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桶型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消防救援工作中,没有专门针对泥沼、粮仓的救援装置,基本都采用现场的木板、铁板等立在
被困者四周做支撑,防止再次塌陷,然后将板体内围的泥土或
粮食挖出来实施救援,但搭立板体的步骤繁琐,延误了救援时间,甚至可能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提出一种桶型救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通过搭立板体在被困者四周来进行援救存在耽误时间、甚至会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桶型救援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包括顶端与底端均设为开口的内桶体与外桶体,
所述外桶体顶部固设有一对施力把手,且外桶体转动套设在内桶体的外壁上并在其自身的外侧壁上构造有螺旋轨道;所述内桶体内设置有将其插入泥沼或粮食内部后封堵其底部开口的封堵组件;所述内桶体内安装有用于在其底部被封堵后将其内部淤泥或粮食排出的传送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固设在内桶体底端内壁上的环形块,以及两个呈对称式扣在环形块的开口上并可封堵该开口的半圆板,两个半圆板的远离侧分别通过连接块转动安装在环形块上,所述半圆板顶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液压杆,两个液压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铰接座并呈对称式安装在内桶体的内壁上。
7.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通过支架沿所述内桶体高度向安装在其内壁上的传送
管道,以及固设在内桶体顶部开口处并被传送管道顶端活动贯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通过架体转动安装有沿传送管道长度向设置并位于传送管道内部的螺旋绞龙,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绞龙转动以在传送管道管壁的配合下将内桶体内物体排出的转动电机;所述传送管道的顶端设置有将通过螺旋绞龙排出的物体导向内桶体桶口外区域的导向件。
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固设并连通在传送管道顶端的承载盆,所述承载盆底部呈锥形并在其外壁上连通有多个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末端倾斜向下,且其另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传送管道顶端的水平高度。
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流通道沿承载盆的围度向依次阵列在承载盆的侧边并朝向不同的方向。
10.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体的内壁上环形阵列有多个救援扶手,所述救援扶手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颗粒。
11.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体与所述外桶体均呈上粗下细的倒锥形状。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桶体从被困人员的外围处插入泥土或粮食中,当内桶体的底端位于人体脚部以下的位置后,利用封堵组件将内桶体底端的开口封堵,并在传送组件的工作下将内桶体内部的淤泥或粮食排出至其外部,当被困人员可以活动时即可将其拉出;内桶体外的外桶体以及螺旋轨道的设计,使其更容易插入泥沼或粮食内;与向被困者四周插设木板的救援方式相比,整个救援过程中无需一一插入木板,步骤更加简洁,同时可以避免木板端部在插入时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刮蹭、压迫等伤害,减小了被困人员的痛苦,并且插设木板时木板之间存在的缝隙容易导致木板外围的泥土或粮食溢进其内围的问题,而内桶体的四壁可以阻挡外围泥土或粮食的进入,故存在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立体结构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b方向剖视图;
19.附图标记:1、内桶体;2、外桶体;3、施力把手;4、螺旋轨道;5、封堵组件;501、环形块;502、半圆板;503、液压杆;6、传送组件;601、传送管道;602、安装板;603、螺旋绞龙;604、转动电机;605、导向件;6051、承载盆;6052、导流通道;7、救援扶手;8、防滑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如图1-5所示,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包括顶端与底端均设为开口的内桶体1与外桶体2,外桶体2顶部固设有一对施力把手3,且外桶体2转动套设在内桶体1的外壁上并在其自身的外侧壁上构造有螺旋轨道4(需要说明的是,外桶体2转动安装在内桶体1的外围上,且内桶体1两端处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避免外桶体2脱落的挡块);内桶体1内设置有将其插入泥沼或粮食内部后封堵其底部开口的封堵组件5;内桶体1内安装有用于在其底部被封堵后将其内部淤泥或粮食排出的传送组件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有人陷入泥沼或粮仓内的粮食中仅颈部以上暴露在外时,消防人员将内桶体1设置的被困人员的外围,并将内桶体1的底端插入泥沼或粮食内,随后在多人的配合下,握紧施力把手3旋转外桶体2,外桶体2的外侧壁上构造有螺旋轨道4,可以将整个救援桶缓慢嵌入粮食或泥沼内,插入时应动作缓慢并保持被困人员位于内桶体1的中心轴线处,避免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当救援桶的底部到达被困人员脚步以下位置时(需要说明的是,救援桶的顶端为水平高度应高于其外围淤泥或粮食的水平高度),利用封堵组件5将内桶体1的底端开口封堵,避免救援桶外围的泥土或粮食涌入内桶体1中,随后在传送组件6的工作下,将内桶体1中的淤泥或粮食排出至内桶体1外部,减缓被困人员被困压力,待桶内粮食或泥土排出至被困人员可以活动时,即可将人员救出(需要说明的是,当被困人员上半身的淤泥或粮食被排出时,应及时为被困者系上安全绳),与背景技术中向被困者四周插设木板的救援方式相比,整个救援过程中无需一一插入木板,步骤更加简洁,并且插设木板时木板之间存在的缝隙容易导致木板外围的泥
土或粮食溢进其内围的问题,而内桶体1的四壁可以阻挡外围泥土或粮食的进入,故存在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2.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封堵组件5的具体结构,封堵组件5包括固设在内桶体1底端内壁上的环形块501,以及两个呈对称式扣在环形块501的开口上并可封堵该开口的半圆板502,两个半圆板502的远离侧分别通过连接块转动安装在环形块501上,半圆板502顶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液压杆503,两个液压杆50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铰接座并呈对称式安装在内桶体1的内壁上,工作原理为:利用液压杆503的伸缩带动半圆板502翻转,当救援桶插入泥土或粮食内之前,液压杆503处于最大程度的收缩状态,避免半圆板502碰到被困人员,当救援桶的底端位于人体脚部以下位置后(需要说明的是,人体的脚部应位于收纳状态下半圆板502的最高位置以上,可以根据被困人员的身高来判断),液压杆503延伸,两个半圆板502扣在环形块501上,实现了封堵内桶体1底部的开口,避免外围泥土或粮食进入内桶体1中影响救援。
