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施工升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绳轮组件及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
2.
背景技术:
3.传统井道施工升降机有曳引式和sc 式两种。前者需要在井道内设置天梁、吊笼、对重和曳引系统,而对重会占用吊笼安装空间,使得井道内可利用空间减小,降低空间利用率;天梁结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升层时进行提升且建筑物井道壁需预留天梁放置洞口,导致升层过程安全隐患增大,升层速度慢。后者因齿轮齿条的啮合存在噪音大、速度慢的问题,使得吊笼在升降过程中吊笼内噪音过大,升降缓慢,进而导致该sc 系列井道施工升降机存在体验差的问题。
4.为此,申请人考虑将爬升式提升机应用到施工升降机上,以克服传统的曳引式和sc 式井道施工升降机存在的问题。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钢丝绳在绕经爬升式提升机的绳轮组件时,交叉部分会出现相互摩擦的问题,在应用到施工升降机后,因施工现场的频繁升降作业,所以施工升降机会因钢丝绳磨损问题出现施工寿命缩短和检修频率增加的问题,增加了升降机的维护成本,降低了使用安全性。
5.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绳轮组件及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绳在绕入和绕出绳轮时容易相互干涉而产生摩擦和纠缠的问题。
7.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绳轮组件,包括:绳轮
本体,
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有环形且同轴的绳槽;导引
部件,所述导引部件上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配置成将
受力绳的绕入段或绕出段从所述绳槽的切向拨出,以使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
8.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与所述绳槽相错分布的导引槽。
9.优选地,所述绳轮组件还包括:轮架,所述绳轮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所述导引部件为与所述绳轮本体平行间隔且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的导引轮;以及所述导引槽为在所述导引轮外周上形成的同轴环槽。
10.优选地,所述绳槽有两个以上并在所述绳轮本体轴向间隔分布;以及所述导引槽与所述绳槽一一对应设置。
11.优选地,所述导引部件处于相对于所述绳轮本体的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和/或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配置成在所述绕入段或所述绕出段的
远离所述绳轮本体的绳长方向依次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
12.优选地,所述绳轮组件还包括:压绳部件,所述压绳部件配置成阻挡在所述受力绳的绕经段的所述拨出的方向上,以在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所述绕入段的入口或所述绕出段的出口。
13.优选地,所述压绳部件位于所述绳槽的所述拨出的一侧;以及所述绳轮组件还包括:轮架,所述绳轮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压绳支架,所述压绳支架位于所述绳轮本体周围并且,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所述轮架上;以及所述压绳部件为杆长沿所述绳轮本体径向延伸的杆件,所述压绳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压绳支架上,另一端为与所述绳轮本体间隙配合的自由端。
14.优选地,所述绳轮本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自由端配合且与所述绳槽平行的环形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绳槽相通或相邻,所述配合槽的槽底面为平行于所述绳轮轴线的圆柱面和/或,小端与所述绳槽相接的圆锥面。
15.优选地,所述绳轮本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绳槽相通的缓冲槽和/或,小端与所述绳槽相接的圆锥面,并且所述缓冲槽和/或所述圆锥面配置成阻挡在所述受力绳的绕经段的所述拨出的方向上,以在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所述绕入段的入口或所述绕出段的出口。
1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绳轮组件的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其包括:受力绳,所述受力绳的上端配置成固定在井道壁上,下端连接有配重;压绳式升降机,所述爬升式升降机包括上述绳轮组件。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绳轮本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导引部件,以导引部件上的限位结构为分隔,使得受力绳的绕入段或绕出段偏离绳槽的切向,也就是将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中一个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拨偏,这样在原本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相互干涉摩擦的位置,两者将在限位结构的拨偏作用下,相互空间间隔,从而避免了受力绳的过快磨损,增加了受力绳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施工升降机运行的可靠性。
