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扭力杆领域,具体为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


背景技术:



2.扭力杆作用是减小车辆转弯时的侧倾和改善乘坐舒适性,扭力杆和弹簧所提供的防倾阻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防倾阻力是成对发生的,也就是说车头的防倾阻力是和车尾的防倾阻力伴随发生,但是由于车身配重比例以及其它外力的作用的关系会使得前后的防倾阻力并不平衡,如此一来便会直接影响车身重量的转移和操控的平衡。
3.专利号为cn2122676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装配的汽车扭力杆,采用杆体与连接件分离制作的结构,当出现一端的连接件损坏时,可直接更换该损坏的连接件,减少成本,但是现有的专利号cn212267626u专利针对杆体上进行打孔用以安装端部连接件,打孔容易使得杆体在使用时发生断裂,为此亟需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以解决现有的专利号cn212267626u专利针对杆体上进行打孔用以安装端部连接件,打孔容易使得杆体在使用时发生断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包括杆体组件所述杆体组件包括有主杆、端部杆和防滑层,所述杆体组件的两端通过端部杆皆连接有连接头组件,且连接头组件包括有连接套筒和连接槽,所述连接头组件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包括有横向部、端部连接块、密封层、螺杆和螺母,所述杆体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且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连接有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罩体,所述连接头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顶端开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的内部连接有密封螺栓。
6.优选地,所述端部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端部杆分别位于主杆的两端,且两组所述端部杆皆与主杆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层位于端部杆的外侧,且端部杆与连接槽相匹配,所述端部杆位于连接槽的内部。
7.优选地,所述连接槽位于连接套筒的内部,且连接套筒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套筒分别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筒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端部连接块位于横向部的一端,且密封层位于端部连接块的一侧,所述端部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螺杆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螺母位于螺杆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结构相同,且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镜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杆和螺母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罩体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外侧,且第一罩体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罩体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第二罩体和第一罩体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底端皆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块在移动槽的内部移动,且移动槽由两条“一”字形通道和一条环形通道构成,所述移动槽设置在横向部内。
11.优选地,所述加油孔为螺纹孔,所述密封螺栓贯穿加油孔并延伸至轴承的内部,且密封螺栓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垫。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杆体组件、连接头组件、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实现了将扭力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杆体组件可以从两组连接头组件的内部拆卸下来,方便维修和更换,而杆体组件的外侧并没有通过打孔的方式与连接头组件进行连接,保证了主杆的使用强度,通过先将端部杆和连接槽连接,然后在杆体组件和连接头组件的外侧,利用螺杆贯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部的端部连接块再次加强连接关系,在避免打孔的情况下使得杆体组件和连接头组件可以紧密连接,加强装置的使用感;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罩体、第二罩体,实现了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外侧,加设了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可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完成连接之后进行安装,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避免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经常受到油污、弹跳的石子撞击等,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轴承、密封螺栓、加油孔,实现了连接头组件一端的轴承用来连接连接臂,连接臂在与轴承连接的时候经常需要从两侧向轴承的内部灌注润滑油,加强润滑效果,但是从两侧灌注润滑油的操作较为困难,而通过将密封螺栓拧开,然后向加油孔内部灌注润滑油的方式简单,加油孔方便润滑油灌注,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槽和移动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杆体组件;101、主杆;102、端部杆;103、防滑层;2、连接头组件;201、连接套筒;202、连接槽;3、第一连接部;301、横向部;302、端部连接块;303、密封层;304、螺杆;305、螺母;4、第二连接部;5、第一罩体;6、第二罩体;7、移动块;8、移动槽;9、轴承;10、密封螺栓;11、加油孔;12、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3.请参阅图2和图3,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包括杆体组件1,所述杆体组件1包括有主杆101、端部杆102和防滑层103,端部杆10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端部杆102分别位于
