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及运行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2.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煤化工的源头技术。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由于具有煤种适应性强、备煤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低、环境友好、气化强度大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煤制工业燃气和煤基合成氨气源改造。
3.返料装置是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的主要部件之一,其运行的稳定性关系到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的稳定、温度分布和负荷。循环流化床气化由于循环倍率大、循环回路物料温度较高,一般采用非机械阀作为返料装置,其中u阀是常用的返料装置。
4.u阀一般由供料室和返料室组成,在供料室中通入松动风,物料以移动床状态运行,在返料室中通入流化风,物料以流化床状态运行,由于其运行方式决定在u阀的边壁和底部存在大量的死区。而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装置以高碳浓度物料作为循环物料,返料装置内物料含碳量较高。因此,采用u阀作为返料装置应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由于循环物料为含碳量较高的物料,容易在u阀的死区出现结渣现象,特别在大型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循环物料碱金属含量较高等情况。
5.针对u阀结渣问题,相关技术中有技术人员提到将供料室改为与竖直方向呈30
°
~60
°
夹角,并在底部布置布风风箱,也有技术人员提到将u阀底部设计成半球状,在供料室的侧壁上设置调节风管等,虽然采用该优化结构和布风方式的解决方案虽然能减小死区,但仍然无法消除死区和解决结渣的问题,这与u阀的运行方式有关。
6.u阀供料室和返料室中物料的流化状态不同,其中供料室中物料为移动状态,而返料室中物料为流化状态;u阀利用供料室物料重力势能和供料室与返料室物料的密度差将物料从低压区输送至高压区。当供料室和返料室的松动风和流化风采用空气或氧气时,在供料室容易出现结渣。一些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采用水蒸气作为松动风和流化风气源可以缓解返料器结渣问题,但通入大量水蒸气带来返回炉膛的循环物料温度低,蒸汽煤比偏高,造成气化炉氧耗高、煤气含水率高、有效气含量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为了消除u阀死区以及解决结渣问题,降低蒸汽煤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及运行方法。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及运行方法。其中,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包括:供料室和返料室;供料室与返料室之间通过输运管道相连通,其中,输运管道包括水平输运段和倾斜输运段;返料室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一侧相连通,供料室与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相连通,倾斜输运段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倾斜输运段与供料室的连通处设置有吹扫风管,吹扫风管的中轴线与倾
斜输运段的倾斜面平行,吹扫风管与自动控制程序系统连接;倾斜输运段的倾斜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运风管,输运风管正对返料室,输运风管的中轴线与水平输运段平行。
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返料室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包括至少两个二次风管,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每一个二次风管设置在相同的竖直高度上,并且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中的每一层二次风管组设置在不同的竖直高度上,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其中,二次风管通入的二次风为含氧气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空气、氧气、富氧空气、水蒸气。
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包括:每一个二次风管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β,夹角β介于0~30
°
之间。
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包括:每一个二次风管的中轴线与圆周的径向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夹角使得从二次风管通入的气源气流形成切圆,并使切圆的直径r为圆周直径r的1/10~1/2。
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返料装置还包括:排渣结构,设置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底部,排渣结构与自动控制程序系统连接,排渣结构的控制程序与吹扫风的控制程序联锁控制,用于清理返料装置中的物料残渣;排渣结构包括:收渣斗、放渣阀、排渣锁斗、锁渣阀。
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返料装置还包括:返料管,返料管设置于返料室的侧面,与返料室的上部有一小于90
°
夹角的连通;流化风布风结构,设置于返料室的底部,用于将返料室中通入流化风,使物料以流化床状态运行。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倾斜布置管道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夹角α介于30~75
°
