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煮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
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
背景技术:
2.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加入水、食盐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泽呈红褐,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在酿制酱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浸泡好的豆类进行蒸煮。
3.在公开号为cn2085498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酱油制造用蒸煮装置,包括蒸煮罐和蒸煮盖,
所述蒸煮罐上方安装有蒸煮盖,且蒸煮盖前端固定有辅助板,所述蒸煮罐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蒸煮盖内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且蒸煮盖上方镶嵌有显示屏,所述蒸煮盖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蒸煮内筒上方固定有把手,且蒸煮内筒侧面均匀开设有漏气孔,所述蒸煮罐内部侧面固定有蒸汽管,且蒸汽管上开设有蒸汽孔,所述蒸煮罐右侧上方安装有蒸汽输入管,且蒸煮罐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使用上述酱油制造用蒸煮装置蒸煮豆类原料时,豆类原料直接放入蒸煮内筒中,蒸煮内筒侧壁上开设多个漏气孔,在卸料时,蒸煮熟化后的豆类原料容易堵塞于漏气孔内,增大了工作人员对蒸煮内筒的清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包括底座、与底座上表面固定的外筒以及与底座底面固定的支腿,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内筒,所述外筒顶部设置有用于盖合外筒及内筒的筒盖,所述外筒内底壁固定有多个与内筒底面抵接的支撑杆,所述内筒侧壁及内底壁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外筒侧壁固定并连通有蒸汽输入管,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与内筒
内壁及底壁均贴合的第一透气
布料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酱油生产原料进行蒸煮时,工作人员需打开筒盖,将原料倒入内筒中,蒸汽输入管与外部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进入外筒与内筒之间后,透过内筒上的多个通气孔,以此对内筒中的原料进行蒸汽加热熟化,第一透气布料层的设置,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熟化后粘结于内筒内壁并堵塞通气孔的概率,后期对内筒进行清理时,拆卸第一透气布料层即可,减小了工作人员对内筒的清理难度和工作强度。
8.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内壁与内筒上表面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筒盖底部一体成型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插接凸块,所述第一透气布料层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圆环体,所述圆环体底面与环形凹槽内底壁抵接,所述圆环体的外径大于环形凹槽的内径,所述圆环体上表面固定有把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在圆环体的作用下,第一透气布料层顶部
外表面与内筒内表面贴合,第一透气布料层顶部开口保持打开的状态,以此减小了第一透气布料层与内筒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进入第一透气布料层与内筒内壁之间缝隙内的概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
10.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底部与第一透气布料层上共同安装有多组吸附组件,每组所述吸附组件均包括缝合于第一透气布料层底部的布袋以及设置于布袋内的磁块,所述布袋位于第一透气布料层靠近内筒内壁的位置上,所述内筒为采用能与磁块磁吸的材料制成的内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袋设置于第一透气布料层靠近内筒内壁的位置上,布袋内的磁块与内筒内底壁磁吸,以此使得第一透气布料层底部保持打开状态,降低了第一透气布料层底部发生局部堆积的概率,有利于第一透气布料层保持展开状态,以便蒸料工作的进行。
12.进一步的,所述磁块外表面包裹有保鲜膜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鲜膜层的设置,对磁块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降低了因蒸汽粘结于磁块表面,而污染磁块周围的第一透气布料层,进而污染酱油生产原料的概率。
14.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弧形表面上固定有环形橡胶片,所述环形橡胶片内表面与插接凸块表面抵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橡胶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工作人员盖合筒盖后,插接凸块表面与环形橡胶片内表面抵紧,以此增强了筒盖与内筒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利于蒸料工作的进行。
16.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底壁贯穿设置有与内筒固定的辅助出气管,所述辅助出气管设有多个并关于内筒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辅助出气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蒸汽进入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部分后,由内筒底部进入辅助出气管,随后从辅助出气管上的出气孔排出,以此对辅助出气管周围的酱油生产原料进行蒸汽加热熟化,促进了熟化进程,缩短了原料蒸汽加热时长。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气布料层内底壁靠近辅助出气管的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第二透气布料层,所述第二透气布料层套设于辅助出气管外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透气布料层的设置,以此对辅助出气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堵塞辅助出气管上的出气孔的概率。
