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
手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明显突出表扣特征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及手表。
背景技术:
2.手表表扣用于连接
表带,并将表带固定在手腕上,是表带上的关键部件。传统的手表表扣多为表带尾端增设的单按制表扣或双按制表扣,即表带尾端一侧设置表扣或两侧均设置表扣,此类表扣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一体的表带上带有一个突出的表扣结构,将影响表带的整体外形,进而影响对表带的结构设计;另外,由于突出式表扣的设计,将大大影响用户佩戴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手表表扣影响表带外观一体性以及表带佩戴舒适度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外观灵巧,无需单独设置突出手表尾粒机构,将表扣部件融入表带中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及手表。
4.一种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包括用于与手表一侧表带的末端连接的第一尾粒、用于与手表另一侧表带的末端连接的第二尾粒、以及锁扣组件;
5.
所述第一尾粒上邻近第二尾粒的一侧面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插槽的两相对侧壁各开设有一向第一尾粒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第二尾粒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侧设有可插入所述插槽的凸起,且第二尾粒内设有收容腔;
6.所述锁扣组件包括从第二尾粒的一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限位配合的第一
按钮、从第二尾粒的另一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限位配合的第二按钮、以及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分别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抵接以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按钮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端设有背向第二按钮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二按钮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端设有背向第一按钮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分别穿设凸起的边侧并对应嵌入一所述销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尾粒包括尾粒托以及盖装在尾粒托上的尾粒盖板,所述尾粒托的一边侧设有用于与表带末端铰链连接的凸耳部,尾粒托顶面上远离凸耳部的一侧与凸耳部之间相对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的顶面和第二凸块的顶面齐平,所述尾粒盖板盖压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并与尾粒托的顶面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尾粒托顶面上邻近凸耳部的一侧设有限位条,尾粒托顶面上远离凸耳部的一侧设有封端板,所述限位条和封端板的高度分别大于第一凸块的高度,且限位条和封端板分别对应与尾粒盖板的两边侧抵接;所述第一凸块与限位条之间形成用于滑动插装第一按钮的第一插孔,第一凸块与封端板之间形成用于穿设第一限位销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凸块与限位条之间形成用于滑动插装第二按钮的第三插孔,第二凸块与封
端板之间形成用于穿设第二限位销的第四插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粒盖板分别与限位条和封端板卡扣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连通并形成按压滑动通道,所述按压滑动通道内相对设置两个分别与尾粒托顶面固定连接的导向柱,第一按钮上开设有沿按压滑动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第二按钮上开设有沿按压滑动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第一按钮通过第一导向孔嵌套在一导向柱上,第二按钮通过第二导向孔嵌套在另一导向柱上,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第一按钮末端与第二按钮末端之间的弹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尾粒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对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尾粒盖板与所述导向柱螺钉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上邻近第二按钮的边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按钮上邻近第一按钮的边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嵌入第一限位槽,弹性件的另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边缘于邻近凸耳部的一侧设有向靠近第二按钮延伸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边缘于远离凸耳部的一侧设有向靠近第一按钮延伸的第二挡块。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按钮上背向第二按钮的边侧设有宽度大于第一插孔宽度的第一按压部,第二按钮上背向第一按钮的边侧设有宽度大于第三插孔宽度的第二按压部。
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上述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