之间;吹扫风管通入的吹扫风气体包括高压氮气或过热蒸气,吹扫风管的出口风速为20m/s~50m/s;输运风管通入的输运风气体包括水蒸气或co2,输运风管的直径与水平布置输运管的当量直径比为1∶5~1∶10,输运风管距水平布置输运管底部的距离与水平布置输运管高度之比为(0~3)∶2。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返料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在供料室中加入循环物料,向返料装置中通过输运风管通入输运风;利用输运风将循环物料从供料室输运至返料室,开始返料过程;在返料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对返料装置中的循环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
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在开始返料过程之前,在返料装置中通过输运风管通入输运风时,同时利用二次风管组和流化风布风结构分别向返料装置中通入二次风和流化风。
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在返料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对返料装置中的循环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之后,再启动排渣结构控制程序,对返料装置进行排渣程序运行,排渣程序运行包括:周期运行程序和事故运行程序。
1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种硒源蒸气活化处理设备具有以下至少之一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提出采用输运风替代松动风,利用输运风射流夹带不仅大幅降低了供料室与返料室之间水平输运段死区面积,提高了颗粒移动速度;而且抑制了炉膛压力波动引起返料装置内气流混乱导致氧化剂窜入死区造成结渣。
20.(2)本发明在返料室中部通入二次风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水蒸气通入返料装置引起的返料物料温度下降、蒸汽煤比偏高的不利问题,而且通过返料室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返料装置返回炉膛的循环物料温度,有利于提高气化炉炉膛中上部气化反应,进而提高碳转化率和有效气成分。
21.(3)本发明在供料室与输运段采用倾斜面设计,降低死区面积,并且在倾斜面上设置吹扫风,阶段性的将该区域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避免了该区域物料热量的聚集引起结渣或渣的长大。
22.(4)本发明在返料装置的输运段底部设置排渣结构,可以实现在运行过程中在线清理渣块,防止小渣块逐渐长大堵塞返料装置。
附图说明
23.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返料装置中二次风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排渣结构的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返料装置中返料室的另一设计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供料室1;返料室2;水平输运段3;倾斜输运段4;吹扫风管5;输运风管6;二次风管组7;流化风布风结构8;返料管9;排渣结构10;收渣斗10-1;放渣阀10-2;排渣锁斗10-3;锁渣阀10-4。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传统的u阀由于其运行方式决定其边壁和底部存在大量死区。采用传统的u阀作为返料装置应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由于返料装置内物料为含碳量较高物料,因此容易在死区出现局部高温引起结渣,最终导致停炉,影响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特别在大型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和以碱金属含量较高的煤作为气化原料的情况下。
31.针对u阀结渣,现有的通过优化结构和布风方式的解决方案虽然能减小死区,但仍然没有解决结渣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u阀死区并未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是u阀抗窜气能力并未得到改善,当炉膛压力波动时容易引起u阀内气体流动混乱。采用水蒸气作为u阀松动风和返料风的气源,虽然能减弱结渣的问题,但通入大量水蒸气又造成返料物料温度偏低,蒸汽煤比偏高,造成气化炉氧耗高、煤气含水率高、有效气含量下降等问题。
32.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及运行方法,以解决u阀死区和结渣的问题以及为结渣通入水蒸气引起的物料温度下降、蒸汽煤比偏高的技术问题。
33.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包括:供料室1;返料室2;水平输运段3;倾斜输运段4;吹扫风管
5;输运风管6;二次风管组7;流化风布风结构8;返料管9。其中,输运管道包括水平输运段3和倾斜输运段4。
3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供料室1和返料室2之间通过输运管道相连通,其中,输运管道包括水平输运段3和倾斜输运段4,返料室2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3一侧相连通,供料室1和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相连通,且倾斜输运段4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夹角α介于30~75
°
之间,优选地,夹角α的范围可以为45~65
°

3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与供料室1的连通处,即,可以认为是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的靠近供料室那一侧的最上端,设置有吹扫风管5,吹扫风管5的中轴线与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的倾斜面平行,吹扫风管5与自动控制程序连接。
3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吹扫风管5向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的倾斜面通入吹扫气,其中,吹扫气可以为高压氮气或过热蒸汽,吹扫风管5吹向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的倾斜面的出口风速范围可以为20m/s~50m/s,优选地,出口风速范围可以为25m/s~35m/s,用于定期对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4的倾斜面上的循环物料能更好的进行吹扫和置换,以减小返料装置中死区的形成。
