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车身焊装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焊装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迅速发展,物料运输也成为生产环节的重要部分。白车身是指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焊接总成,目前白车身的后围总成的运输一般通过机器人及定位抓手实现自动抓取,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转运小车能够适配机器人及定位抓手的工作,一般都需要人工定位,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围总成的转运小车已经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还依然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
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研发一种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实现后围总成与料车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定位、具有多层料架以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转运效率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该转运小车包括:
7.承载框架主体所述承载框架主体的后侧形成有推杆;
8.集成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底部的转运小轮;以及
9.集成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的限位组件;
10.所述限位组件分为:
11.沿所述承载框架主体的周向布置的存放限位结构;以及
12.位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中部位置的位置限位结构;
13.后围总成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上、且所述后围总成的边缘与对应的所述存放限位结构并通过所述存放限位结构定位。
14.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架主体被配置为通过方管焊接而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15.所述承载框架主体的转角处集成有导向轮组;
16.所述导向轮组分为前置导向轮和后置导向轮。
17.进一步的,所述存放限位结构包括:
18.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通过安装座固连的存放限位立柱;以及
19.活动连接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靠近所述后围总成一侧的连杆机构;
20.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定位所述后围总成边缘的卡件。
21.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22.所述卡件;以及
23.通过所述卡件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活动连接的连杆;
24.所述卡件靠近所述存放限位立柱一端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卡件的中部位置与所述连杆连接;
25.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卡件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26.所述连杆向下运动时,所述卡件靠近所述后围总成一端接触所述后围总成的边缘。
27.进一步的,所述位置限位结构为通过安装座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固连的位置限位立柱;
28.所述位置限位立柱穿过所述后围总成中部镂空区域、并抵接所述后围总成的镂空区域的边缘处。
29.进一步的,所述存放限位立柱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卡件。
30.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架主体集成有限位块;
31.所述限位块分为位于前侧的前置限位块、以及位于后侧的后置限位块。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小车以承载框架主体为基础、并根据后围总成的结构在承载框架主体上集成了六根存放限位结构,形成为六处边限位,确保了后围总成放置的稳定性;并以多个卡件对多层后围总成形成支撑和定位,定位精度高、支撑稳定性好、操作便捷,节约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的存放限位结构的结构放大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承载框架主体;2、存放限位结构;3、位置限位结构;4、安装座;
39.101、推杆;
40.201、存放限位立柱;202、连杆;203、卡件;
41.501、转运小轮;502、前置导向轮;503、后置导向轮;
42.601、前置限位块;602、后置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4.参见图1至图2所示;
45.本实施例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该转运小车包括:
46.承载框架主体1,承载框架主体1的后侧形成有推杆101;
47.集成于承载框架主体1底部的转运小轮501;以及
48.集成于承载框架主体1的限位组件;
49.限位组件分为:
50.沿承载框架主体1的周向布置的存放限位结构2;以及
51.位于承载框架主体1中部位置的位置限位结构3;
52.后围总成放置于承载框架主体1上、且后围总成的边缘与对应的存放限位结构2并通过存放限位结构2定位。
53.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白车身后围总成转运用的转运小车,该转运小车以承载框架主体1为承载基础,后侧的推杆101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推送,并在底部集成轮组以方便移动;为了能够适配后围总成的存放要求,在承载框架主体101上设计了限位组件,并具体分为存放限位结构2 和位置限位结构3。
54.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承载框架主体1被配置为通过方管焊接而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55.承载框架主体的转角处集成有导向轮组;
56.导向轮组分为前置导向轮502和后置导向轮503。
57.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存放限位结构2包括:
58.与承载框架主体1通过安装座4固连的存放限位立柱201;以及活动连接于存放限位立柱201靠近后围总成一侧的连杆机构;
59.连杆机构具有定位后围总成边缘的卡件203。
60.其中,上述的连杆机构包括:
61.卡件203;以及
62.通过卡件203与存放限位立柱201活动连接的连杆202;
63.卡件203靠近存放限位立柱201一端与存放限位立柱201转动连接,卡件203的中部位置与连杆202连接;
64.连杆202通过卡件203与存放限位立柱201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65.连杆202向下运动时,卡件203靠近后围总成一端接触后围总成的边缘。
