分离组件和第二固液分离组件,所述第一固液分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底部的第一水泵、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上的第一滚筒式微滤机,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通过水管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固液分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幼鱼养殖区底部的第二水泵、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上的第二滚筒式微滤机,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通过水管通路连接。
12.为了有效地对池底有机物质进行管理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所述水质处理设备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和所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处理形成的固体进行收集并压缩的固体压榨机,所述固体压榨机的一端与所述发酵池连接,所述发酵池上设有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连通的出料口。
13.为了增加池塘养殖时水中的含氧量,提高杂交鳢的存活率,所述水质处理设备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与所述幼鱼养殖区上的增氧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与所述鱼苗养殖区上的氧气盘、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给水区和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底部的板式微孔曝气器,所述板式微孔曝气器设有多个。
14.为了减少杂交鳢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上设有生物填料,所述过滤区上设有过滤毛刷,所述生态净化区上设有净化植物。
15.为了减少杂交鳢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所述净化区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高位挡板和低位挡板,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与所述过滤区之间设有所述高位挡板和所述低位挡板,所述过滤区与所述生态净化区之间设有所述高位挡板和所述低位挡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一、本实用新型的水花鱼苗养殖区内培育有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通过将养殖池塘底部过多的残饵以及粪便通过水质处理设备抽离养殖池塘,再利用水质处理设备将养殖区产生的废弃固体有机物进行处理并输送至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通过发酵池与水花鱼苗养殖区连接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实现废弃固体有机物的再利用,一方面加快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使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生物饵料,降低生长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杂交鳢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提高杂交鳢成活率和产量;
18.二、本实用新型将养殖区受污染程度较高的水输送至净化区,经过层层净化后到达给水区,再将净水循环排放到养殖区,由此实现养殖池塘的内循环,通过净化和改善养殖期间的水质问题,能够有效的减少杂交鳢培育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提高成活率和产量,还能节约淡水资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符合绿经济养殖理念;
19.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级围网、第一围隔和第二围隔划分养殖区进行不同阶段的
鱼苗培育,避免规格差异大的鱼苗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通过设置多级围网,并且在多级围网内培育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使得水花鱼苗能够摄食到充足的生物饵料,通过拆卸多级围网、第一围隔和第二围隔逐渐扩大养殖区域,无需转移环境,避免造成鱼苗应激,水花鱼苗从初期的生物饵料慢慢过渡到幼鱼的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饵料因素造成的鱼苗消化不了造成的死亡,同时保证了鱼苗均能得到充分的饵料,减少鱼苗大小分化造成生长差异,保证鱼苗规格的尽量一致;
20.四、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在给水区设置排水管,当遇到干旱季节时,利用处理的净水对农田进行灌溉,实现渔业与农业的双丰收,能够实现绿、高效、零污染的生态养殖模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的俯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的俯视图。
24.图3为图2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26.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区1、净化区2和给水区3,所述养殖区1、所述净化区2与所述给水区3上均设有水质处理设备4,所述养殖区1包括水花鱼苗养殖区11、鱼苗养殖区12、幼鱼养殖区13和发酵池14,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鱼苗养殖区12之间设有第一围隔121,所述鱼苗养殖区12与所述幼鱼养殖区13之间设有第二围隔122,所述给水区3通过水管通路分别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 