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备除
油墨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3.一些印刷机安装在流水线上对产品进行打印,产品通过传送带进行输送,传送带在打印过程中容易被喷上墨水,导致后续的产品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传送带上的废墨污染,现有采用传送带内安装集墨槽体用于收集油墨,但是集墨槽体内油墨干燥形成墨块,墨块积累到一定高度会影响传送带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主动辊、从动辊、
输送带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主动辊和从动辊转动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辊一端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输送带设有环绕在其长度方向的漏墨区域,漏墨区域内均匀分布有漏墨孔,机架固定安装有集墨槽体,集墨槽体位于漏墨区域的内侧,集墨槽体内容纳有溶墨液。
6.优选地,集墨槽体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水孔。
7.优选地,集墨槽体一侧安装有第一排水
阀门,第一排水阀门与第一排水孔连通。
8.优选地,集墨槽体一侧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孔的高度。
9.优选地,集墨槽体一侧安装有进水阀门,进水阀门与进水孔连通。
10.优选地,集墨槽体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孔,集墨槽体底端安装有第二排水阀门,第二排水阀门与第二排水孔连通。
11.优选地,集墨槽体内安装有刮板,刮板与输送带的底面贴合。
12.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和输送带,输送带设有漏墨区域,漏墨区域内均匀分布有漏墨孔,机架安装有集墨槽体,集墨槽体内容纳有溶墨液,在印刷工作中,当有油墨喷在输送带时,油墨可以通过漏墨区域的漏墨孔流入集墨槽体内,油墨融入溶墨液中,避免油墨干燥形成墨块,从而避免墨块积累影响传送带工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墨槽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墨槽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主动辊2、从动辊3、输送带4和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辊2和从动辊3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电机10输出轴与主动辊2一端连接,主动辊2和从动辊3通过输送带4传动连接;输送带4设有环绕在其长度方向的漏墨区域5,漏墨区域5内均匀分布有漏墨孔6,机架1固定安装有集墨槽体7,集墨槽体7位于漏墨区域5的内侧,集墨槽体7内容纳有溶墨液8。具体的,溶墨液8可以为去离子水、乙酸乙酯和丙二醇甲醚等。
17.本实施例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在印刷工作中,当有油墨喷在输送带4时,油墨可以通过漏墨区域5的漏墨孔6流入集墨槽体7内,油墨融入溶墨液8中,避免油墨干燥形成墨块,从而避免墨块积累影响传送带工作。
18.参照图2,集墨槽体7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水孔7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油墨通过漏墨区域5的漏墨孔6流入集墨槽体7内,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的液位升高,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通过第一排水孔71排出。第一排水孔71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可以与废墨回收装置连接,用于回收废墨。
19.参照图2,集墨槽体7一侧安装有第一排水阀门72,第一排水阀门72与第一排水孔71连通。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阀门72可以为电子阀门,第一排水阀门72用于控制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从集墨槽体7内部分排出。第一排水阀门72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可以与废墨回收装置连接,用于回收废墨。
20.参照图2,集墨槽体7一侧开设有进水孔73,进水孔73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孔7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水孔73用于补充溶墨液8;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高于第一排水孔71的部分由第一排水孔71排出,进水孔73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孔71,使得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的液面始终低于进水孔73,从而避免进水孔73被油墨堵塞。
21.参照图2,集墨槽体7一侧安装有进水阀门74,进水阀门74与进水孔73连通。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水阀门74可以为电子阀门,进水阀门74用于控制溶墨液8的补充。
22.参照图2,集墨槽体7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孔75,集墨槽体7底端安装有第二排水阀门76,第二排水阀门76与第二排水孔75连通。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排水孔75用于清空集墨槽体7内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第二排水阀门76可以为电子阀门,第二排水阀门76用于控制集墨槽体7内混合有油墨的溶墨液8的清空。第二排水阀门76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可以与废墨回收装置连接,用于回收废墨。具体的,机架1底部开设有容纳第二排水阀门76的开放区域。
23.参照图2,集墨槽体7内安装有刮板9,刮板9与输送带4的底面贴合。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油墨通过漏墨区域5的漏墨孔6流入集墨槽体7内时,存在部分油墨附着在输送带4的底面,刮板9用于刮除输送带4的底面附着的油墨。
24.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主动辊2、从动辊3和输送带4,输送带4设有漏墨区域5,漏墨区域5内均匀分布有漏墨孔6,机架1安装有集墨槽体7,集墨槽体7内容纳有溶墨液8,在印刷工作中,当有油墨喷在输送带4时,油墨可以通过漏墨区域5的漏墨孔6流入集墨槽体7内,油墨融入溶墨液8中,避免油墨干燥形成墨块,从而避
免墨块积累影响传送带工作。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主动辊(2)、从动辊(3)、输送带(4)和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辊(2)和从动辊(3)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驱动电机(10)输出轴与主动辊(2)一端连接,主动辊(2)和从动辊(3)通过输送带(4)传动连接;输送带(4)设有环绕在其长度方向的漏墨区域(5),漏墨区域(5)内均匀分布有漏墨孔(6),机架(1)固定安装有集墨槽体(7),集墨槽体(7)位于漏墨区域(5)的内侧,集墨槽体(7)内容纳有溶墨液(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墨槽体(7)一侧开设有第一排水孔(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墨槽体(7)一侧安装有第一排水阀门(72),第一排水阀门(72)与第一排水孔(7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墨槽体(7)一侧开设有进水孔(73),进水孔(73)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水孔(71)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墨槽体(7)一侧安装有进水阀门(74),进水阀门(74)与进水孔(73)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墨槽体(7)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孔(75),集墨槽体(7)底端安装有第二排水阀门(76),第二排水阀门(76)与第二排水孔(7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墨槽体(7)内安装有刮板(9),刮板(9)与输送带(4)的底面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除油墨的输送装置,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主动辊、从动辊、输送带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主动辊和从动辊转动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辊一端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输送带设有环绕在其长度方向的漏墨区域,漏墨区域内均匀分布有漏墨孔,机架固定安装有集墨槽体,集墨槽体位于漏墨区域的内侧,集墨槽体内容纳有溶墨液;在印刷工作中,当有油墨喷在输送带时,油墨可以通过漏墨区域的漏墨孔流入集墨槽体内,油墨融入溶墨液中,避免油墨干燥形成墨块,从而避免墨块积累影响传送带工作。避免墨块积累影响传送带工作。避免墨块积累影响传送带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
杨东 路伟 刘刚 郑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蚌埠万丽达数码彩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