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属于船舶堵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舰船发生触礁碰撞或者舰艇经火力打击破损,会形成类似圆形破口,若破口位于水线以下,导致舱室进水,此时必须组织有效的抗沉堵漏,在排水的同时,利用堵漏装置堵塞破口,传统的堵漏装置有堵漏软垫、堵漏箱、堵漏塞等。
3.在进行堵漏作业时,作业人员在舱室内,利用上述堵漏装置(器材),逆着水流方向压在破口上,堵住破口,并用固定器材支撑固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需要外部支撑器材,增加了装置操作的复杂性;二是支撑固定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在水流冲击下易于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船用堵漏装置操作复杂、易松动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
6.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包括囊体、囊体支撑
组件和囊体支撑执行组件;
7.所述囊体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
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为u型;
8.所述囊体支撑执行组件包括双旋向
螺杆、把手、第一滑套组件和第二滑套组件;双旋向螺杆的一端容许水流进入囊体,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第一滑套组件以及第二滑套组件分别与双旋向螺杆的正
螺纹段以及反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滑套组件以及第二滑套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架以及第三支架转动连接;
9.所述囊体为软橡胶囊,囊内填装有吸水膨胀树脂,囊体的中部呈凹陷形,囊体裹覆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外,囊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组件以及第二滑套组件密封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依次同轴设置有方形柱体和螺纹圆柱体,把手通过与方形柱体以及螺纹圆柱体相匹配的套筒和螺母安装于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多个所述把手周向设置在套筒上。
11.优选的,所述双旋向螺杆为空心管状,双旋向螺杆的一端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后的螺杆内设有堵块。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套组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一螺纹套和第一螺栓,第一螺纹套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滑套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套与正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滑套组件包括第二滑套、第二螺纹套和第二螺栓,第二螺纹套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滑套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螺纹套与反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囊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以及第二滑套密封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套上周向设置有抓握把手。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套组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二滑套组件相互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于双旋向螺杆外周向设置有若干组。
16.优选的,还包括第四支架和波纹管,第四支架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双旋向螺杆上,另一端穿过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套孔;波纹管套设于第四支架外,其一端与轴承外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架于轴承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数量与第二支架相匹配。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当舰船舱室破损时,将收拢状态的堵漏装置伸入破口后,水流由注水孔进入囊体内部,囊内吸水膨胀树脂吸水膨胀,握住把手旋转螺杆调整囊体的结构形态,使囊体撑起,囊体中部的凹陷位置配合u型的第二支架紧紧地抵住破口实现堵漏,不需要外部支撑器材,结构简单,使用过程方便快捷,能够有效降低堵漏作业过程的难度;囊体凹陷部位及u型的第二支架对破口的贴合封堵作用,与水流方向相反,且水压越大,囊体受水流冲击后与破口贴合越紧密,不容易松动。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a-a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撑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b-b的剖面示意图;
23.图中:1、双旋向螺杆;11、正螺纹段;12、反螺纹段;13、注水孔;14、堵块;15、方形段;16、柱形螺纹段;17、套筒;18、把手;19、螺母;2、第一滑套组件;21、第一滑套;22、第一螺纹套;23、第一螺栓;3、第二滑套组件;31、第二滑套;32、第二螺纹套;33、抓握把手;34、第二螺栓;4、第四支架组件;41、轴承;42、第四支架;43、波纹管;5、囊体支撑组件;51、第一支架;52、第二支架;53、套孔;54、第三支架;55、前铰链;56、左铰链;57、右铰链;58、后铰链;59、囊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包括双旋向螺杆1、第一滑套组件2、第二滑套组件3、第四支架组件4、囊体支撑组件5和囊体59。
28.双旋向螺杆1为一空心管状螺杆,其上设置有正螺纹段11和反螺纹段12,正螺纹段11位于前半部,反螺纹段12位于后半部,两者均设有相反方向的外螺纹。位于正螺纹段11管体上设置有注水孔13,注水孔13后设有堵块14,所述堵块14用于堵住水流,使其不沿水平方向流动。反螺纹段12的末端、与双旋向螺杆依次同轴设置有方形段15和柱形螺纹段16,方形段15为一方形柱体,柱形螺纹段16为外表面设有螺纹的圆柱体。套筒17套设于方形段15的外部,螺母19设有内螺纹,与柱形螺纹段16的螺纹配合,实现套筒17的锁紧,套筒17上周向设有多个把手18(图中为4个)。
29.第一滑套组件2包括第一滑套21、第一螺纹套22、第一螺栓23。第一滑套21直径略大于正螺纹段11,并套于正螺纹段11上,第一螺纹套22的内螺纹与正螺纹段11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一滑套21通过第一螺栓23(多组,均匀分布)与第一螺纹套22连接并密封。第二滑套组件3包括第二滑套31、第二螺纹套32、抓握把手33、第二螺栓34。第二滑套31直径略大于反螺纹段12,并套于反螺纹段12上,第二螺纹套32的内螺纹与反螺纹段11的外螺纹相匹配,第二螺纹套32上周向设置有抓握把手33(多组,图中为4组),第二滑套31通过第二螺栓34(多组,均匀分布)与第二螺纹套32连接并密封。第一螺纹套22和第二螺纹套32用于囊体支撑组件5与双旋向螺杆1的运动配合,第一滑套21和第二滑套31便于与囊体59的密封连接。
