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河道
淤泥治理的
杂质分离回 收系统。
背景技术:
2.河湖淤泥按粒度组成可以是粉土质的或粘土质的,细砂质或极细砂质的极 少,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为淤泥;天然含 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为1~1.5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海滨淤泥的粘 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淡水淤泥则是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
3.由于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到河流中,河道底部的淤泥中也 沉积的大量的污染物杂质等,在河道淤泥治理中,需要将河道淤泥中掺杂的这些 杂质进行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能够有 效地将河道淤泥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包括初级拦截系统、深度过滤 系统、终端过滤塔以及底泥分层处理系统;
7.初级拦截系统包括通水渠,通水渠内设有
多个拦截机构;
8.拦截机构包括拦截筛网,拦截筛网固定在支撑框中,通水渠内侧面固定设有 凹字形的滑轨,支撑框侧边滑动配合在滑轨内;
9.深度过滤系统包括支撑台底座,支撑台底座顶部固定设有过滤斜台,过滤斜 台顶部为斜面且斜面倾角范围为15
°
~35
°
,过滤斜台前后两侧各固定设有斜台侧 板,过滤斜台顶部具有多条过滤槽,过滤槽两侧各固定设有过滤槽侧板;
10.过滤斜台较高一端固定设有进料支撑台,过滤斜台较低一端固定设有出料容 纳池;
11.进料支撑台上固定设有多根进料管,多根进料管与多条过滤槽一对一相连通;
12.通水渠的输出端与进料管的输入端相连通;
13.每个过滤槽内均匀分布固定设有多个过滤挡板,过滤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 围在-10
°
~5
°
,过滤挡板上具有上下贯通的过滤孔;
14.过滤槽内靠近进料支撑台的一端固定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下侧具有多个冲刷 喷头;
15.
所述终端过滤塔用于进一步过滤处理深度过滤系统处理后的淤泥,所述底泥 分层处理系统用于将终端过滤塔过滤处理后的淤泥进行沉淀分层固化。
16.优选地,终端过滤塔包括上下延伸筒状的过滤塔壳体,过滤塔壳体内固定设 有中
心支撑柱;
17.中心支撑柱上固定设有过滤盘,过滤盘在中心支撑柱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有 多个,过滤盘为开口朝下的锥形壳体,过滤盘上具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过滤通孔;
18.过滤盘下侧固定设有环形的流通挡圈,流通挡圈同心排布有多个;多个流通 挡圈有效使得流经过滤盘的泥水混合物均匀洒落在下一个过滤盘上。
19.过滤塔壳体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环形的杂质汇集槽,杂质汇集槽一对一设置 在各个过滤盘下方,过滤塔壳体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多个汇总排出管,汇总排出管 一对一与各个杂质汇集槽相连通;
20.中心支撑柱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设有过滤输入环,输送过滤输入环为中空结 构,过滤输入环下端具有多个输出接口;
21.出料容纳池与过滤输入环相连通;
22.优选地,底泥分层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架,支撑架顶部固定设有两个开口朝上 的处理筒,
23.处理筒内通过管道与过滤塔壳体内底部相连通;
24.支撑架顶部位于两个处理筒之间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管,支撑管内转动 配合设有旋转支撑柱,旋转支撑柱由电机进行驱动转动,旋转支撑柱顶部固定设 有机构支撑板;
25.机构支撑板上固定连接设有两个处理筒顶盖,两个处理筒顶盖分别位于两个 处理筒上方,处理筒顶盖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升降通孔,升降通孔内滑动配合设有 升降杆;
26.其中一个升降杆下端固定设有排水板,排水板上具有多个上下延伸的排水通 孔;
27.另一个升降杆下端固定设有搅拌固定盘,搅拌固定盘下端转动配合设有搅拌 转动环,搅拌转动环由电机驱动转动,搅拌转动环上具有多根搅拌杆;