11、所述鱼苗养殖区12、所述幼鱼养殖区13连接,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内设有可拆卸的多级围网111,所述多级围网111内培育有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所述养殖区1产生的废弃固体有机物通过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处理并输送至所述发酵池14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所述发酵池14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连接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本实用新型的水花鱼苗养殖区内培育有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通过将池塘底部过多的残饵以及粪便通过水质处理设备抽离养殖池塘,再利用水质处理设备经过固液分离处理后形成的固体输送至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通过发酵池与水花鱼苗养殖区连接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实现废弃固体有机物的再利用,一方面加快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使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生物饵料,降低生长差异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杂交鳢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提高杂交鳢成活率和产量;本实用新型将养殖区受污染程度较高的水输送至净化区,经过层层净化后到达给水区,再将净水循环排放到养殖区,由此实现养殖池塘的内循环,通过净化和改善养殖期间的水质问题,能够有效的减少杂交鳢培育养殖期间的水质恶化,提高成活率和产量,还能节约淡水资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符合绿经济养殖理念。
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多级围网111包括由里至外依次设有的初级围网1111、次级围网1112和末级围网1113,所述初级围
网1111外侧和所述次级围网1112内侧围合形成第一饲养区1114,所述次级围网1112外侧和末级围网1113内侧围合形成第二饲养区 1115,所述初级围网1111、所述次级围网1112和所述末级围网1113均可拆卸。第一饲养区用于培育轮虫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第二饲养区用于培育枝角类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通过设置初级围网,提供限定区域供早期杂交鳢水花鱼苗形成集,防止在大水体环境中因为无法形成集造成鱼苗死亡;在水花鱼苗消耗完卵黄囊需要开口进食饵料时,可以从第一饲养区和第二饲养区中摄食充足的生物饵料,同时无需转移环境,直接避免造成鱼苗应激,进一步地,在水花鱼苗养殖区中段离岸边2-2.5米位置开始设置多级围网,初级围网位于最内侧,使用100目纱网搭建4m
×
4m的方形初级围网,纱网的底部埋进水花鱼苗养殖区底部泥土中,初级围网的上部要高于水面20厘米以上;初级围网的纱网四周使用竹竿进行固定,每隔2m使用一根竹竿,并使用尼龙绳将每根竹竿与纱网的上下进行固定,次级围网位于初级围网外侧,次级围网使用60目纱网搭建8m
×
8m的方形围网,搭建方式与初级围网要求一致;末级围网位于次级围网外侧,末级围网使用40目纱网搭建15m
×
15m的方形围网,搭建方式与初级围网和次级围网的要求一致。
28.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围隔121使用70目纱网进行设置,所述第二围隔122使用50目纱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围隔121和所述第二围隔122均可拆除。进一步地,第一围隔和第二围隔的底部需要埋入底泥中,顶部需要露出水面20公分以上,利用第一围隔和第二围隔划分养殖区进行不同阶段的鱼苗培育,通过设置不同目数的纱网,能够对鱼苗进行分筛,减少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通过拆除第一围隔能够使水花鱼苗由水花鱼苗养殖区游向鱼苗养殖区,通过拆除第二围隔能够使鱼苗由鱼苗养殖区游向幼鱼养殖区,降低了鱼苗应激,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水花鱼苗从初期的生物饵料慢慢过渡到幼鱼的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饵料因素造成的鱼苗消化不了造成的死亡,同时保证了鱼苗均能得到充分的饵料,减少鱼苗大小分化造成生长差异,保证鱼苗规格的尽量一致,本实用新型中,鱼苗规格整齐度能达到75-80%。
29.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净化区2包括依次连接的曝气循环净化区21、过滤区22和生态净化区23,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幼鱼养殖区13分别通过水质处理设备4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连接,所述生态净化区23与所述给水区3连接,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设有生物填料211,所述过滤区22上设有过滤毛刷221,所述生态净化区23上设有净化植物231。采用这样的设计,通过水质处理设备可以将水花鱼苗养殖区和幼鱼养殖区中的污水抽取到曝气循环净化区进行净化,再经过过滤区和生态净化区的层次净化,净水进入到给水区,再由给水区将净水分别输送至水花鱼苗养殖区、鱼苗养殖区、幼鱼养殖区实现养殖池塘内循环,生物填料可以吸收固定及氧化氨氮等物质,过滤区采用过滤毛刷进行布置,以此能够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促进微生物生长并分解有害物质,生态净化区中选用香蒲、美人蕉、再力花等挺水植物,能够吸收水体氮磷,同时可以通过重复修剪后再生长以降低水体的氮磷含量。
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包括第一固液分离组件41和第二固液分离组件42,所述第一固液分离组件41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底部的第一水泵411、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的
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所述第一水泵411与所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通过水管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固液分离组件42包括设置在所述幼鱼养殖区13底部的第二水泵421、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 21上的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所述第二水泵421与所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 通过水管通路连接。采用这样的设计,水花鱼苗养殖区利用肥料培育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会有多余的肥料没有被吸收而沉淀在水花鱼苗养殖区底部,通过第一水泵将水花鱼苗养殖区底部含有的肥料和污水抽取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上进行过滤,降低水花鱼苗养殖区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幼鱼养殖区中会使用饲料喂养鱼苗,多余的饲料会沉淀在幼鱼养殖区底部,通过第二水泵将幼鱼养殖区底部含有的鱼饵、粪便和污水抽取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上进行过滤,能够减少曝气循环净化区内的处理压力,同时降低幼鱼养殖区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
