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技术涉及润滑油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磨专用
齿轮油、加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立式磨是由机壳与机座、磨辊与磨盘、加压装置、传动装置和润滑系统等组成。其主要区别是辊盘形状不同,磨机规格通常以磨盘直径表示。立式磨的专业术语名称为辊式磨。由于这种磨机是站立式的工作方式,惯称其为立式磨,又称为碾磨机。
3.磨粉装备是使固体材料在机械力作用下,由块状物料破碎至较小的颗粒,其被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矿山、陶瓷等行业粉磨,莫氏硬度在9级以下,湿度在6%以下的各种非易燃易爆矿产物料,例如水泥(生熟料)、石灰石、陶瓷、玻璃等千余种物料粉磨加工。常用的磨粉机械有:球磨机、立磨机、锤击磨、振动磨以及气流磨。由于物料的性质以及要求的粉碎细度不同,粉碎方式也不同。按施加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基本的粉碎方式有挤压粉碎、冲击粉碎、摩擦剪切粉碎和劈裂粉碎等。
4.大型立式磨通常被广泛应用于研磨重质碳酸钙。该装备主要由磨辊总成、磨盘总成、液压总成、传动臂总成、主减速器润滑站、plc电控柜等部分组成。碳酸钙立磨机集破碎、烘干、粉磨、分级、输送为一体的大型立磨装备,立式结构,布局紧凑。从研磨效率、物料烘干、易损件磨损、维修更换配件等各个角度着手,实现能耗更低、烘干能力更强、核心件磨耗更低和检修更方便,节约客户的设备运行成本;能减少重复研磨,产品粒度及化学成分更好控制,便于稳定产品质量;同时,磨辊和磨盘不直接接触,产品中含铁量低,有效保证物料的白度和纯净度;且在负压下工作,无粉尘外溢;装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和现场控制的自由切换,操作简便且节省人工。
5.大型立磨机工作原理为:立磨机是利用磨辊与磨盘的相对运动,对物料进行料床粉碎,随着磨辊碾压压力增加,物料细度变小;磨细的物料靠热风将其烘干并带起,由其上面的分级装置在磨内分级,粗粉落入磨盘重新被粉碎;合格细粉由风送出磨至袋收尘器收集。
6.螺旋齿伞—行星齿轮是大型立磨的动力传动装置中最重要的传动装置。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差速比大以及噪声低。其箱体是圆柱形封闭结构,箱体外壁只承受压力,其传动功率可达到4100kw。立式磨利用齿轮机构,可以传递任意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同时齿轮具有传动功率范围大、效率高等特点。在任何齿轮传动中,如果齿面直接啮合,齿面可能形成相互粘附,齿面将会磨损、受热、烧伤甚至焊接,从而导致齿轮失效。因此,需要使用齿轮油将其工作面隔开,以保证齿轮机构的正常工作,主要起到防止齿面磨损,带走因齿面摩擦产生的热量,隔绝齿面与空气、水分、灰尘的接触,以及避免齿轮生锈、腐蚀、擦伤等作用。数据统计,大约54%的机械故障是由润滑问题引起的,其中润滑不足与润滑不当各占34.4%和19.6%,可见齿轮油对齿轮传动的重要性。
7.齿轮的润滑机理是使润滑剂进入齿轮啮合的工作处,形成有效的润滑膜,使啮合
面分开,将啮合齿面的运动摩擦,变为润滑膜的内摩擦,以达到减小摩擦,降低磨损,延长大型立磨机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技术的润滑油在立式磨的使用过程中,抗磨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立式磨在高温、高湿、多粉尘的环境下使用一段时间后,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下降比较严重,造成设备的磨损比较严重,甚至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加工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磨的润滑油容易失效的问题。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立式磨专用齿轮油按质量百分含量包括如下组分:
10.基础油:84.72%~89.25%,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
11.
抗氧剂:2.0%~3.0%;
12.金属减活剂:0.02%~0.08%;
13.黏度指数改进剂:1.0%~2.0%;
14.极压剂:3.0%~4.0%;
15.抗磨剂:4.0%~5.0%;
16.