28.升降杆外侧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约束槽,约束槽内固定设有第四从动齿条;
29.处理筒顶盖顶部固定设有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四驱动 齿轮,第四驱动齿轮与第四从动齿条啮合连接。
30.优选地,过滤槽侧板上位于过滤挡板远离过滤槽内一端的两侧各固定设有滚 轮支座,两个滚轮支座之间转动配合设有拨离滚轮,拨离滚轮侧面上具有多个柔 性板,拨离滚轮由电机进行驱动转动。
31.优选地,过滤斜台侧边固定设有多个杂质容纳箱,过滤斜台上固定安装有多 根杂质排出管,杂质排出管一端延伸放置在过滤挡板远离过滤槽内的一端,杂质 排出管另一端延伸在杂质容纳箱内部。
32.说明:拨离滚轮侧面上的多个柔性板,能够将过滤挡板拦截的杂质颗粒拨离 输送到杂质排出管中;
33.过滤槽中的过滤挡板从上至下过滤挡板的过滤规格依次递减,同种规格过滤 挡板过滤拦截的杂质颗粒通过杂质排出管被输送到同一个杂质容纳箱中。
34.优选地,杂质容纳箱为密闭箱体,过滤斜台侧面固定设有真空泵,真空泵的 输入端与杂质容纳箱内部相连通,杂质排出管上具有启闭阀门。
35.说明:利用真空泵将杂质容纳箱内部抽成负压状态,探后开启杂质排出管上 的启闭阀门,在空气流通的冲击下,使得杂质排出管中积累的杂质颗粒输送到杂 质容纳箱内,
能够有效避免杂质排出管发生堵塞。
36.优选地,过滤塔壳体内侧壁位于杂质汇集槽上方固定设有旋转支撑环,旋转 支撑环上转动配合设有旋转驱动环,旋转驱动环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杂质拨片, 杂质拨片放置在杂质汇集槽内;
37.过滤塔壳体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驱动 齿轮,旋转驱动环上固定设有第二从动齿圈,第二从动齿圈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 连接;
38.过滤塔壳体内侧壁固定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将第二电机、 第二从动齿圈以及旋转驱动环包围在内。
39.说明:杂质拨片能够将杂质汇集槽内积累的杂质颗粒拨动输送到汇总排出管 处,使得杂质颗粒顺利从汇总排出管排出。
40.优选地,过滤盘顶部转动配合设有清扫支撑环,清扫支撑环上固定设有多根 清扫杆,清扫杆下侧固定设有清扫毛刷;
41.清扫支撑环上固定设有第一从动齿圈,中心支撑柱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第 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圈啮合连 接;
42.中心支撑柱上固定设有第一防护壳,第一防护壳将第一电机、清扫支撑环以 及第一从动齿圈包围在内。
43.说明:利用清扫毛刷能够及时有效清理掉过滤盘上表面附着的多余淤泥以及 杂质颗粒,避免影响过滤盘的过滤效率。
44.优选地,排水板顶部转动配合设有启闭控制板,启闭控制板上具有多个与排 水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升降杆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三电机,启闭控制 板顶部固定设有第三从动齿圈,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三主动齿轮,第 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圈啮合连接。
45.优选地,支撑架由支撑底板以及通过多根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顶部的 支撑顶板组成;
46.支撑顶板上具有两个上下贯通的顶板通孔,顶板通孔与分别与处理筒相连通, 支撑底板顶部固定设有支撑伸缩杆,支撑伸缩杆顶端固定设有密封底板,密封底 板密封配合在顶板通孔内。
47.说明:处理筒内沉积的淤泥块能够通过顶板通孔更加方便的排出。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初级拦截系统能够将河道淤泥中较大的杂质首先拦截分离出来,然后利用深度过 滤系统以及终端过滤塔将河道淤泥中绝大部分杂质颗粒过滤分离出来,最后利用 底泥分层处理系统使得河道淤泥进行沉降分层,方便对河道淤泥进行进一步筛分, 通过以上对河道淤泥进行多级过滤分离,能够将河道淤泥中各个规格的杂质颗粒 有效分离出来,方便后续对这些杂质颗粒进行分类处理。
附图说明
49.图1是本发明中初级拦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51.图3是本发明中深度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2.图4是图3的俯视图;
53.图5是本发明中终端过滤塔的结构示意图;
54.图6是图5的局部视图a;
55.图7是图5的局部视图b;
56.图8是图5的局部视图c;