18.附图说明
1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爬升式提升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绳轮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受力绳在绳轮组件上360
°
绕绳方式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绳轮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绳轮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压绳部件和压绳支架连接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受力绳在绳轮组件上360
°
绕绳方式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受力绳在绳轮组件上s型绕绳方式的示意性结构图。
20.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参照图1至图9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绳轮组件及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2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5.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主要由吊笼100、导轨200、受力绳300和爬升式提升机400组成。其中,吊笼100配置成承载人和/或物,作为装载人员或者货物进行升降运输的方式。导轨200竖向延伸并配置成固定在井道壁上,导轨200上下导向移动连接有连接在所述吊笼100上的导靴,以通过导轨200和导靴的配合,实
现吊笼100的垂直升降。受力绳300的上段连接有用以固定在井道壁上的绳固定装置500,此处所谓的井道壁可以是固定建筑井道的竖向井壁,也可以是封顶后建筑的楼承板或者井道盖板,而其中的绳固定装置500包括绳头组件和角形支撑件组成,其中受力绳300的绳头通过绳头组件固定在角形支撑件上,然后以角形支撑件为附墙支架,将所述绳头固定在井道壁上,而作为替代方案,该绳固定组件也可以选用其他形式,如带有预留段的绳轮形式、直接固定在楼承板的钢筋上等,但需要指出的是,该绳固定组件是可以在升层时进行二次拆装的;下段连接有用以向下拉紧所述受力绳300的自重式的配重700,该配重700可以是铅锤重物,也可以是带有预紧力的弹簧等,优选地,该配重700可拆连接在所述下段上,以配合受力绳300进行升层时向下移位。所述爬升式提升机400安装在所述吊笼100上并被所述受力绳300缠绕连接,所述爬升式提升机400配置成沿所述受力绳300攀爬,优选地,所述受力绳300的下段还设有位于所述配重700下方且配置成卷绕放置在所述井道底部的预留段,以在井道底部预留一些长度的受力绳300,以避免在升层过程中需要更换受力绳300。爬升式提升机400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410和绳轮组件420,驱动电机410向绳轮组件420提供动力,带动绳轮组件420正转和反转,以实现吊笼100的升降。
26.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绳轮组件420包括绳轮本体421和导引部件,其中绳轮本体421上形成有环形且同轴的绳槽4211,导引部件上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配置成将受力绳300的绕入段或绕出段从所述绳槽的切向拨出,以使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限位结构在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之间起到了分隔的作用,使得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在本应交叉的位置,因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中一个被拨偏,从而偏离原有交叉路径,实现空间交错。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导引部件可以连接在受力绳300上、轮架上、吊笼上、井道壁上等各处位置,其主要作用是为限位结构提供支撑;而限位结构作为分隔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的结构,该限位结构在选择时,按照动力形式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其中主动式可以是斥力磁场结构、电动导引结构、液压导引结构、气动导引结构等,被动式的可以是槽结构、拨杆结构、隔板结构、导轮结构等,具体选择那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7.