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通风排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根据国家人防法规,城市轨道交通战时在拟定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作用下,应具有保障
人员安全交通、转移和物资运输的功能,车站战时宜作为紧急人员
掩蔽部,也可作为物资储备场所,因此,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人民防空设防设计与施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人民防空系统;
3.由于人防系统大都建在地下,在进行人防系统的设计时,对于人防系统的通风排风系统的设计是本设计技术领域的一个重点,目前应用在在人防系统中的通风排风系统已经能够较好的完成对于人防系统空间的换气要求;但仍存在:
4.(1)在人防系统隔绝通风时,人员进入掩蔽区的过程中需从防护密闭门进入,防毒通道染毒难以稀释,造成掩蔽区空气被污染;
5.(2)如果遇袭导致人防系统内无法通电且外界环境空气染毒了,通风排风系统所有的手电动风阀都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当外面人进入掩蔽区内时,无法对防毒通道和掩蔽内的有毒空气进行稀释;
6.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来解决上述现有特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通过洁净换风子系统和超压排风子系统的设计,在使用时,能够有效的满足掩蔽区内不同情境的通风需求,具有通风效率高、使用环境多样、能有效保证掩蔽区内通风效果的特点。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设置在防空系统内部,包括洁净换风子系统和超压排风子系统;
10.
所述洁净换风子系统用于人员防空掩蔽区与外界的通风换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新风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
11.所述超压排风子系统与洁净换风子系统配合设置,对掩蔽区内进行局部和全工程超压排风,包括超压进风装置、超压排风装置和超压应急供风装置。
12.优选的,所述的新风进风机构设置在掩蔽区的新风进口端,包括进
风管,沿进风管的进风口向掩蔽区依次设置有第一手电动密封阀、第二手电动密封阀、清洁风机、静压箱、除湿机和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通过送风管道向掩蔽区送风。
13.优选的,所述的掩蔽区内还设置有回风机,所述回风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
将人员防空掩蔽区内的空气吸入到进风导管中,向静压箱内提供空气;所述送风机的送风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在第二手电动密封阀和清洁风机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插板风阀。
14.优选的,所述的排风机构包括排风管,以及设置在排风管上的排风机、第五手电动密封阀和第七手电动密封阀,所述第五手电动密封阀设置在掩蔽区内的排风管管路上,所述排风机设置在第五手电动密封阀下端的排风管管道上,用于形成负压,将人员防空掩蔽区内的空气抽出,所述第七手电动密封阀用于控制排风管出气管端的开合。
15.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所述的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具体使用方法包括
16.(1)掩蔽区外空气洁净时的掩蔽区完全换气和部分换气方法;
17.(2)掩蔽区与外界环境隔绝时,掩蔽区内空气自循环换气方法。
18.优选的,所述的超压进风装置包括包括超压进风管道,所述超压进风管道的进风端与新风进风机构的进风管连接,出风端与清洁风机后端的进风管连接,且在所述超压进风管道上沿管道进风口依次设置有第三手电动密封阀、滤尘器、滤毒器、第四手电动密封阀和滤毒风机,所述滤毒风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
19.优选的,所述的超压排风装置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外侧的防毒通道内,且与排风机构的排风管连通,包括第六手电动密封阀和第八手电动密封阀,其中,所述第六手电动密封阀设置在第七手电动密封阀进风端排风管的支路上,所述第八手电动密封阀设置在第七手电动密封阀排风端的排风管的支路上,用于控制第一防毒通道内的排风管道的开合。
20.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防毒通道与第一防毒通道之间还设置有脱衣间、淋浴间和穿衣间,所述第二防毒通道与穿衣间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短管、穿衣间与淋浴间之间设置有第二超压排气活门、淋浴间与脱衣间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短管、脱衣间与第一防毒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短管,且所述第二防毒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一超压排气活门,通过第一超压排气活门将第二防毒通道与人员防空掩蔽区连通。
21.优选的,所述的超压应急供风装置包括高压储气罐、第二高压手动电阀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所述高压储气罐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内,且高压储气罐的进气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高压手动电阀、高压过滤器和空气压缩机,所述高压储气罐排气端的储气罐排气管道上依次设置有一级减压手动电阀和二级减压手动电阀。
22.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所述的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具体使用方法包括:
23.(1)隔绝通风时掩蔽区进人时的掩蔽区超压排气和换气方法;
24.(2)工作系统电力中断、掩蔽区隔绝、且掩蔽区内氧气足够时,掩蔽区进人时的掩蔽区超压排气和换气方法;
