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及储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货架,还涉及一种储物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立库货架中常会使用穿梭板作为传输机构,用以输送货物将货物叠放在远离送料口的一端处,以便于在立库货架内储藏更多的货物,且节省人力。
3.但是,目前的立库货架穿梭板轨道之间镂空无实物。若是轨道上的穿梭板出现故障,维保人员需踩在穿梭板轨道上边沿处挪动至出现故障的穿梭板上。穿梭板轨道的上边沿宽度小,导致在上边沿上行走的维保人员难以保持平衡,易出现从穿梭板轨道上跌落的风险。另一方面,立库货架内包括有上下分布的多层储物层,尤其是维保人员在立库货架中较高的储物层行走时,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维保人员在货架上行走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货架及储物系统。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货架,包括支架,支架内设有呈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储藏位,储藏位内用以收容工件;其中:
6.储藏位内置有传输用的轨道,轨道沿一直线方向送料,轨道下方设有至少两横梁,横梁沿直线方向间隔架设在储藏位内用以支撑轨道;
7.相邻两横梁之间设有基板,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轨道的承接工件的平面。
8.上述实施例中的货架,通过横梁之间架设基板,使得在轨道间的镂空部分形成一条由基板铺成的通道,以便于用户在形成的通道上行走。利用基板填补镂空部分,为用户提供更宽敞的通道,使得用户行走更加平稳,有效避免了跌落的安全隐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的侧壁上,侧壁包括通过连接杆相连的至少两立柱,立柱沿直线方向布设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梁的上表面设有凸起的支座,轨道安装在支座上,轨道上承接工件的平面高出于横梁的上表面。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在直线方向的相对应两侧上分别设有挡块,基板两侧上的挡块分别对应连接在相邻两横梁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横梁间设有镂空位;基板嵌入镂空位内,且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横梁的上表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块包括相连接且形成倒置l型结构的连接段及中段,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中段和基板相连;
14.中段与横梁的上表面相接触,连接段伸入至镂空位内,使得与连接段相连的基板位于镂空位内,且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横梁的上表面。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基板相靠近一侧的挡块连接在同一横梁上;沿平行
于直线方向的方向上,基板两侧面上的挡块呈错位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上设有贯穿的网格。
17.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物系统,包括至少两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货架;其中:相邻的两货架紧靠设置。
18.上述实施例中的储物系统,由于在货架内置人行通道,以避免在货架外预留通道,通过将货架紧靠设置,可减小储物系统的占地面积。即在相同的面积下设置更多的货架以提高收容能力。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架的侧壁上,相邻两货架共用同一侧壁。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货架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货架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与横梁的安装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的俯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系统的主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系统的主视图。
27.附图标记:
28.100、储物系统;
29.110、货架;
30.111、立柱;112、横梁;113、连接杆;114、轨道;115、支座;1101、储藏位;1102、镂空位;
31.121、基板;122、挡块;1201、网格;
32.1211、第一端;1212、第二端;
33.1221、连接段;1222、中段;1223、末段。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0.参考图6,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系统的主视图。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物系统100,包括不少于两货架110,货架110内用以收收容工件。在本方案中,相邻的两货架110紧靠设置,具体地,两货架110紧靠设置使得在两货架110相应的两外壁相贴合,通过相邻的两货架110紧靠设置,以减少了额外需要预留空间,从而整个储物系统100的占地面积减小。或在保证整个储物系统100占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货架110间紧靠设置,可放置数量更多的货架110,从而提高储物系统100的收容工件的能力。
41.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货架部分结构的俯视图。示例性的,货架110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立柱111、横梁112及连接杆113,至少两立柱111与连接杆113连接形成支架的侧壁。横梁1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横梁112的两端连接在两侧壁上,从而使得立柱111、横梁112及连接杆113构成了完整的支架。