防锈剂:0.02%~0.12%;
17.破乳化剂:0.05%~0.08%;
18.摩擦改进剂:0.66%~1.0%。
19.进一步地,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
20.进一步地,抗氧剂是质量比60%~70%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与30%~40%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复合。
21.进一步地,金属减活剂是质量比30%~40%n
′‑
二正丁基氨基亚甲基苯三唑与60%~70%的烷基二苯胺的复合。
22.进一步地,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分子量为1300的聚异丁烯;极压剂为硫化猪油;摩擦改进剂为苯三唑脂肪胺盐。
23.进一步地,抗磨剂是质量比50%~60%的硫化异丁烯和40%~50%的亚磷酸二正丁酯的复合。
24.进一步地,防锈剂为磷酸酯胺盐、烯基丁二酸、碱性二壬基萘磺酸钡和石油磺酸钡中任意两种以上的复合。
25.进一步地,抗乳化剂是质量比40%~50%的环氧丙烷、20%~35%的胺与环氧化合物缩合物和25%~30%的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
2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加工方法,立式磨专用齿轮油为上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7.s10将40%~50%复合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搅拌30min,升温至60℃~70℃;
28.s20将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制成10%的母液加入反应釜,搅拌调和30min~60min;
29.s30将剩余的复合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内,持续搅拌30min,再将反应釜内混合油降
温至50℃~60℃;
30.s40保持50℃至60℃,依次按照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极压剂、抗磨剂、破乳剂和油性剂的顺序加入反应釜内,循环搅拌3~4小时;
31.s50在0.1mpa~0.2mpa压力下进行过滤,得到立式磨专用齿轮油。
3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加工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装置,立式磨专用齿轮油为上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反应釜、过滤器、泵和收集容器。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润滑油的配方采用基础油:84.72%~89.25%,所述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抗氧剂:2.0%~3.0%;金属减活剂:0.02%~0.08%;黏度指数改进剂:1.0%~2.0%;极压剂:3.0%~4.0%;抗磨剂:4.0%~5.0%;防锈剂:0.02%~0.12%;破乳化剂:0.05%~0.08%;摩擦改进剂:0.66%~1.0%。这样的成分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较高比较适合立式磨,另外,本方案的润滑油承载能力较好,这样可以有效地对立式磨进行润滑,减少立式磨的磨损。
附图说明
3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加工方法的示意图;
38.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加工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装置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各种形式的齿轮传动中,轮齿从开始进入啮合,至脱开啮合的全部过程,其都有不同形式的摩擦存在,即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由于啮合面的相对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可以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同时会造成物体的磨损。滚动摩擦是在啮合齿面相对速度相等时存在,可以减小摩擦时产生的磨损作用,但不能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
4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型立式磨的齿轮传动机构制造技术不断提高,齿轮制造对于精度及承载能力等参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齿轮传动装置正逐步向小型化、大功率、重载、高扭矩、超高速等方向发展,同时,齿轮传动的使用工况条件也越来越苛刻。例如,在冶金、矿山、海洋工程、重化工以及极端工况的使用环境中,齿轮传动机构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随机冲击负荷、粉尘、强振动及极端天气和地理条件下,齿轮箱通常会渗入少许的水分和水蒸汽。齿轮箱中的齿轮油和水分混合后,当齿轮处在高速运转条件下,经过剧烈的振
动,齿轮油容易产生乳化的现象。当齿轮油在系统循环后,不能在齿轮箱中迅速的破乳油水分离,被乳化的齿轮油将会严重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就会导致齿轮造成一定程度的擦伤、腐蚀和磨损,甚至发生严重的熔焊。通过实验和实践证明,本技术的润滑油具有良好抗乳化、抗腐蚀及高承载能力的大型立磨专用齿轮油。
42.iii类基础油具有低挥发性、高粘度指数、优良添加剂感受性、改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以及燃料经济性等优点。但是也有些小缺点,因为极性物含量少,对添加剂得溶解度稍差。本技术采用三苯基磷酸酯作为助溶剂可改进添加剂在iii类基础油中的溶解度,从而提供抗磨、密封膨胀和金属钝化等良好性能。
43.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金属减活剂不单独使用,通常和抗氧剂一起复合使用,不仅有协合效应,而且还能降低抗氧剂的用量。采用质量比30%~40%n
′‑