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和所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处理形成的固体进行收集并压缩的固体压榨机43,所述固体压榨机43的一端与所述发酵池14连接,所述发酵池14上设有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连通的出料口141。固体压榨机将第一滚筒式微滤机和第二滚筒式微滤机处理的固体有机物质进一步压榨处理,固体有机物质输送至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发酵完成的有机物质通过出料口排放到水花鱼苗养殖区,使得水花鱼苗养殖区的浮游动物汲取养分进行生长。
3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幼鱼养殖区 13上的增氧机44、分别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鱼苗养殖区12上的氧气盘45、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给水区3和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底部的板式微孔曝气器46,所述板式微孔曝气器46设有多个。采用这样的设计,通过增氧机和氧气盘能够分别提高养殖区内的氧气量,当水体进入曝气循环净化区进行曝气,使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通过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气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水中悬浮体下沉,加强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水中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33.如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所述净化区2 上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包括高位挡板241和低位挡板242,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与所述过滤区22之间设有所述高位挡板241和所述低位挡板242,所述过滤区22与所述生态净化区23之间设有所述高位挡板241和所述低位挡板 2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净化区设置不同的挡板,能够使净化区内的水缓慢流动从而达到充分过滤和净化的效果,同时净化区结合载体吸附、水生植物等物理、生态手段进行净化,能够高效的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
34.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
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杂交鳢水花鱼苗投放于初级围网1111内的时候携带有卵黄囊,此时不需要喂食;当经过2-3天,此时水花鱼苗的卵黄囊已经消耗并消失,打开并拆除初级围网1111,轻微拍打水面,使水花鱼苗自然游入第一饲养区1114,此时水花鱼苗已经可以开口进食第一饲养区1114中的轮虫,在第一饲养区1114放置氧气盘45进行供氧;水花鱼苗开口摄食轮虫3-5天后,其体型有所增长,第一饲养区1114的轮虫适量减少,此时打开并拆
除次级围网 1112,将水花鱼苗留在第二饲养区1115内,此时水花鱼苗可以摄食第二饲养区 1115内的枝角类浮游生物,同时可以加置氧气盘45或者打开增氧机44给水体进行供氧;水花鱼苗在第二饲养区1115培育5-7天后,打开第一围隔121,水花鱼苗从水花鱼苗养殖区11自然进入到鱼苗养殖区12,可以在生物饵料里参杂部分人工配合饲料开始训食,并根据摄食情况逐步提高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在10-15天后即可完全饲喂人工配合饲料,此时水花鱼苗成功培育达到鱼苗,打开第二围隔122,鱼苗从鱼苗养殖区12进入到幼鱼养殖区13中,在幼鱼养殖区13的池塘两侧各放置一台小型投料机,使用投料机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间为10-15天,此时鱼苗平均规格达到10公分。多级围网111、第一围隔121、第二围隔122能够避免规格差异大的鱼苗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通过逐步拆除多级围网111、第一围隔121、第二围隔122,能够使鱼苗在培育的过程中获得合适的生物饵料,降低生长差异性,同时无需转移环境,避免造成鱼苗应激,提高杂交鳢的成活率。
36.水花鱼苗养殖区11利用肥料培育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会有多余的肥料没有被浮游动物吸收而沉淀在水花鱼苗养殖区11底部,设置在水花鱼苗养殖区11底部的第一水泵411能够将水花鱼苗养殖区11的肥料残渣和污水等抽离水花鱼苗养殖区11,通过水管通路输送到位于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的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进一步将进入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后的水进入到曝气循环净化区21,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中分离形成的固体有机物质进入到固体压榨机43进行压榨;幼鱼养殖区13中会使用饲料喂养鱼苗,多余的饲料会沉淀在幼鱼养殖区13底部,设置在幼鱼养殖区13底部的第二水泵421能够将幼鱼养殖区13中的粪便、鱼饵残渣和污水等抽离幼鱼养殖区13,通过水管通路输送到位于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的第二滚筒式微滤机 422,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进一步将进入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后的水进入到曝气循环净化区21,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中分离形成的固体有机物质进入到固体压榨机43进行压榨;固体有机物质在发酵池14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发酵完成的有机物质通过出料口141排放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使得水花鱼苗养殖区11的浮游动物汲取养分进行生长。
37.曝气循环净化区21内的生物填料211对污水进行吸附以此能够培养硝化细菌进一步分解水体氨氮,通过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与过滤区22之间设有高位挡板241和低位挡板242,水流缓慢进入到过滤区22,过滤区22中设有的过滤毛刷221能够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促进微生物生长并分解有害物质,使用高位挡板241和低位挡板242隔开,使得水流进一步缓慢移动,水流充分流经过滤毛刷221流进生态净化区23,生态净化区23中选用的香蒲、再力花和美人蕉均属于挺水植物,能够进一步吸收水体氮磷,污水通过物理净化和生态净化后转化为净水。