3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的外侧倾斜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运风管6,输运风管6正对返料室2,输运风管6的中轴线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3基本平行布置。输运风管6的直径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的当量直径比的范围可以为1∶5~1∶10,输运风风管6的管口风速范围可以为10m/s~50m/s,输运风管6距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3的距离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3的管道高度之比可以为(0~3)∶2。
3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输运风管6向返料装置中通入输运风,用于将从供料室1提供的循环物料输运至返料室2中。输运风的流动方向与循环物料流向一致,输运风可以为水蒸气或co2,设置的输运风管6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3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倾斜输运段设置输运风代替传统的u阀返料装置的松动风,结合向在返料装置的倾斜输运段与供料室的连通处设置吹扫风管,利用输运风射流夹带将循环物料从供料室输运至返料室,使得水平输运段循环物料的快速移动,提高了物料的循环流率,同时利用吹扫风管定期输入吹扫风,不仅大幅度降低了供料室和返料室之间水平输运段死区面积,还减小返料装置的结构尺寸,降低了用于返料的水蒸汽量,而且抑制了炉膛压力波动引起返料装置内气流混乱导致氧化剂窜入死区造成的结渣。
40.再次结合图1所示,返料室2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层的二次风管组7,每一层的二次风管组7包括至少两个二次风管,每一层的二次风管组7内的内每一个二次风管设置在返料室2外部相同的竖直高度上,即,同一层的二次风管组7内的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且至少一层的二次风管组7中的每一层的二次风管组7设置在不同的竖直高度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可以包括1~4层布置,每层均匀布置2~8根二次风管,优选地,可以选择均匀布置3~6根二次风管。二次风管管口风速可以为15m/s~60m/s,通入二次风后,返料室顶部表观风速范围可以为0.4m/s~1.5m/s,二次风管组中的通入的二次风气源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气源:空气、氧气、富氧空气、水蒸气,其中氧浓度范围可以为21%~90%,优选地,氧浓度范围可以为30%~80%。
4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返料装置中设置的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7,可以以向上倾斜风的形式通入二次风进入返料室2,也可以以切圆形式进入返料室2。
4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二次风以向上倾斜风的形式进入返料室,其结构设置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以设置2层二次风管组为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二次风管组层数设置的限定。如图1所示,每一层二次风管组中的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返料室2中部的同一个圆周上,且每一个二次风管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β,即与所在圆周的轴向轴线具有夹角β,夹角β介于0~30
°
之间,优选地,夹角β范围可以为0~15
°
。当二次风通过二次风管进入返料室时,形成以夹角β的方向的向上倾斜风。
4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二次风以切圆形式进入返料室,其结构设置如图2所示。参照图2所示,每一层二次风管组中的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返料室2中部的同一个圆周上,每一层二次风管组中的二次风气流形成切圆,且可以根据二次风管形成的切圆直径r为返料室2直径r(即所在圆周的直径)的1/10~1/2,计算出每一层二次风管组中每一个二次风管的中轴线与返料室的径向轴线之间的夹角,从而在返料室中部设置每一层二次风管组中的每个二次风管,从而使其通入的二次风气源的气流能够形成切圆形式进入返料室中。
4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返料室中部设置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不仅可以解决水蒸气通入返料装置中引起的物料温度下降、蒸汽煤比偏高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气化炉炉膛中上部气化反应,进而提高碳转化率和有效气成分;设置切圆形式可以强化通入气体与返料物料的混合,强化了气固、气气之间的传质和传热,避免局部高温引起结渣问题。
4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返料装置中还包括流化风布风结构8和返料管9。其中,流化风布风结构8设置于返料室2的底部,用于将所述返料室中通入流化风,使物料以流化床状态运行;返料管9设置于返料室2的侧面,与返料室的上部有一小于90
°
夹角的连通。
4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流化风布风结构8可以为风室和风帽组合的布风结构,也可以是风管和风帽组合的布风结构,流化风布风结构通入的气源可以采用水蒸气或co2。
47.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排渣结构的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在返料装置运行时能够在线清理渣块,防止小渣块逐渐长大堵塞返料装置,在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结构10。
