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实验器材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


背景技术:



2.晕动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如晕车、晕船、晕机等,是通过多种因素导致的人体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而产生,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呼吸困难甚至昏迷。但目前对于研究晕动病的医学实验器材较少。
3.现有专利cn215012586u公开了一种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前庭性错觉诱发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底盘1和旋转盘2,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基座6,在基座上设置相互交接的身体固定座5和头部固定板3以及束缚带4,头部固定板3与凸轮机构连接,模拟豚鼠的点头和仰头动作,同时通过旋转盘1带动基座6水平转动,将豚鼠的点头和仰头动作和豚鼠的水平转动耦合,诱发鼠类的前庭性错觉,其次,通过往复机构带动身体固定座沿鼠类的冠状面转动,在结合旋转盘2,将豚鼠的沿头部的水平旋转和身体冠状面的转动进行耦合,实现诱发鼠类的前庭性错觉,对豚鼠前庭感受器进行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刺激,诱发鼠类的前庭性错觉。其中,往复机构包括凸轮7、摆臂9、转轮8、扇形齿轮10、固定件11、齿条 12和半齿轮13,扇形齿轮10的中心与基座6的端面转动连接,扇形齿轮10并与半齿轮13啮合,转轮8嵌置在基座6的端面上,转轮8上设置有偏心轴,偏心轴位于摆杆的导向槽中,转轮8与传动装置连接。同时,通过设置在基座6内部的传动装置14同时驱动往复机构和凸轮机构7。但是对于身体的固定比较简单且不方便调节,各个旋转的半径参数也不能调整。
4.现有专利cn207640524u公开了一种啮齿类实验动物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底座、身体固定组件及颈部固定组件,对小鼠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先将小鼠固定好:将身体部分放在第一容置槽内,然后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三固定孔及第四固定孔内,将固定块跨设在第一容置槽的相对两侧,头部通过缺口伸出第一容置槽,颈部被限制在固定块与第一底座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内,将固定盖板盖设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形成容置空间,身体部分被限制在容置空间内。但是该专利的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操作不方便,且固定盖板适用范围比较小,对啮齿类动物的大小尺寸要求比较严格。
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固定比较简单,且不方便调节,各个旋转的半径参数也不能调整等问题,现提出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实验动物的固定组件。
8.进一步地,底座的旋转轴与固定支座的旋转轴相互垂直。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紧定组件,所述紧定组件包括压板、伸缩杆,伸缩杆连接压板,压板可操作抵接于支撑座。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一轴座、第二轴座,第一传动件两侧分别传动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为齿轮轴,电机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连接杆、固定带和绑带,所述支撑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于固定带的两侧并架设在支撑杆上,固定带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绑带穿过固定孔来固定实验动物。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接杆可操作地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支撑连接杆端部向外延伸连接有卷动把手。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座为半圆柱状,且上端设置有固定槽,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固定槽中。
15.进一步地,所述紧定组件上方设置有支撑夹板,所述支撑夹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支撑夹板上可拆卸连接传动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行设置有滑槽,支撑座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并相对转盘径向移动。
17.有益效果:
18.1、通过旋转盘实现周向旋转,通过第一翻转装置实现绕水平轴翻转,通过底座实现径向位置调节,通过固定支座又实现绕另一水平轴翻转,协同运行,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模拟出更加复杂真实的前庭性错觉;
19.2、通过固定组件的支撑连接杆以及卷动手柄可以实现固定带高度的便捷调节;
20.3、通过紧定组件可以便捷固定支撑座,且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支撑座的移动。
附图说明
21.图1是专利cn215012586u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专利cn215012586u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专利cn215012586u的传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1、底盘;2、旋转盘;3、头部固定板;4、束缚带;5、身体固定座;6、基座;7、凸轮;8、转轮;9、摆臂;10、扇形齿轮;11、固定件;12、齿条;13、半齿轮;14、传动装置;15、底座;16、支撑座;17、支撑夹板; 18、齿轮传动组件;181、第一传动齿轮;182、第二传动齿轮;183、
第三传动齿轮;19、固定组件;191、固定带;192、绑带;193、支撑连接杆;194、支撑杆;195、卷动把手;20、紧定组件;201、转杆;202、第二紧定支座;203、锥形块;204、楔块;205、弹簧;206、第一紧定支座;207、伸缩杆;208、压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32.如图4-9所示,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包括底盘1和旋转盘2,旋转盘2相对底盘1转动,所述旋转盘2上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16,所述支撑座16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实验动物的固定组件19。
33.进一步地,底座15的旋转轴与固定支座的旋转轴相互垂直,具体的,所述固定支座转动轴线在圆盘的直径上。