57.图9是本发明中底泥分层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59.图11是图9的局部视图d;
60.图12是图10的局部视图e。
61.图中,10-初级拦截系统、11-通水渠、111-滑轨、12-拦截机构、121-拦截 筛网、122-支撑框、20-深度过滤系统、200-支撑台底座、21-过滤斜台、201
‑ꢀ
进料支撑台、202-出料容纳池、211-过滤槽、212-过滤槽侧板、213-杂质容纳 箱、214-真空泵、22-过滤挡板、221-滚轮支座、222-拨离滚轮、223-柔性板、224
‑ꢀ
杂质排出管、225-启闭阀门、23-进料管、24-进水管、30-终端过滤塔、31-过 滤塔壳体、311-中心支撑柱、312-旋转支撑环、32-过滤盘、321-流通挡圈、322
‑ꢀ
清扫支撑环、323-清扫杆、324-清扫毛刷、325-第一从动齿圈、326-第一电机、 327-第一驱动齿轮、328-第一防护壳、33-杂质汇集槽、331-旋转驱动环、332
‑ꢀ
杂质拨片、334-第二电机、335-第二驱动齿轮、336-第二从动齿圈、337-第二 防护壳、34-过滤输入环、341-输出接口、40-底泥分层处理系统、41-支撑架、411
‑ꢀ
支撑底板、412-支撑柱、413-支撑顶板、414-支撑管、415-旋转支撑柱、416
‑ꢀ
机构支撑板、417-支撑伸缩杆、418-密封底板、42-处理筒、43-处理筒顶盖、431
‑ꢀ
升降通孔、432-升降杆、4321-约束槽、4322-第四从动齿条、433-排水板、4331
‑ꢀ
排水通孔、434-启闭控制板、435-第三电机、4351-第三主动齿轮、436-第四电 机、4361-第四驱动齿轮、437-搅拌固定盘、438-搅拌转动环、439-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结合图1-图1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 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各个结构示意图本身投影关系的 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63.实施例1:
64.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如图1、图3、图5以及图9 所示包括初级拦截系统10、深度过滤系统20、终端过滤塔30以及底泥分层处理 系统40;
65.如图1所示,初级拦截系统10包括通水渠11,通水渠11内设有多个拦截 机构12;
66.如图2所示,拦截机构12包括拦截筛网121,拦截筛网121固定在支撑框122 中,通水渠11内侧面固定设有凹字形的滑轨111,支撑框122侧边滑动配合在 滑轨111内;
67.如图3所示,深度过滤系统20包括支撑台底座200,支撑台底座200顶部 固定设有过滤斜台21,过滤斜台21顶部为斜面且斜面倾角为25
°
,过滤斜台21 前后两侧各固定设有斜台侧板210,过滤斜台21顶部具有多条过滤槽211,过滤 槽211两侧各固定设有过滤槽侧板212;
68.过滤斜台21较高一端固定设有进料支撑台201,过滤斜台21较低一端固定 设有出
料容纳池202;
69.进料支撑台201上固定设有多根进料管23,多根进料管23与多条过滤槽211 一对一相连通;
70.通水渠11的输出端与进料管23的输入端相连通;
71.每个过滤槽211内均匀分布固定设有多个过滤挡板22,过滤挡板22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5
°
,过滤挡板22上具有上下贯通的过滤孔;
72.过滤槽侧板212上位于过滤挡板22远离过滤槽211内一端的两侧各固定设 有滚轮支座221,两个滚轮支座221之间转动配合设有拨离滚轮222,拨离滚轮222 侧面上具有多个柔性板223,拨离滚轮222由电机进行驱动转动。
73.如图4所示,过滤斜台21侧边固定设有多个杂质容纳箱213,过滤斜台21 上固定安装有多根杂质排出管224,杂质排出管224一端延伸放置在过滤挡板22 远离过滤槽211内的一端,杂质排出管224另一端延伸在杂质容纳箱213内部。
74.杂质容纳箱213为密闭箱体,过滤斜台21侧面固定设有真空泵214,真空 泵214的输入端与杂质容纳箱213内部相连通,杂质排出管224上具有启闭阀门 225。
75.如图3所示,过滤槽211内靠近进料支撑台201的一端固定设有进水管24, 进水管24下侧具有多个冲刷喷头;
76.如图5所示,终端过滤塔30包括上下延伸筒状的过滤塔壳体31,过滤塔壳 体31内固定设有中心支撑柱311;
77.中心支撑柱311上固定设有过滤盘32,过滤盘32在中心支撑柱311沿上下 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滤盘32为开口朝下的锥形壳体,过滤盘32上具有多个 上下贯通的过滤通孔;
78.如图8所示,过滤盘32下侧固定设有环形的流通挡圈321,流通挡圈321 同心排布有多个。
79.如图6所示,过滤盘32顶部转动配合设有清扫支撑环322,清扫支撑环322 上固定设有多根清扫杆323,清扫杆323下侧固定设有清扫毛刷324;