25.(3)工作系统电力中断、掩蔽区隔绝、且掩蔽区内氧气不足时,掩蔽区进人时的掩蔽区超压排气和换气方法。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27.(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包括洁净换风子系统和超压排风子系统,在使用时,利用洁净换风子系
统能够满足掩蔽区的通风换风要求,有效保证掩蔽区内的空气新鲜度;
28.(2)同时,通过超压排风子系统的设置,能够完整掩蔽区在隔绝通风时掩蔽区进人时、电力中断时的局部和全工程的超压排风,进而实现在不同情境下的仿佛通道内的局部和全工程的超压排风,方便外部人间进入到掩蔽区内,有效保证掩蔽区内的空气洁净度,具有通风效率高、使用环境多样、能有效保证掩蔽区内通风效果的优点。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第一手电动密封阀,2.第二手电动密封阀,3.第三手电动密封阀,4.第四手电动密封阀,5.滤尘器,6.滤毒器,7.清洁风机,8.滤毒风机,9.回风机,10.送风机,11.排风机,12.第五手电动密封阀,13.第六手电动密封阀,14.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5.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6.第一超压排气活门,17.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8.第一通风短管,19.第二通风短管,20.第三通风短管,21.第一插板风阀,22.第二插板风阀,23.空气压缩机,24.高压过滤器,25.高压储气罐,26.第一高压手电动阀,27.一级减压手动电阀,28.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9.第一单向阀,30.第二高压手动电阀,31.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2.第二单向阀,33.静压箱,34.除湿机,35.掩蔽区,36.第二防毒通道,37.第一防毒通道,38.脱衣间,39.淋浴间,40.穿衣间,41.防护蜜蜂们,42.第一防护门,43.第二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33.实施例1:参照附图1所示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包括安装在防空系统内部的洁净换风子系统,所述洁净换风子系统用于人员防空掩蔽区35外空气洁净时的通风换风,包括新风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
34.所述新风进风机构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的进风端,且与人员防空掩蔽区35连通,用于向人员防空掩蔽区35输送新风;
35.所述排风机构与人员防空掩蔽区35的排风出口连通,用于将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抽出,与新风进风机构配合使用,实现防空系统内部的换风通风。
36.优选的,为便于向人员防空掩蔽区35输送新风,所述的新风进风机构设置在防空系统的新风进口端,包括新风进风管,以及设置在进风管上的第一手电动密封阀1、第二手电动密封阀2、清洁风机7、回风机9、静压箱33、除湿机34和送风机10,且所述第一手电动密封阀1、第二手电动密封阀2、清洁风机7、静压箱33、除湿机34和送风机10沿进风管的进风口向人员防空掩蔽区35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手电动密封阀1和第二手电动密封阀2用于控制进风管进风,清洁风机7用于对进风管内的新风进行清洁,除去新风中的尘埃粒子,并将清洁后的新风送入静压箱33内,利用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对新风进行增压和除湿,并将经增压和除湿的新风通过送风机10和送风管道进入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供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人员生存。
37.优选的,为便于在非进风状态下实现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自循环,还在所述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设置有回风机9,所述回风机9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33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工作空气吸入到进风导管中,向静压箱33内提供空气。
38.优选的,为便于将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抽出,所述的排风机构包括工作风排风管,设置在排风管上的排风机11、第五手电动密封阀12和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所述第五手电动密封阀12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用于控制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排风管的进风端管路开合,所述排风机11设置在第五手电动密封阀12下端的排风管管道上,用于通过排风机11工作时的负压作用,将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工作空气抽出,进而实现对于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交换;所述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用于控制排风管的开合。
39.优选的,为防止在新风进风机构工作时,由于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压力大造成空气逆流,在所述送风机10的送风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2。
40.优选的,为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超压排气,在所述第二手电动密封阀2和清洁风机7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插板风阀21。
41.优选的,为防止排风机构在使用时产生逆流,在所述排风机11与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之间的排风管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9。
