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头总成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头总成。


背景技术:



2.在油气田开采作业中,通常流体需要通过连续油管注入井内进行作业,而不允许井内流体倒流入连续油管内,否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并且一些特殊作业需要带压操作,为了保证带压作业及现场施工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中采用马达头总成以防止井内流体倒流入连续油管内。
3.相关技术中的马达头总成为了防止井内流体倒流入连续油管内,采用双板式防止回流结构。每个防止回流结构通常由阀板、阀体、弹簧和转动轴,阀板在流体的作用下绕转动轴转动以使防止回流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在流体推动阀板转动的作用力小于弹簧回复形变的力时,弹簧驱动阀板绕转动轴转动以使防止回流结构处于关闭状态。由于双板式防止回流结构功能实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弹簧,然而在连续油管工作的过程中,连续油管会通入腐蚀性流体腐蚀防止回流结构,或弹簧本身由于疲劳导致防止回流结构存在功能失效的问题,从而会存在马达头总成的防止回流结构容易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公开一种马达头总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防止回流结构以弹簧为主要动力来源而存在马达头总成容易失效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公开一种马达头总成,包括主体和防回流装置,其中:
7.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壳体和抵接部,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抵接部环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抵接部开设有贯穿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
8.所述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本体,所述防回流本体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防回流本体包括与所述流体通道的第一端口相对的抵接面和背离所述第一端口的流体推面;
9.在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抵接面驱动所述防回流本体与所述第一端口分离,以使所述第一端口打开;
10.在所述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流体推面驱动所述防回流本体与所述第一端口抵触,以使所述第一端口关闭。
11.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马达头总成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第一通孔内环设抵接部,且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使得在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抵接面驱动防回流本体与第一端口分离,以使第一端口打开,从而实现流体在马达头总成内沿第一方向的流通;在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流体推面驱动防回流本体与第一端口
抵触,以使第一端口关闭,从而阻断流体在马达头总成的内部沿第二方向的流通。通过采用流体驱动防回流本体打开或关闭第一端口的方式,其驱动防回流本体的动力来源于流体的流通,不再采用相关技术中的防止回流结构,从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双板式防止回流结构以弹簧为主要动力来源而存在马达头总成容易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马达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1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抵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防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剪切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0-主体、110-第一壳体、111-第一通孔、112-凸键、120-抵接部、121-流体通道、130-安装支架、131-延伸凸部、140-第一密封件、
24.200-防回流装置、210-防回流本体、211-抵接面、212-流体推面、220-导向支架、221-导向孔、230-导向支撑杆、240-弹性件、
25.300-压盖、310-分流孔、
26.400-第二壳体、410-第三通孔、420-键槽、
27.500-剪切件、
28.600-破裂盘、
29.700-第二密封圈、
30.800-第三密封圈、
31.900-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34.请参考图1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马达头总成,所公开的马达头总成可以是油气田开采作业所用的连续油管的部件。所公开的马达头总成包括主体100和防回流装置200。
35.主体100为马达头总成各部件安装的基础,主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抵接部120。第一壳体110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11,抵接部120环设于第一通孔111内,且与第一
通孔111的内壁密封连接。抵接部120可以是在第一通孔111的内壁形成的与内壁密封连接的环状凸起。
36.抵接部120开设有贯穿的流体通道121,流体通道121可以是环状凸起围成的通道。流体通道121与第一通孔111贯通。
37.防回流装置200包括防回流本体210,防回流本体210活动地设于第一通孔111,防回流本体210包括与流体通道121的第一端口相对的抵接面211和背离第一端口的流体推面212。抵接面211用于与第一端口抵触或分离,以使第一端口关闭或打开。流体推面212用于与流体接触,以使流体通过流体推面212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抵接面211和第一端口处可以设置防腐层,以适用于恶劣的应用环境,从而对抵接面211和第一端口处进行防护。
38.在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抵接面211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分离,以使第一端口打开。在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流体推面212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以使第一端口关闭。具体的,抵接面211与流体推面212可以相背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反。当然,抵接面211与流体推面212可以是其它设置方式,例如抵接面211与流体推面212可以异面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异面。第一方向可以是抵接面211所在的一侧指向抵接面211的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流体推面212所在的一侧指向流体推面212的方向。
