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合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的生活中,合页作为门、窗开闭的连接件,其上合页和下合页可绕合页的转轴转动,合页的开合不受限制,但现实生活中,为了避免门、窗在开启或关闭时发生碰撞,需要对门、窗的开闭进行限制,现有技术中,安装合页的门窗需要配合限位零部件才能达到限位门扇开闭的目的,在门扇处于关闭时,需要在门框设置有限位零部件(门锁),来限制上合页与下合页之间的旋转角度,使得门扇保持关闭状态和锁紧门扇;在门扇处于打开时,需要在墙体设置有限位零部件(门吸),来限制上合页与下合页之间的旋转角度,防止门扇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绕合页的转轴转动,使得门扇保持开启状态;这样,既增加安装费用,又影响美观,增加合页与其他零配件的匹配调整难度,再者,现有技术中的合页,无法使门扇进行多角度悬停锁止,当门扇没有与限位零部件接触时,门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位移,容易造成门扇撞击门框或限位零部件,使得门扇、门框、限位零部变形损坏,甚至对人员造成夹伤或撞伤,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现有的合页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背景技术中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设计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包括上合页、下合页,
所述上合页具有贯穿设置的装配筒,所述下合页具有贯穿设置的连接筒,还包括齿轮轴、装配在所述装配筒内的限位
机构,所述齿轮轴包括轴部、齿部,所述轴部与所述连接筒固定装配,所述齿部可转动装配所述装配筒中,所述装配筒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的第一滑动腔,所述限位机构朝着所述齿部可上下滑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限位座,所述限位块可弹性伸缩于所述限位座中,所述限位块设置有自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齿部的齿槽凸起的卡紧部。
5.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限位座设置有自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限位座凹陷的活动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活动腔的底壁。
6.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调节杆、设置在所述装配筒朝上一端的端盖,所述端盖相对应所述调节杆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朝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朝外露于所述通孔。
7.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装配筒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限位块相向设置。
8.其中,还包括第一
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调节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调节杆活动连接。
9.其中,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处的连接块,所述端盖相对应所述连接块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可活动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块外露于所述连接孔中。
10.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块相对应设置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块朝外的一端可转动装配,当所述转动块转动至与所述连接块重合时,所述连接块处于可上下活动状态,当所述转动块转动至所述连接块错位时,所述连接块处于固定状态。
11.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调节杆和第二限位机构的调节杆。
12.其中,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限位座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所述滑动腔相对应所述弧形部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自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一滑动腔的内壁的凹槽设置。
13.其中,所述调节杆朝外的一端具有隆起设置的定位部,所述端盖相对应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自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端盖的凹陷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有限位机构,使得卡紧部对齿轮轴的齿部进行卡紧限位,限位块单向可弹性伸缩装配在限位座,使得限位机构对齿轮轴的齿部进行单向限位锁止,两组相向设置的限位机构,实现第一限位机构对齿轮轴逆向锁止、第二限位机构对齿轮轴顺向锁止,使得上合页相对于下合页能够多角度悬停锁止,保持合页开闭的角度,提升合页开闭角度的可控性,合页安装在门框与门扇时,减少限位零部件的配套使用,降低安装、使用成本,提升安装的美观度,降低门扇在外力的作用下造成门扇撞击门框的风险,降低人员被夹伤或撞伤的安全隐患,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立体图;
16.图2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拆分图;
17.图3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上合页的立体图;
18.图4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主视图;
19.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20.图6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限位机构的局部图;
21.图7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限位机构的连接立体图;
22.图8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限位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23.图9是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的限位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
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7.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28.实施例:如图1-9所示,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包括上合页1、下合页2,所述上合页1具有贯穿设置的装配筒101,所述下合页2具有贯穿设置的连接筒201,还包括齿轮轴3、装配在所述装配筒101内的限位机构,所述齿轮轴3包括轴部301、齿部302,所述轴部301与所述连接筒201固定装配,所述齿部302可转动装配所述装配筒101中,所述装配筒101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的第一滑动腔102,所述限位机构朝着所述齿部302可上下滑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102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401、限位座402,所述限位块401可弹性伸缩于所述限位座402中,所述限位块401设置有自所述限位块401朝向所述齿部302的齿槽凸起的卡紧部403,上合页与下合页发生相对转动时,上合页带动齿轮轴旋转,齿轮部的齿部在转配筒内旋转,当限位机构朝向齿轮轴的齿部移动时,限位块的卡紧部卡紧在齿轮轴齿部的齿槽中,限位块与限位座通过弹性装配,当上合页顺着所述限位块弹性伸缩的方向转动时,齿轮轴顺时针转动,齿部的齿牙压向卡紧部,卡紧部将力传递至限位块,限位块受力收缩至限位座中,此时,上合页可绕下合页转动往限位块弹性伸缩的方向转动,即合页处于顺时向可转动状态;当上合页逆着所述限位块弹性伸缩的方向转动时,齿轮轴逆时针转动,齿部的齿牙压向卡紧部,卡紧部将力传递至限位块,限位块受力后背向限位块的方向移动,限位块压向第一滑动腔的内壁,限位块受到反作用力无法产生位移,此时,上合页无法与下合页相对转动,处于锁逆向止状态;通过限位机构朝着所述齿部可上下滑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中,使得合页的能够单向旋转锁止,实现限位锁止,代替限位零部件的使用,提升安装的美观度,降低安装费用,提升用户体验。