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与所述绳槽4211相错分布的导引槽4221,以通过槽型的限位结构,在受力绳300的相对两侧均形成限位约束,既能保证将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隔开,又能限定相互间隔的距离,从而实现可控形的限位结构,同时相比其他限位结构,槽型的限位结构也是加工制造较为经济的,以便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28.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配重700位于井底的固定位置,并且该井底固定位置是在井顶面的投影与受力绳300上端的井顶固定位置相错的。相比无固定位置的配重700,固定位置的配重700可以更容易保证吊笼100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力绳300保持和绳槽4211、导引槽4221的相对位置。
29.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绳轮组件420还包括轮架424,所述绳轮本体421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424上,所述导引部件为与所述绳轮本体421平行间隔且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的导引轮422;所述导引槽4221为在所述导引轮422外周上形成的同轴环槽。在本发明中,轮架424作为连接绳轮本体421和导引轮422的部件,使得绳轮本体421和导引轮422被集成在一起,提高了绳轮组件420的整体性,同时,以绳轮本体421和导引轮422均在轮架424上可转动的方式,减小了受力绳300在缠绕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了绳轮组件420的使用
寿命。受力绳300缠绕在绳轮本体421上而形成自绳轮本体421底部向上延伸以固定在井壁上的上段310以及,自绳轮本体421顶部向下延伸以连接配重700的下段320,上段310或下段320绕经导引槽4221,以使上段310和下段320在绳轮本体421的一侧交错。作为一优选实施例中,受力绳300的上段310自上而下直接进入所述绳槽4211,并在轿厢和爬升式提升机400的自重作用下,所述上段310处于竖直张紧状态,使所述上段310的下端会一直位于绳槽4211的“入口”,导致所述上段310随着吊笼100的上升恰好落入绳槽4211,随着吊笼100的落下从绳槽4211中脱出;导引部件位于上段310和绳轮本体421围成的夹角空间内,并与上段310、绳轮本体421均保有一段距离,以使得导引部件可以相对独立转动,避免受力绳300上段310和绳轮本体421对导引部件的干涉影响,并且受力绳300下段320绕经导引槽4221后接着向下延伸,在所述下段320的下端连接的配重700自重作用,也保持所述下段320处于竖直张紧状态,所述下段320的上端不会从导引槽4221中脱出,从而使得上段310和下段320本应平面相交的部位变为空间交错,避免上段310和下段320的相对收放相互摩擦干涉,使得爬升式提升机400的运行和吊笼100的升降更为顺畅。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受力绳300的上段310自上而下绕经导引槽4221后进入所述绳槽4211,下段320自上而下从绳槽4211绕出后不经导引槽4221直接向下延伸并连接配重700,相应地,在轿厢和爬升式提升机400的自重作用以及,配重700的自重作用下,受力绳300保持上段310位于导引槽4221和下段320位于绳槽4211的状态,从而也会使得上段310和下段320空间交错。
30.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绳槽4211有两个以上并在所述绳轮本体421轴向间隔分布,所述导引槽4221与所述绳槽4211一一对应设置,以此使得所述受力绳300在所述绳轮组件420上缠绕方式为多绳多槽360
°
缠绕加导出轮型(如图4所示)、多绳多槽α型(图中未显示)或者多绳多槽s型(如图9所示)。这样在每个绳轮组件420上,将至少缠绕两个受力绳300,以使得在同一绳轮组件上缠绕的不同受力绳300互为“安全绳”,进而可以免去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上安装安全绳的要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在施工井道布置和升层再布置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1.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为避免导引部件对绳轮本体421和受力绳300产生不利干涉影响,所述导引部件处于相对于所述绳轮本体421的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和/或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配置成在所述绕入段或所述绕出段的远离所述绳轮本体421的绳长方向依次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在导引轮422位于所述交错位置上方,并且导引轮422与受力绳300下段320配合时,导引轮422位于受力绳300上段310和绳轮本体421围成的三角空间内;作为替代实施例,在导引轮422与受力绳300上段310配合时,导引轮422位于受力绳300下段320远离绳轮本体421的一侧,并向受力绳300施加一张紧力,便于上段310与下段320错开。在导引轮422位于所述交错位置下方,并且导引轮422与受力绳300下段320配合时,导引轮422是位于受力绳300上段310远离绳轮本体421的一侧,并向受力绳300施加一张紧力,便于上段310与下段320错开;而作为替代实施例,在导引轮422与受力绳300上段310配合时,导引轮422应位于受力绳300下段320和绳轮本体421围成的三角空间内。在导引轮422位于所述交错位置处时,可以在导引轮422上开设与导引槽4221轴向间隔的前槽,前槽和绳槽4211相对,以通过相隔的前槽和绳槽4211,分别对受力绳300的上段310和下段320绕向进行导向和分隔,以