16.实施本发明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及手表,设置弹性件提供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按压复位的回复力,在表带的拆装过程中,仅需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即可带动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离开销孔,使得第二尾粒的凸起从第一尾粒的插槽中取出,表带的拆装作业简单;与传统手表尾粒及带扣相比,本发明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及手表将表扣隐藏在尾粒内部,表带外观上更加简洁,没有突出的带扣特征,表带和表扣完全一体化;无突出表扣顶压用户的手腕部,提高了手表佩带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拆下尾粒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尾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尾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尾粒拆下尾粒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尾粒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请结合图1与图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10,该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10包括用于与手表一侧表带的末端连接的第一尾粒100、用于与手表另一侧表带的末端连接的第二尾粒200、以及锁扣组件300;第一尾粒100上邻近第二尾粒200的一侧面开设有插槽110,且插槽110的两相对侧壁各开设有一向第一尾粒100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120;第二尾粒200上邻近第一尾粒100的一侧设有可插入插槽110的凸起210,且第二尾粒200内设有收容腔。可以理解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尾粒100实际构成手表一侧表带的一部分,第二尾粒200实际构成手表另一侧表带的一部分,在第一尾粒100与第二尾粒200插接扣合后,第一尾粒100与第二尾粒200所组成的连接体在外形上与表带的其余表带节相同,从而使得表带与表扣完全一体化,进而使得表带的外观更加简洁。
25.锁扣组件300包括从第二尾粒200的一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200限位配合的第一按钮310、从第二尾粒200的另一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200限位配合的第二按钮320、以及设于收容腔内并分别与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抵接以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330,通过使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分别与第二尾粒200限位配合,避免了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从收容腔内脱落,以保证手表尾粒结构的稳定性。弹性件330用于在受到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挤压时产生形变,并在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受到的挤压力解除后恢复弹性形变,以带动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复位。第一按钮310上邻近第一尾粒100的一端设有背向第二按钮320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销311,第二按钮320上邻近第一尾粒100的一端设有背向第一按钮310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销321,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分别穿设凸起210的边侧并对应嵌入一销孔120。第一限位销311的长度和第二限位销321的长度应当满足当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被按压至弹性件330的最大压缩量时,第一限位销311的末端和第二限位销321的末端均分别离开销孔120,即回复至收容腔内,在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松开后,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能够自然伸出至销孔120的内腔,并不会产生松脱。此外,第一限位销311的末端和第二限位销321的末端朝向用户手腕部的一面设有倒角面,以方便在佩戴时配合尾粒,即利于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快速插入销孔120内。
26.在手表表带的扣合时,仅需将第二尾粒200的凸起210插入第一尾粒100的插槽110内,该过程中,当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分别与插槽110的内侧壁抵接时,第一限位销311将带动第一按钮310向靠近第二按钮320的方向移动,同样的,第二限位销321也将带动第二按钮320向靠近第一按钮3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弹性件330被压缩;当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分别移动至与销孔120相对应的位置时,插槽110侧壁对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的约束解除,弹性件330即恢复弹性形变并推动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复位,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分别插入对应的销孔120内,如此,通过销孔120对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的约束,实现对手表尾粒结构沿表带长度方向的限位,通过插槽110与凸起210的限位配合,实现对手表尾粒结构沿表带宽度方向的限位,以完成表带的扣合。相反的,仅需同时按压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使得弹性件330在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的挤压下压缩,该过程中,第一限位销311在第一按钮310的带动下离开一销孔120,第二限位销321在第二按钮320的带动下离开另一销孔120,以便将第二尾粒200的凸起210从第一尾粒100的插槽110内取出,从而实现表带的拆解,以便将手
表从用户手腕上取下。
27.请结合图2与图3,第一尾粒100呈u型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竖部和连接两竖部的横部,第一尾粒100插槽110内壁面相对设置的两个销孔120可分别贯穿第一尾粒100的外侧壁,两个销孔120也可以为槽体,即两个销孔120的深度均小于第一尾粒100竖部的宽度。第一尾粒100的横部外侧,即第一尾粒100上背向第二尾粒20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凸耳130,该两个凸耳130用于与手表一侧表带的末端铰链连接。