66.首先是在承载框架主体201上布置六组存放限位结构2,通过安装座4 装配固定上述的存放限位立柱201,为了能够存放多个后围总成,在存放限位立柱201前侧设计了连杆202,同时间隔布置多个卡件203,而卡件 203端部与存放限位立柱201转动连接,中部与连杆202连接,当下方的卡件203被后围总成压持并向下运动时,就可以对后围总成形成限位和支撑,依次放入后围总成即可。
67.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位置限位结构3为通过安装座4与承载框架主体 201固连的位置限位立柱;
68.位置限位立柱穿过后围总成中部镂空区域、并抵接后围总成的镂空区域的边缘处。
69.本实施例的位置限位结构3可以拆除,也可以根据实际后围总成位置定位要求安装在承载框架主体201上。
70.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存放限位立柱20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卡件203。
71.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承载框架主体1集成有限位块;
72.限位块分为位于前侧的前置限位块601、以及位于后侧的后置限位块 602。
73.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存放限位结构2和位置限位结构3实现后围总成的准确和稳定存放,避免转运过程中晃动和磕碰,以运输轮和导向轮实现了移动,并且能够快速进入工作存放区。前后三处限位块中,两个前置限位块601可以触发信号传递装置,后置限位块602可以由气缸机构抱死防止小车移动。在小车的工作区域内,左右为导向滑道,前面有信号传递装置,下方安装气动抱死装置即可。
7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5.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小车以承载框架主体1为基础、并根据后围总成的结构在承载框架主体1上集成了六根存放限位结构2,形成为六处边限位,确保了后围总成放置的稳定性;并以多个卡件203对多层后围总成形成支撑和定位,定位精度高、支撑稳定性好、操作便捷,节约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76.本实用新型的小车使用时,后围总成在料框是实现极高的定位精度(
±ꢀ
1.5mm);转运小车与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极高的定位精度(
±
1.0mm)、并与生产线实现稳定信号传输,有效确保线体运行稳定性。
77.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该转运小车包括:承载框架主体(1),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的后侧形成有推杆(101);集成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底部的转运小轮(501);以及集成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分为:沿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的周向布置的存放限位结构(2);以及位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中部位置的位置限位结构(3);后围总成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上、且所述后围总成的边缘与对应的所述存放限位结构(2)并通过所述存放限位结构(2)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被配置为通过方管焊接而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的转角处集成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分为前置导向轮(502)和后置导向轮(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限位结构(2)包括: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通过安装座(4)固连的存放限位立柱(201);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201)靠近所述后围总成一侧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定位所述后围总成边缘的卡件(2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所述卡件(203);以及通过所述卡件(203)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201)活动连接的连杆(202);所述卡件(203)靠近所述存放限位立柱(201)一端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201)转动连接,所述卡件(203)的中部位置与所述连杆(202)连接;所述连杆(202)通过所述卡件(203)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201)连接、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202)向下运动时,所述卡件(203)靠近所述后围总成一端接触所述后围总成的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限位结构(3)为通过安装座(4)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固连的位置限位立柱;所述位置限位立柱穿过所述后围总成中部镂空区域、并抵接所述后围总成的镂空区域的边缘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限位立柱(20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卡件(2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主体(1)集成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为位于前侧的前置限位块(601)、以及位于后侧的后置限位块(6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车身后围精定位转运小车,包括承载框架主体、集成于承载框架主体底部的转运小轮、以及集成于承载框架主体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分为沿承载框架主体的周向布置的存放限位结构;以及位于承载框架主体中部位置的位置限位结构;后围总成放置于承载框架主体上、且后围总成的边缘与对应的存放限位结构结构并通过存放限位结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小车以承载框架主体为基础、并根据后围总成的结构在承载框架主体上集成了六根存放限位结构,形成为六处边限位,确保了后围总成放置的稳定性;并以多个卡件对多层后围总成形成支撑和定位,定位精度高、支撑稳定性好、操作便捷,节约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节约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节约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研发人员:

黄振 刘鹏慧 王胜利 李成成 杜随义 张彦明 王涛 史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12

本文发布于:2022-12-15 16:2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33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总成   框架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