39.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进入第一通孔111,并进入流体通道121,在移动至抵接面211处时,流体通过抵接面211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分离,以使第一端口打开,流体可以穿过流体通道121和第一通孔111。在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在第一通孔111内移动至流体推面212处时,流体通过流体推面212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以使防回流本体210封堵流体通道121,第一端口关闭,以阻断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马达头总成通过在第一壳体110的第一通孔111内环设抵接部120,且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密封连接,使得在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抵接面211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分离,以使第一端口打开,从而实现流体在马达头总成内沿第一方向的流通;在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流体推面212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以使第一端口关闭,从而阻断流体在马达头总成的内部沿第二方向的流通。通过采用流体驱动防回流本体210打开或关闭第一端口的方式,其驱动防回流本体210的动力来源于流体的流通,不再采用相关技术中的防止回流结构,从而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双板式防止回流结构以弹簧为主要动力来源而存在马达头总成容易失效的问题。
41.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防回流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导向支架220和导向支撑杆230,防回流本体210可以与导向支撑杆230连接,导向支架220可以与主体100连接,导向支架220可以开设有导向孔221,导向支撑杆230的背离防回流本体210的一端可以穿设于导向孔221内,导向支撑杆230可以与导向孔221导向配合以使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分离或抵触。导向支架220可以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111贯通的支架通道,以便于流体经过导向支架220。
4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支架220和导向支撑杆230,防回流本体210与导向支
撑杆230连接,导向支架220可以与主体100连接,导向支架220开设导向孔221,使得导向支撑杆230的背离防回流本体210的一端穿设于导向孔221内,导向支撑杆230可以与导向孔221导向配合以使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分离或抵触,进而使得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分离或抵触时移动更准确。
43.为了便于防回流装置200与主体100的安装,进一步的,主体100可以包括安装支架130,安装支架130可以设有抵接部120,第一通孔111的内壁可以设有第一内螺纹,安装支架130可以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导向支架220可以设有第二外螺纹,安装支架130可以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通孔111,导向支架220通过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130。安装支架130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的连接处可以设有第三密封圈800。安装支架130和导向支架220可以将抵接部120夹持,以固定抵接部120。安装支架130与抵接部120的连接处可以设有第二密封圈700。
44.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支架130,使得在防回流装置200与主体100安装时,可以将导向支架220通过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130,同时在导向支架220与安装支架130安装时将导向支撑杆230与防回流本体210一起安装,从而使得导向支撑杆230、防回流本体210、导向支架220与安装支架130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安装支架130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通孔111,从而使得防回流装置200与主体100的安装更便捷。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支架220与安装支架130可以是通过卡口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安装支架130也可以通过卡口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通孔111,本技术对导向支架220与安装支架130的连接方式、安装支架130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制。
46.为了对抵接部120与防回流本体210的抵触位置进行防护,可选的,安装支架130可以包括延伸凸部131,延伸凸部131可以与抵接部120连接,且延伸凸部131可以环设于抵接部120,延伸凸部131可以环设于流体通道121的第一端口处,延伸凸部131可以包括第二内螺纹。通过设置延伸凸部131,使得延伸凸部131可以对流体通道121的第一端口,进而可以对抵接部120与防回流本体210的抵触位置进行防护。
47.在一些应用环境中,为了满足工作要求,连续油管在输送流体时需要对尺寸较大杂质进行过滤,杂质的尺寸可以是指杂质的体积。为了可以对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可选的,马达头总成可以包括压盖300,压盖300可以安装于安装支架130,且位于流体通道121的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可以相背设置,压盖300可以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压盖300的分流孔310,多个分流孔310可以与流体通道121贯通。在保证流体流量的情况下,压盖300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压盖300的分流孔310,相对于只开设一个较大的孔,其每个分流孔310的尺寸相对较小,从而可以较好的对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
48.为了便于压盖300的安装,可选的,压盖300可以设有第三外螺纹,安装支架130可以设有第三内螺纹,压盖300可以通过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的螺纹配合与安装支架130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压盖300与安装支架130通过螺纹连接,不仅连接关系稳定,而且使得压盖300可以与安装支架130连接后,再通过安装支架130与第一壳体110连接,从而便于压盖300与主体100的安装。
49.为了使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时防回流本体210可以对第一端口较好的封堵,可选的,第一端口可以呈弧形凹面,抵接面可以呈与弧形凹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凸面。通过第一端口呈弧形凹面,抵接面呈与弧形凹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凸面,使得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时防回流本体210可以对第一端口较好的封堵。
50.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防回流装置200可以包括弹性件240,弹性件240可以连接于主体100和防回流本体210之间,弹性件240可以用于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弹性件240可以是螺旋弹簧。
