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
背景技术:
2.户外休闲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与日俱增,不断地促进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露营、户外野餐等户外娱乐活动的需求更加迫切。外出时,会携带的大量物品、食品等,因此,折叠推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工具。
3.在相关技术中,如专利号为cn201610742284.0的一种可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手推车:折叠推车由车架和车斗组成,车架和框布制成的车斗可以一并被折叠收纳,能够大大减小运输体积,使用时可以将折叠结构展开,车斗内用于装设各种野营等物品。在该专利中每侧设置四个杆件,两辆呈铰接设置,每个侧面的中间位置具有上下
两个铰接点,上方的一个铰接点能够用于支撑框布。在折叠推车中,一般使用的杆件材料较软,框布单侧只通过一个铰接点来支撑,使得折叠结构对框布的支撑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在框布的单个侧面具有两个支撑点,使得折叠结构对框布的支撑性能大大提高,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折叠结构,包括:两组折叠
组件和位于
所述折叠组件两侧的支撑件,两组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铰接,且分别与同侧的所述支撑件铰接,两组所述折叠组件形成用于支撑框布的两个交叉顶点;
7.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交叉杆、长
连杆和短连杆,两个所述交叉杆相互交叉并铰接,所述折叠组件中的交叉杆顶端与另一所述折叠组件中的短连杆顶端铰接,形成所述交叉顶点,所述长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活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交叉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交叉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所述短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长连杆上。
8.优选地,两个所述交叉杆铰接处为第一铰接点,所述交叉顶点为第二铰接点,沿车架高度方向所述第二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一铰接点。
9.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的活动端与所述长连杆上端铰接,所述外管的固定端与所述交叉杆下端铰接。
10.优选地,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部组件,以及连接两个底部组件的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彼此铰接;
11.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侧开口以及分别位于一所述开口中的竖向的转轴,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能够沿竖直面转动的转动件;
12.所述底部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开口中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件下端的所述转动件铰接;所述第二杆
体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开口中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件下端的所述转动件铰接。
13.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半壳体,两个半壳体分别与两个底部组件铰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所述的折叠结构、车架以及框布,所述车架前后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组折叠组件,所述车架左右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件,所述框布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折叠组件的两个交叉顶点与所述框布抵接设置。
15.优选地,所述框布侧面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形成有安装槽,所述两个交叉顶点均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壁上。
16.优选地,所述安装部的两侧边与短连杆的倾斜方向相适配。
17.优选地,所述折叠推车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支撑件上的固定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的布兜,所述布兜上具有多个槽口,所述布兜上穿过螺钉并固定于固定件上。
1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是通过两组折叠组件和位于折叠组件两侧的支撑件,各组折叠组件包括交叉杆、长连杆和短连杆,两组折叠组件形成用于支撑框布的两个交叉顶点,两个交叉顶点支撑在框布的单个侧面,使得折叠结构对框布的支撑性能大大提高,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并且,通过长连杆将力传递给短连杆,再由短连杆将力传递至另一折叠组件的交叉杆上,使得折叠结构向中间聚拢,由于短连杆的长度较短,因此短连杆和长连杆共同作用后,提高了传递速率,从而提高了该折叠结构向中间靠拢的效率,使得收纳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20.图1为对比文件一种可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手推车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折叠推车的其中一视角示意图。
22.图3为图2所示折叠推车的半折叠状态示意图。
23.图4为图3所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5为图2所示折叠推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25.图6为图2所示折叠推车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26.图7为图4所示连接件的示意图。
27.图8为图3所示b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9为图8所示转动件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交叉杆;11、第一交叉杆;12、第二交叉杆;13、交叉顶点;2、短连杆;21、第一短连杆;22、第二短连杆;3、长连杆;31、第一长连杆;32、第二长连杆;4、支撑件;41、内管;42、外管;5、第一铰接点;61、第一杆体;62、第二杆体;7、连接件;71、开口;72、转轴;73、转动件;731、连接部;732、连接块;733、连接轴;8、框布;81、安装部;91、固定件;92、布兜。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请参阅图2-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包括两组折叠组件和位于所述折叠组件两侧的支撑件4,两组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铰接,且分别与同侧的所述支撑件4铰接,两组所述折叠组件形成用于支撑框布8的两个交叉顶点13;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交叉杆1和短连杆2,两个所述交叉杆1相互交叉并铰接,且一所述折叠组件中的交叉杆1顶端与另一所述折叠组件中的短连杆2顶端铰接,形成所述交叉顶点13。两组折叠组件形成用于支撑框布8的两个交叉顶点13,两个交叉顶点13支撑在框布8的单个侧面,使得折叠结构对框布8的支撑性能大大提高,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35.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长连杆3,各组所述折叠组件中长连杆3一端与所述支撑件4的活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交叉杆1的中部铰接,所述交叉杆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件4的下端铰接,所述短连杆2的下端铰接于所述长连杆3上。需要说明的是,交叉杆1的长度大于长连杆3的长度,长连杆3的长度大于短连杆2的长度。所述短连杆2与所述交叉杆1呈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当然,短连杆2与所述交叉杆1也可以不呈平行设置。在折叠时,通过长连杆3将力传递给短连杆2和交叉杆1,并且第一折叠组件的短连杆2将力传递至第二折叠组件的交叉杆1上,第二折叠组件的短连杆2将力传递至第一折叠组件的交叉杆1上,使得折叠结构向中间聚拢,由于短连杆2的长度较短,提高了传递速率,从而提高了该折叠结构向中间靠拢的效率,使得收纳更加便利。