30.囊体支撑组件5用于囊体59撑起状态的支撑,包括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4、前铰链55、左铰链56、右铰链57和后铰链58。第一支架51为柱状物(多组,图中为8组),第二支架52为u型柱状物(多组,图中为8组),并设有套孔53,第三支架54为柱状物(多组,图中为8组)。第一支架51通过前铰链55与第一滑套21转动连接,通过左铰链56与第二支架52转动连接,第三支架54通过右铰链57与第二支架52转动连接,通过后铰链58与第二滑套31转动连接。
31.囊体59为一软橡胶囊,囊内填装有吸水膨胀树脂,囊体59中部位置呈凹陷形,囊体59包裹并粘结于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4、前铰链55、左铰链56、右铰链57、后铰链58外,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21、第二滑套31密封连接,形成的密封空间。
32.第四支架组件4包括轴承41、第四支架42和波纹管43,轴承41套设并固定在双旋向螺杆1中段的某一位置,双旋向螺杆1可在轴承41内旋转。第四支架42(多组,图中为8组)为柱状物,其一端固定在轴承41的外周,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架52上的套孔53。波纹管43套于第四支架42外,其一端与轴承41外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52连接,实现密封。第四支架42一方面可以实现堵漏时的限位作用:第四支架42的梁对应于第四支架42外周的长度大于破口直径,故能抵住破口,使得与第四支架42连接的第二支架52位于破口附近,便于第二支架52与囊体59中部的凹陷配合实现堵漏;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4、双旋向螺杆1四者构成的四边形的稳定性。
33.工作原理:
34.该水囊式堵漏装置在使用前处于收拢状态(图1),此时注水孔位于囊体内部,便于水流灌注入囊体内。当进行船舶堵漏作业时,握着把手,将囊体伸入破口后,水流经注水孔流入囊体内,囊体内吸水膨胀树脂吸水膨胀,此时第四支架抵住破口,握紧抓握把手,顺时针转动把手,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相对运行,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将囊体撑起,囊体中部的
凹陷位置配合u型的第二支架紧紧地抵住破口实现堵漏(图2)。
35.综上所述,本装置从内部撑起吸水膨胀后的囊体进行堵漏,不需要外部支撑器材,结构简单,通过把手旋转螺杆来撑起囊体,这样的设计便于使用者施力进行操作,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堵漏作业过程的难度;当外部水流的压力作用囊体上时,囊体与破口形成自然配合堵住泄漏:囊体凹陷部位及u型的第二支架对破口的贴合封堵作用,与水流方向相反,且水压越大,囊体受水流冲击后与破口贴合越紧密,故不容易松动;囊体内的水具有流动性,破口对囊体的挤压,有效地填补了囊体和破口间的缝隙,加强了堵漏效果;本装置通过塞堵的方式对破口进行堵漏,且不需要外部的支撑器材,故对船体肋骨部位、拐角等不平整部位也能适用。
36.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囊体、囊体支撑组件和囊体支撑执行组件;所述囊体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为u型;所述囊体支撑执行组件包括双旋向螺杆、把手、第一滑套组件和第二滑套组件;双旋向螺杆的一端容许水流进入囊体,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第一滑套组件以及第二滑套组件分别与双旋向螺杆的正螺纹段以及反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滑套组件以及第二滑套组件分别与第一支架以及第三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囊体为软橡胶囊,囊内填装有吸水膨胀树脂,囊体的中部呈凹陷形,囊体裹覆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外,囊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组件以及第二滑套组件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依次同轴设置有方形柱体和螺纹圆柱体,把手通过与方形柱体以及螺纹圆柱体相匹配的套筒和螺母安装于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多个所述把手周向设置在套筒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旋向螺杆为空心管状,双旋向螺杆的一端开设有注水孔,注水孔后的螺杆内设有堵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组件包括第一滑套、第一螺纹套和第一螺栓,第一螺纹套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滑套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套与正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滑套组件包括第二滑套、第二螺纹套和第二螺栓,第二螺纹套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滑套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螺纹套与反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囊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以及第二滑套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套上周向设置有抓握把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组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二滑套组件相互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于双旋向螺杆外周向设置有若干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支架和波纹管,第四支架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双旋向螺杆上,另一端穿过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套孔;波纹管套设于第四支架外,其一端与轴承外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于轴承外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数量与第二支架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属于船舶堵漏技术领域。包括囊体、囊体支撑组件和囊体支撑执行组件;所述囊体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为U型;所述囊体支撑执行组件包括双旋向螺杆、把手、第一滑套组件和第二滑套组件;双旋向螺杆的一端容许水流进入囊体,双旋向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囊体为软橡胶囊,囊内填装有吸水膨胀树脂,囊体的中部呈凹陷形,囊体裹覆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外。该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过程方便快捷,能够有效降低堵漏作业过程的难度,并且对破口的封堵不容易松动。并且对破口的封堵不容易松动。并且对破口的封堵不容易松动。
技术研发人员:
蔡军 李玉东 蒋太虎 陈新响 张锦 耿京 姜伟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