20.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外壁靠近内筒底部的位置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内筒外壁一侧的侧壁与外筒内壁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对内筒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块,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内筒自上而下安装于外筒中,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内筒的难度。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中,在对酱油生产原料进行蒸煮时,工作人员需打开筒盖,将原料倒入内筒中,蒸汽输入管与外部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进入外筒与内筒之间后,透过内筒上的多个通气孔,以此对内筒中的原料进行蒸汽加热熟化,第一透气布料层的设置,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熟化后粘结于内筒内壁并堵塞通气孔的概率,后期对内筒进行清理时,拆卸第一透气布料层即可,减小了工作人员对内筒的清理难度和工作强度;
24.2、本技术中,在使用过程中,在圆环体的作用下,第一透气布料层顶部外表面与内筒内表面贴合,第一透气布料层顶部开口保持打开的状态,以此减小了第一透气布料层与内筒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进入第一透气布料层与内筒内壁之间缝隙内的概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
25.3、本技术中,保鲜膜层的设置,对磁块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降低了因蒸汽粘结于磁块表面,而污染磁块周围的第一透气布料层,进而污染酱油生产原料的概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内筒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中:1、底座;11、支腿;2、外筒;21、支撑杆;22、蒸汽输入管;221、橡胶套;3、内筒;31、通气孔;32、环形凹槽;321、环形橡胶片;33、限位块;4、筒盖;41、加料斗;42、插接凸块;5、第一透气布料层;51、第二透气布料层;6、吸附组件;61、布袋;62、磁块;621、保鲜膜层;7、排液组件;71、出液管;72、电磁阀;8、圆环体;81、把手;9、辅助出气管;9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包括底座1、外筒2、支腿11、内筒3、支撑杆21、筒盖4、蒸汽输入管22、第一透气布料层5以及吸附组件6。底座1为水平设置的长方形板状结构,外筒2为轴线竖直的圆筒状结构,外筒2的顶部开口,外筒2底面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外筒2内底壁呈漏斗状,且外筒2上设置有排液组件7。
33.排液组件7包括与外筒2底部固定并连通的出液管71以及设置于出液管71上的电磁阀72,出液管71为圆管状结构,出液管71的轴线与外筒2的轴线重合,电磁阀72设置于出液管71上并用于控制出液管71的通断。支腿11竖直设置,其上端与底座1底面固定,支腿11设有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分布。
34.内筒3为轴线竖直的圆筒状结构,其顶部开口,内筒3的轴线与外筒2的轴线重合,内筒3设置于外筒2内,且内筒3侧壁及内底壁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1。支撑杆21为竖直设置的圆杆状结构,其下端与外筒2内底壁固定,支撑杆21设有多个,多个支撑杆21上端均与内筒3底面抵接。筒盖4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内筒3的轴线重合,筒盖4底面与内筒3上表面抵接,筒盖4用于盖合外筒2及内筒3。为增强筒盖4与内筒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内筒3内壁与内筒3上表面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环形凹槽32,筒盖4底部一体成型有与环形凹槽32配合的插接凸块42,环形凹槽32的弧形表面上固定有环形橡胶片321,且环形橡胶片321内表面与插接凸块42表面抵紧。环形橡胶片32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工作人员盖合筒盖4后,插接凸块42表面与环形橡胶片321内表面抵紧,以此增强了筒盖4与内筒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利
于蒸料工作的进行。为便于工作人员向内筒3中添加原料,筒盖4上贯穿设置有与筒盖4固定的加料斗41。
35.蒸汽输入管22为水平设置的圆管状结构,其一端与外筒2侧壁固定并连通,蒸汽输入管22的另一端套设有与蒸汽输入管22卡接配合的橡胶套221,用于在装置未使用时,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外筒2内部。第一透气布料层5设置于内筒3内,第一透气布料层5外表面与内筒3内壁及底壁均贴合,第一透气布料层5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圆环体8,圆环体8底面与环形凹槽32内底壁抵接,圆环体8的外径大于环形凹槽32的内径,且圆环体8上表面固定有把手81。第一透气布料层5的设置,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熟化后粘结于内筒3内壁并堵塞通气孔31的概率,后期对内筒3进行清理时,拆卸第一透气布料层5即可,减小了工作人员对内筒3的清理难度和工作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在圆环体8的作用下,第一透气布料层5顶部外表面与内筒3内表面贴合,第一透气布料层5顶部开口保持打开的状态,以此减小了第一透气布料层5与内筒3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进入第一透气布料层5与内筒3内壁之间缝隙内的概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
36.吸附组件6共同设置于内筒3底部与第一透气布料层5上,多组吸附组件6设有多组并关于内筒3轴线均匀分布,且每组吸附组件6均包括布袋61和磁块62。布袋61缝合于第一透气布料层5底部,且布袋61位于第一透气布料层5靠近内筒3内壁的位置上。磁块62设置于布袋61内,内筒3为采用能与磁块62磁吸的材料制成的内筒3,以此使得第一透气布料层5底部保持打开状态,降低了第一透气布料层5底部发生局部堆积的概率,有利于第一透气布料层5保持展开状态,以便蒸料工作的进行。