80.如图6所示,清扫支撑环322上固定设有第一从动齿圈325,中心支撑柱311 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326,第一电机326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驱动齿轮327, 第一驱动齿轮327与第一从动齿圈325啮合连接;
81.中心支撑柱311上固定设有第一防护壳328,第一防护壳328将第一电机326、 清扫支撑环322以及第一从动齿圈325包围在内。
82.如图5所示,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环形的杂质汇集槽33,杂 质汇集槽33一对一设置在各个过滤盘32下方,过滤塔壳体31外侧壁上固定设 有多个汇总排出管330,汇总排出管330一对一与各个杂质汇集槽33相连通;
83.如图7所示,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位于杂质汇集槽33上方固定设有旋转支 撑环312,旋转支撑环312上转动配合设有旋转驱动环331,旋转驱动环331上 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杂质拨片332,杂质拨片332放置在杂质汇集槽33内;
84.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电机334,第二电机334的输出轴上固 定有第二驱动齿轮335,旋转驱动环331上固定设有第二从动齿圈336,第二从 动齿圈336与第二驱动齿轮335啮合连接;
85.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固定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防护壳337,第二防护壳337 将第二电机334、第二从动齿圈336以及旋转驱动环331包围在内。
86.中心支撑柱311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设有过滤输入环34,输送过滤输入环 34为中空结构,过滤输入环34下端具有多个输出接口341;
87.出料容纳池202与过滤输入环34相连通;
88.如图9所示,底泥分层处理系统40包括支撑架41,支撑架41顶部固定设 有两个开口朝上的处理筒42,
89.处理筒42内通过管道与过滤塔壳体31内底部相连通;
90.支撑架41顶部位于两个处理筒42之间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管414,支 撑管414内转动配合设有旋转支撑柱415,旋转支撑柱415由电机进行驱动转动, 旋转支撑柱415顶部固定设有机构支撑板416;
91.机构支撑板416上固定连接设有两个处理筒顶盖43,两个处理筒顶盖43分 别位于两个处理筒42上方,处理筒顶盖43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升降通孔431,升 降通孔431内滑动配合设有升降杆432;
92.其中一个升降杆432下端固定设有排水板433,排水板433上具有多个上下 延伸的排水通孔4331;
93.排水板433顶部转动配合设有启闭控制板434,启闭控制板434上具有多个 与排水通孔433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升降杆432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三 电机435,启闭控制板434顶部固定设有第三从动齿圈4341,第三电机435的输 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三主动齿轮4351,第三主动齿轮4351与第三从动齿圈4341 啮合连接。
94.另一个升降杆432下端固定设有搅拌固定盘437,搅拌固定盘437下端转动 配合设有搅拌转动环438,搅拌转动环438由电机驱动转动,搅拌转动环438上 具有多根搅拌杆439;
95.如图12所示,升降杆432外侧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约束槽4321,约束槽4321 内固定设有第四从动齿条4322;
96.处理筒顶盖43顶部固定设有第四电机436,第四电机436的输出轴上固定 设有第四驱动齿轮4361,第四驱动齿轮4361与第四从动齿条4322啮合连接。
97.如图9所示,支撑架41由支撑底板411以及通过多根支撑柱412固定连接 在支撑底板411顶部的支撑顶板413组成;
98.支撑顶板413上具有两个上下贯通的顶板通孔4131,顶板通孔4131与分别 与处理筒42相连通,支撑底板411顶部固定设有支撑伸缩杆417,支撑伸缩杆417 顶端固定设有密封底板418,密封底板418密封配合在顶板通孔4131内。
99.实施例2:
10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过滤斜台21顶部为斜面且斜面倾角为15
°