4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排渣结构10与自动控制程序系统连接,排渣结构的控制程序与吹扫风的控制程序联锁控制,实现在线清理返料装置中的物料残渣渣块。排渣结构10可以包括:收渣斗10-1、放渣阀10-2、排渣锁斗10-3、锁渣阀10-4,其中,收渣斗10-1和排渣锁斗10-3均为水冷夹套结构。
50.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返料装置中返料室的另一设计结构示意图。
5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返料室2下部和中部的结构可以设计如图1和图3所示的直段,也可以设计为如图4所示的返料室2中部呈偏心锥的形状。
5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反应活性较差,需要提高气化装置的整体温度时,返料室2可以设计为底部为直段和中部为偏心锥段的返料装置。这种结构在维持正常返料室流化风风速不变的同时,还可以通入更多的气化剂,例如,可以是氧气、空气、富氧空气等与水蒸气混合气,使得返回炉膛的循环物料温度更高,且气化剂的停留时间满足气化需求。
5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偏心锥段倾斜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γ,夹角γ的范围可以为75
°
~88
°

5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采用输运风替代松动风,利用输运风射流夹带不仅大
幅降低了供料室与返料室之间水平输运段死区面积,提高了颗粒移动速度;而且抑制了炉膛压力波动引起返料装置内气流混乱导致氧化剂窜入死区造成结渣;在返料室中部通入二次风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水蒸气通入返料装置引起的返料物料温度下降、蒸汽煤比偏高的不利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气化炉炉膛中上部气化反应,进而提高碳转化率和有效气成分;在供料室与输运段采用倾斜面设计,降低死区面积,并且在倾斜面上设置吹扫风,阶段性的将该区域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避免了该区域物料热量的聚集引起结渣或渣的长大;在返料装置的输运段底部设置排渣结构,可以实现在运行过程中在线清理渣块,防止小渣块逐渐长大堵塞返料装置。
5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返料装置的运行方法,主要用于在线排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s3。
56.s1,在供料室中加入循环物料,向返料装置中通过输运风管通入输运风。
57.s2,利用输运风将循环物料从供料室输运至返料室,开始返料过程。
58.s3,在返料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对返料装置中的循环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
5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开始返料过程之前,在返料装置中通过输运风管通入输运风时,同时利用二次风管组和流化风布风结构分别向返料装置中通入二次风和流化风。
6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供料室中加入循环物料,再开启输运风、二次风和流化风相应的控制程序通入相应气源,或,先开启输运风、二次风和流化风相应的控制程序通入相应气源之后再向供料室中加入循环物料的顺序不作具体限定,没有先后顺序。
6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返料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对返料装置中的循环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之后,再启动排渣结构控制程序,对返料装置进行排渣程序运行,排渣程序运行包括:周期运行程序和事故运行程序。
6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供料室吹扫风控制程序与排渣结构控制程序联锁,其中,供料室吹扫风和排渣结构运行模式包括周期运行和事故运行。
6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周期运行程序包括:返料装置运行8~24小时之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吹扫时间10~30秒之后,待供料室吹扫风吹扫结束后,关闭吹扫风控制程序,开启排渣结构控制系统,打开放渣阀10-2,运行15~60秒之后,待收渣斗10-1中的渣块通过放渣阀10-2进入排渣锁斗10-3后,关闭排渣结构,打开锁渣阀10-4将排渣锁斗10-3中的渣块排出。当返料装置每运行8~24小时,利用上述方法进行一次在线清理渣块的排出。
6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事故运行程序包括:通过分析返料装置中床压和炉膛及返料装置温度变化情况判断返料装置是否运行正常,若返料装置中床压下降,炉膛上下温差呈现变大趋势,返料装置温度出现上涨或下降,则首先启动供料室吹扫风控制程序,吹扫较长时间,例如可以为30秒~60秒;吹扫结束后启动排渣结构。其中,启动排渣结构的操作与周期运行程序中启动排渣结构控制程序的操作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6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返料装置的输运段底部设置排渣结构,利用吹扫风的控制程序与排渣结构的控制程序实现联锁控制,弥补现有技术中未能在线清理渣块的缺陷,便于对返料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可对其进行渣块清理,防止小渣块长大堵塞返料装置而影响返料装置的正常运行。
66.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67.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再者,单词

包含