二正丁基氨基亚甲基苯三唑与60~70%的烷基二苯胺复合作为金属减活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抑制铜腐蚀及金属减活性能。与酚型抗氧剂复合使用,有突出的增效作用,明显提高减速机齿轮油的抗氧化性能,因此采用质量比60%~70%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与30%~40%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复合作为抗氧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采用低分子量聚异丁烯,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的非挥发性液体,在高温挥发或热分解后不会形成残留物。极压剂采用硫化猪油,具有气味低、黏度大、油膜厚,抗磨性高及无腐蚀的特点。抗磨剂是质量比50%~60%的硫化异丁烯和40%~50%的亚磷酸二正丁酯复合,具有抗磨性好的特点,但它活性较高,多了会引起腐蚀磨损。本技术添加了防锈剂来抑制。防锈剂采用磷酸酯胺盐、烯基丁二酸、碱性二壬基萘磺酸钡和石油磺酸钡中两种以上的复合,具有渗透除锈、抑制腐蚀、保护金属等性能。抗乳化剂采用质量比40%~50%的环氧丙烷、20%~35%的胺与环氧化合物缩合物和25%~30%的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复合;具有优良的破乳性能,同时还有消泡作用。摩擦改进剂采用苯三唑脂肪胺盐,具有油性、防锈和抗氧等多效性能,不但可以降低摩擦和磨损,还可以与含硫极压剂复合,具有良好的协和效应。
44.本技术将以iii类基础油与三苯基磷酸酯复合作为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基础油,并且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功能添加剂的作用和特性,进行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和筛选,求得最佳性价比的添加剂使用量,然后按照本技术的方法将原材料投入反应釜,最终得到一种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
45.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齿轮油配方优选环节
46.1.建立特征矩阵
47.本发明主要考察了闪点(开口)/℃、黏度指数、烧结负荷(pd)/n、磨斑直径d(mm)四个分指标,通过标准正交表安排了共3组试验。因此,特征矩阵置x=(x
ij
)3×4构建如下:
48.在上述4个分指标中闪点、黏度指数和烧结负荷为效益型指标磨斑直径成本型指标;
49.(1)对于效益型指标:
50.(2)对于成本型指标:
51.式中max(x
ij
)、min(x
ij
)分别表示x=(x
ij
)n×m特征矩阵中第j列中各元素最大、最小值,即j分指标下各方案最大、数据最小。通过上述变换,均有0≤y
ij
≤1(i=1,2,
…
,m),并且各类分指标均化成正向指标,最优值为1,最差值为0.
52.得标准化矩阵:
53.2.熵和熵权的确定
54.由式子得:
[0055][0056]
再由式子得:
[0057]
h=(h
1 h
2 h
3 h4)=(0.61248 0.57922 0.62365 0.51154)
[0058]
3.计算各项指标的权值:
[0059]
(dj=1-hj)可得:
[0060]
w=(0.23162 0.25150 0.22494 0.29195)
[0061]
4.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0062]
由上述y和w,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得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如下:
[0063]
b=wy
t
=(0.23162 0.87284 0.44790)
[0064]
得出的b中最大值元素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即实例2为本发明的最优方案。
[0065]
本技术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按质量百分含量包括如下组分:基础油:84.72%~89.25%,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抗氧剂:2.0%~3.0%。金属减活剂:0.02%~0.08%。黏度指数改进剂:1.0%~2.0%。极压剂:3.0%~4.0%。抗磨剂:4.0%~5.0%。防锈剂:0.02%~0.12%。破乳化剂:0.05%~0.08%。摩擦改进剂:0.66%~1.0%。
[0066]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润滑油的配方采用基础油:84.72%~89.25%,所述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抗氧剂:2.0%~3.0%;金属减活剂:0.02%~0.08%;黏度指数改进剂:1.0%~2.0%;极压剂:3.0%~4.0%;抗磨剂:4.0%~5.0%;防锈剂:0.02%~0.12%;破乳化剂:0.05%~0.08%;摩擦改进剂:0.66%~1.0%。这样的成分的润滑油的运动粘度较高比较适合立式磨,另外,本方案的润滑油承载能力较好,这样可以有效地对立式磨进行润滑,减少立式磨的磨损。
[0067]
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极压剂为硫化猪油;摩擦改进剂为苯三唑脂肪胺盐。抗氧剂是质量比60%~70%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与30%-40%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复合。金属减活剂是质量比30%-40%n
′‑
二正丁基氨基亚甲基苯三唑与60%-70%的烷基二苯胺的复合。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分子量为1300的聚异丁烯。抗磨剂是质量比50%-60%的硫化异丁烯和40%-50%的亚磷酸二正丁酯的复合。防锈剂为磷酸酯胺盐、烯基丁二酸、碱性二壬基萘磺酸钡和石油磺酸钡中任意两种以上的复合。抗乳化剂是质量比40%-50%的环氧丙烷、20%-35%的胺与环氧化合物缩合物和25%-30%的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
[0068]
实施例1:
[0069]
按下列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
[0070][0071]
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0072]
实施例1制备方法:
[0073]