,过 滤挡板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
。
101.实施例3:
10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过滤斜台21顶部为斜面且斜面倾角为35
°
,过 滤挡板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
°
。
103.本发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河道淤泥挖掘出来先使河道淤泥与水的混合物 流
经通水渠11,从通水渠11的输入端至输出端,通水渠11中拦截筛网121的 孔径依次减小,使得各个规格的杂质颗粒被拦截在对应的拦截筛网121处;
104.支撑框122与拦截筛网121能够一同沿滑轨111滑动,当拦截筛网121处拦 截一定量的杂质颗粒后,停止向通水渠11输入河道淤泥与水的混合物,利用卷 扬机将支撑框122与拦截筛网121一同沿滑轨111吊升起来,方便对拦截的杂质 颗粒进行清理;
105.经过初级拦截系统10过滤拦截处理的河道淤泥输送到进料管23中,进料管 23中的河道淤泥接着进入到过滤槽211中,进水管24上的多个冲刷喷头喷出水 流对进入到过滤槽211中的河道淤泥进行冲刷,河道淤泥沿着过滤槽211向下流 通,过滤槽211中的过滤挡板22从上至下过滤挡板22的过滤规格依次递减,河 道淤泥中各个规格的杂质颗粒被相应的过滤挡板22拦截,被相同规格的过滤挡 板22拦截的杂质颗粒通过对应的杂质排出管224输送到同一个杂质容纳箱213 中;
106.拨离滚轮222在转动过程中,拨离滚轮222上的柔性板223能够将过滤挡板 22拦截的杂质颗粒拨动使得杂质颗粒落入杂质排出管224中;
107.经过过滤挡板22拦截处理的河道淤泥汇总收集在出料容纳池202中,出料 容纳池202中的河道淤泥再被输送到过滤输入环34中,过滤输入环34中的河道 淤泥从输出接口341中排出落在过滤盘32上;
108.河道淤泥经过过滤盘32时,河道淤泥中的杂质颗粒被拦截在了过滤盘32上 表面,过滤盘32上表面的杂质颗粒沿过滤盘32上表面滑落进入到杂质汇集槽33 中,杂质汇集槽33中的杂质颗粒最后从汇总排出管330被排出;
109.第一电机326输出轴上的第一驱动齿轮327带动第一从动齿圈325转动,第 一从动齿圈325带动清扫支撑环322、清扫杆323以及清扫毛刷324一同转动, 在清扫毛刷324的清扫下使得过滤盘32上表面的杂质颗粒能够更加顺利有效的 滑落进入到杂质汇集槽33中;
110.第二电机334输出轴上的第二驱动齿轮335带动第二从动齿圈336转动,第 二从动齿圈336带动旋转驱动环331沿旋转支撑环312转动,旋转驱动环331上 连接的杂质拨片332能够将杂质汇集槽33中积累的杂质拨动到汇总排出管330 处,使得杂质汇集槽33中积累的杂质能够更加顺畅的从汇总排出管330中排出;
111.经过终端过滤塔30处理后的河道淤泥输送到处理筒42中,对于其中一个处 理筒42,先利用搅拌转动环438上的多根搅拌杆439对泥水混合物进行充分搅 拌,然后静置一端时间,使得淤泥沉降在处理筒42底部;
112.旋转支撑柱415的转动能够使得具有排水板433的处理筒顶盖43处于上述 搅拌处理过的处理筒42上方;
113.排水板433在升降杆432的带动下在处理筒42内自上而下移动,此时启闭 控制板434上通孔与排水通孔4331位置相对相连通,静置沉降后处理筒42中的 上清液通过排水通孔4331处于排水板433上方,排水板433将处理筒42中底部 的淤泥与上清液分隔开,然后第三电机435输出轴上的第三主动齿轮4351带动 第三从动齿圈4341转动,第三从动齿圈4341带动启闭控制板434转动使得启闭 控制板434上的通孔与排水通孔4331错位,使得排水通孔4331闭塞;
114.将处理筒42中排水板433上方的上清液排出,支撑伸缩杆417的伸长与缩 回能够带动密封底板418在沿顶板通孔4131轴向移动,处理筒42中底部沉降的 淤泥块从顶板通孔
4131中排出;
115.从顶板通孔4131中排出的淤泥块经过沉降过程后,淤泥中各个组份将产生 分层现象,最后对淤泥块进行分层切割,根据淤泥块各分层的成分进行分类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拦截系统(10)、深度过滤系统(20)、终端过滤塔(30)以及底泥分层处理系统(40);所述初级拦截系统(10)包括通水渠(11),所述通水渠(11)内设有多个拦截机构(12);所述拦截机构(12)包括拦截筛网(121),所述拦截筛网(121)固定在支撑框(122)中,所述通水渠(11)内侧面固定设有凹字形的滑轨(111),所述支撑框(122)侧边滑动配合在滑轨(111)内;所述深度过滤系统(20)包括支撑台底座(200),所述支撑台底座(200)顶部固定设有过滤斜台(21),所述过滤斜台(21)顶部为斜面且斜面倾角范围为15
°
~35
°