51.具体的,在马达头总成没有流体通过的情况下,弹性件240可以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从而有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流体冲击防回流本体210时,避免造成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冲击造成损坏的问题,而且弹性件240可以较好的在流体冲击防回流本体210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防护件本体210进行防护。在有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流体和弹性件240共同作用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流体沿第二方向通过第一端口。弹性件240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的力可以较小,以便于流体在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较容易地克服弹性件240的弹性力打开第一端口。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设置不同的弹性件240,可以调整流体在第一方向流动时打开第一端口的压力阈值,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53.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例如在马达头总成用于连续油管的情况下,连续油管的位于井下的部分会存在管柱遇卡、无法收回的情况,为了保证大部分连续油管可以收回,需要将井下的一部分断开,以保证连续油管正常回收。为了保证连续油管正常收回,可选的,马达头总成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400和剪切件500,第二壳体400和防回流装置200均可以位于第一端口的同一侧,第二壳体400可以开设有贯穿的第三通孔410,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通过剪切件500连接,第一通孔111和第三通孔410可以贯通。
5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通过剪切件500连接,使得在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剪切力大于剪切件500自身强度时,剪切件500损坏,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400可以分离,从而可以解决马达头总成用于连续油管的情况下,连续油管遇到卡滞无法回收的问题。
55.一种可选的实施,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可以设有台阶结构,第二壳体400的第二端可以沿背离第一壳体110的方向延伸,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可以套设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第一壳体110的第二端可以沿背离第二壳体400的一侧延伸,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端口朝向一致,第一壳体11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端口的朝向一致。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可以开设有安装凹槽,剪切件500可以设于安装凹槽,且至少部分伸出安装凹槽的槽口,剪切件500可以与台阶结构的端面限位接触,以限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400分离。通过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设有台阶结构,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凹槽,剪切件500设于安装凹槽,使得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时,剪切件500可以与台阶结构的端面限位接触,从而可以限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400分离。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的连接处可以设有第四密封圈900,第四密封圈900密封连接于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的连接处。
56.可选的,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可以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键槽420,第一壳体110
的第一端可以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键112,多个键槽420和多个凸键112可以插接配合。通过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键槽420,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键112,使得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10通过多个键槽420和多个凸键112插接配合实现连接,使得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更稳定,且可以避免绕第一通孔111的中心轴线转动。
57.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马达头总成还可以包括破裂盘600,破裂盘600可以设于第二壳体400。在连续油管遇卡时,可以先通入第二方向的高压流体,此时防回流装置200封堵第一通孔111,此时第二壳体400内的压力急剧上升,直至破裂盘600打开,此时高压流体可以通过破裂盘处的开口将附近的掩埋物推开,以便于在剪切件500不损坏的情况下回收连续油管。
58.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抵接部120可以设有第一密封件140,第一密封件140可以环设于第一端口的内侧端口,在流体通过流体推面212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时,第一密封件140可以密封连接于第一端口与防回流本体210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40,使得在流体通过流体推面212驱动防回流本体210与第一端口抵触时,第一密封件140可以密封连接于第一端口与防回流本体210之间,从而使得防回流本体210可以对第一端口较好的封堵。