23.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传送组件6的具体结构,传送组件6包括通过支架沿内桶体1高度向安装在其内壁上的传送管道601,以及固设在内桶体1顶部开口处并被传送管道601顶端活动贯穿的安装板602,安装板602顶部通过架体转动安装有沿传送管道601长度向设置并位于传送管道601内部的螺旋绞龙603,架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绞龙603转动以在传送管道601管壁的配合下将内桶体1内物体排出的转动电机604;传送管道601的顶端设置有将通过螺旋绞龙603排出的物体导向内桶体1桶口外区域的导向件605,工作原理为:内桶体1底部的开口被封闭后,开启转动电机604,在螺旋绞龙603的旋转与传送管道601内壁的配合下,内桶体1中的淤泥或粮食被带出传送管道601顶端的管口外,并通过导向件605排送至内桶体1外部。
24.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细化导向件605的具体结构,导向件605包括固设并连通在传送管道601顶端的承载盆6051,承载盆6051底部呈锥形并在其外壁上连通有多个导流通道6052,导流通道6052末端倾斜向下,且其另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传送管道601顶端的水平高度,工作原理为:淤泥或粮食从传送管道601的顶端被排出后进入承载盆6051内,并掉入承载盆6051的底部再通过导流通道6052流出并掉落在救援桶外部,承载盆6051底部呈锥形的设计可以避免淤泥或粮食堵塞在传送管道601的管口处。
25.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淤泥或粮食被排出后堆积在一处而影响消防人员的工作甚至是再次溢入内桶体1中,多个导流通道6052沿承载盆6051的围度向依次阵列在承载盆6051的侧边并朝向不同的方向。
2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被困人员的安全性,内桶体1的内壁上环形阵列有多个救援扶手7,救援扶手7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颗粒8,在排泥的过程中,被困人员可抓住救援扶手7来维持身体的稳定性,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方便消防人员进入救援桶内救出被困人员。
27.如图1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救援桶插入泥沼或粮食内,内桶体1与外桶体2均呈上粗下细的倒锥形状,便于将其插入粮食或泥沼内。
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端与底端均设为开口的内桶体(1)与外桶体(2),所述外桶体(2)顶部固设有一对施力把手(3),且外桶体(2)转动套设在内桶体(1)的外壁上并在其自身的外侧壁上构造有螺旋轨道(4);所述内桶体(1)内设置有将其插入泥沼或粮食内部后封堵其底部开口的封堵组件(5);所述内桶体(1)内安装有用于在其底部被封堵后将其内部淤泥或粮食排出的传送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5)包括固设在内桶体(1)底端内壁上的环形块(501),以及两个呈对称式扣在环形块(501)的开口上并可封堵该开口的半圆板(502),两个半圆板(502)的远离侧分别通过连接块转动安装在环形块(501)上,所述半圆板(502)顶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有液压杆(503),两个液压杆(50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铰接座并呈对称式安装在内桶体(1)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6)包括通过支架沿所述内桶体(1)高度向安装在其内壁上的传送管道(601),以及固设在内桶体(1)顶部开口处并被传送管道(601)顶端活动贯穿的安装板(602),所述安装板(602)顶部通过架体转动安装有沿传送管道(601)长度向设置并位于传送管道(601)内部的螺旋绞龙(603),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螺旋绞龙(603)转动以在传送管道(601)管壁的配合下将内桶体(1)内物体排出的转动电机(604);所述传送管道(601)的顶端设置有将通过螺旋绞龙(603)排出的物体导向内桶体(1)桶口外区域的导向件(6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605)包括固设并连通在传送管道(601)顶端的承载盆(6051),所述承载盆(6051)底部呈锥形并在其外壁上连通有多个导流通道(6052),所述导流通道(6052)末端倾斜向下,且其另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传送管道(601)顶端的水平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通道(6052)沿承载盆(6051)的围度向依次阵列在承载盆(6051)的侧边并朝向不同的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体(1)的内壁上环形阵列有多个救援扶手(7),所述救援扶手(7)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颗粒(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桶型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体(1)与所述外桶体(2)均呈上粗下细的倒锥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桶型救援装置,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端与底端均设为开口的内桶体与外桶体,所述外桶体顶部固设有一对施力把手,且外桶体转动套设在内桶体的外壁上并在其自身的外侧壁上构造有螺旋轨道;所述内桶体内设置有将其插入泥沼或粮食内部后封堵其底部开口的封堵组件;所述内桶体内安装有用于在其底部被封堵后将其内部淤泥或粮食排出的传送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桶体从被困人员的外围处插入泥土或粮食中,当内桶体的底端位于人体脚部以下的位置后,利用封堵组件将内桶体底端的开口封堵,并在传送组件的工作下将内桶体内部的淤泥或粮食排出至其外部,当被困人员可以活动时即可将其拉出。当被困人员可以活动时即可将其拉出。当被困人员可以活动时即可将其拉出。
技术研发人员:
李益飞 荣小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李益飞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