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洪槽。
背景技术:
2.泄洪槽是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在河堤地面上人工挖取的泄洪槽两侧土质松软,经常会被洪水冲垮,这就需要在泄洪槽上安装槽板,从泄洪口排出的
水流会沿着泄洪槽的方向流动,其水流压力大,水流中不仅含有沙石,而且还携带有较多的垃圾,这些垃圾和沙石随着水流冲击在泄洪槽表面上,如遇到较大的石块则可能会逐渐堆积起来,进而影响到泄洪槽的水流流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泄洪槽。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泄洪槽,包括槽板,
所述槽板的外侧设置有河堤,所述槽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拦截架,所述拦截架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
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右斜板,所述隔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斜板,所述右斜板和左斜板的侧表面均固装有圆凸块,所述右斜板和左斜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
5.为了提高拦截架和槽板之间的连接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槽板和拦截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栓,所述加强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勾板。
6.为了将加强栓紧固在拦截架上,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加强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加强栓的外表面套设有螺帽。
7.为了减小水流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圆凸块呈等距排列,所述螺纹与螺帽相适配。
8.为了将水流分为上下两部分,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槽板的侧面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固定安装在槽板的侧面,所述分流板的侧表面开设有过水口。
9.为了使排出的水流更加分散,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分流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条。
10.为了提高对分流板的支撑,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分流板和槽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固柱。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槽板、河堤、拦截架、隔板、右斜板、左斜板、圆凸块、支撑架和拦截网,由于水流从泄洪口排放时的压力很大,会冲刷泄洪槽的表面,此时使用左斜板和右斜板,以斜角度的形式捕获沙石和垃圾,可降低捕获失误的概率,而在水流撞击左斜板和右斜板时,圆凸块可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度,这样,可避免因水流压力过
大导致沙石和垃圾被无法被拦截网捕获,从而避免沙石和垃圾卡在石块上,降低对泄洪槽水流量的影响。
13.2、本实用新型中,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辅助机构,水流压力大会对拦截架造成一定的压力,使用分流板可将一部分水流流动方向引入拦截架的上方,从拦截架的上方移动,以减少拦截架受到的压力,而导流条则将上方冲出的水流分散开,以进一步减少水流的压力,利于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泄洪槽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泄洪槽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泄洪槽中图2的a处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泄洪槽的俯视爆炸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泄洪槽中加强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槽板;2、河堤;3、拦截架;4、隔板;5、右斜板;6、左斜板;7、圆凸块;8、支撑架;9、拦截网;10、加强栓;11、勾板;12、螺纹;13、螺帽;14、分流板;15、过水口;16、导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一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泄洪槽,包括槽板1,槽板1的外侧设置有河堤2,槽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拦截架3,拦截架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4,通过设置拦截架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4,用于将冲击来的水流分散,隔板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右斜板5,隔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斜板6,通过设置隔板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右斜板5,同时设置隔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斜板6,以斜角度的形式捕获沙石和垃圾,可降低捕获失误的概率,右斜板5和左斜板6的侧表面均固装有圆凸块7,通过设置右斜板5和左斜板6的侧表面均固装有圆凸块7,当水流冲击到右斜板5和左斜板6表面时,圆凸块7可减小右斜板5和左斜板6受到的冲击力,右斜板5和左斜板6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8,通过设置右斜板5和左斜板6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8,用于支撑拦截网9,支撑架8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9,通过设置支撑架8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9,用于拦截水流中的沙石和垃圾。
25.请参阅图1-5,槽板1和拦截架3之间设置有加强栓10,通过在槽板1和拦截架3之间设置有加强栓10,加强槽板1和拦截架3之间的连接性,加强栓1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勾板11,通过设置加强栓1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勾板11,提高加强栓10在槽板1内的抓力,加强栓10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12,加强栓10的外表面套设有螺帽13,通过在加强栓10的外表面
设置有螺纹12,同时设置加强栓10的外表面套设有螺帽13,将螺帽13拧入加强栓10上,可使加强栓10紧固在拦截架3和槽板1之间,圆凸块7呈等距排列,螺纹12与螺帽13相适配,通过设置圆凸块7呈等距排列,提高圆凸块7与冲击来的水流接触面。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2和图4,槽板1的侧面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分流板14,分流板14固定安装在槽板1的侧面,通过在槽板1的侧面安装有分流板14,降低水流对拦截架3的压力,分流板14的侧表面开设有过水口15,通过设置分流板14的侧表面开设有过水口15,使槽板1底部水流从过水口15通过,分流板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条16,通过设置分流板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条16,使从分流板14上方冲出的水流可以分散开,分流板14和槽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固柱,通过设置分流板14和槽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固柱,提高对分流板14的支撑。
28.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槽板1、河堤2、拦截架3、隔板4、右斜板5、左斜板6、圆凸块7、支撑架8和拦截网9,使用时,当泄洪口的水流排放时,此时压力大的水流冲击在槽板1的表面,直至水流撞击至拦截架3上,当水流接触到左斜板6和右斜板5的表面时,圆凸块7则可以减小水流的压力,接着水流沿着左斜板6和右斜板5的表面穿过拦截网9,此时拦截网9则拦截水流中沙石和垃圾,这样,可避免因水流压力过大导致沙石和垃圾被无法被拦截网9捕获,当水流通过隔板4上下端的右斜板5和左斜板6时,会使其产生两个流动方向,最终再汇集呈一个方向沿着槽板1继续流动,当泄洪口关闭水流排放时,人们可以清理拦截网9上的垃圾或沙石,通过设置辅助机构,水流压力太长时间后会对拦截架3的稳固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使用分流板14,可将水流分为上下两部分,使得上部分水流可以从拦截架3的上方通过,以减少拦截架3受到的压力,然后再使用导流条16,可对上部分水流再次打散,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压力,利于实际使用。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泄洪槽,包括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1)的外侧设置有河堤(2),所述槽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拦截架(3),所述拦截架(3)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4),所述隔板(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右斜板(5),所述隔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斜板(6),所述右斜板(5)和左斜板(6)的侧表面均固装有圆凸块(7),所述右斜板(5)和左斜板(6)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1)和拦截架(3)之间设置有加强栓(10),所述加强栓(10)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勾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洪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栓(10)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12),所述加强栓(10)的外表面套设有螺帽(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洪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凸块(7)呈等距排列,所述螺纹(12)与螺帽(13)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板(1)的侧面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分流板(14),所述分流板(14)固定安装在槽板(1)的侧面,所述分流板(14)的侧表面开设有过水口(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泄洪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条(16)。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泄洪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4)和槽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固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泄洪槽,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槽板,所述槽板的外侧设置有河堤,所述槽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拦截架,所述拦截架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右斜板,所述隔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斜板,所述右斜板和左斜板的侧表面均固装有圆凸块,由于水流从泄洪口排放时的压力很大,会冲刷泄洪槽的表面,此时使用左斜板和右斜板,以斜角度的形式捕获沙石和垃圾,可降低捕获失误的概率,而在水流撞击左斜板和右斜板时,圆凸块可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度,这样,可避免因水流压力过大导致沙石和垃圾被无法被拦截网捕获,从而避免沙石和垃圾卡在石块上,降低对泄洪槽水流量的影响。低对泄洪槽水流量的影响。低对泄洪槽水流量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
马旭东 杨红 秦晶晶 余立平 王小娟 杨静 李刚 杨成功 王晶 杨志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夏建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