,所述过滤斜台(21)前后两侧各固定设有斜台侧板(210),所述过滤斜台(21)顶部具有多条过滤槽(211),所述过滤槽(211)两侧各固定设有过滤槽侧板(212);所述过滤斜台(21)较高一端固定设有进料支撑台(201),所述过滤斜台(21)较低一端固定设有出料容纳池(202);所述进料支撑台(201)上固定设有多根进料管(23),多根所述进料管(23)与多条所述过滤槽(211)一对一相连通;所述通水渠(11)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料管(23)的输入端相连通;每个所述过滤槽(211)内均匀分布固定设有多个过滤挡板(22),所述过滤挡板(222)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在-10
°
~5
°
,所述过滤挡板(22)上具有上下贯通的过滤孔;所述过滤槽(211)内靠近进料支撑台(201)的一端固定设有进水管(24),所述进水管(24)下侧具有多个冲刷喷头;所述终端过滤塔(30)用于进一步过滤处理深度过滤系统(20)处理后的淤泥,所述底泥分层处理系统(40)用于将终端过滤塔(30)过滤处理后的淤泥进行沉淀分层固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过滤塔(30)包括上下延伸筒状的过滤塔壳体(31),所述过滤塔壳体(31)内固定设有中心支撑柱(311);所述中心支撑柱(311)上固定设有过滤盘(32),所述过滤盘(32)在所述中心支撑柱(311)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过滤盘(32)为开口朝下的锥形壳体,所述过滤盘(32)上具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过滤通孔;所述过滤盘(32)下侧固定设有环形的流通挡圈(321),所述流通挡圈(321)同心排布有多个;所述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固定设有多个环形的杂质汇集槽(33),所述杂质汇集槽(33)一对一设置在各个所述过滤盘(32)下方,所述过滤塔壳体(31)外侧壁上固定设有多个汇总排出管(330),所述汇总排出管(330)一对一与各个所述杂质汇集槽(33)相连通;所述中心支撑柱(311)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设有过滤输入环(34),输送过滤输入环(34)为中空结构,所述过滤输入环(34)下端具有多个输出接口(341);所述出料容纳池(202)与所述过滤输入环(34)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分层处理系统(40)包括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顶部固定设有两个开口朝上的处理筒(42),所述处理筒(42)内通过管道与所述过滤塔壳体(31)内底部相连通;
所述支撑架(41)顶部位于两个所述处理筒(42)之间固定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管(414),所述支撑管(414)内转动配合设有旋转支撑柱(415),所述旋转支撑柱(415)由电机进行驱动转动,所述旋转支撑柱(415)顶部固定设有机构支撑板(416);所述机构支撑板(416)上固定连接设有两个处理筒顶盖(43),两个所述处理筒顶盖(4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处理筒(42)上方,所述处理筒顶盖(43)上具有上下贯通的升降通孔(431),所述升降通孔(431)内滑动配合设有升降杆(432);其中一个所述升降杆(432)下端固定设有排水板(433),所述排水板(433)上具有多个上下延伸的排水通孔(4331);另一个所述升降杆(432)下端固定设有搅拌固定盘(437),所述搅拌固定盘(437)下端转动配合设有搅拌转动环(438),所述搅拌转动环(438)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搅拌转动环(438)上具有多根搅拌杆(439);升降杆(432)外侧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约束槽(4321),所述约束槽(4321)内固定设有第四从动齿条(4322);所述处理筒顶盖(43)顶部固定设有第四电机(436),所述第四电机(436)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四驱动齿轮(4361),所述第四驱动齿轮(4361)与所述第四从动齿条(4322)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侧板(212)上位于所述过滤挡板(22)远离所述过滤槽(211)内一端的两侧各固定设有滚轮支座(221),两个所述滚轮支座(221)之间转动配合设有拨离滚轮(222),所述拨离滚轮(222)侧面上具有多个柔性板(223),所述拨离滚轮(222)由电机进行驱动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斜台(21)侧边固定设有多个杂质容纳箱(213),所述过滤斜台(21)上固定安装有多根杂质排出管(224),所述杂质排出管(224)一端延伸放置在所述过滤挡板(22)远离所述过滤槽(211)内的一端,所述杂质排出管(224)另一端延伸在所述杂质容纳箱(213)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容纳箱(213)为密闭箱体,所述过滤斜台(21)侧面固定设有真空泵(214),所述真空泵(214)的输入端与所述杂质容纳箱(213)内部相连通,所述杂质排出管(224)上具有启闭阀门(225)。