38.生态净化区23处理的净水进入到给水区3,给水区3通过水管通路分别与水花鱼苗养殖区11、鱼苗养殖区12和幼鱼养殖区13连接,通过控制水管通路,给水区3排放净水到水花鱼苗养殖区11、鱼苗养殖区12或者幼鱼养殖区13进行循环再利用,当遇到干旱季节时,可以通过在给水区3利用排水管将处理的净水对农田进行灌溉,实现渔业与农业的双丰收,能够实现绿、高效、零污染的生态养殖模式。
39.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区(1)、净化区(2)和给水区(3),所述养殖区(1)、所述净化区(2)与所述给水区(3)上均设有水质处理设备(4),所述养殖区(1)包括水花鱼苗养殖区(11)、鱼苗养殖区(12)、幼鱼养殖区(13)和发酵池(14),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鱼苗养殖区(12)之间设有第一围隔(121),所述鱼苗养殖区(12)与所述幼鱼养殖区(13)之间设有第二围隔(122),所述给水区(3)通过水管通路分别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所述鱼苗养殖区(12)、所述幼鱼养殖区(13)连接,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内设有可拆卸的多级围网(111),所述多级围网(111)内培育有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所述养殖区(1)产生的废弃固体有机物通过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处理并输送至所述发酵池(14)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所述发酵池(14)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连接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围网(111)包括由里至外依次设有的初级围网(1111)、次级围网(1112)和末级围网(1113),所述初级围网(1111)外侧和所述次级围网(1112)内侧围合形成第一饲养区(1114),所述次级围网(1112)外侧和末级围网(1113)内侧围合形成第二饲养区(1115),所述初级围网(1111)、所述次级围网(1112)和所述末级围网(1113)均可拆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隔(121)使用70目纱网进行设置,所述第二围隔(122)使用50目纱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围隔(121)和所述第二围隔(122)均可拆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2)包括依次连接的曝气循环净化区(21)、过滤区(22)和生态净化区(23),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幼鱼养殖区(13)分别通过水质处理设备(4)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连接,所述生态净化区(23)与所述给水区(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包括第一固液分离组件(41)和第二固液分离组件(42),所述第一固液分离组件(41)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底部的第一水泵(411)、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的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所述第一水泵(411)与所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通过水管通路连接,所述第二固液分离组件(42)包括设置在所述幼鱼养殖区(13)底部的第二水泵(421)、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的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所述第二水泵(421)与所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通过水管通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滚筒式微滤机(412)和所述第二滚筒式微滤机(422)处理形成的固体进行收集并压缩的固体压榨机(43),所述固体压榨机(43)的一端与所述发酵池(14)连接,所述发酵池(14)上设有与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连通的出料口(14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处理设备(4)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幼鱼养殖区(13)上的增氧机(44)、分别设置在所述水花鱼苗养殖区(11)与所述鱼苗养殖区(12)上的氧气盘(45)、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给水区(3)和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底部的板式微孔曝气器(46),所述板式微孔曝气器(46)设有多个。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上设有生物填料(211),所述过滤区(22)上设有过滤毛刷(221),所述生态净化区(23)上设有净化植物(23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2)上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包括高位挡板(241)和低位挡板(242),所述曝气循环净化区(21)与所述过滤区(22)之间设有所述高位挡板(241)和所述低位挡板(242),所述过滤区(22)与所述生态净化区(23)之间设有所述高位挡板(241)和所述低位挡板(242)。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培育杂交鳢的养殖池塘内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区、净化区和给水区,养殖区、净化区与给水区均设有水质处理设备,养殖区包括水花鱼苗养殖区、鱼苗养殖区、幼鱼养殖区和发酵池,水花鱼苗养殖区与鱼苗养殖区之间设有第一围隔,鱼苗养殖区与幼鱼养殖区之间设有第二围隔,给水区通过水管通路与养殖区连接,水花鱼苗养殖区内设有可拆卸的多级围网,多级围网内培育有浮游动物作为水花鱼苗的生物饲料,养殖区产生的废弃固体有机物通过水质处理设备处理并输送至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形成肥料,发酵池与水花鱼苗养殖区连接并提供浮游动物生长所需的肥料。本实用新型能使鱼苗获得合适饵料并降低生长差异性,能减少水质恶化,提高杂交鳢成活率。提高杂交鳢成活率。提高杂交鳢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
邹记兴 王少聃 王桂芹 周爱国 谢少林 丁建华 王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6.13
技术公布日: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