42.本实施例所述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43.情景一:(完全换气)当掩蔽区35外空气洁净时,打开所述第一手电动密封阀1、第二手电动密封阀2、第五手电动密封阀12和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开启清洁风机7、送风机10、排风机11、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新风从进风管道进入到防空掩蔽区35内,防空掩蔽区35内内的工作空气在排风机11的负压吸引作用下经排风管从出风口排出,实现人员防空掩蔽区35外空气洁净时的通风换风;
44.(部分换气)在完全换气的基础上,打开所述回风机9,可以使得室外清洁新风与工程内空气混合进入到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内,经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对混合空气进行增压和除湿,并将经增压和除湿的空气通过送风机10送入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供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人员生存。
45.情景二:当与外界环境隔绝,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进行空气自循环时,关闭第一手电动密封阀1、第二手电动密封阀2、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和清洁风机7,打开回风机9、送风机10、排风机11、第五手电动密封阀12、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回风机9工作将人员防空掩蔽区35的空气抽出,送入到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内,经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对混合空气进行增压和除湿,并将经增压和除湿的空气通过送风机10送入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供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人员生存,形成非进风状态下实现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自循环。
46.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为在掩蔽区35隔绝通风、电路中断时方便掩蔽区35进人,同时保证染毒毒剂不被带入掩蔽区35内,所述的洁净换风子系统还包括超压排风子系统,所述超压排风子系统与洁净换风子系统配合设置,对掩蔽区35内进行局部和全工程超压排风,所述超压排风子系统包括超压进风装置、超压排风装置和超压应急供风装置;
47.所述超压进风装置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的进风端,且与新风进风机构的进风管连通,用于在超压排风的过程中提高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压力;
48.所述超压排风装置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外侧的防毒通道内,且与排风机构的排气管连通,用于在超压排风的过程中将防空掩蔽区35内的高压空气排出,以对进入防毒通道内人员身上携带的外部染毒毒剂进行排出,保证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洁净度;
49.所述超压应急供风系统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且与超压进风装置和超压排
风装置均连通,用于在掩蔽区35隔绝通风、电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掩蔽区35进人时对进入防毒通道内人员身上携带的外部染毒毒剂进行排出,保证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洁净度。
50.优选的,所述的超压进风装置包括包括超压进风管道,以及设置在超压进风管道上的第三手电动密封阀3、滤尘器5、滤毒器6、第四手电动密封阀4和滤毒风机8,所述超压进风管道的进风端与进风管连接,出风端与清洁风机7后端的进风管连接,所述第三手电动密封阀3、滤尘器5、滤毒器6、第四手电动密封阀4和滤毒风机8沿超压进风管道的进风口向人员防空掩蔽区35依次设置,且在所述第四手电动密封阀4与滤毒风机8之间的超压进风管道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插板风阀22,且所述滤毒风机8的排气端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33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手电动密封阀3和第四手电动密封阀4均用于控制超压进风管道的开合,所述滤尘器5和滤毒器6分别用于对新风空气进行除尘、滤毒,所述滤毒风机8用于形成负压,加快空气流速和对新风空气进行进一步滤毒,并将经除尘、滤毒的空气送入静压箱33内,利用静压箱33和除湿机34对新风进行增压和除湿,并将经增压和除湿的新风通过送风机10送入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以此来提高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压力。
51.优选的,所述的超压排风装置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的外侧的防毒通道内,且与排风机构的排风管连通,包括第六手电动密封阀13和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5,所述第六手电动密封阀13设置在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进风端排风管的支路上,用于控制第二防毒通道36内的排风管道的开合,所述排风管道,所述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5设置在第七手电动密封阀14排风端的排风管的支路上,用于控制第一防毒通道37内的排风管道的开合;所述第一防毒通道37道通过脱衣间38、淋浴间39、穿衣间40与第二防毒通道36连通,形成一个连通的防毒通道。
