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震动的esp
支架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esp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
背景技术:
2.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简称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态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明显。esp系统一般通过安装支架连接到车身上,安装支架通常布置在发动机舱内,由于发动机舱内各部件的布置非常紧凑,使得esp安装支架的设计空间往往非常有限,但是安装支架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esp系统是否能够准确有效地工作。
3.现有的esp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安装的孔径较为固定,不方便调整,从而在孔径较大时容易使得安装不紧固而产生震动,同时安装面的连接性较差,也容易发生晃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包括
主体支架和第一安装孔,
所述主体支架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立板,且主体支架的上方后侧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与第二立板的表面上方,所述第一立板的表面上方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且第一立板的上方一侧连接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的表面中部设置有固定丝,且搭接板通过固定丝与第二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配合套。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支架的下方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安装脚。
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支架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的前端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脚。
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支架的下方中部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为倾斜状。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紧固
贴合的贴合机构,且第一连接板与主体支架一体化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贴合垫和插接杆,且贴合垫的后部上下方连接有插接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esp支架,避免震动的发生,以此有利于提高支架的使用寿命,同时支架整体的强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二立板和第一安装孔,在利用螺丝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主体支架与esp之间安装固定在一起,当esp的安装孔径相比与第二
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孔径较小时,通过选择内径合适的配合套,来调整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孔径,从而使得安装时能够更加稳定,避免孔径不对等而容易使得esp工作时产生震动的问题,通过搭接板和固定丝,可以使得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斜面角度调整好后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esp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震动的发生,以此有利于提高支架的使用寿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平板状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安装脚以及橡胶材质的贴合垫,可以在支架与车架之间安装时提高接触的面积,通过支撑板,可以提高第二连接板、第二安装脚以及第一连接板与主体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在保证整体支架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弯折以及变形的可能,使得支架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整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配合套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配合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支架;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第一安装孔;5、第一连接板;6、第一安装脚;7、第二连接板;8、第二安装脚;9、支撑板;10、第二安装孔;11、搭接板;12、固定丝;13、贴合机构;1301、贴合垫;1302、插接杆;14、配合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如图1-6所示,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包括主体支架1和第一安装孔4,主体支架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立板2,且主体支架1的上方后侧设置有第二立板3,第一安装孔4开设与第二立板3的表面上方,第一立板2的表面上方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且第一立板2的上方一侧连接有搭接板11,搭接板11的表面中部设置有固定丝12,且搭接板11通过固定丝12与第二立板3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孔10的内部设置有配合套14,通过第一立板2和第二安装孔10以及第二立板3和第一安装孔4,在利用螺丝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主体支架1与esp之间安装固定在一起,当esp的安装孔径相比与第二安装孔10和第一安装孔4的孔径较小时,通过选择内径合适的配合套14,来调整第二安装孔10和第一安装孔4的孔径,从而使得安装时能够更加稳定,避免孔径不对等而容易使得esp工作时产生震动的问题,通过搭接板11和固定丝12,可以使得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斜面角度调整好后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esp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震动的发生,以此有利于提高支架的使用寿命;
2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主体支架1的下方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板5,且第一连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安装脚6,主体支架1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7,且第二连接板7的前端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脚8,主体支架1的下方中部设置有支撑板9,且支撑板9为倾斜状,第一连接板5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紧固贴合的贴合机构13,且第一连接板5与主体支架1
一体化设置,贴合机构13包括贴合垫1301和插接杆1302,且贴合垫1301的后部上下方连接有插接杆1302,通过平板状的第一连接板5和第一安装脚6以及橡胶材质的贴合垫1301,可以在支架与车架之间安装时提高接触的面积,通过支撑板9,可以提高第二连接板7、第二安装脚8以及第一连接板5与主体支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在保证整体支架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弯折以及变形的可能,使得支架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高。
24.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在使用esp支架,首先通过第一立板2和第二安装孔10以及第二立板3和第一安装孔4,在利用螺丝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主体支架1与esp之间安装固定在一起,当esp的安装孔径相比与第二安装孔10和第一安装孔4的孔径较小时,然后通过选择内径合适的配合套14,来调整第二安装孔10和第一安装孔4的孔径,随后通过搭接板11和固定丝12,可以使得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斜面角度调整好后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esp安装后的稳定性,此时通过平板状的第一连接板5和第一安装脚6以及橡胶材质的贴合垫1301,可以在支架与车架之间安装时提高接触的面积,最后通过支撑板9,可以提高第二连接板7、第二安装脚8以及第一连接板5与主体支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在保证整体支架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弯折以及变形的可能。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包括主体支架(1)和第一安装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立板(2),且主体支架(1)的上方后侧设置有第二立板(3),所述第一安装孔(4)开设与第二立板(3)的表面上方,所述第一立板(2)的表面上方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且第一立板(2)的上方一侧连接有搭接板(11),所述搭接板(11)的表面中部设置有固定丝(12),且搭接板(11)通过固定丝(12)与第二立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10)的内部设置有配合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的下方一侧固定有第一连接板(5),且第一连接板(5)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安装脚(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7),且第二连接板(7)的前端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脚(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的下方中部设置有支撑板(9),且支撑板(9)为倾斜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紧固贴合的贴合机构(13),且第一连接板(5)与主体支架(1)一体化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构(13)包括贴合垫(1301)和插接杆(1302),且贴合垫(1301)的后部上下方连接有插接杆(13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震动的ESP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第一安装孔,所述主体支架的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立板,且主体支架的上方后侧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与第二立板的表面上方,所述第一立板的表面上方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该降低震动的ESP支架,与现有的装置相比,通过第一立板和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二立板和第一安装孔,在利用螺丝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主体支架与ESP之间安装固定在一起,当ESP的安装孔径相比与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孔径较小时,通过选择内径合适的配合套,来调整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孔径,从而使得安装时能够更加稳定,避免孔径不对等而容易使得ESP工作时产生震动的问题。容易使得ESP工作时产生震动的问题。容易使得ESP工作时产生震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王飞 李华 张咪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