(1)按照配比称取上述组分,将40%复合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搅拌30min,升温至60℃;(2)先将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制成10%(m)的母液加入反应釜,搅拌调和30min;(3)将剩余的复合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内,持续搅拌30min,再将反应釜内混合油降温至50℃;(4)保持50℃,依次按照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极压剂、抗磨剂、破乳剂、油性剂的顺序加入反应釜内,循环搅拌3小时;(5)最后在0.1mpa压力下进行过滤,即可得到一种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
[0074]
实施例2:
[0075]
按下列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
[0076][0077]
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本技术文件的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0078]
实施例2制备方法:
[0079]
(1)按照配比称取上述组分,将45%复合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搅拌30min,升温至65℃;(2)先将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制成10%(m)的母液加入反应釜,搅拌调和45min;(3)将剩余的复合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内,持续搅拌30min,再将反应釜内混合油降温至55℃;(4)保持55℃,依次按照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极压剂、抗磨剂、破乳剂、油性剂的顺序加入反应釜内,循环搅拌3.5小时;(5)最后在0.15mpa压力下进行过滤,即可得到一种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
[0080]
实施例3:
[0081]
按下列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调和而成:
[0082][0083]
以上各组分之和为100%。
[0084]
实施例3制备方法:
[0085]
(1)按照配比称取上述组分,将50%复合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搅拌30min,升温至70℃;(2)先将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制成10%(m)的母液加入反应釜,搅拌调和60min;(3)将剩余的复合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内,持续搅拌30min,再将反应釜内混合油降温至60℃;(4)保持60℃,依次按照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极压剂、抗磨剂、破乳剂、油性剂的顺序加入反应釜内,循环搅拌4小时;(5)最后在0.2mpa压力下进行过滤,即可得到一种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
[0086]
试验例
[0087]
将实施例1-3得到的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进行性能检测,并对某同类齿轮油产品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
[0088][0089]
由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实例2配方技术的最优方案。
[0090]
对实例2和某同类齿轮油产品进行以下试验:
[0091]
1、用实例2齿轮油与某同类齿轮油产品作对比实验,使用mm-200型磨损实验机测试。上试样:45钢,淬火处理,硬度45hrc至50hrc。下试样:45钢,淬火处理,硬度45hrc至50hrc,表面粗糙度ra为1.6nm。两试件对磨1h后测量下试件磨损量。当负载为240n时,使用某同类产品齿轮油的磨损量为0.42g;而使用实例2齿轮油时,其磨损量仅为0.20g,其磨损量减少52.3%。
[0092]
2、仍用上述两种油作对比实验。实验设备:某厂家的立式磨机螺旋伞齿轮;用pc 20 1机械效率仪测试机械效率。使用实例2齿轮油比某同类齿轮油产品的机械效率提高了3.24%。
[0093]
3、仍用上述两种油作对比实验。实验设备:德国optimol公司制的srv往复式摩擦磨耗实验机。上试件:直径7mm铬钢球;下试件:skh高速钢。实验时间5000sec。当负载为50n时,某同类齿轮油产品的咬合期时间为2138sec,而使用实例2齿轮油时,其咬合期时间缩减至280sec,磨痕深度则由4.64u m降至3.87um。
[0094]
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油品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q/45022glhc 001-2020《磨粉装备专用齿轮油企业标准》,其各项典型理化指标如下表:
[0095][0096]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加工方法,立式磨专用齿轮油为上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40%-50%复合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搅拌30min,升温至60℃-70℃。s20将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制成10%的母液加入反应釜,搅拌调和30min-60min。s30将剩余的复合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内,持续搅拌30min,再将反应釜内混合油降温至50℃-60℃。s40保持50-60℃,依次按照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极压剂、抗磨剂、破乳剂和油性剂的顺序加入反应釜内,循环搅拌3小时-4小时。s50在0.1mpa-0.2mpa压力下进行过滤,得到立式磨专用齿轮油。该调和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水平低,不受装置馏出口组分油质量波动影响,目前大部分炼油厂采用此调和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0之前还包括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该齿轮油的配方优选,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实验的数量,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具体地评价方法上文已经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0097]