42.进一步地,立柱111沿一直线方向y布设,连接杆113连接相邻两立柱111,从而使得立柱111与连接杆113连接形成货架110的侧壁。横梁112连接在两侧壁的连接杆113上,以限制货架110的宽度。
43.进一步参考图7,图7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储物系统的主视图。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两货架110间设有一侧壁,两货架110上的横梁112的一端连接到同一侧壁上。即相邻两货架110共用一侧壁,使得两货架110分别设置在侧壁相应的两侧面上,相较于上述货架110间紧靠设置的布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相邻两货架110内一侧壁的厚度,使得储物系统100结构更加紧凑,储物系统100的占地面积进一步缩小。同时,由于多个货架110间通过横梁112连接形成一整体,使得该储物系统100的稳定性更好,单个货架110
不易产生翻倒。
44.上述实施例中将货架110间的空隙缩小可以减小储物系统的占地面积。但是,目前常见的储物系统100内货架110间的空隙会作为供用户行走的通道。由于货架110的长度较长,为了便于运输货物往往会采用传输机构对货物进行传输,将货物从货架110的初端送入并在传输机构的带动下朝向货架110的末端运动。其中,常见的传输机构包括轨道114,轨道114安装在支架的侧壁或横梁112上。轨道114的可动传送端上承接作为工件的货物,使得货物沿下沿一直线方向y运动。
45.需要指出的是,轨道114上承接的工件包括但不仅限于货物,还包括有穿梭板。传输机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轨道114,穿梭板设置在两轨道114间。穿梭板在轨道114的限定下沿一直线方向y运动,货物被承放在穿梭板上沿直线方向y朝货架110的末端运输。若是货架110上的传输机构出现了故障,尤其位于任意两货架110之间的货架110上的传输机构出现了故障,维护人员往往需要在货架110上行走以抵达产生故障的位置处。
46.而为了方便维护人员在货架110任意位置处进行维修,目前常见的解决方式为在货架110与货架110间预留空位形成人行通道。而这种储物系统100需要为多个货架110预留空位,将导致整个系统的体积增大。且由于货架110将被预留的空位隔断,使得单个货架110难以通过紧密贴靠的方式增加稳定性,在受力时容易产生错位或翻倒。
47.而倘若维护人员通过在货架110上行走移动至货架110任意位置处,则存在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示例性的,货架110上轨道114的数量为两条,两条轨道114设置在横梁112上,利用横梁112支撑轨道114。两轨道114沿直线方向y传输穿梭板,且两轨道114间隔设置,使得在轨道114间形成镂空空间,维护人员在货架110上行走需要踩踏在轨道114的边沿行进,然而轨道114宽度较小,导致了维护人员在行走时保持平衡较为困难,有较大从货架110上跌落的可能。同时,进一步参考图1、3,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货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板与横梁的安装示意图。为了提高货架110的收容能力,货架110都会设置有上下布设的多层储藏位1101,在各储藏位1101分别设置有传输机构易便于货架110呈上下储藏在货架110以提高货物的收容能力。而处于上层的储藏位1101离地面的距离更远,维护人员在上层的储藏位1101行走时出现跌落更易产生安全风险。
48.在本方案中,在传输机构上两轨道114间的镂空空间内铺设基板121,从而使得在两轨道114间形成一人行通道以方便用户行走。基板121连接在相邻的两横梁112上。并且,基板121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以避免工件沿直线方向y移动时受到基板121的干涉而影响工件正常传输。通过在轨道114间铺设基板121,使得在货架110内形成人行通道,方便用户行走,可提高了用户在货架110上的移动速度。同时,由于基板121铺成的人行通道的面积大,当用户站在人行通道上时更容易保持人体的平衡,因而消除了用户从货架110上跌落的安全隐患。
49.具体地,至少两横梁112沿直线方向y布设,使得相邻两横梁112的间隔位置形成镂空位1102。基板121相对应两侧上设有挡块122,通过基板121两侧的挡块122与对应的横梁112连接以使得基板121连接在横梁112上。并且,当挡块122连接在横梁112上时,基板121嵌入至镂空位1102内,使得基板121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横梁112的上表面,而由于轨道114承接在横梁112的上表面,使得轨道114所处的位置不低于基板121的上表面,而基板121上承接的工件位置也将不低于基板121的上表面。即基板121位于工件移动路径的下方,工件
可在基板121上正常传输。
50.参考图5,图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板部分结构的侧视图。示例性的,挡块122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段1221及中段1222,中段1222从连接段1221一端侧面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段1221另一端与基板121连接;连接段1221与中段1222一体形成倒置的l型结构。其中,中段1222与横梁112的上表面相接触,而连接段1221伸入至镂空位1102内,使得连接在连接段1221另一端的基板121位于镂空位1102内,以保证基板121的上表面低于横梁112的上表面,基板121的上表面与横梁112的上表面间的间距d,并且d》0。同时,连接段1221设置在中段1222的一端处,在中段1222的一端处设置有末段1223。末段1223与连接段1221平行设置,当挡块122连接在横梁112上时,末段1223与连接段1221接触横梁112上相对应的两侧面,通过末段1223与连接段1221夹持在横梁112,使得挡块122与横梁112的连接更加稳定。
51.如图3所示,并进一步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的俯视图。当基板121嵌入至镂空位1102内时,相邻两基板121相互间靠近一侧的挡块122连接在同一横梁112上,即相邻两基板121间共用同一横梁112支撑。而为了避免安装基板121时,相邻两基板121上的挡块122产生干涉。在本方案中,将同一基板121两侧面上的挡块122沿平行于直线方向y的方向错位设置,使得同一基板121两侧面上的挡块122不处于与直线方向y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当挡块122连接在横梁112上时,使得相邻两基板121的沿横梁112延伸方向安装在横梁112上。
