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农业育苗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菌草是可以作为栽培食药用菌养基的草本植物,其生命力较为顽强,根系发达,繁殖性强,生长速度较快,成本较低,可以为菌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菌草的常见品种有巨菌草、“绿洲一号”、五节芒、象草、芦苇、玉米杆、比特草、芒箕等。其中,巨菌草为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具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等特点,一般可达4~5米,高者可达8米以上,每年可以收割4~8次,亩产鲜草量可达15~35吨,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气候种植。热研4号王草是禾本科、假福王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象草和御谷的杂交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4.5米。形似甘蔗,株形较大,须根发达,茎秆圆形,直立,粗壮。“绿洲一号”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可向周边延伸达9.3米,入土最深与根须厚度可达1.5米,不仅可以避免大面积水土流失,而且能大量吸收保持地表水,使地表水保持率达到97%以上,土壤侵蚀量减轻78%以上,在盐碱度8.5%以下的盐碱地种植两年后,土壤的盐碱度有很大的改善,是改良土壤、固沙固土、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植物。
3.目前,菌草种植的常用方式为枝条传统扦插,经常出现扦插苗死苗不发芽现象,后期还需进行二次育苗补苗,所以存在着菌草涨势高低不齐、稀稠不均匀、出现涂斑、繁育率低的缺点,严重影响着菌草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以解决菌草扦插种植中存在的涨势高低不齐、稀稠不均匀、出现涂斑、繁育率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截取菌草芽节,将菌草芽节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浸泡后捞出;
8.2)对步骤1)中浸泡后的菌草芽节进行催芽;
9.3)将步骤2)中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
10.4)向步骤3)中的穴盘中培土,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
11.5)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浇水加湿;
12.6)有新芽长出基质后,打开通风口对阳光大棚进行通风,菌草高度为17~20mm时,将通风口开大,加大通风量;
13.7)当菌草苗高度超过20mm时,通风炼苗;
14.8)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
15.9)移栽后,覆盖地膜;
16.10)进行灌溉。
17.作为优选,步骤1)中,截取的菌草芽节长度为60~80mm;其中,芽节以上15~25mm,
芽节以下45~55mm。
18.作为优选步骤1)中,消毒液为多菌灵,多菌灵与水的体积比为0.1~8:100,浸泡时间为6~10小时。
19.作为优选,步骤2)中,催芽温度为25~32℃,湿度为70~90%,催芽时间为48~72小时。
20.作为优选,步骤3)中,种植时,芽节的形态学上端朝上,芽节15~25mm向上,芽节45~55mm向下。
21.作为优选,步骤4)中,顶部基质土的厚度为5~10mm。
22.作为优选,步骤5)中保持穴盘内地温为15~30℃,湿度为60~80%,保持4~6天。
23.作为优选,步骤6)中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60~80%。
24.作为优选,步骤8)中所述移栽株距60~700mm,行距650~700mm,每亩种植1300~1400株。
25.作为优选,步骤9)中所述所述膜采用1200mm宽度膜,膜行距900~1100mm,膜面700~900mm。
26.作为优选,步骤10)中灌溉为双滴灌带或漫灌。
27.作为优选,所述菌草为巨菌草、绿洲一号、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德宏象草、盈选1号象草或热研4号王草。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在本发明中,对菌草芽节进行催芽、穴盘育苗、移栽大棚、通风炼苗等操作进行育苗移栽。育苗移栽过程中没有生根期和缓苗期,移栽后,菌草可直接进入生长期。这种育苗移栽方式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成活率高达99%以上,有效解决了扦插种植长势高低不齐,稀稠不均匀,出现涂斑、成活率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后期的补苗成本,提高了种植质量,达到了高标准种植的目的。种植时,扦插的方式种植,每亩需2500~3000株,而用移栽育苗的方式,只需1300~1400株,就能达到与扦插种植相同的种植密度,每亩节约种苗1200~1600株,与扦插种植相比,节约种苗接近50%,大大节省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穴盘育苗移栽的巨菌草整体长势整齐;
31.图2穴盘育苗移栽的巨菌草稀稠均匀,未出现涂斑;
32.图3扦插种植的巨菌草出现死苗现象;
33.图4扦插种植的巨菌草长势高低不齐,稀稠不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1)截取菌草芽节,将菌草芽节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浸泡后捞出;
36.2)对步骤1)中浸泡后的菌草芽节进行催芽;
37.3)将步骤2)中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
38.4)向步骤3)中的穴盘中培土,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
39.5)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浇水加湿;
40.6)有新芽长出基质后,对阳光大棚进行通风,菌草高度为17~20mm时,打开通风口,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60~80%;