主杆101的两端,且两组所述端部杆102皆与主杆101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层103位于端部杆102的外侧,且端部杆102与连接槽202相匹配,所述端部杆102位于连接槽202的内部,防滑层103可以为橡胶材质,加强摩擦力,在将两组端部杆102插入连接槽202内部之后,橡胶材质的防滑层103可以起到避免主杆101转动的作用,所述杆体组件1的两端通过端部杆102皆连接有连接头组件2,且连接头组件2包括有连接套筒201和连接槽202,连接槽202位于连接套筒201的内部,且连接套筒20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套筒201分别与轴承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筒201与第一连接部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皆与主杆101和连接套筒201同样材质,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其外侧,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所述连接头组件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且第一连接部3包括有横向部301、端部连接块302、密封层303、螺杆304和螺母305,所述杆体组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4,端部连接块302位于横向部301的一端,且密封层303位于端部连接块302的一侧,所述端部连接块30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螺杆304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螺母305位于螺杆304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结构相同,且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镜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通过螺杆304和螺母305连接,通过设置的杆体组件1、连接头组件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实现了将扭力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杆体组件1可以从两组连接头组件2的内部拆卸下来,方便维修和更换,而杆体组件1的外侧并没有通过打孔的方式与连接头组件2进行连接,保证了主杆101的使用强度,通过先将端部杆102和连接槽202连接,然后在杆体组件1和连接头组件2的外侧,利用螺杆304贯穿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内部的端部连接块302再次加强连接关系,在避免打孔的情况下使得杆体组件1和连接头组件2可以紧密连接,加强装置的使用感,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中的端部连接块结构相同,其内部皆设置有多组通孔,所以螺杆304的数量也设置有多组,多组螺杆304也可以加强杆体组件1和连接头组件2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其连接处的抗压能力更强,密封层303可以为橡胶材质,使得两组端部在连接的时候不是刚性连接,降低发生损坏的概率。
24.请参阅图1、图2、图4,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第二连接部4的外侧连接有第二罩体6,所述第二罩体6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罩体5,第一罩体5位于第一连接部3的外侧,且第一罩体5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罩体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第二罩体6和第一罩体5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皆可以为塑料材质,起到一定的、对两组连接部连接处的防护作用即可,在需要拆卸的时候,转动两组罩体使其分离,然后让其在移动槽8的内部移动,使其远离两组连接部的端部即可,方便连接拆卸,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的底端皆连接有移动块7,且移动块7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8,所述移动块7在移动槽8的内部移动,且移动槽8由两条“一”字形通道和一条环形通道构成,所述移动槽8设置在横向部301内,通过设置的第一罩体5、第二罩体6,实现了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连接的外侧,加设了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可以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完成连接之后进行安装,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避免了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连接处经常受到油污、弹跳的石子撞击等,将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移动块7在“一”字形通道内部移动的时候,罩体横向移动,在连接部中的横向部上移动,当移动块7移动至环形通道内的时候,即可在环形通道中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带动其外侧的罩体进行转动,而到达环形通
道中的移动块7页不可随意再进入“一”字形通道中,需要对齐,起到一定定位作用。
25.请参阅图2,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所述连接头组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9,且轴承9的顶端开设有加油孔11,所述加油孔11的内部连接有密封螺栓10,加油孔11为螺纹孔,所述密封螺栓10贯穿加油孔11并延伸至轴承9的内部,且密封螺栓10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垫12,通过设置的轴承9、密封螺栓10、加油孔11,实现了连接头组件2一端的轴承9用来连接连接臂,连接臂在与轴承9连接的时候经常需要从两侧向轴承9的内部灌注润滑油,加强润滑效果,但是从两侧灌注润滑油的操作较为困难,而通过将密封螺栓10拧开,然后向加油孔11内部灌注润滑油的方式简单,加油孔11方便润滑油灌注,方便使用,密封垫12为橡胶材质,可以加强密封螺栓10的密封效果,润滑油通过加油孔11进入轴承9的内部,从而对连接臂和轴承9进行润滑,方便使用,密封螺栓10贯穿轴承9的上部,不影响其内部滚珠的转动。