3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5上固定连接有紧定组件20,所述紧定组件20包括压板、伸缩杆207,伸缩杆207连接压板,压板可操作抵接于支撑座16;具体的,紧定组件20还包括转杆201、楔块204、弹簧205、锥形块203、第一紧定支座206 和第二紧定支座202,所述伸缩杆207一端连接于压板,另一端连接于楔块204且滑动连接于第一紧定支座206;而转杆201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于第二紧定支座 202,并在一端连接锥形块203;转动转杆201即可使转杆201向前进给,锥形块 203抵接楔块204推动伸缩杆207向支撑座16移动,进而使压板压紧支撑座16实现紧定。弹簧205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紧定支座206和楔块204,当锥形块203退回后,压紧板208会自动缩回,撤除对支撑座16的紧定,便于快速调整支撑座16相对转盘径向的距离。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一轴座、第二轴座,第一传动件两侧分别传动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5。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为齿轮轴,具体的,第一传导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为第二传动齿轮182和第三传动齿轮183,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181并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81啮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182,第一传动齿轮181、第二传动齿轮182和第三传动齿轮183构成齿轮传动组件18,稳定性高,承载性能高,传递的力矩大。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81、第二传动齿轮182和第三传动齿轮183的直径依次增大,实现二级减速,有利于提高底座15翻转时的稳定性。
3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19包括支撑杆194、支撑连接杆193、固定带191和绑带192,所述支撑连接杆193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于固定带191的两侧并架设在支撑杆194上,固定带191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绑带192穿过固定孔来固定实验动物。
3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接杆193可操作地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194,支撑连接杆
193端部向外延伸连接有卷动把手195,通过卷动把手195可以便捷捐卷动固定带191,来抬高或降低实验动物的固定高度,增加参数可调性。
4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座如图3中所示身体固定座5,为半圆柱状,且上端设置有固定槽,支撑杆194固定连接在固定槽中,这样可以便于固定带191在弯曲状态下与固定支座的转动轴线相交于同一水平面内。
41.进一步地,所述紧定组件20上方设置有支撑夹板17,所述支撑夹板17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6,支撑夹板17上可拆卸连接传动装置14。传动装置14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根据专利cn215012586u来实现,也可以根据需求连接其他传动部件。通过支撑夹板17避开紧定组件20,支撑座16内设置有用于紧定组件20通过的空腔,防止支撑座16滑动时被紧定组件20卡住限位。
4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5行设置有滑槽,支撑座16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5并相对转盘径向移动,并通过紧定组件20可以便捷固定位置。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盘(2),所述旋转盘(2)上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底座(15),所述底座(15)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16),所述支撑座(16)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实验动物的固定组件(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5)的旋转轴与固定支座的旋转轴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上固定连接有紧定组件(20),所述紧定组件(20)包括压板、伸缩杆(207),伸缩杆(207)连接压板,压板可操作抵接于支撑座(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定组件(20)上方设置有支撑夹板(17),所述支撑夹板(17)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6),支撑夹板(17)上可拆卸连接传动装置(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一轴座、第二轴座,第一传动件两侧分别传动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为齿轮轴,电机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于第一传动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9)包括支撑杆(194)、支撑连接杆(193)、固定带(191)和绑带(192),所述支撑连接杆(193)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连接于固定带(191)的两侧并架设在支撑杆(194)上,固定带(191)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绑带(192)穿过固定孔来固定实验动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杆(193)可操作地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194),支撑连接杆(193)端部向外延伸连接有卷动把手(195)。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为半圆柱状,且上端设置有固定槽,支撑杆(194)固定连接在固定槽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行设置有滑槽,支撑座(16)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5)并相对旋转盘(2)径向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实验器材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实验动物的晕动病诱发装置,包括底盘和旋转盘,旋转盘相对底盘转动,所述旋转盘上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转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实验动物的固定组件,通过旋转盘实现周向旋转,通过第一翻转装置实现绕水平轴翻转,通过底座实现径向位置调节,通过固定支座又实现绕另一水平轴翻转,协同运行,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模拟得更加复杂真实;通过固定组件的支撑连接杆和卷动手柄可以实现固定带高度的便捷调节;通过紧定组件可以便捷固定支撑座,且占用空间小,不影响支撑座的移动。不影响支撑座的移动。不影响支撑座的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

陈学敏 蒋晴晴 于宁 郭维维 任丽丽 杨仕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2022.08.30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

本文发布于:2022-12-17 16:2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5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底座   装置   支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