41.7)当菌草苗高度超过20mm时,通风炼苗;
42.8)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
43.9)移栽后,覆盖地膜;
44.10)进行灌溉。
45.在本发明中,截取的菌草芽节长度优选为60~80mm,进一步优选为65~75cm,更进一步优选为70mm;其中,芽节以上15~25mm,优选为20mm;芽节以下45~55mm,优选为50mm。
46.本发明截取菌草芽节后,将菌草芽节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在本发明中,所述消毒液优选为多菌灵,所述多菌灵兑水后使用,所述多菌灵与水的体积比为0.1~8:100,优选为1:100。在本发明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6~10小时,优选为8小时。在本发明中,所述消毒优选的在消毒池中进行,所述菌草芽节优选的装入编织袋中,投入消毒池进行浸泡,所述浸泡过程中,确保菌草芽节被消毒液没过;所述浸泡除了具有消毒作用外,还具有生根的作用。
47.本发明在所述浸泡后,对浸泡后的菌草芽节进行催芽。在本发明中,所述催芽温度优选为25~32℃,进一步优选为30℃;所述催芽的湿度优选为70~90%,进一步优选为75%~85%,更进一步优选为80%,所述催芽的时间优选为48~72小时,进一步优选为56~64小时。在本发明中,当芽孢处有20~30mm白新芽涨出或者有涨成新叶,视为催芽成功。
48.在本发明中,将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在本发明中,所述穴盘为移栽机专用菌草育苗穴盘,一个穴盘有50穴,穴深度为80mm,穴与穴之间的间距为9mm,穴盘短边尺寸为4.5mm,使两穴盘相拼放入专用移栽设备时,前后两个穴盘穴与穴间距也是9mm。在本发明中,种植时,芽节的形态学上端朝上,芽节15~25mm向上,优选为22mm;45~55mm向下,优选为48mm。
49.本发明在所述种植后,向穴盘中培土,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在本发明中,顶部基质土的厚度为5~10mm,优选为8mm。
50.在本发明中,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浇水加湿;保持穴盘内地温为15℃~30℃,优选为22℃;湿度为60~80%,优选为70%;保持4~6天,优选为5天。
51.在本发明中,有新芽长出基质后,打开通风口,对阳光大棚进行通风,菌草高度为17~20mm时,将通风口开大,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60~80%。
52.在本发明中,当菌草苗高度超过20mm时,通风炼苗,优选的,炼苗时间为6~8天,更优选为7天;
53.本发明在所述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在本发明中,所述移栽株距60mm~70mm,优选为65mm;行距650mm~700mm,优选为680mm;每亩种植1300~1400株,优选为1350株。
54.本发明在所述移栽后,覆盖地膜。在本发明中,所述地膜采用1200mm宽度膜,膜行距900~1100mm,优选为960mm;膜面700~900mm,优选为780mm,膜面为膜两边用土压住后,露出来的膜的宽度。
55.在本发明在所述覆盖地膜后,进行灌溉,所述灌溉为双滴灌带或漫灌,若采用双滴灌带,移栽前8小时滴水,以确保移栽成活率;如果是漫灌种植,在移栽种植后8小时内灌溉。
56.在本发明中,所述菌草为巨菌草、绿洲一号、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德宏象草、盈选1
号象草或热研4号王草。其中,巨菌草购自于福建农林大学;桂牧一号杂交象草购自于砚山县吴籁天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德宏象草、盈选1号象草购自于德宏牧之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热研4号王草购自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5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8.实施例1
59.截取巨菌草长度为60mm的芽节,芽节以上15mm,芽节以下45mm。将截取的芽节装入塑料网格编织袋,放入泡苗池,确保被水没过,进行6小时的消毒及生根浸泡,消毒液为多菌灵,多菌灵与水的体积比为0.5:100,计时结束捞出。在温度25℃,湿度70%的恒温空间内催芽56小时,将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
60.种植时,芽节的形态学上端朝上,芽节15mm向上,芽节45mm向下,种植好后,向穴盘中培基质,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顶部基质土的厚度为5mm。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两次喷雾式浇水加湿,一次在早上8时,一次在下午17时。保持穴盘内地温为15℃~30℃,湿度为60~80%,保持4天。当菌草苗高度为20mm时,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60~80%;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栽株距60mm,行距650mm,每亩种植1300株,移栽后,地膜覆盖,所述膜采用1200mm宽度膜,膜行距900mm,膜面700mm,移栽种植后8小时内漫灌。
61.实施例2
62.截取巨菌草长度为80mm的芽节,芽节以上25mm,芽节以下55mm。将截取的芽节装入塑料网格编织袋,放入泡苗池,确保被水没过,进行10小时的消毒及生根浸泡,消毒液为多菌灵,多菌灵与水的体积比为2:100,计时结束捞出。在温度32℃,湿度90%的恒温空间内催芽72小时,将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种植时,芽节的形态学上端朝上,芽节25mm向上,芽节55mm向下,种植好后,向穴盘中培基质,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顶部基质土的厚度为8mm。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两次喷雾式浇水加湿,一次在早上8:30,一次在下午16:30。保持穴盘内地温为15~30℃,湿度为60~80%,保持5天。当菌草苗高度为20mm时,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80%;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栽株距65mm,行距680mm,每亩种植1400株,移栽后,地膜覆盖,所述膜采用1200mm宽度膜,膜行距1100mm,膜面900mm,移栽种植后8小时内漫灌。