28.请结合图4-6,第二尾粒200包括尾粒托220以及盖装在尾粒托220上的尾粒盖板230,尾粒托220的一边侧设有用于与表带末端铰链连接的凸耳部240,尾粒托220顶面上远离凸耳部240的一侧与凸耳部240之间相对设置有第一凸块221和第二凸块222,第一凸块221的顶面和第二凸块222的顶面齐平,尾粒盖板230盖压在第一凸块221和第二凸块222上并与尾粒托220的顶面围合形成收容腔。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钮310上邻近第一尾粒100的一边侧设有向靠近第一尾粒100方向延伸的第一延长臂312,第一延长臂312的末端设有第一限位销311,第一凸块221位于第一按钮310、第一延长臂312以及第一凸块221合成形成的u形区内;第二按钮320上邻近第一尾粒100的一边侧设有向靠近第一尾粒100方向延伸的第二延长臂322,第二延长臂322的末端设有第二限位销321,第二凸块222位于第二按钮320、第二延长臂322以及第二凸块222合成形成的u形区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延长臂312用于限定第一按钮310复位过程中沿第一尾粒100宽度方向(即表带宽度方向)的最大位移量,第二延长臂322用于限定第二按钮320复位过程中沿第一尾粒100宽度方向(即表带宽度方向)的最大位移量。
29.一实施例中,尾粒托220顶面上邻近凸耳部240的一侧设有限位条250,尾粒托220顶面上远离凸耳部240的一侧设有封端板260,限位条250和封端板260的高度分别大于第一凸块221的高度,且限位条250和封端板260分别对应与尾粒盖板230的两边侧抵接。如此,当尾粒盖板230盖设于第一凸块221和第二凸块222并分别与限位条250和封端板260抵接后,尾粒盖板230在与尾粒托220及其余部件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的情况下,尾粒盖板230在对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限位,避免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从收容腔脱落,装配后的第一尾粒100和第二尾粒200连接结构的端部与表带上的单个表节形状基本相同,进一步削弱了表扣对表带外形的影响。第一凸块221与限位条250之间形成用于滑动插装第一按钮310的第一插孔251,第一凸块221与封端板260之间形成用于穿设第一限位销311的第二插孔252;第二凸块222与限位条250之间形成用于滑动插装第二按钮320的第三插孔253,第二凸块222与封端板260之间形成用于穿设第二限位销321的第四插孔254。其中,第一凸块221与限位条250共同限定第一按钮310的活动范围,第二凸块222与限位条250共同限定第二按钮320的活动范围。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分别与销孔120间隙配合,以保证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能够顺畅地插入销孔120内,并避免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在销孔120内产生晃动,以保证表带尾粒结构的稳定性。
30.尾粒盖板230与尾粒托220包括多种连接方式。一实施例中,尾粒盖板230分别与限位条250和封端板260卡扣连接,例如,在限位条250和封端板260上分别开设卡口,在尾粒盖板230的两边侧分别设置卡扣,以实现尾粒盖板230与尾粒托220的卡扣连接。另一实施例中,可分别在限位条250和封端板260上开设滑槽,在尾粒盖板230底面的两边侧分别设置滑
轨,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实现尾粒盖板230与尾粒托220的滑动配合,以封堵收容腔。又一实施例中,尾粒盖板230与尾粒托220螺钉连接,并将第一按钮310、第二按钮320及其余各部件限制于收容腔内,即限制在第二尾粒200的内部。
31.具体的,在尾粒盖板230与尾粒托220螺钉连接时,第一插孔251与第二插孔252连通并形成按压滑动通道,按压滑动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沿表带宽度方向最大位移量之和。按压滑动通道内相对设置两个分别与尾粒托220顶面固定连接的导向柱270,第一按钮310上开设有沿按压滑动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313,第二按钮320上开设有沿按压滑动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323,第一按钮310通过第一导向孔313嵌套在一导向柱270上,第二按钮320通过第二导向孔323嵌套在另一导向柱270上,弹性件330为设置在第一按钮310末端与第二按钮320末端之间的弹簧。进一步的,导向柱270上开设有螺纹槽271,尾粒盖板230上开设有与螺纹槽271对应连通的螺纹孔,尾粒盖板230与导向柱270螺钉连接,例如,尾粒盖板230通过穿设螺纹孔并插入螺纹槽271的紧固螺钉231与导向柱27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柱270,一方面实现了对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滑动路径的导向,防止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被按压过程中产生晃动或移位,另一方面,导向柱270的设置,还提供尾粒盖板230与尾粒托220的螺钉连接部,避免因内螺纹穿孔(螺纹槽271贯穿尾粒托220的底面)对尾粒托220外形的影响。
32.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按钮310上邻近第二按钮320的边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14,第二按钮320上邻近第一按钮310的边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24,弹性件330的一端嵌入第一限位槽314,弹性件330的另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324,也就是说,第一限位槽314和第二限位槽324共同用于约束弹性件330的两端部,实现对弹性件330沿其形变方向(伸长或压缩)运动的约束,避免弹性件330离开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进而造成的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复位失效问题。优选的,第一限位槽314的槽口边缘于邻近凸耳部240的一侧设有向靠近第二按钮320延伸的第一挡块315,第二限位槽324的槽口边缘于远离凸耳部240的一侧设有向靠近第一按钮310延伸的第二挡块325,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限位槽314槽口和第二限位槽324槽口的对角位置分别设有凸部,以避免弹性件330在受到扭转力后从第一限位槽314或第二限位槽324内挤出或脱落,以保证弹性件330与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配合的稳定性。
33.一实施例中,第一按钮310上背向第二按钮320的边侧设有宽度大于第一插孔251宽度的第一按压部316,第二按钮320上背向第一按钮310的边侧设有宽度大于第三插孔253宽度的第二按压部326。优选的,第一按压部316上背向第一按钮310的一侧面和第二按压部326上背向第二按钮320的一侧面均为圆弧面,在提供用户按压部位的同时,减小对用户手指的压强,降低按压难度,同时第一按压部316的边缘与第一插孔251的边缘限位抵接,第二按压部326的边缘和第三插孔253的边缘限位抵接,限定了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进入收容腔的最大位移量,实现了对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的限位,防止第一按压部316和第二按压部326被压入收容腔内,造成复位困难的问题。