3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4为伸缩杆,能够实现支撑件4的伸长与缩短,所述伸缩杆包括内管4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41外的外管42,所述内管41的活动端与所述长连杆3上端铰接,所述外管42的固定端与所述交叉杆1下端铰接。
37.折叠时,伸缩杆向车架中间靠拢,第一长连杆31绕与第一交叉杆11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第一长连杆31带着内管41向上移动,整个伸缩杆随之伸长。展开时,第一长连杆31绕与第一交叉杆11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一长连杆31带着内管41向下移动,整个伸缩杆缩短。同理,第二长连杆32也会带着对应的伸缩杆回缩或伸长。
38.将底部组件和折叠组件一起使用,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部组件,以及连接两个底部组件的连接件7,两个所述连接件7彼此铰接;所述连接件7包括两侧开口71以及分别位于一所述开口中的竖向的转轴72,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能够沿竖
直面转动的转动件73;所述底部组件包括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所述第一杆体61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开口71中的所述转轴7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件4下端的所述转动件73铰接;所述第二杆体62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开口71中的所述转轴7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件4下端的所述转动件73铰接。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通过连接件7连接后,呈“v”字型。
39.开口71能够提供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展开时的空间,转轴72使得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能够展开或收拢,从而使得底部结构能够展开或收拢,转轴72的轴向与开口71的朝向呈垂直设置。转动件73包括沿竖直面设置的连接部731以及垂直于连接部的两个连接块732,连接部731与支撑件4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杆体61或第二杆体62的下端位于两个连接块732之间,并与连接块732铰接,两个连接块732之间的连接轴733的轴向与竖直面平行。底部结构收拢具有向上收拢的力,通过转动件73使得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转动件73需要沿竖直面转动一定角度,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一起转动。两个连接件7相对折叠时,转轴72和转动件73配合,将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的转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转动,从而保证底部结构能够正常收拢和展开。
40.具体地,如图3所示,将两组折叠组件定义为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并定义第一折叠组件包括第一交叉杆11、第一短连杆21和第一长连杆31,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包括第二交叉杆12、第二短连杆22和第二长连杆32。
41.第一交叉杆11与第二交叉杆12相互交叉并铰接,第一交叉杆11的固定端与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铰接,第一交叉杆11的上端与第二短连杆22上端铰接;所述第一长连杆31上端与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铰接,下端与所述第一交叉杆11铰接;第一短连杆21的下端铰接于第一长连杆31上,第一短连杆21的上端与第二交叉杆12上端铰接,且第一短连杆21与所述第一交叉杆11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折叠组件与第一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二折叠组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可参阅上述第一折叠组件,不再赘述。
42.该折叠结构的折叠过程为:如图3所示为半收拢状态,如图5所示为完全收拢的状态。外力将连接件7向上拉,连接件7促使两个底部组件发生沿连接件7在垂直于底平面内的翻折,底部组件与连接件7连接的一端向上凸起,同时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关于铰接点转动;底部组件一端向上凸起时,第一杆体61和第二杆体62分别通过同侧的转动件73带着伸缩杆向车架中间靠拢,伸缩杆再作用于折叠组件上,使得第一交叉杆11绕与伸缩杆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一长连杆31绕与第一交叉杆11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第一长连杆31带着伸缩杆的向上移动,伸缩杆活动端随之伸长,第一短连杆21绕与第一长连杆31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二长连杆32绕与第二交叉杆12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第二长连杆32带着伸缩杆向上移动,伸缩杆活动端随之伸长,第二短连杆22绕与第二长连杆32铰接点逆时针转动,第二交叉杆12绕与伸缩杆铰接点逆时针转动,从而由六根杆子相互联动,完成折叠工作。
43.另外,折叠结构展开时,各铰接点的转动方向与收拢时相反,伸缩杆的活动端向下回缩,且两组折叠组件两侧的伸缩杆相背而行。
44.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交叉杆11与第二交叉杆12铰接处为第一铰接点5,第二交叉杆12由第一铰接点5向上延伸,并通过增设第一短连杆,使得第二交叉杆12上端与第一短连杆21的上端铰接得到第二铰接点,也就是说,沿车架高度方向所述第二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一铰接点5。由于第二短连杆的上端和第一短连杆的上端高度齐平,同理,第一交叉杆上
端与第二短连杆上端的铰接点也高于第一铰接点5。交叉杆从第一铰接点5延伸后增设了短连杆,该短连杆能够提供向车架左右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在展开使用时,提高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45.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折叠组件的交叉杆1与所述第二折叠组件的交叉杆1铰接处为第一铰接点5,所述长连杆3和所述交叉杆1铰接处为第二铰接点,沿车架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铰接点5高于所述第二铰接点。