26.工作原理:使用时,需要先将杆体组件1和连接头组件2进行安装,先将主杆101两端的端部杆102分别卡进连接套筒201内部的连接槽202中,完成第一层连接,在完成端部杆102和连接槽202之间的连接之后其外侧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端部相贴,两组密封层303接触,而端部连接块302内部的通孔相互匹配,将对齐的端部连接块302利用螺杆304将其贯穿,使其在第二连接部4一端的端部延伸出来,利用两组螺母305将其锁紧,螺杆304的安装数量为多组,加强了杆体组件1和连接头组件2的连接性,完成第二层连接之后,可以拉动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使其分别在横向部301和第二连接部4内部的横向部上移动,当移动块7从移动槽8中的“一”字形横槽移动至环形槽内部之后,即可将其转动,使得移动块7在环形槽内部转动,移动块7的转动带动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进行转动,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端部相匹配的螺纹通过转动连接在一起,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安装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外侧,对其连接处进行保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处受到油污和石子撞击的影响,使用过程中,轴承9的内部会连接连接臂,连接臂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向轴承9的内部灌注润滑油,转动拧开密封螺栓10,使得密封螺栓10从加油孔11内部拆卸,加油孔11暴露出来,然后将润滑油通过加油孔11灌注进入轴承9的内部,对轴承9和连接臂进行润滑,灌注结束之后,再将密封螺栓10拧紧,密封垫12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内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7.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包括杆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组件(1)包括有主杆(101)、端部杆(102)和防滑层(103),所述杆体组件(1)的两端通过端部杆(102)皆连接有连接头组件(2),且连接头组件(2)包括有连接套筒(201)和连接槽(202),所述连接头组件(2)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且第一连接部(3)包括有横向部(301)、端部连接块(302)、密封层(303)、螺杆(304)和螺母(305),所述杆体组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4),且第二连接部(4)的外侧连接有第二罩体(6),所述第二罩体(6)的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罩体(5),所述连接头组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9),且轴承(9)的顶端开设有加油孔(11),所述加油孔(11)的内部连接有密封螺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杆(10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端部杆(102)分别位于主杆(101)的两端,且两组所述端部杆(102)皆与主杆(101)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层(103)位于端部杆(102)的外侧,且端部杆(102)与连接槽(202)相匹配,所述端部杆(102)位于连接槽(202)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2)位于连接套筒(201)的内部,且连接套筒(20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套筒(201)分别与轴承(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筒(201)与第一连接部(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块(302)位于横向部(301)的一端,且密封层(303)位于端部连接块(302)的一侧,所述端部连接块(30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螺杆(304)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螺母(305)位于螺杆(304)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结构相同,且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镜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通过螺杆(304)和螺母(30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5)位于第一连接部(3)的外侧,且第一罩体(5)一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罩体(6)一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第二罩体(6)和第一罩体(5)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5)和第二罩体(6)的底端皆连接有移动块(7),且移动块(7)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8),所述移动块(7)在移动槽(8)的内部移动,且移动槽(8)由两条“一”字形通道和一条环形通道构成,所述移动槽(8)设置在横向部(301)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孔(11)为螺纹孔,所述密封螺栓(10)贯穿加油孔(11)并延伸至轴承(9)的内部,且密封螺栓(10)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垫(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组装的汽车扭力杆,涉及汽车扭力杆领域,包括杆体组件,所述杆体组件包括有主杆、端部杆和防滑层,所述杆体组件的两端通过端部杆皆连接有连接头组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扭力杆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杆体组件可以从两组连接头组件的内部拆卸下来,方便维修和更换,而杆体组件的外侧并没有通过打孔的方式与连接头组件进行连接,保证了主杆的使用强度,通过先将端部杆和连接槽连接,然后在杆体组件和连接头组件的外侧,利用螺杆贯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部的端部连接块再次加强连接关系,在避免打孔的情况下使得杆体组件和连接头组件可以紧密连接,加强装置的使用感。用感。用感。


技术研发人员:

孙宏建 邱凤娟 王洪霞 梁金平 孙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通瑞方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01:3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7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组件   扭力   套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