63.实施例3
64.截取“绿洲一号”长度为70mm的芽节,芽节以上20mm,芽节以下50mm。将截取的芽节装入塑料网格编织袋,放入泡苗池,确保被水没过,进行8小时的消毒及生根浸泡,消毒液为多菌灵,多菌灵与水的体积比为0.1~8:100,计时结束捞出。在温度30℃,湿度80%的恒温空间内催芽48小时,将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种植时,芽节的形态学上端朝上,芽节20mm向上,芽节50mm向下,种植好后,向穴盘中培基质,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顶部基质土的厚度为10mm。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两次喷雾式浇水加湿,一次在早上9时,一次在下午16时。保持穴盘内地温为15~30℃,湿度为60~80%,保持6天。当菌草苗高度为20mm时,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60~80%;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栽株距70mm,行距
700mm,每亩种植1350株,移栽后,地膜覆盖,所述膜采用1200mm宽度膜,膜行距1000mm,膜面800mm,移栽种植8小时前双滴灌带。
65.扦插种植成活率仅仅为50%~60%,每亩需种植苗2500~3000株,密度比较高,通风性不好,主杆较细,底部2米以下的叶子全部枯死,营养流失,减产严重。由于扦插种植地温低,生根地芽慢,亩产量在8吨左右。
66.利用本发明的育苗移栽方式,菌草活率高达99%,每亩需种植苗1300-1400株即可,每亩节约种苗1200-1600株,接近50%,大大节省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育苗移栽没有生根期和缓苗期,移栽后可直接进入生长期,所以育苗移栽比扦插种植多30天左右生长期,亩产量高达15吨,大大提高了菌草的经济效益。
67.由图1~4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的育苗移栽方法种植的巨菌草所有叶片保持绿,营养不流失,主杆生长粗壮,长势均匀,而扦插种植的巨菌草主杆较细,有枯叶、死苗现象,死苗后补苗,长势不均匀。
6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截取菌草芽节,将菌草芽节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浸泡后捞出;2)对步骤1)中浸泡后的菌草芽节进行催芽;3)将步骤2)中长出新芽的菌草芽节种植至穴盘,进行穴盘育苗;4)向步骤3)中的穴盘中培土,确保菌草芽节顶部被基质土完全覆盖;5)穴盘培土后,移至塑料阳光温室大棚,每天浇水加湿;6)有新芽长出基质后,对阳光大棚进行通风,菌草高度为17~20mm时,打开通风口,加大通风量;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湿度保持在60~80%;7)当菌草苗高度超过20mm时,通风炼苗;8)炼苗完成后,将菌草穴盘苗从阳光大棚移至种植地;9)移栽后,覆盖地膜;10)进行灌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截取的菌草芽节长度为60~80mm;其中,芽节以上15~25mm,芽节以下45~5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消毒液为多菌灵,多菌灵与水的体积比为0.1~8:100,浸泡时间为6~10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催芽温度为25~32℃,湿度为70~90%,催芽时间为48~72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种植时,芽节的形态学上端朝上,芽节15~25mm向上,芽节45~55mm向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顶部基质土的厚度为5~1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保持穴盘内地温为15~30℃,湿度为60~80%,保持4~6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移栽株距60~70mm,行距650~700mm,每亩种植1300~1400株。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膜采用1200mm宽度膜,膜行距900~1100mm,膜面700~900mm。10.一种菌草穴盘育苗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草为巨菌草、绿洲一号、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德宏象草、盈选1号象草或热研4号王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草盘穴育苗高产的技术,属于农业育苗栽培领域。在本发明中,对菌草芽节进行催芽、穴盘育苗、移栽大棚、通风炼苗等操作进行育苗移栽。育苗移栽过程中没有生根期和缓苗期,移栽后,菌草可直接进入生长期。这种育苗移栽方式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成活率高达99%以上,有效解决了扦插种植涨势高低不齐,稀稠不均匀,出现涂斑、成活率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后期的补苗成本,提高了种植质量,达到了高标准种植的目的。到了高标准种植的目的。到了高标准种植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张佐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伟臻享(福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9:1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65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基质   本发明   消毒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