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位于所述杂质汇集槽(33)上方固定设有旋转支撑环(312),所述旋转支撑环(312)上转动配合设有旋转驱动环(331),所述旋转驱动环(331)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杂质拨片(332),所述杂质拨片(332)放置在所述杂质汇集槽(33)内;所述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固定设有第二电机(334),所述第二电机(33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驱动齿轮(335),所述旋转驱动环(331)上固定设有第二从动齿圈(336),所述第二从动齿圈(336)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35)啮合连接;所述过滤塔壳体(31)内侧壁固定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防护壳(337),所述第二防护壳(337)将所述第二电机(334)、第二从动齿圈(336)以及旋转驱动环(331)包围在内。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盘(32)顶部转动配合设有清扫支撑环(322),所述清扫支撑环(322)上固定设有多根
清扫杆(323),所述清扫杆(323)下侧固定设有清扫毛刷(324);所述清扫支撑环(322)上固定设有第一从动齿圈(325),所述中心支撑柱(311)上固定设有第一电机(326),所述第一电机(326)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驱动齿轮(327),所述第一驱动齿轮(327)与所述第一从动齿圈(325)啮合连接;所述中心支撑柱(311)上固定设有第一防护壳(328),所述第一防护壳(328)将所述第一电机(326)、清扫支撑环(322)以及第一从动齿圈(325)包围在内。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433)顶部转动配合设有启闭控制板(434),所述启闭控制板(434)上具有多个与所述排水通孔(433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升降杆(432)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设有第三电机(435),所述启闭控制板(434)顶部固定设有第三从动齿圈(4341),所述第三电机(435)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第三主动齿轮(4351),所述第三主动齿轮(4351)与所述第三从动齿圈(4341)啮合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1)由支撑底板(411)以及通过多根支撑柱(41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411)顶部的支撑顶板(413)组成;所述支撑顶板(413)上具有两个上下贯通的顶板通孔(4131),所述顶板通孔(4131)与所述分别与所述处理筒(42)相连通,所述支撑底板(411)顶部固定设有支撑伸缩杆(417),所述支撑伸缩杆(417)顶端固定设有密封底板(418),所述密封底板(418)密封配合在所述顶板通孔(4131)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淤泥治理的杂质分离回收系统,包括初级拦截系统、深度过滤系统、终端过滤塔以及底泥分层处理系统;所述初级拦截系统包括通水渠,所述通水渠内设有多个拦截机构;所述深度过滤系统包括支撑台底座,所述支撑台底座顶部固定设有过滤斜台,所述过滤斜台顶部具有多条过滤槽,每个所述过滤槽内均匀分布固定设有多个过滤挡板,初级拦截系统能够将河道淤泥中较大的杂质首先拦截分离出来,然后利用深度过滤系统以及终端过滤塔将河道淤泥中绝大部分杂质颗粒过滤分离出来,最后利用底泥分层处理系统使得河道淤泥进行沉降分层,方便对河道淤泥进行进一步筛分。方便对河道淤泥进行进一步筛分。方便对河道淤泥进行进一步筛分。
技术研发人员:
陈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8.26
技术公布日:
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