52.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防毒通道36与穿衣间40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短管18、穿衣间40与淋浴间39之间设置有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7、淋浴间39与脱衣间40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短管19、脱衣间40与第一防毒通道37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短管20,通过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7、第一通风短管18、第二通风短管19和第三通风短管20将第一防毒通道37与第二防毒通道36连通。
53.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防毒通道36内还设置有第一超压排气活门16,通过第一超压排气活门16将第二防毒通道36与人员防空掩蔽区35连通。
54.优选的,为便于人员进出,在所述的第一防毒通道37上还设置有密封防护门41,通过密封防护门41将第一防毒通道37与外部环境隔绝,所述一防毒通道与第二防毒通道36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防护门42,所述第二防毒通道36与人员防空掩蔽区3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防护门43。
55.优选的,所述的超压应急供风装置包括高压储气罐25、第二高压手动电阀30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所述高压储气罐25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且高压储气罐25的进气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高压手动电阀26、高压过滤器24和空气压缩机23,通过第一高压手动电阀26、高压过滤器24和空气压缩机23与储气罐进气管道的取气口连通,利用取气口将人员防空掩蔽区35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空气压缩机23、高压过滤器24和第一高压手动电阀26的压缩、过滤后储存在高压储气罐25内,所述高压储气罐25排气端的储气罐排气管道上依次设置有一级减压手动电阀27和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利用一级减压手动电阀27和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对经高压储气罐25排出的空气进行减压,使其满足管道排压力要求,所述第二
高压手动电阀30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均设置在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的排气端,其中所述第二高压手动电阀30与排风机构的排风管连接,所述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与送风机10的送风管道连通。
56.本实施例所述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57.情景一:隔绝通风时掩蔽区进人时,打开第六手电动密封阀13和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5,保持空气压缩机23、高压过滤器24、第一高压手动电阀26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关闭,第二高压手动电阀30打开后,将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小度打开,然后缓慢开启一级减压手动电阀27至空气减压至2mp时,再缓慢开大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使得空气减压至0.1-0.4mp,再由排风管依次经第六手电动密封阀13进入到第二防毒通道36内,当当穿衣间40内的空气压强超过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7的设定值时,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7开启超压排风,排风经淋浴间39、脱衣间40、第一防毒通道37、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5进入风管排出,第一防毒通道37、脱衣间40、淋浴间39、穿衣间40和第二防毒通道36的大气压力高于密封防护门41外染毒大气压力,人员由第一防毒通道37、脱衣间38、淋浴间39、穿衣间40、第二防毒通道36进入掩蔽区35内,与超压排风方向相反,由于进入的几个房间大气压均高于密封防护门41外染毒大气压力,进入过程高于密封防护门41打开过程、人员身上携带的毒剂粉尘无法带入掩蔽区,超压排气对第一防毒通道37、脱衣间38、淋浴间39进行通风换气,稀释人员进入造成这几个房间的环境染毒至安全浓度;
58.其中,在上述第二高压手动电阀30打开后,用于控制管路开度,保证超压排气空气量达到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7的超压设置值。
59.情景二:工作系统电力中断时,掩蔽区35隔绝(暂时按氧气足够时),外部人员进入掩蔽区35:手动打开第六手电动密封阀13和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5,保持空气压缩机23、高压过滤器24、第一高压手动电阀26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关闭,手动打开第二高压手动电阀30,小开度手动打开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然后手动缓慢开启一级减压手动电阀27使空气减压至2mpa,再缓慢手动开大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使空气减压至0.1-0.4mpa,再由排风管进入到如本实施例情景一所述的超压排气房间内,再手动控制30开度,保证超压排气空气量达到17的超压设置值,实现断电隔绝局部超压排气,方便外部人间进入到掩蔽区35内。