确保受力绳300的上段310和下段320空间交错。当然,导引轮422也可以是至少两个,以实现上述至少两种导引轮422与交错位置的相对位置。
32.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绳轮组件420还包括压绳部件423,所述压绳部件423配置成阻挡在所述受力绳300的绕经段的所述拨出的方向上,以在所述绳轮本体421上形成所述绕入段的入口或所述绕出段的出口,以避免因引导部件对所述绕入段或所述绕出段的拨偏作用,导致所述绕经段从绳槽4211中脱出,因此以所述入口或所述出口配合绳槽4211,形成一限制绕经段在绳轮本体421上缠绕并吻合落入绳槽4211内的变径式绳槽结构(即所述入口或所述出口处圆弧直径大于所述绳槽的圆弧直径),保证了爬升式提升机400的正常运行,即保证了吊笼100的正常升降作业。而该压绳部件423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主动式,也可以是被动式,如斥力磁场结构、电动导引结构、液压导引结构、气动导引结构或者,拨杆结构、隔板结构、导轮结构等,具体选择那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3.在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绳部件423位于所述绳槽4211的所述拨出的一侧;同时,绳轮组件420还包括轮架424和压绳支架425,绳轮本体421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424上,所述压绳支架425位于所述绳轮本体421周围并且,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所述轮架424上;所述压绳部件423为杆长沿所述绳轮本体421径向延伸的杆件,所述压绳部件42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压绳支架425上,另一端为与所述绳轮本体421间隙配合的自由端。该压绳部件423保证了受力绳300在绳槽4211中的进出,尤其是可以在绳轮本体421的外周面无绳槽4211以外结构的情况下,该压绳部件423可以作为便于受力绳300进出绳槽4211的唯一依仗,尤其是作为优选地实施例,在绳槽4211有两个以上时,该压绳部件423应当位于相邻两绳槽4211之间的绳轮本体421外周面位置处。作为优选地,压绳支架425为一条形板材,压绳部件423是通过轴承426连接在压绳支架425上的,也就是在压绳支架425的上面固定所述轴承426,并在压绳支架425上开设有与轴承426内孔相通且比轴承426内孔大的穿孔,压绳部件423的上端穿过该穿孔并与轴承426内圈连接,以转动连接在压绳支架425上,随同受力绳300一起转动,减小压绳部件423作用在受力绳300上的摩擦力,进一步便于爬升式提升机400的运行和吊笼100的升降。
3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绳轮本体421上形成有与自由端配合且与绳槽4211平行的环形的配合槽4214,配合槽4214与绳槽4211相通或相邻。在配合槽4214和绳槽4211相通时,起到了帮助受力绳300“滑入”绳槽4211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配合槽4214内的压绳部件423,更加便于受力绳300进出绳槽4211;在配合槽4214和绳槽4211相邻时,配合槽4214和绳槽4211也就隔开了,配合槽4214也就是对压绳部件423的定位作用,尤其在压绳部件423被受力绳300压弯时,对压绳部件423的自由端进行挡止,防止压绳部件423的进一步变弯,延长压绳部件423的使用寿命。
35.在本实施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配合槽4214与绳槽4211相通,配合槽4214的槽底面为平行于绳轮轴线的圆柱面和/或,小端与绳槽4211相接的圆锥面。当槽底面是圆柱面时,在绳槽4211的一侧形成浅槽,帮助受力绳300落入绳槽4211;当槽底面为圆锥面时,起到了帮助受力绳300“滑入”绳槽4211的作用;当槽底面是圆柱面和圆锥面时,圆柱面应与圆锥面的大端相接,以更加适配压绳部件423和实现槽底面为圆锥面的上述配合槽4214的作用。
36.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受力绳300具有折向段,折向段的一端为落入所述导引槽4221内的第一端,另一端为落入所述绳槽4211内的第二端,所述压绳部件
423位于所述第二端和/或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处,以使该第二端所处的位置既与绳轮本体421相贴,又与压绳部件423相贴,进一步便于压绳部件423将受力绳300导入绳槽4211内,便于受力绳300在绳槽4211内进出。