29.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弹簧404,所述限位座402设置有自所述限位块401朝向所述限位座402凹陷的活动腔405,所述弹簧40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块401和所述活动腔405的底壁,通过设有弹簧,使得限位块弹性伸缩于活动腔中,简化结构,降低装配难度,提升生产制造的效率。
30.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调节杆406、设置在所述装配筒101朝上一端的端盖104,所述端盖104相对应所述调节杆406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406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402朝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406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朝外露于所述通孔,通过推拉调
节杆上下移动,带动限位块与限位座上下移动,实现限位机构锁止或解锁齿轮轴的功能,提升了合页功能的多样性,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对不同使用场景的兼容性。
31.其中,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5,所述装配筒101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设置有第二滑动腔103,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的限位块401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的限位块401相向设置,通过对向设置的两组限位块,当第一限位机构沿着第一滑动腔朝下移动与齿轮接触时,实现合页逆向锁止,顺向可转动的功能;当第二限位机构沿着第二滑动腔朝下移动与齿轮接触时,实现合页逆向可转动,顺向锁止的功能;当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同时朝下移动与齿轮接触时,实现合页逆向锁止,顺向锁止的功能;提升锁止的多样性,匹配不同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市场竞争力。
32.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杆407,所述第一连杆4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的调节杆406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5的调节杆406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杆,使得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一限位机构的运动能够联动,降低操作难度,提升用户体验,提升限位机构同时锁止的高度一致性,优化齿轮轴的受力,提升合页的锁止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应力集中的风险,提升合页的使用寿命。
33.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407的中心处的连接块408,所述端盖104相对应所述连接块408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设置的连接孔107,所述连接块1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07可活动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块107外露于所述连接孔107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块起到杠杆的作用,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杠杆的两端,当其一限位机构受外力按压朝下移动锁止时,在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另一限位机构受力朝上移动,实现单向联动锁止,降低操作难度,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单向锁止的便利性。
34.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块408相对应设置的转动块419,所述转动块419与所述连接块408朝外的一端可转动装配,当所述转动块419转动至与所述连接块408重合时,所述连接块408处于上下活动状态,当所述转动块419转动至所述连接块408错位时,所述连接块408处于固定状态,通过旋转转动件,实现限位机构同时锁止齿轮轴或同时解锁齿轮轴的作用,提升限位机构间的联动性,降低操作难度,提升限位机构运动时的动作一致性和协调性,提升合页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35.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杆409,所述第二连杆409与所述第一连杆407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409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407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409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的调节杆406和第二限位机构5的调节杆406,提升两组限位机构连接的稳固性,提升两组限位机构联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合页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36.其中,所述限位块401远离所述限位座40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410,所述滑动腔相对应所述弧形部设置有缓冲部411,所述缓冲部411自所述限位块401朝向所述滑动腔的内壁的凹槽设置,所述缓冲部411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滑动腔102靠近所述限位座40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弧形部410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动腔103靠近所述限位座40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弧形部410相对应设置。提升限位块受力的合理性,优化受力,使得限位块与第一缓冲部或第二缓冲部的受力方向在齿轮轴的旋转方向上。
37.其中,所述调节杆406朝外的一端具有隆起设置的定位部412,所述端盖104相对应所述定位部412设置有定位凹槽105,所述定位凹槽105自所述定位部412朝向所述端盖104
的凹陷设置,当按压定位部时,调节杆朝下运动,定位部与定位凹槽过渡配合,使得限位机构的位置保持稳定,降低限位机构与齿轮轴脱卡的风险,提升限位机构限位作用的稳定性。
38.其中,述卡紧部403朝向所述齿部302的齿根的一端设置有过渡部413,所述过渡部413呈圆弧状设置,通过设置有圆弧状的过渡部,提升卡紧部与齿部的齿牙转动接触时的顺畅性,优化受力,提升合页开合时的顺畅性,降低齿轮轴转动卡死的风险。