59.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6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和防回流装置(200),其中:所述主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抵接部(120),所述第一壳体(110)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11),所述抵接部(120)环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抵接部(120)开设有贯穿的流体通道(121),所述流体通道(1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1)贯通;所述防回流装置(200)包括防回流本体(210),所述防回流本体(210)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防回流本体(210)包括与所述流体通道(121)的第一端口相对的抵接面(211)和背离所述第一端口的流体推面(212);在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抵接面(211)驱动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与所述第一端口分离,以使所述第一端口打开;在所述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流体推面(212)驱动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与所述第一端口抵触,以使所述第一端口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装置(200)还包括导向支架(220)和导向支撑杆(230),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与所述导向支撑杆(230)连接,所述导向支架(220)与所述主体(100)连接,所述导向支架(220)开设有导向孔(221),所述导向支撑杆(230)的背离所述防回流本体(21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孔(221)内,所述导向支撑杆(230)与所述导向孔(221)导向配合以使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与所述第一端口分离或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包括安装支架(130),所述安装支架(130)设有所述抵接部(120),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安装支架(130)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所述导向支架(220)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安装支架(130)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导向支架(220)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30)包括延伸凸部(131),所述延伸凸部(131)与所述抵接部(120)连接,且所述延伸凸部(131)环设于所述抵接部(120),所述延伸凸部(131)包括所述第二内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头总成包括压盖(300),所述压盖(300)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30),且位于所述流体通道(121)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背设置,所述压盖(300)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压盖(300)的分流孔(310),多个所述分流孔(310)与所述流体通道(121)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300)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安装支架(130)设有第三内螺纹,所述压盖(300)通过所述第三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的螺纹配合与所述安装支架(130)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呈弧形凹面,所述抵接面呈与所述弧形凹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凸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装置(200)包括弹性件(240),所述弹性件(240)连接于所述主体(100)和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之间,所述弹性件(240)用于驱动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与所述第一端口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头总成还包括第二壳体(400)和剪切件(500),所述第二壳体(400)和所述防回流装置(200)均位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贯穿的第三通孔(410),所述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剪切件(500)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三通孔(410)贯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设有台阶结构,所述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剪切件(500)设于所述安装凹槽,且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口,所述剪切件(500)与所述台阶结构的端面限位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400)分离。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400)的第一端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键槽(420),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键(112),多个所述键槽(420)和多个所述凸键(112)插接配合。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头总成还包括破裂盘(600),所述破裂盘(60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40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120)设有第一密封件(140),所述第一密封件(140)环设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内侧端口,在所述流体通过所述流体推面(212)驱动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与所述第一端口抵触时,所述第一密封件(140)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防回流本体(210)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马达头总成,包括主体和防回流装置,其中:主体包括第一壳体和抵接部,第一壳体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抵接部环设于第一通孔内,抵接部开设有贯穿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与第一通孔贯通;防回流装置包括防回流本体,防回流本体活动地设于第一通孔,防回流本体包括与流体通道的第一端口相对的抵接面和背离第一端口的流体推面;在流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抵接面驱动防回流本体与第一端口分离,以使第一端口打开;在流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流体通过流体推面驱动防回流本体与第一端口抵触,以使第一端口关闭。上述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防止回流结构以弹簧为主要动力来源而存在马达头总成容易失效的问题。失效的问题。失效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郭晓龙 沈鹏 冯永菲 刘建垒 刘双鹏 曹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4:4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6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流体   壳体   端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