37.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绳轮本体421上形成有小端与绳槽4211相接的圆锥面4212,圆锥面4212和导引槽4221位于绳槽4211的同侧。受力绳300下段320自上而下的依次绕经绳槽4211和导引槽4221,所以在绳槽4211和导引槽4221之间,受力绳300下段320的上端为一相对于绳槽4211切线方向偏斜的折向段,而该圆锥面4212会一直向折向段与绳轮本体421相贴部分施加一朝向绳槽4211的分力,在吊笼100上升时,该分力会避免受力绳300过早的从绳槽4211中脱出;在吊笼100下降时,该分力会从受力绳300上段310与绳轮本体421接触的起始位置作用在受力绳300上,以保证受力绳300能顺利落入绳槽4211内,避免受力绳300未落入绳槽4211。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些实施例,绳轮本体421上形成有与绳槽4211平行且相通的缓冲槽4213,缓冲槽4213的槽底面为圆柱面,但缓冲槽4213的槽深低于绳槽4211的槽深,从而利用缓冲槽4213在绳槽4211槽口一侧形成的浅槽结构,便于受力绳300从绳槽4211中脱出和导入绳槽4211。作为助使受力绳300进出绳槽4211的缓冲结构的上述两实施例的组合,也可以用所述圆锥面4212替代所述圆柱面,作为缓冲槽4213的槽底面,从而同时保留两种缓冲结构的优点,更加便于受力绳300进出绳槽4211。
38.在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410连接有用以向所述驱动电机410提供制动力的电机制动器430,绳轮组件420连接有用以阻止所述绳轮组件420转动的绳轮制动器440,电机制动器430和绳轮制动器440配置成同步动作。在吊笼100到达层站时,电机制动器430和绳轮制动器440以同步启停的方式,控制绳轮组件420和驱动电机410同步的锁定和解锁,即在绳轮组件420和驱动电机410均解锁时,吊笼100可在爬升式提升机400的作用下沿导轨200进行升降;在绳轮组件420和驱动电机410均锁定时,吊笼100将被制动在层站对应的位置处,当然了,对电机制动器430和绳轮制动器440何时制动和何时释放的控制时机和控制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停站时,对电机制动器430的控制时机和控制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电机制动器430和绳轮制动器440可以选择相同类型的制动器,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制动器,优选地,绳轮制动器440选用抱箍式制动器,而具体的抱箍式制动器类型、规格和型号,如电磁式、液压式等,以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配置,在此不再赘述。驱动电机410和绳轮组件420之间的传动方式,可以是直连传动,如键连接传动、法兰连接传动、联轴器连接传动等;也可以是间接传动,如通过减速器传动、通过变速器传动等,具体的传动方式也是以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39.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吊笼100的升降安全性,双制动井道爬升式升降机还包括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包括安全钳810和限速器820,所述安全钳810安装在所述吊笼100上并与所述导轨200配合,所述限速器820通过传力绳连接所述安全钳810并配置成固定在井道壁上不低于所述绳固定装置500位置。
40.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为在受力绳300出现断绳情况时避免意外坠落,该双制动井道爬升式升降机还包括断绳断电机构,所述断绳断电机构包括与所述受力绳300下段320配合的传感组件600,所述传感组件600与所述爬升式提升机400控制连接,并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传感组件600触发,控制所述爬升式提升机400对所述吊笼100制动。从而在出现断绳时,传感组件600和受力绳300之间的配合状态将发生变化,以该变化信号作为传感组
件600的触发条件,从而实现对爬升式提升机400的紧急制动,也就实现对吊笼100的紧急制动。
41.在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驱动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爬升式提升机400与其适配的所述受力绳300组成一组爬升组件,所述爬升组件有至少两组,优选地,爬升组件有两组、三组或四组,以两组爬升组件为例,两组爬升组件分别位于吊笼100相对两侧,且相错设置在两组相对设置的导轨200组件两侧。从而利用多组爬升组件分摊吊笼100升降时的作用力,降低受力绳300的损耗。
4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具有如下特点:1、在缓冲槽4213或配合槽4214的槽底面为圆柱面时,受力绳300在360
°
缠绕中分为绳槽4211区和导引槽4221区,在两个区切换处,由压绳部件423将受力绳300从绳轮本体421和导引轮422导入和导出受力绳300,使360
°
绕绳时受力绳300交叉处出绳和进绳不叉磨擦。
43.2、在缓冲槽4213或配合槽4214的槽底面为圆锥面时,受力绳300在导入受力时,可不用压绳部件423,受力绳300靠斜面滑入绳槽4211内;当然,也可加装压绳部件423,使斜面和压绳部件423共同作用。
44.3、导出轮至少可以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为在交错位置处的上下方各设置一个,另一种是仅在交错位置处的上方或下方布置导引轮422。
45.4、无天梁,受力绳300顶端支架固定;5、受力绳300不作上下运行,依靠爬升机构与受力绳300缠绕(多绳多槽360度或多绳多槽s式缠绕)产生的磨擦力带动施工升降机轿厢做上下运行;6、井道下部位置每条受力绳300各布置有相同重量的重锤,使多条受力绳300张力相同;7、受力绳300下部布置有断绳断电保护装置;8、井道施工升降机未安装到顶层时多余受力绳300放置在井道底部或底层其它位置;9、当受力绳300处于因重锤受力状态时,开程开关断电使施工升降机停止运行。