如图2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工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装置,立式磨专用齿轮油为上述的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反应釜10、过滤器20、泵30和收集
容器40。
[0098]
本技术的大型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显著优点有:
[0099]
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抗氧抗腐性、防锈性、热氧化性、抗乳化性;
[0100]
独特的极压剂和抗磨剂,在重载或有冲击负荷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减少齿面擦伤,有效降低运转噪音,保证齿轮运转顺畅;
[0101]
采用三苯基磷酸酯可改进添加剂在iii类基础油中的溶解度;
[0102]
恰当的粘附性及极低的摩擦系数,可有效降低减速机齿轮在运转时产生的机体温度,减少能耗。热稳定性好,抗氧化性能突出,能减少各类有害氧化物、油泥的产生;
[0103]
在各项性能均优异、保证大型立式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极大地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减少换油频率,节约企业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0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0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磨专用齿轮油按质量百分含量包括如下组分:基础油:84.72%~89.25%,所述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抗氧剂:2.0%~3.0%;金属减活剂:0.02%~0.08%;黏度指数改进剂:1.0%~2.0%;极压剂:3.0%~4.0%;抗磨剂:4.0%~5.0%;防锈剂:0.02%~0.12%;破乳化剂:0.05%~0.08%;摩擦改进剂:0.66%~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压剂为硫化猪油;所述摩擦改进剂为苯三唑脂肪胺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是质量比60%~70%的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与30%-40%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减活剂是质量比30%-40%n
′‑
二正丁基氨基亚甲基苯三唑与60%-70%的烷基二苯胺的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度指数改进剂是分子量为1300的聚异丁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磨剂是质量比50%-60%的硫化异丁烯和40%-50%的亚磷酸二正丁酯的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剂为磷酸酯胺盐、烯基丁二酸、碱性二壬基萘磺酸钡和石油磺酸钡中任意两种以上的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乳化剂是质量比40%-50%的环氧丙烷、20%-35%的胺与环氧化合物缩合物和25%-30%的聚醚类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9.一种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磨专用齿轮油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40%-50%复合基础油加入反应釜内,搅拌30min,升温至60℃-70℃;s20将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制成10%的母液加入反应釜,搅拌调和30min-60min;s30将剩余的复合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内,持续搅拌30min,再将反应釜内混合油降温至50℃-60℃;s40保持50℃-60℃,依次按照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极压剂、抗磨剂、破乳剂和油性剂的顺序加入反应釜内,循环搅拌3小时-4小时;s50在0.1mpa-0.2mpa压力下进行过滤,得到立式磨专用齿轮油。10.一种加工立式磨专用齿轮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磨专用齿轮油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磨专用齿轮油,所述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反应釜(10)、过滤器(20)、泵(30)和收集容器(4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立式磨专用齿轮油、加工方法和装置,其中,立式磨专用齿轮油按质量百分含量包括如下组分:基础油:84.72%~89.25%,基础油是质量比55%-60%的III类基础油与40%-45%的三苯基磷酸酯的复合;抗氧剂:2.0%~3.0%;金属减活剂:0.02%~0.08%;黏度指数改进剂:1.0%~2.0%;极压剂:3.0%~4.0%;抗磨剂:4.0%~5.0%;防锈剂:0.02%~0.12%;破乳化剂:0.05%~0.08%;摩擦改进剂:0.66%~1.0%。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磨的润滑油容易失效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陆水 邹帅 窦明远 冯清 杨靖 李康春 邓富康 黄福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