52.示例性的,基板121包括沿直线方向y相对应的两端,其分别为第一端1211及第二端1212。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上分别安装有两挡块122。其中,安装在基板121同一端的两挡块122以基板1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端1212上的挡块122靠近基板121的边缘处,而第一端1211的挡块122靠近基板121的中心线设置,使得第一端1211上挡块122与第二端1212上挡块122的间隔距离为l。当挡块122连接在横梁112上时,同一横梁112上相邻两挡块122间的距离为l。
53.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横梁112的上表面设有凸起的支座115,轨道114安装在支座115上。通过支座115将轨道114的安装位置垫高,增加了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与横112梁的上表面的间距,从而使得基板121的上表面低于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
54.具体地,由于在申请中,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为下沉式设计,即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靠近镂空位1102,为了保证工件与基板121不发生干涉,利用支座115垫高轨道114,使得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与横梁112的上表面间的间隔距离在1~3cm范围内,使得在轨道114上承接工件的平面的下方存在足够的空间设置基板121。优化了布局结构,使得货架110内轨道114与基板121拼接形成的人行通道更加紧凑,保证了货架110内储藏位1101的空间。
55.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21上设有贯穿的网格1201,网格1201贯穿基板121的上下表面,以降低基板121的重量,从而便于用户拆装。使得该基板121适用于在传输机构出现故障时临时搭建在货架110内的人行通道,使得基板121可用于储物系统100内各货架110。相较于,在各货架110内安装基板121,可减少基板121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56.示例性的,网格1201呈多边形结构,网格1201布设在基板121上,使得基板121的内
部呈蜂窝状。在保证强度情况下,蜂窝状的基板121尽可能多的节省制造该基板121所需要的材料,既降低了基板121的重量,又减少基板121的制造成本,以便于对现有的储物系统100进行改进加装基板121。
5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货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设有呈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储藏位,所述储藏位内用以收容工件;其中:所述储藏位内置有传输用的轨道,所述轨道沿一直线方向送料,所述轨道下方设有至少两横梁,所述横梁沿所述直线方向间隔架设在所述储藏位内用以支撑所述轨道;相邻两所述横梁之间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轨道的承接工件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侧壁上,所述侧壁包括通过连接杆相连的至少两立柱,所述立柱沿所述直线方向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设有凸起的支座,所述轨道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轨道上承接工件的平面高出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在所述直线方向的相对应两侧上分别设有挡块,所述基板两侧上的挡块分别对应连接在相邻两所述横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横梁间设有镂空位;所述基板嵌入所述镂空位内,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包括相连接且形成倒置l型结构的连接段及中段,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段和所述基板相连;所述中段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连接段伸入至所述镂空位内,使得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的基板位于所述镂空位内,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基板相靠近一侧的挡块连接在同一所述横梁上;沿平行于所述直线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基板两侧面上的挡块呈错位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贯穿的网格。9.一种储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货架;其中:相邻的两所述货架紧靠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侧壁上,相邻两所述货架共用同一所述侧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架,支架,支架内设有呈上下设置的至少两储藏位,储藏位内用以收容工件;其中:储藏位内置有传输用的轨道,轨道沿一直线方向送料,轨道下方设有至少两横梁,横梁沿所述直线方向间隔架设在储藏位内用以支撑轨道;相邻两横梁上设有基板,基板的上表面低于或平齐于轨道上承接工件的平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物系统。利用基板在货架内的工件的传输通道下方架设一人行通道,用户可在基板铺成的人行通道行走,便于提高用户在货架上的移动速度,同时也消除了用户从货架上跌落的安全隐患,并且优化空间布局,使得布局更加紧凑。凑。凑。


技术研发人员:

涂琦彬 李文灿 陈键 卢志敏 谢勇 苏雅钟 卢金亮 陈东建 马志远 李武镇 林庆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3

本文发布于:2022-12-16 08:0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4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货架   横梁   基板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