46.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绳轮本体,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有环形且同轴的绳槽;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上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配置成将受力绳的绕入段或绕出段从所述绳槽的切向拨出,以使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与所述绳槽相错分布的导引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组件还包括:轮架,所述绳轮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所述导引部件为与所述绳轮本体平行间隔且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的导引轮;以及所述导引槽为在所述导引轮外周上形成的同轴环槽。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绳槽有两个以上并在所述绳轮本体轴向间隔分布;以及所述导引槽与所述绳槽一一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件处于相对于所述绳轮本体的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和/或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配置成在所述绕入段或所述绕出段的远离所述绳轮本体的绳长方向依次分布,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组件还包括:压绳部件,所述压绳部件配置成阻挡在所述受力绳的绕经段的所述拨出的方向上,以在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所述绕入段的入口或所述绕出段的出口。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绳部件位于所述绳槽的所述拨出的一侧;以及所述绳轮组件还包括:轮架,所述绳轮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压绳支架,所述压绳支架位于所述绳轮本体周围并且,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所述轮架上;以及所述压绳部件为杆长沿所述绳轮本体径向延伸的杆件,所述压绳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压绳支架上,另一端为与所述绳轮本体间隙配合的自由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本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自由端配合且与所述绳槽平行的环形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绳槽相通或相邻,所述配合槽的槽底面为平行于所述绳轮轴线的圆柱面和/或,小端与所述绳槽相接的圆锥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本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绳槽相通的缓冲槽和/或,小端与所述绳槽相接的圆锥面,并且所述缓冲槽和/或所述圆锥面配置成阻挡在所述受力绳的绕经段的所述拨出的方向上,以在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所述绕入段的入口或所述绕出段的出口。10.一种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绳,所述受力绳的上端配置成固定在井道壁上,下端连接有配重;压绳式升降机,所述爬升式升降机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绳轮组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绳轮组件及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绳轮组件,包括:绳轮本体,所述绳轮本体上形成有环形且同轴的绳槽;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上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配置成将受力绳的绕入段或绕出段从所述绳槽的切向拨出,以使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空间交错。本发明在绳轮本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导引部件,以导引部件上的限位结构为分隔,使得受力绳的绕入段或绕出段偏离绳槽的切向,也就是将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中一个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拨偏,这样在原本所述绕入段和所述绕出段相互干涉摩擦的位置,两者将在限位结构的拨偏作用下,相互空间间隔,从而避免了受力绳的过快磨损,提高了施工升降机运行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
朱家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省川达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