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储能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体式
太阳能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2.如公开号为cn2060043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太阳能板、控制面板、移动电源放置槽均设置在箱体侧面,太阳能板无法展开更好的接受阳光的照射,从而使得储能效率降低;进一步的,如公开号为cn1062517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光伏电站模拟仪,其通过液压杆对太阳能板进行支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包括一
本体;设置在
所述本体内部的供电单元;所述本体外部至少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
模块;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铰接,以能够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收纳在所述本体外侧的空腔内;所述空腔外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槽板,所述限位槽板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卡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限位槽板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提供支撑。
5.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板为l型。
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板一端转动设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卡接防止所述太阳能板模块脱出。
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板插卡设置在所述空腔侧壁的凹槽内,防止所述太阳能板模块脱出。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包括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铰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太阳能板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空腔的深度。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转动设置有把手。
11.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包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的供电单元;所述本体外部至少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模块;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铰接,以能够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收纳在所述本体外侧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通过阻尼铰链连接,使得所述太阳能模块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
12.本申请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能够收缩折叠节省空间也能水平展开更好的吸收太阳能;2.通过限位槽板实现了再折叠状态下,对太阳能板模块的固定;在展开状态下,对太阳能板模块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产品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申请的图1的太阳能板模块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3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3的另一结构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1.本体,2.太阳能板模块,21.第一太阳能板,22.第二太阳能板,3.空腔,31.凹槽,4.限位槽板,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参照图1-3所示, 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包括一本体1;设置在所述本体1内部的供电单元;所述本体1外部至少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模块2;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与所述本体1铰接,以能够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收纳在所述本体1外侧的空腔3内;所述空腔3外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槽板4,所述限位槽板4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卡接在所述空腔3内;所述限位槽板4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提供支撑。
23.为了使得所述限位槽板4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卡接在所述空腔3内;所述限位槽板4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提供支撑,所述限位槽板4为l型,所述限位槽板4一端转动设置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空腔3的侧壁卡接防止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脱出。
24.同样的所述限位槽板4可设置为插销式,所述限位槽板4插卡设置在所述空腔3侧壁的凹槽31内,防止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脱出。
25.为了使得太阳能板模块2能够更大面积的吸收能量,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包括第一太阳能板21及第二太阳能板22,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1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2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1铰接。
26.为了使得太阳能板折叠后能够完全收纳在所述空腔3内,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1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22的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空腔3的深度。
27.为了使得储能装置携带更加便捷,所述本体1上转动设置有把手5。
28.实施例2:如图4-5所示,根据本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构造相同,对太阳能板模块2的排布方式进行改进。因此,于下文中,省略共通部分的说明,而仅说明不同之处。
29.在本体1的三侧均设置有太阳能板模块2,以实现能够同时吸收更多的能量,为内部供电单元提供电能储备;相同的,在本体1四周均设置太阳能板模块2或者两组太阳能板模块2相邻设置均落入本申请保护范围;相同的,在一侧侧壁设置把手,在原把手处设置一
个同样的太阳能板模块2同样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30.实施例3:如图6-7所述,根据本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构造相同,对太阳能板模块2与本体1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因此,于下文中,省略共通部分的说明,而仅说明不同之处。
31.所述太阳能板模块2与所述本体1通过阻尼铰链连接,使得所述太阳能模块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1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22同样通过阻尼铰链连接,以实现能跟随太阳的倾斜程度进行对应调整,以实现太阳能最大程度的利用。
32.根据以上的设计: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能够收缩折叠节省空间也能水平展开更好的吸收太阳能;通过限位槽板实现了再折叠状态下,对太阳能板模块的固定;在展开状态下,对太阳能板模块进行支撑。
33.以上所述,只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的供电单元;所述本体外部至少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模块;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铰接,以能够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收纳在所述本体外侧的空腔内;所述空腔外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槽板,所述限位槽板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卡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限位槽板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提供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板为l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板一端转动设置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空腔的侧壁卡接防止所述太阳能板模块脱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板插卡设置在所述空腔侧壁的凹槽内,防止所述太阳能板模块脱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包括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空腔的深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转动设置有把手。8.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包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的供电单元;所述本体外部至少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模块;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铰接,以能够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收纳在所述本体外侧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通过阻尼铰链连接,使得所述太阳能模块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体式太阳能储能装置,包括一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的供电单元;所述本体外部至少一侧设置有太阳能板模块;所述太阳能板模块与所述本体铰接,以能够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折叠状态下完全收纳在所述本体外侧的空腔内;所述空腔外侧活动设置有限位槽板,所述限位槽板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卡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限位槽板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将所述太阳能板模块提供支撑,所述太阳能板模块在能够收缩折叠节省空间也能水平展开更好的吸收太阳能;通过限位槽板实现了再折叠状态下,对太阳能板模块的固定;在展开状态下,对太阳能板模块进行支撑。模块进行支撑。模块进行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
孙宇航 孙兆飞 杨金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金华市高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