37.为降低酱油的生产原料被磁块62上的杂物污染的概率,磁块62外表面包裹有保鲜膜层621,降低了因蒸汽粘结于磁块62表面,而污染磁块62周围的第一透气布料层5,进而污染酱油生产原料的概率。为促进原料的熟化,内筒3底壁贯穿设置有与内筒3固定的辅助出气管9,辅助出气管9设有多个并关于内筒3轴线均匀分布,且每个辅助出气管9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91,部分蒸汽进入内筒3与外筒2之间的部分后,由内筒3底部进入辅助出气管9,随后从辅助出气管9上的出气孔91排出,以此对辅助出气管9周围的酱油生产原料进行蒸汽加热熟化,促进了熟化进程,缩短了原料蒸汽加热时长。
38.为降低原料堵塞出气孔91的概率,第一透气布料层5内底壁靠近辅助出气管9的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第二透气布料层51,且第二透气布料层51套设于辅助出气管9外侧,以此对辅助出气管9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堵塞辅助出气管9上的出气孔91的概率,减小了工作人员对辅助出气管9的后期清理难度。为便于工作人员对内筒3进行安装,内筒3外壁靠近内筒3底部的位置上固定有限位块33,且限位块33远离内筒3外壁一侧的侧壁与外筒2内壁抵接,限位块33对内筒3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块33,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内筒3自上而下安装于外筒2中,降低了工作人员安装内筒3的难度。
39.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的使用原理为:在对酱油生产原料进行蒸煮时,工作人员需打开筒盖4,将原料倒入内筒3中,蒸汽输入管22与外部蒸汽发生器连通,蒸汽进入外筒2与内筒3之间后,透过内筒3上的多个通气孔31,以此对内筒3中的原料进行蒸汽加热熟化。第一透气布料层5的设置,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熟化后粘结于内筒3内壁并堵塞通气孔31的概率,后期对内筒3进行清理时,拆卸第一透气布料层5即可,减小了工作人员对内筒3的清理难度和工作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在圆环体8的作用下,第一透气布料层
5顶部外表面与内筒3内表面贴合,第一透气布料层5顶部开口保持打开的状态,以此减小了第一透气布料层5与内筒3内壁之间的缝隙,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进入第一透气布料层5与内筒3内壁之间缝隙内的概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包括底座(1)、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的外筒(2)以及与底座(1)底面固定的支腿(11),其特征是:所述外筒(2)内设置有内筒(3),所述外筒(2)顶部设置有用于盖合外筒(2)及内筒(3)的筒盖(4),所述外筒(2)内底壁固定有多个与内筒(3)底面抵接的支撑杆(21),所述内筒(3)侧壁及内底壁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1),所述外筒(2)侧壁固定并连通有蒸汽输入管(22),所述内筒(3)内设置有与内筒(3)内壁及底壁均贴合的第一透气布料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内筒(3)内壁与内筒(3)上表面之间的相交处开设有环形凹槽(32),所述筒盖(4)底部一体成型有与环形凹槽(32)配合的插接凸块(42),所述第一透气布料层(5)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圆环体(8),所述圆环体(8)底面与环形凹槽(32)内底壁抵接,所述圆环体(8)的外径大于环形凹槽(32)的内径,所述圆环体(8)上表面固定有把手(8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内筒(3)底部与第一透气布料层(5)上共同安装有多组吸附组件(6),每组所述吸附组件(6)均包括缝合于第一透气布料层(5)底部的布袋(61)以及设置于布袋(61)内的磁块(62),所述布袋(61)位于第一透气布料层(5)靠近内筒(3)内壁的位置上,所述内筒(3)为采用能与磁块(62)磁吸的材料制成的内筒(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磁块(62)外表面包裹有保鲜膜层(6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凹槽(32)的弧形表面上固定有环形橡胶片(321),所述环形橡胶片(321)内表面与插接凸块(42)表面抵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内筒(3)底壁贯穿设置有与内筒(3)固定的辅助出气管(9),所述辅助出气管(9)设有多个并关于内筒(3)轴线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辅助出气管(9)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9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透气布料层(5)内底壁靠近辅助出气管(9)的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第二透气布料层(51),所述第二透气布料层(51)套设于辅助出气管(9)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其特征是:所述内筒(3)外壁靠近内筒(3)底部的位置上固定有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远离内筒(3)外壁一侧的侧壁与外筒(2)内壁抵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酱油生产工序的蒸煮罐,包括底座、与底座上表面固定的外筒以及与底座底面固定的支腿,外筒内设置有内筒,外筒顶部设置有用于盖合外筒及内筒的筒盖,外筒内底壁固定有多个与内筒底面抵接的支撑杆,内筒侧壁及内底壁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外筒侧壁固定并连通有蒸汽输入管,内筒内设置有与内筒内壁及底壁均贴合的第一透气布料层。本申请中,第一透气布料层的设置,降低了酱油生产原料熟化后粘结于内筒内壁并堵塞通气孔的概率,后期对内筒进行清理时,拆卸第一透气布料层即可,减小了工作人员对内筒的清理难度和工作强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
柏华 朱红 王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泰安未来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