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68.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发明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发明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6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包括:供料室和返料室;所述供料室与所述返料室之间通过输运管道相连通,其中,所述输运管道包括水平输运段和倾斜输运段;所述返料室与所述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一侧相连通,所述供料室与所述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相连通,所述倾斜输运段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所述倾斜输运段与所述供料室的连通处设置有吹扫风管,所述吹扫风管的中轴线与所述倾斜输运段的倾斜面平行,所述吹扫风管与自动控制程序系统连接;所述倾斜输运段的倾斜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运风管,所述输运风管正对所述返料室,所述输运风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水平输运段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装置,其中,所述返料室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包括至少两个二次风管,所述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每一个二次风管设置在相同的竖直高度上,并且所述至少一层二次风管组中的所述每一层二次风管组设置在不同的竖直高度上,所述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所述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其中,所述二次风管通入的二次风为含氧气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空气、氧气、富氧空气、水蒸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返料装置,其中,所述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所述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包括:所述每一个二次风管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β,所述夹角β介于0~30
°
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返料装置,其中,所述每一层二次风管组内的所述每一个二次风管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包括:所述每一个二次风管的中轴线与所述圆周的径向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使得从所述二次风管通入的气源气流形成切圆,并使所述切圆的直径r为所述圆周直径r的1/10~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装置,还包括:排渣结构,设置于所述输运管道的所述水平输运段底部,所述排渣结构与自动控制程序系统连接,所述排渣结构的控制程序与所述吹扫风的控制程序联锁控制,用于清理所述返料装置中的物料残渣;所述排渣结构包括:收渣斗、放渣阀、排渣锁斗、锁渣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装置,还包括:返料管,所述返料管设置于所述返料室的侧面,与所述返料室的上部有一小于90
°
夹角的连通;流化风布风结构,设置于所述返料室的底部,用于将所述返料室中通入流化风,使物料以流化床状态运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装置,其中,所述倾斜布置管道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所述夹角α介于30~75
°
之间;所述吹扫风管通入的吹扫风气体包括高压氮气或过热蒸气,所述吹扫风管的出口风速为20m/s~50m/s;所述输运风管通入的输运风气体包括水蒸气或co2,所述输运风管的直径与所述水平布置输运管的当量直径比为1∶5~1∶10,所述输运风管距所述水平布置输运管底部的距离与所述水平布置输运管高度之比为(0~3)∶2。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返料装置的运行方法,包括:在供料室中加入循环物料,向所述返料装置中通过输运风管通入输运风;
利用所述输运风将所述循环物料从所述供料室输运至返料室,开始返料过程;在所述返料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对所述返料装置中的所述循环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行方法,其中,在开始返料过程之前,在所述返料装置中通过输运风管通入输运风时,同时利用二次风管组和流化风布风结构分别向所述返料装置中通入二次风和流化风。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行方法,其中,所述在返料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启动吹扫风控制程序,对所述返料装置中的所述循环物料进行吹扫和置换之后,再启动排渣结构控制程序,对所述返料装置进行排渣程序运行,所述排渣程序运行包括:周期运行程序和事故运行程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及运行方法。其中,用于循环流化床气化的返料装置包括:供料室和返料室;供料室与返料室之间通过输运管道相连通,其中,输运管道包括水平输运段和倾斜输运段;返料室与输运管道的水平输运段一侧相连通,供料室与输运管道的倾斜输运段相连通,倾斜输运段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倾斜输运段与供料室的连通处设置有吹扫风管,吹扫风管的中轴线与倾斜输运段的倾斜面平行,吹扫风管与自动控制程序系统连接;倾斜输运段的倾斜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输运风管,输运风管正对返料室,输运风管的中轴线与水平输运段平行。轴线与水平输运段平行。轴线与水平输运段平行。


技术研发人员:

董鹏飞 张海霞 湛月平 王东宇 王小芳 朱治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1.06.1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4: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60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管   所述   装置   物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