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
背景技术:
2.车充充电器又叫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用车载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常规用于汽车电瓶供电的车载充电器,人们一般使用车载充电器为常用的手机或平板等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但是,由于目前的车充充电器的功能较为单一,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手机或平板的充电线长度较长,导致在进行充电时常会有大量的充电线部分过于突出而造成对汽车档杆的阻碍,且在进行换挡的过程中,还容易对充电线的突出部分进行带动而导致充电插头松动或掉落的情况出现,不利于人们进行使用,以及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快速车充充电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具备可对充电线进行缠绕收纳等优点,解决了由于充电线在与车载充电器进行连接使用时,其充电线部分过于突出而不利于充电使用甚至影响驾驶员驾驶汽车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车充充电器,包括车充充电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车充充电器的
表面设有安装用弹片,所述车充充电器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充电
插口,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车充充电器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车充充电器的外侧,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车充充电器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充电用的充电线可稳定的缠绕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及车充充电器的外侧之间,防止在将充电线插接于充电插口内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操作时,由于充电线过于散乱突出而影响驾驶员换挡驾驶操作的情况出现。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两个开口,通过开口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数据充电线靠近充电插口的部分可尽可能的突出至车充充电器的外侧位置处,防止数据充电线的该部分过于靠近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外侧,而对数据充电线的缠绕路径造成阻碍,影响缠绕圈数的情况出现。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且靠近所开设边角的位置处均为圆滑状设计,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设为光滑面,该结构设计可使得数据充电线通过开口与第一连接板的接触位置更加安全,防止数据充电线与第一连接板的接触位置易磨损的情况出现。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海绵片,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片,通过第一海绵片与第二海绵片的结构设计,可使得缠绕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数据充电线更加稳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乳胶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刻设有防滑纹,通过乳胶圈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连接板与
汽车表面之间的限制效果,防止在将该车充充电器插接安装于汽车内设置的安装位置处时,由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与汽车表面猛然磕碰接触而造成汽车表面意外磨损的情况出现,同时,更有利于使用者对第二连接板进行抓取施压转动,防止易出现手滑的现象。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车充充电器的表面刻设有螺纹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螺纹连接于车充充电器的外侧,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车充充电器所开设螺纹路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可实现对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该车充充电器可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数据充电线,从而使得该车充充电器的整体实用性更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车充充电器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充电用的充电线可稳定的缠绕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及车充充电器的外侧之间,防止在将充电线插接于充电插口内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操作时,由于充电线过于散乱突出而影响驾驶员换挡驾驶操作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可实现对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该车充充电器可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数据充电线,从而使得该车充充电器的整体实用性更强。
12.2、本实用新型乳胶圈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连接板与汽车表面之间的限制效果,防止在将该车充充电器插接安装于汽车内设置的安装位置处时,由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与汽车表面猛然磕碰接触而造成汽车表面意外磨损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车充充电器;11、安装用弹片;12、螺纹路;13、充电插口;2、第一连接板;21、第一海绵片;22、开口;3、第二连接板;31、第二海绵片;32、乳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快速车充充电器,包括车充充电器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车充充电器1的表面设有安装用弹片11,车充充电器1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13,第一连接板2设置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第二连接板3设置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通过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与车充充电器1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充电用的充电线可稳定的缠绕于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以及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之间,防止在将充电线插接于充电插口13内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操作时,由于充电线过于散乱突出而影响驾驶员换挡驾驶操作的情况出现。
21.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两个开口22,通过开口22的结构设计,可使得数据充电线靠近充电插口13的部分可尽可能的突出至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位置处,防止数据充电线的该部分过于靠近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的外侧,而对数据充电线的缠绕路径造成阻碍,影响缠绕圈数的情况出现。
22.请参阅图1-3,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且靠近所开设边角的位置处均为圆滑状设计,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设为光滑面,该结构设计可使得数据充电线通过开口22与第一连接板2的接触位置更加安全,防止数据充电线与第一连接板2的接触位置易磨损的情况出现。
23.请参阅图1-3,第一连接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海绵片21,第二连接板3的顶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片31,第二连接板3的底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乳胶圈32,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刻设有防滑纹,通过第一海绵片21与第二海绵片31的结构设计,可使得缠绕于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的数据充电线更加稳定,且通过乳胶圈32的结构设计,可实现对第二连接板3与汽车表面之间的限制效果,防止在将该车充充电器1插接安装于汽车内设置的安装位置处时,由于第二连接板3的底面与汽车表面猛然磕碰接触而造成汽车表面意外磨损的情况出现,同时,更有利于使用者对第二连接板3进行抓取施压转动,防止易出现手滑的现象。
24.请参阅图1-2,车充充电器1的表面刻设有螺纹路12,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均螺纹连接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通过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与车充充电器1所开设螺纹路12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可实现对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之间间距的调整,使得该车充充电器1可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数据充电线,从而使得该车充充电器1的整体实用性更强。
2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可将数据充电线插接于充电插口13内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处理,在充电过程中,若数据充电线过于突出散乱,则使用者可将数据充电线靠近充电插口13的部分表面移动至第一连接板2所开设的开口22内,随后将数据充电线沿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之间进行缠绕,使得数据充电线缠绕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即可,当在将数据充电线缠绕至合适长度后,则使用者可抓住第二连接板3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二连接板3通过螺纹路12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利用第一海绵片21与第二海绵片31实现对数据充电线的限制效果即可。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以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包括车充充电器(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充充电器(1)的表面设有安装用弹片(11),所述车充充电器(1)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13);所述第一连接板(2)设置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板(3)设置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两个开口(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且靠近所开设边角的位置处均为圆滑状设计,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设为光滑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海绵片(21),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顶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片(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底面沿环形固定连接有乳胶圈(32),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刻设有防滑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充充电器(1)的表面刻设有螺纹路(12),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均螺纹连接于车充充电器(1)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车充充电器,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车充充电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车充充电器的表面设有安装用弹片,所述车充充电器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充电插口,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车充充电器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车充充电器的外侧。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车充充电器的结构设计,可使得充电用的充电线可稳定的缠绕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以及车充充电器的外侧之间,防止在将充电线插接于充电插口内对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操作时,由于充电线过于散乱突出而影响驾驶员换挡驾驶操作的情况出现。驶操作的情况出现。驶操作的情况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
苏蕾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瑞吉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6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