39.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接销414,所述调节杆406与所述第一连杆407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连接销414穿过所述第一活动孔与所述第一连杆407相连接,通过第一连接销将调节杆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降低第一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干涉的风险,提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40.其中,还包括第二连接销415,所述调节杆406与所述第二连杆409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连接销415穿过所述第二活动孔与所述第二连杆409相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销将调节杆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降低第二连接杆与调节杆之间干涉的风险,提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41.其中,还包括第三连接销416,所述第一连杆407与所述连接块408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活动孔420,所述第三活动孔420为条形状设置,所述第三活动孔4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销416穿过所述第三活动孔420与所述连接块408相连接,通过第三连接销将调节杆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提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设置有条形状的第三活动孔。
42.其中,所述限位块401自所述限位块401朝向所述限位座402凸起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装配在所述弹簧404的内圈,提升弹簧装配的稳固性,降低弹簧脱落的风险,降低弹簧的装配难度。
43.其中,所述限位块401相对应所述弹簧404设置都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自所述限位块401朝向所述限位座402壁的凹陷设置,提升弹簧装配位置的一致性性,提升弹簧装配的稳定性,提升限位块与限位座弹性装配的可靠性。
44.其中,所述限位块401、所述限位座402呈弧形设置,所述限位块401的圆心、所述限位座402的圆心、与所述齿轮轴3圆心重合,使得限位块弹性位移的方向与齿轮轴转动的方向一致,优化受力,提升限位块弹性伸缩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45.其中,所述齿部302的齿形为对称梯形,对称梯形设置的齿部,提升限位机构对齿轮轴双向限位锁止的可靠性,提升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受力,提升合页的使用寿命。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包括上合页、下合页,所述上合页具有贯穿设置的装配筒,所述下合页具有贯穿设置的连接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轮轴、装配在所述装配筒内的限位机构,所述齿轮轴包括轴部、齿部,所述轴部与所述连接筒固定装配,所述齿部可转动装配所述装配筒中,所述装配筒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的第一滑动腔,所述限位机构朝着所述齿部可上下滑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限位座,所述限位块可弹性伸缩于所述限位座中,所述限位块设置有自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齿部的齿槽凸起的卡紧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限位座设置有自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限位座凹陷的活动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活动腔的底壁。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调节杆、设置在所述装配筒朝上一端的端盖,所述端盖相对应所述调节杆设置有通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座朝上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朝外露于所述通孔。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限位块相向设置,所述装配筒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有第二滑动腔。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调节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调节杆活动连接。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处的连接块,所述端盖相对应所述连接块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设置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可活动连接,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块外露于所述连接孔中。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块相对应设置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块朝外的一端可转动装配,当所述转动块转动至与所述连接块重合时,所述连接块处于可上下活动状态,当所述转动块转动至所述连接块错位时,所述连接块处于固定状态。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调节杆和第二限位机构的调节杆。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限位座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部,所述滑动腔相对应所述弧形部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自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第一滑动腔的内壁的凹槽设置。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朝外的一端具有隆起设置的定位部,所述端盖相对应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自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端盖的凹陷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锁止的合页,包括上合页、下合页,上合页具有贯穿设置的装配筒,下合页具有贯穿设置的连接筒,还包括齿轮轴、装配在装配筒内的限位机构,齿轮轴包括轴部、齿部,轴部与连接筒固定装配,齿部可转动装配装配筒中,装配筒设置有自外朝内贯穿的第一滑动腔,限位机构朝着齿部可上下滑动于第一滑动腔中,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限位座,限位块限位座可弹性伸缩装配,限位块设置有自限位块朝向齿部的齿槽凸起的卡紧部,实现上合页多角度悬停锁止,提升合页开闭的角度保持稳定性和可控性,合页与门框门扇安装后,减少使用限位零部件,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美观度,降低在外力的作用下门扇撞击门框的风险。门框的风险。门框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吴道雄 吴晓 黄伟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揭阳市德圳五金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4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