60.情景三:电力中断时,掩蔽区35隔绝(氧气不够),外部人员进入掩蔽区35:手动打开第八手电动密封阀15,保持空气压缩机23、高压过滤器24、第一高压手动电阀26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关闭,手动打开第三高压手动电阀31,小开度手动打开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然后手动缓慢开启一级减压手动电阀27使空气减压至2mpa,再缓慢手动开大二级减压手动电阀28,使空气减压至0.1-0.4mpa,再由送风管进入掩蔽区35内,待掩蔽区35内的空气超压后,打开第一超压排气活门16和第二超压排气活门17的绊栓,掩蔽区35排风进入如本实施例情景一超压排气房间内,再手动控制30开度,保证超压排气空气量达到17的超压设置值,实现断电隔绝局部超压排气,方便外部人间进入到掩蔽区35内;
61.其中,(断电隔绝全工程超压补氧)排风量控制为滤毒通风时的进风量,所述高压储气罐25容量的设计方法为:以断电隔绝全工程超压时,人数*(7m3/h.p)*要求隔绝支持延长时间计算。
6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设置在防空系统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洁净换风子系统和超压排风子系统;所述洁净换风子系统用于人员防空掩蔽区与外界的通风换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新风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超压排风子系统与洁净换风子系统配合设置,对掩蔽区内进行局部和全工程超压排风,包括超压进风装置、超压排风装置和超压应急供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进风机构设置在掩蔽区的新风进口端,包括进风管,沿进风管的进风口向掩蔽区依次设置有第一手电动密封阀、第二手电动密封阀、清洁风机、静压箱、除湿机和送风机,所述送风机通过送风管道向掩蔽区送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掩蔽区内还设置有回风机,所述回风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将人员防空掩蔽区内的空气吸入到进风导管中,向静压箱内提供空气;所述送风机的送风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且在第二手电动密封阀和清洁风机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插板风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机构包括排风管,以及设置在排风管上的排风机、第五手电动密封阀和第七手电动密封阀,所述第五手电动密封阀设置在掩蔽区内的排风管管路上,所述排风机设置在第五手电动密封阀下端的排风管管道上,用于形成负压,将人员防空掩蔽区内的空气抽出,所述第七手电动密封阀用于控制排风管出气管端的开合。5.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具体使用方法包括(1)掩蔽区外空气洁净时的掩蔽区完全换气和部分换气方法;(2)掩蔽区与外界环境隔绝时,掩蔽区内空气自循环换气方法。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压进风装置包括包括超压进风管道,所述超压进风管道的进风端与新风进风机构的进风管连接,出风端与清洁风机后端的进风管连接,且在所述超压进风管道上沿管道进风口依次设置有第三手电动密封阀、滤尘器、滤毒器、第四手电动密封阀和滤毒风机,所述滤毒风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压排风装置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外侧的防毒通道内,且与排风机构的排风管连通,包括第六手电动密封阀和第八手电动密封阀,其中,所述第六手电动密封阀设置在第七手电动密封阀进风端排风管的支路上,所述第八手电动密封阀设置在第七手电动密封阀排风端的排风管的支路上,用于控制第一防毒通道内的排风管道的开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防毒通道与第一防毒通道之间还设置有脱衣间、淋浴间和穿衣间,所述第二防毒通道与穿衣间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短管、穿衣间与淋浴间之间设置有第二超压排气活门、淋浴间与脱衣间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短管、脱衣间与第一防毒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风短管,且所述第二防毒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一超压排气活门,通过第一超压排气活门将第二防毒通道与人员防空掩蔽区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压应急供风装置包括高压储气罐、第二高压手动电阀和第三高压手动电阀,所述高压储气罐设置在人员防空掩蔽区内,且高压储气罐的进气端依次设置有第一高压手动电阀、高压过滤器和空气压缩机,所述高压储气罐排气端的储气罐排气管道上依次设置有一级减压手动电阀和二级减压手动电阀。10.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具体使用方法包括:(1)隔绝通风时掩蔽区进人时的掩蔽区超压排气和换气方法;(2)工作系统电力中断、掩蔽区隔绝、且掩蔽区内氧气足够时,掩蔽区进人时的掩蔽区超压排气和换气方法;(3)工作系统电力中断、掩蔽区隔绝、且掩蔽区内氧气不足时,掩蔽区进人时的掩蔽区超压排气和换气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设置在防空系统内部,包括洁净换风子系统和超压排风子系统;洁净换风子系统用于人员防空掩蔽区与外界的通风换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新风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超压排风子系统与洁净换风子系统配合设置,对掩蔽区内进行局部和全工程超压排风,包括超压进风装置、超压排风装置和超压应急供风装置;本地下工程隔绝防护超压系统通过洁净换风子系统和超压排风子系统的设计,在使用时,能够有效的满足掩蔽区内不同情境的通风需求,具有通风效率高、适用环境多样、能有效保证掩蔽区内通风效果的特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
汪波 李亚奇 李静 宋涛 杨棋升 韩晓霞 曹继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4.08
技术公布日:
20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