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静压桩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锚杆静压桩。


背景技术:



2.锚杆静压桩是指利用锚固于原有基础中的锚杆提供的反力实施压桩,以建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用穿心式千斤顶将桩段从基础中预留或开凿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体中,然后将桩与基础联接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沉降的目的,压入桩一般为小截面桩,主要用于基础的加固处理。锚杆静压桩桩身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预制管桩和钢管桩等,静压桩在施工时一般需要分段压入,每段静压桩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盘,将相邻两个静压桩的连接盘进行焊接固定。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静压桩的各段之间一般仅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强度较低,稳固性较差,因此,现在提出一种锚杆静压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静压桩的各段之间一般仅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强度较低,稳固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桩。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锚杆静压桩,包括两个相邻的桩体和用于对两个所述桩体进行固定的固定套,所述桩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盘,所述固定套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桩体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桩体的一端插接在凹槽内,所述固定套的两端均与连接盘焊接;
7.所述桩体的端部预留有卡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固定套的两侧均贯穿有拉结螺杆,所述拉结螺杆穿过桩体和卡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固定套的下端套在下部桩体的上端,将下部桩体的下端插入固定套的上端,再将固定套的两端与连接盘进行焊接固定,使固定套对两个桩体的连接处进行加固,同时,将拉结螺杆依次穿过固定套、桩体和卡块,使拉结螺杆对固定套、桩体和卡块进行拉结固定,提高桩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
9.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等同于桩体端部到连接盘的距离。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盘与固定套的配合更加紧密。
11.可选的,所述固定套与连接盘之间焊接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呈环形分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能够对固定套与连接盘之间起到加强作用,提高连接处的稳固性。
13.可选的,所述桩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结螺杆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孔方便拉结螺杆穿过桩体。
15.可选的,所述固定套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结螺杆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连接孔方便拉结螺杆穿过固定套。
17.可选的,所述拉结螺杆的两端均套接有紧固螺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螺母可对拉结螺杆的两端进行固定。
19.可选的,所述桩体端部位于卡槽的四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凹槽内部位于卡块的四周均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杆的配合,能够对桩体和固定套之间起到限位加固作用。
21.可选的,所述固定套为钢套,且所述固定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漆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套的硬度和强度大,防腐漆层能够增强固定套的耐腐蚀性。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套、卡槽和卡块的设置,能够对两个桩体的连接处进行加固,提高连接强度;
25.2.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结螺杆的设置,使拉结螺杆对固定套、桩体和卡块进行拉结固定,进一步提高桩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桩体连接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套和桩体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桩体;2、固定套;3、连接盘;4、凹槽;5、卡槽;6、卡块;7、拉结螺杆;8、加强筋;9、第一连接孔;10、第二连接孔;11、紧固螺母;12、限位槽;13、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请参照图1-2,一种锚杆静压桩,包括两个相邻的桩体1和用于对两个桩体1进行固定的固定套2,固定套2为钢套,钢套的硬度和强度大,且固定套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漆层,防腐漆层能够增强固定套2的耐腐蚀性。桩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盘3,固定套2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桩体1相适配的凹槽4,桩体1的一端插接在凹槽4内,凹槽4的深度等同于桩体1端部到连接盘3的距离,固定套2的两端均与连接盘3焊接,在使用时,将固定套2的下端套在下部桩体1的上端,将下部桩体1的下端插入固定套2的上端,再将固定套2的两端与连接盘3进行焊接固定,使固定套2对两个桩体1的连接处进行加固。
33.参照图1和图2,固定套2与连接盘3之间焊接有若干加强筋8,若干加强筋8呈环形分布,加强筋8能够对固定套2与连接盘3之间起到加强作用,提高连接处的稳固性。
34.参照图2和图3,桩体1的端部预留有卡槽5,凹槽4的内部设置有卡块6,卡块6卡接在卡槽5内,固定套2的两侧均贯穿有拉结螺杆7,拉结螺杆7的两端均套接有紧固螺母11,拉结螺杆7穿过桩体1和卡块6,在使用时,将拉结螺杆7依次穿过固定套2、桩体1和卡块6,使拉结螺杆7对固定套2、桩体1和卡块6进行拉结固定,提高桩体1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
35.参照图3,桩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结螺杆7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9,通过第一连接孔9方便拉结螺杆7穿过桩体1,固定套2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结螺杆7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10,通过第二连接孔10方便拉结螺杆7穿过固定套2。
36.参照图3,桩体1端部位于卡槽5的四周均开设有限位槽12,凹槽4内部位于卡块6的四周均设置有与限位槽12相适配的限位杆13,通过限位槽12与限位杆13的配合,能够对桩体1和固定套2之间起到限位加固作用。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固定套2的下端套在下部桩体1的上端,将下部桩体1的下端插入固定套2的上端,再将固定套2的两端与连接盘3进行焊接固定,使固定套2对两个桩体1的连接处进行加固,同时,将拉结螺杆7依次穿过固定套2、桩体1和卡块6,使拉结螺杆7对固定套2、桩体1和卡块6进行拉结固定,提高桩体1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
38.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锚杆静压桩,包括两个相邻的桩体(1)和用于对两个所述桩体(1)进行固定的固定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盘(3),所述固定套(2)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桩体(1)相适配的凹槽(4),所述桩体(1)的一端插接在凹槽(4)内,所述固定套(2)的两端均与连接盘(3)焊接;所述桩体(1)的端部预留有卡槽(5),所述凹槽(4)的内部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卡接在卡槽(5)内,所述固定套(2)的两侧均贯穿有拉结螺杆(7),所述拉结螺杆(7)穿过桩体(1)和卡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的深度等同于桩体(1)端部到连接盘(3)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2)与连接盘(3)之间焊接有若干加强筋(8),若干所述加强筋(8)呈环形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结螺杆(7)相适配的第一连接孔(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2)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结螺杆(7)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螺杆(7)的两端均套接有紧固螺母(1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端部位于卡槽(5)的四周均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凹槽(4)内部位于卡块(6)的四周均设置有与限位槽(12)相适配的限位杆(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静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2)为钢套,且所述固定套(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漆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杆静压桩,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改善静压桩的各段之间一般仅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强度较低,稳固性较差的问题,包括两个相邻的桩体和用于对两个所述桩体进行固定的固定套,所述桩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盘,所述固定套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桩体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桩体的一端插接在凹槽内,所述桩体的端部预留有卡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固定套的两侧均贯穿有拉结螺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套、卡槽和卡块的设置,能够对两个桩体的连接处进行加固,通过拉结螺杆的设置,使拉结螺杆对固定套、桩体和卡块进行拉结固定,进一步提高桩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步提高桩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步提高桩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


技术研发人员:

项卫民 刘国华 余功银 王耀光 李为 田秀佳 苏国强 刘志丰 何文甫 龙滕虹 汤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2:5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7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螺杆   静压   凹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