34.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上述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10,还包括手头以及连接表头一边侧的第一表带、连接表头另一边侧的第二表带,第一表带与第一尾粒100铰链连接,第二表带与第二尾粒200铰链连接。
35.实施本发明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10及手表,设置弹性件330提供第一按钮
310和第二按钮320按压复位的回复力,在表带的拆装过程中,仅需按压第一按钮310和第二按钮320,即可带动第一限位销311和第二限位销321离开销孔120,使得第二尾粒200的凸起210从第一尾粒100的插槽110中取出,表带的拆装作业简单;与传统手表尾粒及带扣相比,本发明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10及手表将表扣隐藏在尾粒内部,表带外观上更加简洁,没有突出的带扣特征,表带和表扣完全一体化;无突出表扣顶压用户的手腕部,提高了手表佩带的舒适度。
3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手表一侧表带的末端连接的第一尾粒、用于与手表另一侧表带的末端连接的第二尾粒、以及锁扣组件;所述第一尾粒上邻近第二尾粒的一侧面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插槽的两相对侧壁各开设有一向第一尾粒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孔;第二尾粒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侧设有可插入所述插槽的凸起,且第二尾粒内设有收容腔;所述锁扣组件包括从第二尾粒的一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限位配合的第一按钮、从第二尾粒的另一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限位配合的第二按钮、以及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分别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抵接以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按钮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端设有背向第二按钮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二按钮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端设有背向第一按钮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销和第二限位销分别穿设凸起的边侧并对应嵌入一所述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尾粒包括尾粒托以及盖装在尾粒托上的尾粒盖板,所述尾粒托的一边侧设有用于与表带末端铰链连接的凸耳部,尾粒托顶面上远离凸耳部的一侧与凸耳部之间相对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的顶面和第二凸块的顶面齐平,所述尾粒盖板盖压在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并与尾粒托的顶面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尾粒托顶面上邻近凸耳部的一侧设有限位条,尾粒托顶面上远离凸耳部的一侧设有封端板,所述限位条和封端板的高度分别大于第一凸块的高度,且限位条和封端板分别对应与尾粒盖板的两边侧抵接;所述第一凸块与限位条之间形成用于滑动插装第一按钮的第一插孔,第一凸块与封端板之间形成用于穿设第一限位销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凸块与限位条之间形成用于滑动插装第二按钮的第三插孔,第二凸块与封端板之间形成用于穿设第二限位销的第四插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粒盖板分别与限位条和封端板卡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连通并形成按压滑动通道,所述按压滑动通道内相对设置两个分别与尾粒托顶面固定连接的导向柱,第一按钮上开设有沿按压滑动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孔,第二按钮上开设有沿按压滑动通道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第一按钮通过第一导向孔嵌套在一导向柱上,第二按钮通过第二导向孔嵌套在另一导向柱上,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第一按钮末端与第二按钮末端之间的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尾粒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对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尾粒盖板与所述导向柱螺钉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上邻近第二按钮的边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按钮上邻近第一按钮的边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嵌入第一限位槽,弹性件的另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边缘于邻近凸耳部的一侧设有向靠近第二按钮延伸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边缘于远离凸耳部的一侧设有向靠近第一按钮延伸的第二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按钮上背向第二按钮的边侧设有宽度大于第一插孔宽度的第一按压部,第二按钮上背向第一按钮的边侧设有宽度大于第三插孔宽度的第二按压部。10.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手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突出表扣特征且佩戴舒适的隐藏表扣式手表尾粒结构,包括第一尾粒、第二尾粒及锁扣组件;第一尾粒的一侧面设有插槽,且插槽的两相对侧壁开设有两个销孔;第二尾粒上设有可插入插槽的凸起,且第二尾粒内设有收容腔;锁扣组件包括分别从第二尾粒两边侧滑动插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尾粒限位配合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及与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抵接以提供回复力的弹性件,第一按钮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端设有穿设凸起边侧并嵌入一销孔的第一限位销,第二按钮上邻近第一尾粒的一端设有穿设凸起边侧并嵌入另一销孔的第二限位销。该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结构的手表。括上述结构的手表。括上述结构的手表。
技术研发人员:
朱应林 倪琛达 吴俊 陈福生 陈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