46.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折叠推车,包括所述的折叠结构、车架以及框布8,所述车架前后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组折叠组件,所述车架左右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件4,框布8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定在各支撑件4的上端。支撑件4为伸缩杆,各组折叠组件中的交叉杆1与各伸缩杆的固定端铰接,各组折叠组件中的长连杆3与各伸缩杆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框布8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折叠组件的两个交叉顶点13与所述框布抵接设置。
47.其中,所述框布8侧面具有安装部81,所述安装部81内形成有一个安装槽,所述两个交叉顶点13均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壁上。两个交叉顶点13支撑在安装槽内,使得折叠结构对框布8的支撑性能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折叠推车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仅仅只要将交叉杆1和短连杆2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相抵接,就能在收拢和展开时实现框布8与折叠结构的联动,这种安装方式十分便利,并且短连杆2的上端和交叉杆1的上端安设在安装槽内,还对短连杆2的上端和交叉杆1的上端具有保护作用。
4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81的两侧边与短连杆2的倾斜方向相适配,使得短连杆2收拢或展开时的转动操作更加顺畅;并且,在该折叠推车完全展开时,安装部81的侧边与短连杆2具有接触抵接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框布的支撑作用。
49.折叠过程中,底部组件向上凸起顶住框布8的底面,使得框布8底面也向上凸起;同时,交叉杆1和短连杆2绕铰接点转动时向上伸展,交叉杆1和短连杆2作用于框布8的侧面,使得交叉杆1和短连杆2一起带着框布8收拢,进而完成对该折叠推车的折叠。
50.另外,所述折叠推车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支撑件4上的固定件91,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的布兜92,所述布兜92上具有多个槽口,所述布兜92上穿过螺钉并固定于固定件91上。车架远离把手的一侧面上,每个支撑件4上下分别设有固定件91,通过四个固定件91用于安装布兜92的四角,该布兜92具有多功能,各槽口内可以放置各种物品,如插钓鱼竿、户外灯架等。同时还可以从车架上取下来系在身上,方便在户外烧烤或者野炊时使用,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51.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折叠组件和位于所述折叠组件两侧的支撑件,两组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铰接,且分别与同侧的所述支撑件铰接,两组所述折叠组件形成用于支撑框布的两个交叉顶点;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交叉杆、长连杆和短连杆,两个所述交叉杆相互交叉并铰接,所述折叠组件中的交叉杆顶端与另一所述折叠组件中的短连杆顶端铰接,形成所述交叉顶点,所述长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活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交叉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交叉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铰接,所述短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长连杆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交叉杆铰接处为第一铰接点,所述交叉顶点为第二铰接点,沿车架高度方向所述第二铰接点高于所述第一铰接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内管的活动端与所述长连杆上端铰接,所述外管的固定端与所述交叉杆下端铰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底部组件,以及连接两个底部组件的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彼此铰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侧开口以及分别位于一所述开口中的竖向的转轴,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能够沿竖直面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开口中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件下端的所述转动件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与对应所述开口中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件下端的所述转动件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半壳体,两个半壳体分别与两个底部组件铰接。6.一种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车架以及框布,所述车架前后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组折叠组件,所述车架左右各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件,所述框布安装于所述车架内,折叠组件的两个交叉顶点与所述框布抵接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布侧面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形成有安装槽,所述两个交叉顶点均抵接于所述安装槽内壁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两侧边与短连杆的倾斜方向相适配。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推车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支撑件上的固定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的布兜,所述布兜上具有多个槽口,所述布兜上穿过螺钉并固定于固定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结构及折叠推车,其折叠结构包括:两组折叠组件和位于所述折叠组件两侧的支撑件,两组折叠组件呈左右对称铰接,且分别与同侧的所述支撑件铰接,两组所述折叠组件形成用于支撑框布的两个交叉顶点;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交叉杆、长连杆和短连杆,两个所述交叉杆相互交叉并铰接,且一所述折叠组件中的交叉杆顶端与另一所述折叠组件中的短连杆顶端铰接,形成所述交叉顶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框布的单个侧面具有两个支撑点,使得折叠结构对框布的支撑性能大大提高,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更加稳定。更加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
姚飞 应梅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永康漫拓进出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